求職前需要判斷行業前景嗎?如何判斷?

在畢業求職或者找工作前,需要考慮行業前景嗎?

作為新人甚至行外人,是否又可能判斷行業前景?怎麼判斷?


這個問題問的好!

這就相當於問,有錢人就是牛,我也想變得這麼牛,我需要賺很多錢嗎?

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我如何能賺很多錢!

這明顯是個高難度技術性問題。

而且對象還是新人或者外行,這個道理還不明顯著嗎?

需要,但是技術難度太高!

而且HR比你高明,會忽悠到你變成傻子的地步。

第一份工作,還不容從眾,先為了賺錢,和積累一定的經驗,大中型公司都不錯!

當然已經發展勢頭很好,連媒體上都很出名的公司更好!

-------------------------------------------------------------------------------------------------------------------------------------------


1、應該考慮行業前景。

行業前景是最重要的求職因素,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2、新人、行外人不太可能判斷行業前景。

如果你作為一個外行都能判斷五年甚至十年的行業分布,做投資。

3、諮詢業內、專業人士。

然並卵。一千個哈姆雷特。

ps 段子,前些年,好學生去惠普、愛立信等大型跨國企業,中不溜的去了國企、央企,學渣去了民企,最後學渣的民企上市財務自由,中不溜的四萬億日子好過,職位該上也上去了,好學生呢?你們都知道了。我們戲稱說「這都是命」。

實際上,春江水暖鴨先知,長期判斷太難,只能關注動向,踩准了果斷調整,最怕在安逸的環境和光環下,失去判斷,或心有不甘要逆勢而為。

其次,經濟本身就有周期性,在非熱門行業里堅守,也不失為一種策略。判斷本身就需要承擔判斷失誤的風險,你能押多少?又能押幾次?

最後,第一次求職,選自己擅長的。

補段子,2014年老王從信託跳去了基金子公司。


作為一個畢業已經8年的海外市場營銷從業者,個人有幾點建議供即將畢業和對職業規劃比較迷茫的同學參考一下:

1. 興趣是你職業選擇時最需要考慮的,沒有什麼比你的興趣愛好更能激發你的激情和挖掘你的潛能,如果能把興趣和你的職業結合那你的職業選擇就成功了一半。當然,很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的。

2. 很多畢業生說自己不知道自己有什麼興趣,或者沒法結合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簡單的方式就是選擇跟你專業相關的工作,踏踏實實做好簡單的事情,在工作中提升你自己的能力,切忌眼高手低,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可以做的工作未必你能勝任,所以一定要踏實的做好一份工作,做永遠比想更能幫你發現自己的潛力所在。作為銷售管理人員,我過去幾年面試了不少應屆畢業生和工作一兩年的應聘者,我發現其中不少人身上有一個最明顯的毛病就是浮躁,不願意成住氣踏踏實實做好一份工作,工作中缺乏韌勁。往往那些能力一般,但願意投入精力和耐得住寂寞的新人能在一家公司獲得良好的發展,因為對於一個行業來說,沒有3-5年的沉澱,一個新人是很難深入了解這個行業的,更別說取得一定的成績。不能說做一行愛一行,但入行很重要。

3. 很少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理想的工作,你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職業方向和工作訴求,該調整的時候果斷放棄不適合自己的工作。這裡簡單說一下我自己的工作經歷。我個人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不是理想中的工作,但我很快明確了自己想要什麼,並且及時做出了調整。我讀大學在西部省份,但專業是國際貿易相關,我第一選擇是畢業後去沿海城市,於是就來了深圳,雖然第一家公司的工作性質跟我現在的職位差別較大,但我要來沿海城市是很明確的,這是我職業選擇裡面一個重要的訴求之一。第一份工作做了不到一年,我發現不是我想要的工作,但我熬過了最艱難的一段時間。這個工作太封閉,流程化的東西太多,主要是工廠內部的跟進和項目推進,很難接觸外面的市場和客戶,跟我希望接觸市場和客戶目標是不相符的,於是我很快就做出了調整。第二份工作就是我現在的公司,從事海外市場營銷工作快8年了。第二家公司不大,但是是行業內的佼佼者,小強的型的公司,我從最初的市場助理做到現在的海外銷售經理,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成長起來的,其中都是點滴的積累和成長,現在能成為公司的骨幹離不開當時的堅持和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這裡面給職場新人的建議就是先做好簡單的事情,堅持下去,保持著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領導的眼睛是雪亮的,小公司一樣也有大舞台。

