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有哪些書讓你覺得印象深刻?

請不要提一些老書了。

----

本問題已收錄到知乎圓桌- 2015 年度盤點,歡迎關注圓桌參與更多討論。


一篇小說:

《果戈理的妻子》

亮點在:

1)實際上果戈理一輩子沒結婚;(死後還要被虐狗...)

2)這篇小說里果戈理的老婆是充氣的...充氣的...

引文是哈羅德 布魯姆的《果戈理的妻子》:

果戈理的精神,微妙地活現於納博科夫大部分作品中。這種精神,在義大利現代短篇小說家托馬索?蘭多爾菲那篇極其成功的《果戈理的妻子》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它可能是我迄今讀過最有趣也最緊張的短篇小說。敘述者是果戈理的朋友和傳記作者,他「不大情願地」給我們講述果戈理妻子的故事。真實的果戈理迷戀宗教,一生從未結過婚,還在四十三歲左右刻意餓死自己,並事先把未發表的手稿都燒掉。

但是蘭多爾菲的果戈理(他完全有可能是卡夫卡或博爾赫斯發明的一個人物)娶了一個橡皮氣球為妻,這是一個可充氣的奇妙人體模型,她會按照丈夫心血來潮的喜好而變成不同形狀和大小。果戈理深愛他變成這個或那個形狀的妻子,很享受與她的性關係,還給她起了一個叫做「加拉加斯」也即委內瑞拉首都的名字,至於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名字,只有這位瘋狂的作家自己才知道。

最初幾年,一切都進展順利,直到果戈理染上梅毒,他頗不公平地把梅毒歸咎於加拉加斯。在多年間,果戈理對沉默的妻子的矛盾心情穩步增長。他指責加拉加斯自顧自,甚至指責她不忠,導致她愈來愈痛苦,變得過分篤信宗教。最後,怒不可遏的果戈理給加拉加斯充了太多氣(頗為蓄意地),直到她爆炸,碎片飄散在空中。這位偉大作家收拾果戈理夫人的殘餘,把它們扔進火爐里燒掉,讓它們分享他未發表的作品的命運。果戈理還把一個橡皮娃娃——加拉加斯的兒子——也扔進火爐里。

.......

人工智慧充氣娃娃,可根據用戶需求調節性狀,大小的不同趣味的需求......

haowu


我一直說的工匠精神,其實並不局限於工作,即便是吃喝玩樂穿衣打扮,也不要隨便應付。可能你沒法靠著「工匠精神」這四個字致富,但它卻是一種地道而又精緻的生活藝術,用精神的專註去迎擊現實的束縛。

而推薦的這7本書,沒法讓你在讀完後,生活就改變得翻天覆地。但至少它們能在2016年的開始,在你心裡埋下幾顆種子,等待它們發芽。你會發現即便明天什麼都沒有改變,但你贏了這一天,就是勝利者。

1. 《工匠精神》

創新,是現代工匠的靈魂

當初老羅推薦這本書時,我很不明白,第一次看這本書其實感覺很差,從內容到結構到概念,邏輯混亂。

但當我第二次仔細閱讀,明白了老羅一再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就像博爾赫斯說的:「有時我們對某一本書心存感激,不是因為它成功寫到了什麼,而是我們看出來『它本來想成為什麼』,它保留了有時比結果更重要、更根本的問題本身。」

作者說:「美國的工匠們是一群不拘一格,依靠純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勁頭,做出了改變世界的發明創新的人。」

其實工匠這個詞語,與其說是情懷,不如說是一種情結。

現代的工匠,不再是按部就班地傳承師傅的手藝,也不再是不動聲色地照著祖師爺的經驗一成不變。

工匠不是死板的代名詞,它是一種熱愛,因為熱愛所以專註,而專註引導創新。一個不懂認真的人,他的創意只是臆想,他的衝勁只是魯莽。

2. 好物100

乾淨的生活,就是一種美學

其實叔對奢侈品並非很熱衷,而松浦彌太郎這本書里雖然充滿了日式的性冷淡,恰似一個打扮妥當的藝伎,精心布置下帶著一絲不近煙火的隔閡感。但其中儘是典型的奢侈品。

說實在的,叔不推崇松浦彌太郎的生活方式,但欣賞他的生活態度——每個人的身邊物總應該和他的生活態度相符。

他們的身邊物和自己的生活品位是能完美契合的,這尤為難得。有些事情無關貴賤,但有關格調,也許看完這書之後,你也應該整理出屬於你的《好物100》。

3. 造物有靈且美

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心強大而純粹的造物者

只要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就失去了成為造物主的機會。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成為內心強大且純粹的造物者。

說到底,「造物者」比「匠人」更為純粹。他們從容而又專註,不為本身以外的東西驅使。就像書里說的「我只是從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開始做而已,不勉強自己,不為難自己,慢慢地一心一意做好當下力所能及的事就好。和到手的絲線與布匹面對面、心對心就好。」

4.留住手藝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學會了打磨時光

日文原版里有28位手藝人,而中文版里只有14位。但這並不妨礙我去理解日本手藝人——他們對這個世界何等敏感。

在人們眼力,有些手藝除了意義上的價值,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具備任何產出價值。如果我們一旦失去了這些手藝,不只是失去一些手工藝品,而是失去對這個世界的敏感和敬畏。

在他們眼中,所有樹木、藤條都有自己的個性,而他們則要識別出來,將之用到最合適它們的地方。實際上,他們對待這些材料和植物的態度,與其說是對待一堆無生命的原料,不如說更像是對待一個個不同個性的活著的生命。

刮漆匠岩館正二說,刮漆樹時要注意樹的體力恢復,雨天時它恢復起來會慢一點;刮的時候不能太狠,要給樹留下一口呼吸;他甚至說:「我們……是靠著成天折磨漆樹、傷害漆樹來讓自己有飯吃,所以,我們平常都會在自己的心裡供養漆樹。幾年前我們還曾經搞過一次大的法事來祭祀漆樹的亡靈。」

如此虔誠,你能想像?

