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滿地的國際義工旅行和ngo,在未來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負面影響?正面影響?具體是什麼樣子?

義工旅行機構組織越來越多,但是做的事情大都集中在支教活動,動物保護環境保護上。越來越多的人群擠進,會義工旅行產生什麼樣子的影響,從長期~或者短期。還有ngo的現狀,ngo越來越多,做的事情各種各樣,他們的發展方向,或者發展的前景又是什麼個樣子~


謝邀~很明顯從今年和去年就可以看出國際義工旅行是一個逐漸火熱的項目。去年,我想找靠譜的機構,從豆瓣看到知乎,信息量屈指可數,但是今年各種旅行軟體結合各種公眾號邀請你東南亞做義工領隊的數不勝數,篇篇公眾號都是10w?,只能是這種推廣形式目前來說是及其有效的,也說明大家現在對國際義工是充滿新鮮感的,想要參與其中的。

而大量的湧入,只能是市場的紊亂和海外義工項目的逐漸變水,項目時間也逐漸縮短。預計未來一個星期的體驗將成為新的旅遊方式,不過也失去了義工本身的內涵和文化。

如果能夠做靠譜、長期,不追求短平快的合作方,也許漸漸就能從混亂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來提一個國內基本上沒什麼人關注過的角度吧:柬埔寨的孤兒院災難。

(在前面聲明一下,這僅僅是一個角度,只是因為關注的人很少,所以專門拿出來而已。畢竟什麼都有兩面性的,我並不否認國際義工及其相關的旅遊產業為柬埔寨帶來的經濟效益。)

簡而言之,上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政治動蕩導致該國孤兒數目急劇上升,許多國際NGO進入該國並創辦孤兒院。UNICEF在2011年公布的數據如下:

2005年至2010年,6年之間,柬埔寨的孤兒院數量成長了75%。近1萬2千名兒童生活在269所孤兒院當中,其中只有21所是公營,248所為私營。

這樣看來其實未必是一件壞事。畢竟如果外部力量幫助柬埔寨解決孤兒問題、教育問題,再為那些孩子帶去一些異國的問候和歡聲笑語,本身確實挺好。

然而問題在於……

孤兒院中的許多兒童不是孤兒,44%的院童是由自己父母或家人送到孤兒院,而只有28%的院童失去雙親。

首先,對於那些家人尚在世、且具有撫養能力的孩子而言,「被孤兒」最直接的傷害,是使他們骨肉分離。對兒童來說最好的照顧方式應當是家庭式或社區式,孤兒院作為機構化的方案來說,是萬不得已的選擇;更不用說,該行業存在極大的管理漏洞,不乏兒童性虐待案件的存在。

不否認,有的家庭將孩子送去孤兒院,是因為自身無法提供最起碼的養育照料,但有很大一部分的家長,是聽信了「院長們」的承諾,以為孩子在那可以獲得更好的「西式」教育。

另一方面,由於國際義工的普及,義工門檻較低,難以保證其素質、能力甚至是最基本的品行。即使上述要求得到滿足,短期義教本身就是缺乏連貫性的。說得不好聽一點,如果每一隊義工去了當地的孤兒院,教的都是「ABCDEFG」,是apple, red, one two three,這些孩子在他們離開孤兒院之前,到底能學到多少?

然而對於國際義工來說,花費卻是不菲的。

在半島電視台報導中,來自澳洲的Giakoumis表示,為了擔任柬埔寨的孤兒院志工,他支付了高達3,000美元的參加費,但院方卻告訴他,每周僅會從每位志工那邊收到9美元。

甚至是世界上頗負盛名的國際義工組織Project Abroad,也因此爆出「醜聞」。

有外國記者參加柬埔寨的行程,被安排到一間孤兒院服務,但就只是跟小孩玩遊戲和剪指甲。同行義工皆對行程非常失望,他們反映實際在孤兒院工作的時間不多。一個月的行程,收費大約是 1700 歐元,相當於當地全職教師5年薪水,然而當中只有約80歐元是直接捐助孤兒院。

除了國際義工們上交的參加費用,另一個來源則是國外捐助善款。也有一些報道指出,一些孤兒院甚至會強迫孩子到景點附近乞討來博取同情和目光。

半島電視台於2012年製作了一則《柬埔寨的孤兒生意》的專題報道,建議大家去看看:Cambodia"s Orphan Business

相關的,Friends International成立了Child Save Network網站,並在Unicef的支持下發起了「兒童不是觀光景點(Children Are Not Tourist Attractions)」行動: When Children Become Tourist Attractions。

最後表達一下自己的感受吧。我知道知乎上的很多同學參加過類似的service trip,也理解參加過的同學在當地留下了很美好的回憶。然而,國際義工始終是一條鏈,哪怕我們能保證鏈子這頭的義工們責任心強、訓練有素,我們選擇的這條鏈子(中介性質的NGO以及孤兒院本身)值得信任,我們真的也常常會忘記去看、或者本身就很難看到鏈子那一頭的他們。

否定了這麼多,也許有人會問,那麼如何避免這些傷害?