3. 焦慮和迷茫是應屆畢業生和職場新人必須要經歷的一個心理路程,不必過分擔心。當你用心去完成一項工作,不斷取得進步時,你會發現自己的潛力是無限的。不比心急,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個腳印走穩,你的職業前景一定會越來越清晰。

4. 要經得住誘惑。浮躁是職場的大忌,總認為外面的工作一定會比現在的好,其實你看到的只是工作的一方面,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工作。不要因為外面的誘惑打亂了自己的步伐,頻繁跳槽一定是減分項,行業的積累和自己思考能力的提升才是你職業生涯的加分項。

希望我的一點個人見解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不妥,請諒解。


當然重要!非常重要!

作為一個從房地產轉行到互聯網的苦逼策劃,以下也算是經驗之談吧!

求職入行的前提:第一,你選擇什麼行業,第二,找什麼樣子的公司,第三,這個公司是不是靠譜。這些戰前準備工作你必須做,不然你貿然入行,絕對是一步錯,步步錯。

今天把這三個問題說清楚:

1.什麼行業更有發展

2.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

3.找到一家公司,怎麼評估這家公司到底靠不靠譜

——————————————————————

1.什麼行業更有發展

先說行業,再說發展。直接到36kr看看行業的分類:電子商務、社交網路、智能硬體、媒體門戶、工具軟體、消費生活、金融、醫療健康、企業服務、旅遊戶外、房產家居、數字娛樂、在線教育、汽車交通,主要就這些。

這麼多行業分類,怎麼來判斷哪個行業有發展。很簡單道理:看需求是否剛性。

什麼叫剛性需求,就是必須得用,不用你過不下去。不吃飯你就掛了,吃飯你很剛性;北京的學區房很剛性,教育資源稀缺,好學校就那麼多,一個戶型裝修差到極點的80年的老房子,40平米要賣幾百萬;人都會得病,去醫院看病對你來說很剛性;這裡說需求剛性,那既然需求很剛性,往往資源就會越來越稀缺,北京的房價一直在上漲,因為大城市資源好發展機會多,錢跟著人氣走,所以北上廣房價高完全不奇怪。

那好了,我們按照剛性的程度,對剛剛提到的行業做一個排序:最剛性的需求,必須要用的資源:在線教育;房產家居;醫療健康;社交網路;汽車交通;企業服務

偉大領袖毛主席帶領人民軍隊獲得偉大勝利,就是瞄準了40年代、50年代中國社會的核心需求,那就是:活下去,吃飯。那麼在今天,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口眾多,核心矛盾不再是吃飯問題,而是:競爭。

中國人從來都捨得為教育付費,學習意味著在競爭中有更多機會,所以教育行業需求很剛性。有家,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太重要了。特別是中國發展並不均衡,意味著好的資源,好的教育,好的發展機會都在少數的大城市,所以房產是很剛性的需求。關於醫療健康,更加不用多說,你得了心臟病,沒醫院你就瘋了。

最後,社交網路,人活著就需要融進一個組織,就會有社交,就需要溝通,社交網路是必不可少的,很顯然,這個領域已經被騰訊QQ、微信所佔領。汽車交通,也屬於衣食住行四大需求之一。在今天你要去外地要坐飛機,出遠門要開車,上班要坐地鐵要擠公車,你必須得有一個出行方式,總不能去哪都跑著去吧。這裡還把企業服務列了進去,企業服務顧名思義,不是針對一般消費者的。

舉個栗子,在企業網站上,企業需要一個和用戶對話的窗口,那就是一個諮詢工具,這個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剛性需求,然後很多企業沒精力自己開發這個工具,那麼我們就選擇服務。所以我把企業服務也列在剛性需求的第一梯隊。