5. 精益製造028

他們就像小鎮醫生一樣

治療的都是被大醫院放棄的不治之症

叔拿到這本書後過了許久才開始翻閱,很簡單,這些年被「工匠精神」四個字轟炸太久總感覺有些疲憊,很多人把這四個字當成一個籮筐,然後把什麼東西都往裡扔。

工匠分為很多種,更純粹的就像前面說的造物者。而這裡的工匠,更符合我們身處這個時代的節奏。

作者根岸康雄採訪了12家規模雖小,但技術頂尖的企業。他們製造出了世界上最細的針頭——針尖僅0.2毫米的無痛注射針頭,iPod鏡面加工的世界第一研磨工廠,顛覆常識的永不鬆動的螺帽,受NASA委託設計的特殊照相機,不會發出可怕「滋滋」聲的牙石清洗器,世界上最大的水槽…

並非所有的匠人都附庸風雅,並非所有的匠人都有讓人羨慕的生活格調,但他們有大多數人沒有的專註。

6. 100個基本

去做個精神明亮的人

這本書和工匠沒有直接關係。但叔相信,大千世界森羅萬象之間總有一些東西是相通的,而連接其中的就是哲學。

當然,這也不是一本爛俗的勵志哲學書。(以叔的品味,能推薦那種玩意兒嗎?)

打開書,左邊一頁就是直白的一兩句信條,右邊則是簡單的思考,剩餘的大片留白像是給我們的個人思考空間。

別人的信條或經驗,哪怕讀1000條也是別人的。那些經過消化,歷練後的經驗才是自己的。這本書通過簡單的人生信條,給人們修鑿出了一條雕刻自己的小道,去做個精神明亮的人。

7. 匠人

時間門外的不朽者

我覺得,沒必要重複強調所謂匠人精神,有時候故事比說教更能讓人領會其中的純粹。

這是一本小說。沒有我們想像中那些專註,認真,逆襲的情節。而是真真切切地向我們展示了中國過去那些民間工匠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日子彷彿具有粗糙的顆粒感,偶爾磨得人痛楚,卻真實豐盈,全然不像現在的麻木和乾澀。

當技術不停迭代,有些手藝慢慢不受待見,他們再也創造不出符合時代的價值。於是匠人們老去了,但是有關他們的文字不會消弭,從這個意義上講,他們是位於時間門外的不朽者。

---------------------------------------------------------------

唯有認真的精神,

才能不致平庸。

唯有專註的格調,

才能不致枯萎。

你需要一種強大和勇敢,

抵抗生活中的那些粗糙。

一本書,不能改變什麼,

但至少,這是一個起點。

---------------------------------------------------------------

個人微信公眾號:維物工坊(Uncle_Quality),歡迎關注!


你們這樣真的好嗎。。。。→_→

-----

我只說兩本。

第一本:《決策與判斷》

這本書已經出版15年了,而現在才遇到它實在是相見恨晚。雖然是偏心理學的一本書,不過涉及到了好多門學科。據說此書中的內容成了現在很多市面上暢銷書的素材。包括不限於《黑天鵝》、《統計謊言》、《博弈論》。

(謝評論區@王東義補充

「強烈推薦看!反脆弱和黑天鵝結合起來看!當時那段時間有些疑惑!這裡面可以給好多啟發。」

手機上沒有引用格式,見諒)

高中是個思想非常偏激非常有戾氣的人(其實就是中二),到大學一直在嘗試訓練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本書在很大一程度上幫助了我。

強烈推薦讀一下,受益匪淺。學會客觀思考、做出正確判斷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

沒看過的同學就不劇透了,看過的同學可以看一下豆瓣上這篇書評。

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review/1580809/

第二本

今年四月份剛出的書,原因是看到學姐的票圈。

然後

後來再去拜讀了一下前六卷,感覺真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有很多書上寫說人類學存在的意義是消除文化偏見,對消除不消除文化偏見這樣大的命題不予以評價,只是能學著從多元角度看待、思考問題的話,也不算是白讀了一夜。

----

以上。


多圖殺貓注意!

答一個形式大於內容的書。不過「印象深刻」倒是非常符合……新版《哈扎爾辭典》

包裝的盒子長這樣

打開來是這樣

本體是這樣

陽本內頁(做舊)

陰本內頁(未裁)

裝贈品的火漆信封

明信片們

書籤(裁紙刀),編號牌

價格不告訴你們……自己京東搜去……

(其實我就想找個地方曬書


1.!!!!!

雖然還沒看完。但是超級贊的!

約翰·威廉斯的《斯通納》!!!!!