Child Save Network的建議是,如果真要幫助孤兒院的院童,請捐款給值得信賴的組織,並讓他們僱傭當地合格的社工和教師。

(最後,如果是想要真心幫助第三世界兒童、同時又想要讓自己的CV好看一點的在校生,我只想說,改變世界的方式很多,不一定只有國際義工一種,更何況,你已經知道它所帶來的長遠影響之一,並不是那麼美好的了。)

參考資料:

徐沛然:孤兒院是筆好生意?談談柬埔寨的公益旅行災難

立場新聞:慈善?還是一盤生意?https://www.thestandnews.com/international/%E6%85%88%E5%96%84-%E9%82%84%E6%98%AF%E4%B8%80%E7%9B%A4%E7%94%9F%E6%84%8F/

紐約時報中文網:柬埔寨慈善活動家被指作假騙善款 http://cn.nytimes.com/asia-pacific/20140616/c16cambodia/zh-hant/

Unicef, Residential Care In Cambodia: http://www.unicef.org/cambodia/Fact_sheet_-_residential_care_Cambodia.pdf


目前的國際義工旅行(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ourism)已經發展成為了一個產業,在學術界,有的學者將義工旅行歸類為旅遊業(tourism)下的一個分支,也有學者更多的將其視為志願行為(volunteering)的一種形式。因此,當我們談到國際義工旅行的時候,首先要先判斷具體的項目和例子是更接近於一種旅行的形式,還是以志願服務為主體。雖然很多項目在宣傳上,基本是會兼顧兩者的,但本質上還是可以看出一些區別的,尤其是從項目的長度、要求和具體內容設計來看。

目前在國際上,至少我看到的很大一部分中國年輕人選擇參與的,其實更多的是接近傳統意義上的旅遊的 國際義工項目。這些項目長度在2-4周左右,除了付費,基本沒有別的硬性要求,項目內容最多也是去小學教教中文(請問當地孩子需要你教兩個漢字說說你好嗎?),或者是關於籠統的介紹當地社區,帶有參觀性質的。這類項目個人認為還是以旅遊為主,在分析其對當地社會造成的影響的時候,就應做類似普通遊客分析,個人不是學旅遊的,所以就不進一步闡述了。

另外一類國際義工項目是以志願(volunteering)為主要內容的,旅行的部分不是最主要的買點(selling point),只不過參與者在項目期間,利用空餘時間,在周邊地區或國家自發地進行一些旅行。這類項目的時間一般在4-8周,甚至會更久一些,會對參與者有一些語言、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會在錄取之前進行簡歷投放、面試、錄取的階段。然而即使是這類的義工旅行項目目前也是良莠不齊。

由於近年來參與到國際義工項目的人數不斷增多,對於義工旅行(volunteer tourism)在國際學術界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討論。當談到國際義工旅行的時候,首先要指出在這其中主要有三個利益主體:國際義工(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ourist)、當地社區(local community)、國際義工旅行組織(volunteer tourism organization)。目前看來,更多的關注主體集中在國際義工這些參與者身上,包括他們的動機(motivation)、經歷(experience)和評價(assesment)。而關於國際義工旅行項目的影響,闡釋積極影響(positive)的論文數量遠遠多於關注消極影響(negative)的。

國際義工旅行形式的出現,是全球化下的產物,也是公益和商業結合的一種探索模式,個人持積極的態度。但是要讓它更加良性的發展,並且真的能夠對當地社區的有所積極地改變,能夠彌補大的國際組織所無法觸及的一些方面,能夠有健康可持續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關注和研究。尤其是對三個主體中,當地社區 和 國際義工旅行組織 的研究,以及通過更多實地的(ethnographic)、長期(longitudinal)的調研,去正確科學地評估國際義工對當地社區帶來的影響,以及如何更好地實現國際義工技能發揮與當地社區的需求之間的對接。

個人正在進行這個課題的研究,因為自己之前也參加過很多次不同類型、地區的國際義工項目。在此只能簡短的表達下個人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已有的經驗與看法。希望將來能有進一步的成果和更多的討論。


NGO其實就是非政府的民間機構,大多數是出於公益目的。在政府範圍還沒有重點關注的領域,NGO就發了這樣一個作用。比如扶助弱勢群體,關注心理健康,活化社區功能,而承擔這些任務的都可稱之為社工。國際義工旅行不過是跨境的一種自助公益,但到底有沒有個體在從中謀利,目前倒還未有探究。


推薦閱讀:

註冊安全工程師的含金量高嗎?都能做什麼工作?如果做生產安全培訓前景怎樣?

TAG:非政府組織NGO | 慈善 | 前景 | 國際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