次剛性的需求,就是說可以不用,但是很難受:電子商務、媒體門戶、消費生活、金融。每一個人,特別是40歲以下的人,會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受,就是自己的消費習慣在改變,以前買東西去商場,現在去逛淘寶京東,一起買家電第一反應是去大中國美,現在第一反應是去天貓店,電子商務無處不在,快遞送貨小哥也無處不在,當然媽媽級人物還沒有完全通過電子商務、通過網路來消費,我們至少現在沒有電子商務,不是活不下去,但是電子商務化不可阻擋。關於媒體門戶,我們需要知道新聞,我們需要了解周圍世界發生的事物,但是沒有媒體門戶我們能不能活下去,沒問題,所以媒體門戶也在第二梯隊。

關於消費生活,和電子商務類似,這裡不贅述。關於金融,我們知道存在通過膨脹這個事實,簡單說就是錢一年比一年不值錢,這時候我們需要管理我們的資產,我們會去買理財,我們會去投資,我們把錢借給別人來換取高利息,同樣,沒有金融我們還是能活下去,所以金融第二梯隊。

次次級剛性需求,可以理解為為了讓我們過的更好的需求:智能硬體、工具軟體、旅遊戶外、數字娛樂

智能硬體,讓生活更方便,工具軟體,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旅遊戶外是為了玩,但是你不玩也行,數字娛樂,也是娛樂需求。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剛性和不剛性的區別。為了嚴謹還是要補充一嘴,不同的行業是否剛性,和個人性格個人需求也很相關,有的人就是認為旅行對自己超級重要,這件事情對這個個人非常剛性,會有這種情況。以上是我淺薄的篩選方法,就是按照一個人需求的剛性程度來對行業進行分類,我會短淺的認為,用戶需求剛性的行業,發展的機會會相對更大、更多一些。

第二個問題: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

我們繼續對公司的規模進行篩選。BAT華為聯想這些公司不用多說,都是規模很大的公司,目前百度的員工在3w人左右。那到底選擇什麼規模的公司呢,是不是去大公司就意味著巨牛叉呢巨穩定呢?開心網這個名字大家都忘了吧,在2009年這個網站火的不能再火了,連大媽都知道開電腦去「搶車位」,人人網也早不如從前,這些都是很大的公司,在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中,存在什麼金飯碗嗎?有一個道理白話的不能再白話了,有本事才是你的金飯碗,甭跟我提你在什麼大公司。

再說就跑偏了。我們說回來找什麼規模的公司會更有發展。

簡單分個類:1000人以上的公司,500人以上的公司,50人以上的公司,20人以上和20人以下的公司,這麼一份把公司分成了5類。好,我們分別來聊不同規模公司的優劣勢。

1.500人以上的公司

不管是500人,還是1000人,人都夠多的,我把他們放在一起說。毋庸置疑的是,在這個公司規模下,你作為一個員工,極大可能是,你認識CEO,CEO不認識你。如果這個CEO每天給每一個員工做5分鐘工作指導,用500人算,5分鐘*500=2500分鐘,這是41個小時,不吃不喝不睡覺還不夠用,這不可能!這種規模的公司一定有自己的公司架構,簡而言之你到了這種規模的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會不可避免的做一個螺絲釘,負責一個具體的環節,公司一大,做任何動作都需要領導的批複,上一級領導的批複,做什麼事情都有規範,即使這個具體的職位工資不低,也意味著你能學到的東西會相對有限,因為每個環節的工作都有專門的人在負責。

2.20人以上的公司

這種規模的公司你能接觸到CEO了,但是仍然,他不會對你有直接的指導。公司有20人,說明公司已經活下來了。這裡要插一嘴,上面那句話說的有點絕對,如果這家公司還沒有驗證生意模式,沒法賺錢,只是拿到了一筆融資,這可不意味著這家公司已經活下來了,只能說這家公司有1年半或2年的生命周期,在這個時間段內,找到生意模型,賺錢,沒問題,找不到生意模式,倒閉。