「在大學圖書館,他遊歷過排排書架,置身於幾千冊圖書中呼吸著皮革、衣服、乾燥的書頁釋放出的發霉的氣息,聞著就像某種來自異國的香氣。有時他會暫時停住腳步,從架子上拿下一卷書,在自己的大手中捧住片刻,書脊和厚紙封面以及誘人的書頁尚不熟悉的感覺會在手中產生某種刺痛感。然後他會翻閱起書來,這裡那裡隨便讀上一段,僵硬的手指在翻動書頁時儘可能小心翼翼,好像因為笨拙的手指可能會撕壞和損毀它們忍著巨大痛苦想發現的東西。

他沒有什麼朋友,平生第一次開始有了孤獨感。有時,晚上在自己的閣樓房間,他正看書時會抬起頭來,盯著房間那些黑乎乎的角落,在暗影的襯托下,燈光閃爍不定。如果盯的時間很長又太專註了,那片黑暗就會凝聚成一團亮光,它帶著自己閱讀的東西的那種無形的樣式。他又會覺得自己走出時間之外,就像那天阿切爾·斯隆在課上跟他講話的感覺。過去從它停留的那片黑暗中出來聚集在一起,死者自動站起來在他眼前復活了;過去和死者流進當下,走進活人中間,所以,在緊張的剎那間,他有種密實的幻覺,好像自己被壓縮了,很難從中逃出,也不想逃出。」

把《斯通納》讀完以後,我其實沒怎麼想《圍城》或者戴維·洛奇的《換位》。(在豆瓣《斯通納》的評價上, 這兩者被提起了)

一方面,《圍城》過於精緻,那裡面生意盎然的打趣和幽默,顯示出一種文人特有的敏銳的刻薄。《換位》這本書,我是三四年前,匆匆讀的,所以情節記不清楚了,只記得一樣是學院派小說,有玩世不恭的意味。

我想起的是《月亮和六便士》。那個放棄了錦衣玉食,冷冷逐夢的思特里克蘭德,他去追逐他的月亮。拋下了手中的一切。雖然思特里克蘭德的下場並不漂亮——染了麻風病並且雙目失明。但他成功做到了逃離文明世界,成功地畫出了他希望的、絢爛的作品,成功地享受到了愛的甜蜜。

而斯通納呢,雖然以名譽教授的身份,光榮地結束了他的教學生涯。但他最後仍然不快樂。他的精神在與妻子和「敵人」的鬥爭中永遠地損耗了。他的愛情和激情,那些快樂的「勝利」是如此短暫。於是讀完書的人們,常常為其惋惜,為他的可憐的失敗。

但是他和思特里克蘭德的內在有相通的一種堅硬。威廉斯寫的斯通納是那麼謹慎,微小。他看似寡淡的妥協背後,卻仍有堅硬的存在。像他的名字含著stone,他如同石頭和大地一樣,接受著承載著所有踐踏,但同時仍保持著他內在的柔軟。

「在他內心深處,在他的記憶深處,是對困苦、飢餓、忍耐和痛苦的知悉。雖然他很少想起早年在布恩維爾農場的經歷,但是他的意識邊緣卻經常會想到自己的血緣傳承。這是祖輩給予的傳承,而他們過著卑賤、辛苦、堅忍的生活,他們共同的道德信仰就是把自己的臉交給一個嚴苟不公的世界,而那一張張臉毫無表情,鐵硬又荒涼。」

如果說錢鍾書以戲謔的洞悉來抵抗其實無奈的傾軋,《斯通納》則是承認它,包容它,嚴肅地面對世界的矛盾和冰冷。

「他想當一名教師,他成了教師。但他知道,他永遠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時候他都是一個冷漠的人。他曾夢想過某種正直,某種絕對的純潔。他尋找過妥協和無關緊要的攻擊性消遣。他曾想像過智慧,在漫長歲月的盡頭,他找到了無知。還有什麼呢?他想,還有什麼呢?」

斯通納躺在病床上,他的思維像河水一樣流淌,時斷時續,像一條微弱的,在陽光下閃光的溪流。在溪流之中,他的一生,他的愛與失敗,在腦海中跌跌撞撞地後退或前進。

「一種愉悅感油然而生,好像起於一絲夏季的微風。他模模糊糊回想著自己念念不忘的失敗——好像它有多重要。此刻,在他看來,這些想法太平庸了,太不重要了,與他曾經度過的生活相比太沒有價值了。模模糊糊的鬼魂開始在他的意識邊緣聚集,他看不見它們,但知道它們在那裡,正在聚集力量進攻某種他看不見聽不到、可以感知到的東西。他正在靠近它們,他知道。但是,沒有必要匆忙。如果他願意,可以不理它們。他有的是時間。」

2.張愛玲《易經》,《少帥》。

因為我還沒有閱讀和《易經》是雙生子一樣的《雷峰塔》所以沒有加上去。張愛玲的語調和色彩,都有一種特別高冷范兒的小資情調。

這是我的《少帥》讀後感:如何評價張愛玲的小說《少帥》? - 朵朵喬的回答

相對來講,《少帥》還是有點「隔」。

3.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我閱讀了電子版的,所以其實這本書沒有看全。但是對於沒有看過科幻作品的我而言,真是打開了新世界!

4.加繆《蒂巴薩的婚禮》。是一本散文集。有人說不要看加繆,因為他情緒總是抑鬱,會給人帶來負面影響。但其實加繆天生深具洞察力。喜歡文字、對文字有感知的人都知道。誰看誰知道~

他知道他可以飛快地上樓,而絕不會絆倒。他的肉體本身已經浸漬在這棟房子里了。他的雙腿準確地量出了樓梯的長度。他的手也量出了樓梯扶手的長度,這是永遠戰勝不了的、本能的恐懼。而這是由於蟑螂。

基本上都是新近出版或再版的書。祝安。

對了,如果想多了解我,來看我的微信公眾號:桃之日讀吧。

希望愛讀書的朋友們來找我玩。么么扎~


2015年沒看太多新書,反覆的翻經典。值得推薦的有:

一、《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很有用!想像世界最牛的記者手把手教你寫稿......

二、羅伯特·麥基的《故事》

電影編劇的聖經,電影愛好者、文學愛好者看看也受益匪淺

三、北島編的《給孩子的詩》

書名騙人,開篇幾首很淺顯,後邊的詩孩子肯定看不懂。適合初級愛好者。

四、《萬物靜默如謎》

一個睿智的先知,叼著煙斗,含笑看著這人間俗世......讀後對辛波斯卡的印象。

五、《源泉》

幸虧年紀不小了,不然三觀都要被這本書掰歪了。很洗腦,有些地方很像古龍......在偏執、極端中拷問人性

六、《盲視》

科幻經典。味道和絕大多數科幻小說都不一樣,反烏托邦的氣氛營造的非常成功

七、《安珀志》

奇幻大作,羅傑·澤拉茲尼著,不用說太多了

八、《光與暗的生靈》

羅傑·澤拉茲尼另一作品

九、路易康《靜謐與光明》

關於這本書想說的很多。2013年的時候,朋友推薦我看這本書。後來,他問我感受如何?我回答看不懂。實話,而且是那種抓不到一點頭緒的不懂。兩年過去了,這期間我讀了很多詩,讀了《禪與摩托車維修技術》,讀了《海伯利安》。2015再翻開看,隱約懂了。

年少時,以為邏輯和理性可以解釋世界上的一切,曾狂妄的說"我不信釋迦在沙羅雙樹下領悟了什麼語言不能解釋的真理」 。後來,越來越覺得理性有邊界,而邊界外邊有東西。那些東西,可以靠」直覺"之類的東西去感受,但靠語言和邏輯無法表達。

最好的詩、最好的小說、最好的電影、最好的畫、最好的建築......都隱約有這樣的特質。路易康在表達他的理念的時候,顯然也是覺得語言是說不清的,所以用詩一樣的句子讓你自行去體會。


1.《無聲告白》華裔美國作家伍綺詩

原來只是為了湊單買的一本書,書的封面上面以一句話及其精準的概括了這本書,我們終此一生就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這並不是一個多麼愉快的故事,故事開篇就是一個花季少女死了。

你以為是一個偵探懸疑故事?

兇手是街拐角的猥瑣大叔?還是鄰居家詭異的男同學?

當真相抽絲剝繭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故事裡面有好多隻推手。

作者的中國背景幫她無比準確的找到中國教育的軟肋,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的心理。加上特有的女性文筆的細膩,對少女莉迪亞,她母親的心裡的把握,都為本書增彩不少。

有的時候,我們最開始做出的選擇並不是那樣,可能是命運的契機,可能是緣分的安排,把我們推到一個連回頭都很艱難的地方。

就好像看韓劇《神的禮物-14天》的時候,你明明已經作出特別大的努力想要改變命運,卻發現你面前的100條路裡面99條路都走不通,命運還是按照它想走的方向走。

從莉迪亞的母親,父親,到她,每個人都有拚命都想擺脫粘纏在自己身上的陰影,最後卻都囿於陰影。

我想說我們連惡意的誹謗,攻擊都擺脫不了,我們如何擺脫他人充滿善意和親密感的期待?

2.《怨氣撞鈴》作者尾魚

是的,這是一本網路小說,不過這幾年特別火,對的,我是今年才看,我就是一位永遠趕不上潮流的girl。

這本書前面其實就是冒險,主人公季棠棠一關一關的闖,這期間並不是一個多麼愉快的過程,她告別母親,告別初戀,告別天真,和以前的一切做告別,數次把自己置於險境。也遇見新的朋友,去新的地方。其實到這裡也無非就是一個曲折的冒險故事而已,我認為最後一部分才是小說的精髓。作者把她想說的話都說了,以一種不是講道理的講述。告訴我們上天自有安排。這個故事有陰暗有復仇,但是更重要的是裡面的朋友一路的守望相助和扶持,岳峰(帥帥痞痞的男主)的堅持,最後,逃不開的都是命定。就像人生一樣,會有難過的抬不起頭的時候,也一定會有溫暖大笑的時候。最後所有傷疤都因為一個人變成溫暖慰藉。

大幕拉下,風吹黃沙,浪打白骨。

3.《故事的結局早已寫在開頭》

蔣方舟一直都飽受爭議,應該和她年少成名的關係密不可分。這本書我只看了第一個故事,我就不太敢讀下去了,因為沒想過蔣方舟是會寫出這麼尖銳的作品,直指人心。她是真的挺有才情和氣量的。中國的社會什麼時候談論作品時候就只談論作品,不要帶人身攻擊?