我們往好了說,這家公司剛好是一家發展迅速的公司。那麼在20個人的階段,是公司非常重要的篩選人才的階段。誰能力強誰上,誰能力強誰做主管做經理做總監。20人的公司還沒有那麼多的規矩,你會有空間去學習去證明自己的能力。當然,一定會有初始員工,已經陪公司走過了第一階段,就是活下來的階段,這些人比你做過更多的嘗試。你只能更加努力後來居上。這是你的機會。

3.20人以下的公司

5個人公司,是一個創業公司。公司小、錢少、工資少。但是許可權大,能做的嘗試多,為了生存壓力大,學習速度也更快。阿里在成立的時候公司有18人,現在這些人掙多少錢? 不能光看見賊吃肉,看不見賊挨打,人家受苦創業的時候,一樣經歷了公司小、錢少、工資少的階段。股票也是這麼回事,一隻股票2塊錢的時候你嫌他小,過了幾年這隻股票一股300塊,你都瘋了,你再想2塊錢買,那可沒戲了。所以這是一個博弈,你到底是想去一個大公司過著穩定但是機會有限的生活呢,還是在年輕的時候去奮鬥一把呢,你奮鬥一把,你會損失什麼呢?

這就又要提到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大家都知道錢是錢,這聽上去好像一句神經病說的話。但是在我眼裡你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有價值都值錢,你完全可以統一度量衡。你覺得你的學習速度值多少錢?你覺得你獲得更多許可權、獲得更多嘗試的機會值多少錢?這些太值錢了,你到底是想公司給你加薪1000塊,月薪總數區區5000塊,還是想儘快學到個人本領,有能力掙到月薪3w塊呢?

第三個問題:找到了一家公司,怎麼評估這個公司到底靠不靠譜

我們第一點已經講過了,怎麼來看行業,然而有一個問題是:行業好就意味著一家具體的公司業務也很好嗎,顯然不。很多互聯網營銷工作者的誤區,就是一窩蜂的說微博好,就去開企業官微,說微信好,就去做微信公眾號,這些流量平台流量大,和你的具體業務不一定有直接關係。我們當然需要去觀察這個具體業務到底運營的怎麼樣。

從幾點去觀察:產品模式、用戶模式、市場模式、收入模式

1.產品模式和用戶模式

這兩件事情需要放在一起說,因為一個產品就會對應著使用的人群。你需要看這個產品是否聚焦,是否是一個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人在使用。有一些人動不動就說,我們的產品面向18-35歲的人群,要知道18歲的人是剛剛上大學一年級的人,沒有經濟能力,35歲的人已經是職場老炮,已經有經濟能力,這些人的產品需求和購買目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你的目標人群怎麼會如此寬泛。如果你所有人都能服務,那這個產品就沒有解決一個具體的需求。

2.市場模式

你可以理解為市場模式就是這個公司有沒有獲取目標用戶的能力,他們能不能持續的獲得目標用戶,他們獲取目標用戶的成本是什麼樣子。你可以馬上用百度搜一下這家公司,出來的答案,會有這家公司的微博,微信,新聞報道,以及任何他們做過的推廣,去看他們做了哪些事情。看他們的市場手段,是不是多渠道的,還是僅僅靠著SEM這種花錢買流量的方式在支撐。

3.收入模式

這裡要看這個產品是立刻賺錢,還是以後賺錢,看這個產品能不能賺錢,如果是靠融資,那這個產品能不能持續融資。做一個能賺錢的產品沒什麼可害臊的,天經地義。有很多產品的創始人會說,我們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做流量,等流量起來了之後會有很多變現方式,那請問很多變現方式是什麼方式,有沒有一個清晰的變現辦法,開公司員工工資都靠融資來維持,那融的錢花完了怎麼辦,你把錢都花完了還沒找到盈利模式,也沒有未來盈利的具體辦法,還會有人繼續投這個產品嗎。