我們看見不公平的事情,不約而同的選擇捂上我們的眼睛。

4.《魚羊野史》 高曉松

其實就是曉松說的文字版。高曉松確實有現在中國知識分子少有的一種氣質。

(不是自拍( ̄^ ̄)ゞ),文化底蘊深厚,家學淵源,確實擔得起學貫中西。一直記得在《奇葩說》裡面說的,名校是有鎮國之重的。

大學生要有擔當吶。( ̄Д ̄)?


周一剛到的書,預定了半個多月。

由於提前閱讀過一些書評,大概知道閱讀方法,所以打開之前第一件事,就是把20多條線索對照書頁夾進書里。放地圖的那一剎那,我心中一萬頭神獸奔騰——還特么真的是紙巾。

完成這些之後開始閱讀。

一開始就把問題拋了出來,譯者(也是書的一部分,並非中文版譯者)提出了石察卡到底是誰的問題。

本書周圍寫滿了筆記,這是另一個角色——艾瑞克。

還有對筆記的另一個回應的角色——簡。

書的主體是《希修斯之船》,開頭講一個男人在街道中走來走去的故事。

以前我們看書,講究的是代入感。把讀者代入到主角的視角中去,然後跟著情節走。

這本書,不僅需要去看,還要留意譯者的備註,琢磨艾瑞克的鉛筆筆記,兼顧書里夾的各種線索,猜測這位高產的作家石察卡是誰。

這還不算,這是第一遍。

然後是第二遍,看橙色和綠色的對話。

第三遍看紫色合紅色的對話。

再最後看黑色和褐色的對話。

我第一遍還沒看完,看完再補充吧。

這書叫《S.》


2015年看了不少書,印象深的不多。小說方面最喜歡的,國內是《清明上河圖密碼1》,國外是《最後的獵巫人》(和光頭范迪塞爾的電影毫無關係!毫無關係!毫無關係!)。一本年初出版,一本年末出版,倒也是遙相呼應。之前各自寫過一篇書評,引用如下:

《清明上河圖密碼1》http://zhuanlan.zhihu.com/thezxz/20053425

看之前請和我默念:

任何薦書文章都是百分百的作者主觀感受,每個人的閱讀頻率不同,別人覺得某書好看不代表我自己就會覺得這書好看,高分信自己低分信群眾。如果看完文章覺得這書有意思那麼最好還是先找找試讀確定感興趣了再入手以免錢包受血光之災,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為自己行為負責不要因為別人的言論就衝動行事要有獨立判斷能力,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下面開始正文:

面對春節長假人們一般是兩種安排,一是安安心心地吃吃吃睡睡睡,以及補完落下的遊戲和番劇。二是各種宏偉計劃要利用假期寫多少字文章看多少書之類,最後還是落得個吃吃吃睡睡睡,卻因為心有愧疚連吃吃吃睡睡睡都沒法安穩。這個時候一本好看的小說對兩類人都是合適的,前者需要它給假期多一些娛樂,後者需要它轉移對愧疚的注意力,等到長假結束回想起來,除了增加的體重和一堆沒完成的預定計劃,至少還有一個值得回味和期待後續的精彩故事,那麼便也是划算的。

那麼怎樣的小說才適合推薦春節閱讀?拋開足夠好看這個硬性指標不談,我以為首先它應該是比較新的作品,起碼出版不超過半年,以免大家早就看過或者已被劇透,失了新鮮感。其次應該夠長,400頁以下的統統pass,大可以留到工作日的閑暇來看。當然要一次性看完一本厚厚實實的小說,才算得上是充分利用假期。最後,它應該是一本娛樂性質的類型小說(不知道啥是「類型小說」的請去問度娘或谷哥),而不是什麼嚴肅文學。畢竟你國人民酒足飯飽之後需要的是一次心靈大保健,而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靈魂拷問。

所以我推薦這本1月份剛出版,實體書厚度超過500頁,好看到讓我對國產類型小說的信心上了一個大台階,雙休日在家一氣看完後恨不得找作者討要支付寶賬號再打筆錢的——《清明上河圖密碼》。友情提醒:此書是坑,而從第一部透露的蛛絲馬跡來看,此坑深不可測,已經站在坑底持幣待購的人表示跳坑有風險,追書需謹慎。

本書講了這麼個故事:北宋宋徽宗時期,清明當天汴河上的一艘梅船里莫名其妙死了二十四個人,以此為引子引出一系列案件。之所以叫《清明上河圖密碼》,是因為書中人物情節均以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這是關聯之一。另一層關聯,則是故事本身也與畫作一樣,以市井之中的人情世故為切入口,全景式地反映北宋末年的社會風貌。很難想像一本懸疑推理小說居然能做到這一點,這也是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驚喜。

有人說這書讀著讀著就讓自己想起了《紅樓夢》,雖是誇張,細一想兩者倒也有幾分神似:

一是人物龐而不亂。《清明上河圖密碼》一書五案,每個案子拋開主角不論,有名有姓的配角都各有十幾個,從文士、官吏、醫卜,到僧道、士兵、商販、妓女,個個都是個性鮮明。即使只是過場的龍套,也是寥寥幾筆形象就立了起來,看完之後大部分角色都記得清清楚楚,不得不感嘆作者功力了得。

二是以小寫大,細節繁複詳實。作者在微博上曾這麼回答關於寫作時的資料閱讀順序:

「先讀《宋史》,再讀幾本現當代人的宋代史,有個整體認識。裡面有很多引文出處,按圖索驥,找援引次數最多的那些原著來讀。接下來讀各種分類史,比如政治制度史,經濟史,軍事史,法律史……最後再按需要重點讀專類資料,比如書法,那就去讀書法簡史,看法帖。」

評論里另一個小說作者表示看完這條微博當場就跪了。這種「聰明人下笨功夫」式的努力結果,就是500多頁的書能讓人手不釋卷忍不住一氣讀完的酣暢淋漓:從賣貨郎劉小肘擔架上的零食,到東水八子聚會時的坐姿出處,從歌妓池了了的蘇東坡唱詞,到爛柯寺的梅花天衍局,各種隨手拈來的典故考據並不會讓人覺得炫技或掉書袋,而是覺得親切可敬。幾十個角色的言行舉止、上百個周邊環境細節展開之後,相互交織組合成的便是一個瀰漫著濃濃市井味,繁華中四處潛伏危機的北宋風情圖。撇開書里的案件不談,光是欣賞這幅以文字所繪製的「清明上河圖」,也是賞心悅目,值回票價。

三是結構工整嚴謹,無一處閑筆。五案中前四案在兩天的時間裡平行展開,由趙不尤、趙墨兒、趙瓣兒、趙不棄這一家子名偵探分別偵破。每個案子的伏筆埋得都非常細緻,出乎意料的展開一重接著一重,真相的背後永遠還有另一重真相。各個案子結尾時都還有一個線頭牽扯出來,融匯到最後的梅船案之上。這種抽絲剝繭,草蛇灰線的寫作手法需要極強的把控能力,尤其是考慮到本書人物線索之龐雜,更顯得出作者的功夫不一般。書中角色不論是談棋論詞,或者是辯理明道,後面都扣著各自的動機和情感,為之後的行動做著鋪墊。而最後一章中幾位名偵探聚首,順手將之前案件給捋了一遍,以一幅《士子圖》為喻,以「世事如局人如棋」點題,與開篇呼應,令人看得心生完滿圓融之讚歎,對理科生來說有見證一道數學定理嚴絲合縫滴水不漏地證明完畢一般的快意。

當然這書也並非十全十美,在我看來最大的短板就是作為一部懸疑推理作品,裡面幾個案子的詭計設置基本就是《名偵探柯南》的水平(也許還不如),沒有腦洞大開也沒有出乎意料,就是「莫非隔空取物/大變活人/神秘無頭屍的真相是XXX,阿西巴果然是XXX」這種展開。只要有一定的推理作品閱讀量,閉著眼睛隨便想2、3種可能,百分百就有猜中的。此外因為人物繁多線索龐雜,在每一章內都會有多個角色的視角和場景切換,難免會有凌亂跳躍之感。

故事是一門藝術,但在成為藝術之前它首先是一門手藝。這個年代最缺的不是藝術家,而是手藝足夠精湛的匠人。《清明上河圖密碼》就是一位出色匠人的用心之作,雖算不上多麼動人心魄,不少地方也能看得出雕琢痕迹過重,但看完這本書之後即便過了半個多月,當我偶然走神或發獃的時候,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書中的那些人物和情節,無聊之時也會隨手翻起重看一些篇章,對於一部類型小說,我還能要求更多的什麼呢?

PS1.你說這大過年的現在買書也沒人送快遞?這都啥年代了隨便找個正版書城下載試讀,合意的話直接掏錢下載到APP里就能看了,多方便。

多看:清明上河圖密碼:隱藏在千古名畫中的陰謀與殺局【下載 在線閱讀 書評】

Kindle:《清明上河圖密碼》 冶文彪 書評 簡介 電子書下載 Kindle電子書

豆瓣:清明上河圖密碼

PS2.第二部據說已經交稿,春節過後就要出版。

PS3.請所有已經或即將掉坑的人和我一起默念:千萬別爛尾,千萬別爛尾,千萬別爛尾。

———_(:3」∠)_我是走神的分割線———

有人問:此坑最壞的情況是不是「汴京五絕」一人一本,合計五本才完結?

我答:Naive, too simple。最壞情況是「汴京五絕」一人一本合計五本完成序章,最後來一個完結篇將前5本的案件人物串聯起來,至於完結篇要寫多少本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最後的獵巫人》http://zhuanlan.zhihu.com/thezxz/20508120

我是個經常推書的人,一個人若是經常推書,必然會經常收到差評。因為你看,連甜咸豆腐腦和餃子該放什麼餡兒,都能讓無數論壇Q群轟然陷入內戰,更何況是一本書好不好看?一個人看了我推薦的書若是覺得好看,也許在心理默默讚美一句就完事兒了,若覺得不好看,他當然更有動力跑過來給我個差評反饋。

面對差評,我一般是兩種反應:阿彌陀佛,我是不是吹得有點過呀?以及——阿彌陀佛,愛看看不看滾,我吹得一點都不過有本事你來咬我呀!