好了,寫了一大大坨話。研究一個行業不是目的,目的是怎麼才能找到一個靠譜的行業和公司,並且讓這個公司跟自己有關係。希望今天這篇文章在思路上對你多少有一些啟發。

最後你知道的,硬廣時間又來了。剛剛提到過,在今天,「競爭」是每個人都在面臨的問題。每個人都想有更好的生活,每個人都希望有能力,可以讓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所以我創業選擇了在線教育這個行業,再具體到互聯網營銷教學,為什麼教營銷呢?因為首先這個一個人的工作,經驗越多,你的價值越大,人的工作很難被替代。

第二是每一個公司都需要專業的營銷人才,但是事實上95%以上的營銷人員,都沒有建立正確的營銷思維方式和做事辦法,每天去自嗨的製作營銷內容,只看微博轉發數和微信閱讀數,這些數字什麼都不意味著,你無法知道一次宣傳,到底給網站帶來了多少流量,你不知道有多少人,變成了你的付費用戶,你不知道你的營銷工作,到底是盈利還是帶來看不見的虧損。

如果你是即將畢業的大學生 ,→點擊這裡。學習一個互聯網老兵的求職、面試經驗,讓你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早熟悉互聯網公司,最快一個月入職喲!

個人公眾號:Amanda筆記(搜索:haloball


這個是肯定的,我也是新求職的,若我來看,肯定是行業有前景,公司有前途,職位很關鍵,以後潛力股。問題在於這這樣的公司能不能要你,你進了公司能不能做你喜歡的職能。拋開這些,這個行業永遠好嗎?互聯網很火啊,金融很火啊,很有前途,我們這些工科材料的人要去轉行嗎?其他行業的要怎樣?好吧,新能源汽車不錯,那就去吧,你確定這個行業沒有問題嗎?想想以前的光伏產業,好啦。這個也很糟糕,怎麼辦?哎呀,他媽的隨便找一個咯,工作還不是賺錢,360行行行出狀元,只有。。。不行啊,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啊,這輩子就完蛋了,我還是對事業有追求的,媽的,這怎麼搞啊,誰能告訴我哪個行業有前途啊?以上基本是腦子裡不停來回逛的幾句話。好了,我現在找了一家不錯的公司,至少現在可以,以後不知道咯。我也沒有牛逼的爸爸,叔叔,阿姨告訴我,就像我當年選大學,選專業一個樣子,就在目前選擇最好的好了,其他的我能預測什麼?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這些,然後對生活保持信心,保持努力,所以我想,我沒有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在幹些什麼?我在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知道你這個問題的背後有跟我一樣的困惑。


蟹 !

最近總有人問我找工作的事情,我無意做青年導師,一來不夠格,二來沒閑工夫。
我只想說一句,最好找一份有積累的工作,找到一份能讓你內心成長的工作!

以上。


重點敲黑板:行業前景對於求職者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行業前景決定了你將來的發展趨勢,雖說是金子哪裡都能發光,但你去選個夕陽行業,就算能發光發熱,又有多少行業壽命讓你去折騰呢?舉個例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電視觀眾越來越少,或許十年之內液晶電視就會被筆記本電腦或者更先進的替代品徹底取代。如果你要加入的公司是生產電視機的,並且沒有其他產品加以輔佐和分攤風險,很有可能前景堪憂,現在的傳統電視行業都在往智能電視發展,企業的決策者都在順勢而為,選擇往有發展前景的「朝陽」路上走,你又有什麼理由在求職前不判斷行業前景。

對於很多進公司的人來說,選擇熱門的、朝陽的行業是制訂求職目標的重要一環。因為熱門行業往往與穩定的發展前景、客觀的收入增長,甚至快速的職業進階相關。所以判斷一個行業前景的關鍵就是看他是夕陽行業還是朝陽行業。說白了就是行業的成長性問題。

判斷一個行業是否是朝陽行業,最基本的邏輯就是看他整體是在上升還是下降,潛在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國家政策是否對這個行業有扶持,還有推動這個行業成長的因素是否長期存在。

舉個例子,醫療行業在全球都處於上升階段,尤其是美國,據可查數據,美國醫療支出在13年就佔到了GDP的16.2%,而且還在持續上漲。對於國內來說,近幾年醫療政策頻出,醫保制度也逐漸完善,對整個醫藥行業的發展來說會產生一定的上升作用,這就是典型的上升行業。