作為我2016年推薦的第一本書,詹姆斯·莫羅(就是上面這個擺著一臉「你瞅啥」表情的酷老頭兒)的《最後的獵巫人》毫無疑問屬於後者。這是我2015年看的最後一本小說,看到一半時它就已經穩穩拿下了我的2015年最想安利小說稱號。

本書去年11月份出版,到現在3個月過去在豆瓣頁面上只有61人讀過,而在亞馬遜頁面上也只有4個評分,一副銷量暴死的慘淡樣。屬於典型的看過都說好,但就是沒多少人看過。2016開年各大媒體趕集似的做了一堆2015好書榜單,然而我在任何一個榜單里都沒看到這本書。心疼。

既然沒人吹,那就放著我來!

《最後的獵巫人》這個標題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是一部充斥著肌肉男與刀光劍影的奇幻小說,比如下面這種:

何況書腰上還醒目地印著「兩度星雲獎、世界奇幻獎得主」,更何況全書開篇就是一本會說話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沒錯,就是牛頓那本)和你嘮嗑,然而這一切都是錯覺。參照《阿甘正傳》,這書該歸類到歷史虛構小說,在真實的歷史事件和背景之下畫出另一條平行世界線,畫風其實是這樣的:

如果讓我來總結,我更願意將這本書描述為:一個人是如何藉助理性得以洞察大自然的自足之美,然後拼上性命去將這份美好傳遞給更多人。

故事開篇,獵巫人之女詹妮特·斯特恩與17世紀的大多數歐洲人一樣,相信上帝與撒旦,女巫和邪靈的存在,唯一不同之處在於她同時也是一個自然科學愛好者,在敬愛的伊澤貝爾姨媽指導下學習著《人體構造》與《數學原理》。

但在目睹伊澤貝爾姨媽被指控為女巫並送上火刑架後,詹妮特就決心將推翻英國國會的巫術法案(獵巫人這個行當的法律根基)作為一生的追求。而在這個過程中,她也開始重新審視對世界的認識,逐漸發覺世界自足性的美妙之處,最終發出了「為了拯救女巫,我寧願去謀殺上帝」的宣言。

整本書橫跨17世紀末到18世紀長達70年,按作者的說法正是人類歷史從神啟時代過渡到理性時代的十字路口。文藝復興的神學與啟蒙運動的科學碰撞,是本書最大的主題。在這個屬於牛頓、胡克、富蘭克林和孟德斯鳩的時代,自然科學不斷增長的鋒利錐尖,總有一天要刺穿教會統治下的鬼神論皮袋。而在莫羅的筆下,詹妮特就是那關鍵一刺。

不要以為讀完上面的介紹你就能想得出這書里會有哪些內容,這是一本充滿了奇思妙想和意外之喜的小說。詹妮特的一生扮演過無數個角色,從獵巫人之女到印第安部落的韋奎絲希姆,從克朗普頓太太到本傑明·富蘭克林的女神,擁有著異常豐富的經歷和感情。始終不變的,是那份聰慧獨立,以及四射的活力,這一切支持著她在一生中不斷打磨著自己的世界觀,最後覺察到世界本身的富足,以及造物主的多餘。並以此為武器,搏上性命向巫術法案發起最後一擊。

看這本書時我總會忍不住去想,現在的我們和那時相比,真的有進步多少嗎?是的,我們不再焚燒女巫,不再相信牛奶變酸、母雞死去是因為被下了詛咒,不再認為電閃雷鳴是精怪在操控。我們擁有詹妮特所渴望的知識,但是否擁有如詹妮特一樣獨立思考,願意把一切託付給邏輯和理性,甚至去推翻自己世界觀的勇氣?我是毫無自信,若是生於18世紀,我大概十有八九也是一枚歡呼著把女巫送上火刑架的無知群眾。

每個故事都是憑空構建一個世界,而構成這個世界磚瓦不僅是情節人物,還有瀰漫在字裡行間的豐沛情感與趣味。在這一點上《最後的獵巫人》值得狠狠贊一聲「Bravo!」。雖然故事本身充滿了離別、挫折乃至死亡,但莫羅讓這本書從頭到尾的每個標點符號中都浸滿了狡黠和化不開的樂觀:

他停了停,又邁開了一步。就在這時,新大西島的重力突然拋棄了它以往對於牛頓萬有引力的忠誠,而獲得了令人不安的獨立思維。本傑明被繩子套住的那隻腳踝騰空而起。

以一種屬於古典文學的優雅從容來講述著這個故事,用自己幽默感與毒舌值滿點的想像力帶來無數精彩描寫:

做一個理性生物真是方便,因為無論人想去幹什麼事情,他都能找到一個理由。

甚至還包括一場富有科學探索精神的浪漫床戲,這裡就不引用了,大家自己去看。

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有這樣一本好書陪伴,連冬天都會過得快一點。

——_(:3」∠)_我是湊字數的分割線——

摘錄小說里我最喜歡的一段

到底什麼是靈魂?在返回「狐狸與橫笛」酒館的途中,她一直在想。難道真像眾多的教士和神學家所斷言的,墳墓是通向不朽的大門?她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想到伊澤貝爾姨媽的靈魂也許正在天上的某個地方她又高興起來。