另外,還可以參考國外情況, 雖然社會制度不同,但各個國家在發展的近似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相似性。 比如百度,就是典型的參考國外情況發展起來的國內企業。是李彥宏在矽谷工作時,看到了Google的發展,結合國內情況,發現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 ,所以才回過創立百度的。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辦學情況來判斷行業發展前景,行業里緊缺的人才會反應在學校專業火熱度上。

判斷行業前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看行業所處階段,是啟蒙階段、起步階段、快速增長階段、平緩增長階段還是飽和、下滑階段。

不過我覺得求職除了要看行業前景,還要看你應聘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是你在職場中穩定與否的重要因素。你得把眼光放長遠些,看看加入這家公司的新人在三五年後都去了哪裡。這主要看公司的員工流動率,有些公司的流動率很低,比如國企和公務員,員工進了這類公司就像抱了個鐵飯碗,不會輕易選擇離開,這類公司的員工一般把重點放在企業內部的成長空間上,通過年限和工作成果來獲得晉陞機會。如果這間公司流動性低,但是也不給新人內部升遷的機會,那就沒必要在這浪費時間了。

另一類公司的流動率則相對高,比如互聯網行業,很多初創公司。加入這類公司的新人往往會在兩到三年內離開,尋求不同的平台繼續發展,而初創公司因為自身穩定性低,往往也時常有員工離職和加入。對於這樣的公司,重點應該放在我在這間公司能學到哪些技能,是以後到其他地方也可以用得著的。因為很可能你需要這些轉移性技能來尋找下一份工作。

所以想知道你自己三五年後的未來,最容易的辦法就是看看這家公司員工的去向。

求職一定要把行業發展和公司發展相結合考慮,才能獲得個不錯的結果。


我覺得求職前應該問問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夠了


結婚前需要了解對象家庭背景嗎?行業看國家政策和規劃。


如果你是中產階級或者富人家的孩子,應該。如果你家境一般,不應該!有錢人家的孩子有人鋪路!

如果是一年前,我會說應該!但現在我回答你,不應該!除非你能碰到一個佔得夠高的人指點。

對一個家境一般的人來說,行業是什麼概念?比如互聯網,太大,太雜,都知道互聯網有前景,就像以前的國企製造業,但現在呢?以前美國汽車製造工人工資遠超普通藍領,現在失業的就是他們。

互聯網行業你進去了能幹啥?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你又能幹啥?進入了金融行業你能幹啥?你先要找到自己能做什麼工作。選行業不如選公司,好的公司才是你應該去追求的。

一個想要自己創業的人大部分是已經對自己的行業有一定了解,才能看到機會。當務之急是要生存。

但要注意一點,不管你去哪個公司,開始都需要你自己去了解,去適應,去融入。

但當你幹了半年或者一年左右,你的時間會越來越多,工作會很輕鬆。但你會發現自己完全沒有了激情,完全是一個職場老油條,也許經常出去跟人玩,朋友也會羨慕你的工作,但你的生活每天都在重複。這時候你應該思考這個行業的前景了,你可以去跳槽,可以自己選行業,想前景,已經有了一定的閱歷,也有了一定的積累,職場生存已經不成問題。問題是改變自己的些魄力和決心。

是跳出安逸圈還是出去闖蕩,這才是選擇,決定你一生的選擇。


就職前誰來判斷行業前景?你嗎?!作為一個新人甚至是外行人,這種事情還不如扔骰子決定呢。好了不吐槽了。一句話,這種事情讓專業的來,讓懂內幕消息的來,作為新人或外行人的你,不是該操心的事,多去關心一下能身體力行的事不是更有把握嗎?


推薦閱讀:

有哪些能鍛煉文筆的工作?
想轉行,無專業背景、無工作經歷的情況下如何進入廣告行業和社會化營銷領域,如何培養行業所需核心技能?
國企有政治前途嗎?
生物小碩,培訓半年IT後從事生物信息或者IT,是否具有可行性?
互聯網人到了 30 歲,大部分都去幹什麼了?

TAG:經濟學 | 職業規劃 | 行業前景 | 應屆生求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