也許,她現在正和約翰尼斯·開普勒在一起,最近兩個人在天上開辦了一家學院,以便減少無知到仍然相信託勒密宇宙模型的傻瓜們的數量。在她心中,詹妮特彷彿看到了整個景象。開普勒博士和伊澤貝爾女士在天上管理著一個教室。教室里擠滿了紅衣主教和教皇們。這個下午,兩個導師要求學生們把筆放在羊皮紙上,把「Eppur si muove」抄寫一千遍——因為,這是伽利略曾經低聲說過的一句傳奇般的話語。當時,他正站在宗教法庭之前,遵循《聖經》的基礎,讓天文學恢復「地心說」,並發誓永遠放棄他對於一個不斷公轉又自傳的地球的說法。

「Eppur si muove」,伽利略曾經低聲說過——「它仍舊轉動」。


2015年影響我最大的7本書

每年12月,我都會在朋友圈(公共知青沙龍網站)里發起一場年度讀書總結活動,趁機整理回顧下這一年閱讀過的書,也了解下別人會推薦哪些好書,收錄到新年的書單里,找機會閱讀。

今年自從三月份開始每周兩篇的在微信公眾號里發表文章後,就逼著自己擠時間看了比之前更多的書。今年看書有三個改進的地方:

第一,看書更主題化。這個也是我在文章里一直倡導的閱讀方法——主題閱讀。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或者作者,集中閱讀多本相關書籍,這樣可以增加對某個主題了解的深度,也會豐富了解的角度。這樣至少可以鍛煉自己信息整理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兩點恰恰是發現問題最重要的兩種能力。

第二,不僅重視輸入,更重視輸出。以往讀過就讀過了,短時間會有記憶,但是因為沒有消化成自己的理解,所以很容易忘記。今年,我主動做了兩件事情,一是分享推薦,和更多的朋友交流讀書書單;二是及時寫書評讀後感。通過這兩件事情,讀書的之前我會帶著問題讀,讀書之中我會找著重點讀,讀書之後我會用自己的理解分享給大家讀。這樣一來,我對所讀的好書印象更加深刻了。

#豆瓣高評分#系列書單推薦

  • 政史人物傳記書單
  • 企業家傳記書單
  • 初入門投資理財書單
  • 科學家傳記書單
  • 長篇巨作書單

第三,更多選擇看一些能夠提升自己方法體系的經典書籍。固然雞湯勵志或財經類的暢銷書因為結合熱點,讀起來很好讀,但是讀完,你會發現,很多都是牽強附會或者為書而書,對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體系幫助並不大。少浪費時間在速成書上面,多看些經典會讓你吸收營養不摻水。

下面我將從我2015年所有閱讀過的書中推薦七本對我而言收穫很大的書:

1、《光榮與夢想——1932-1972年美國社會實錄》,作者是我最喜愛的敘事史作家威廉·曼徹斯特,這本書不帶主觀色彩,對歷史的客觀且詳實的記錄,讓我不再像以往那樣線性閱讀歷史,歷史在聯繫和比較中會更加立體。

2、《1929年大崩盤》,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思在1954年出版的這本金融史,是我在今年6月股市大崩盤前夕有幸閱讀到的,通過這本書,我體會到了保守是安全的底線。不僅對於投資理財,創業、職業發展、家庭甚至生活的各方面決策,這條準則都適用。

3、《專業化生存》,作者布蘭登·伯查德。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打動了我:「未來是專業主義的時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靠知識的簡單累積已經很難專業化生存,因為知識的獲取門檻太低了。未來的專業化生存,一定是在你擅長的領域成為專家,打造你的個人品牌。

4、《窮查理寶典》,作者是偉大的投資專家查理·芒格,股神巴菲特的搭檔。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財書,更是一本生活智慧書。這本書從我一翻開就再也沒束之高閣,且擺在案頭時常翻起。這是一本可以改變人價值觀和思維邏輯的書。

5、《如何閱讀一本小說》,作者托馬斯·福斯特。我個人閱讀小說這類的虛構文學作品很少,也是我的閱讀需要改進的地方,就從這本書開始試著多讀一些好的小說吧,因為閱讀一本小說,就是多活一次人生。

6、《王陽明大傳》,作者是著名的國際陽明學大師岡田武彥。今年讀了很多人物傳記,推薦這本是因為作者是當世王陽明頭號大粉絲,對陽明學說研究絕對深透。此外近年來閱讀人物史傳,近代東亞重要的歷史人物大都是信奉陽明學說的,尤其是日本。這本書會告訴你「知行合一」的魅力何在。

7、《從0到1》,作者是Paypal創始人、Facebook第一位外部投資者彼得·蒂爾。今年我的工作之一就是負責公司的創新業務發展,本書給我帶來的啟發,反倒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企業來說,經營中求創新,求發展,最靠譜的做法就是無數個雕蟲小技成就核心競爭力,無數個蠅頭小利才是盈利大秘密。

文:周強 / 歡迎轉載,授權請聯繫微信號: chance4u

微信公眾號:周強筆記本 (ID:zhouqiangnotes)


應該是《雙城記》,卡頓的孤獨讓我難受了好幾天。

「那是一個精疲力竭的人的已決定的態度,因為他漂泊過,奮鬥過,然而走投無路,但終於走上了自己的路,看見了路的盡頭。」


第一本:《稀缺》

來自百度百科:

在長期研究窮人和扶貧的過程中,塞德希爾· 穆來納森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竟然類似:窮人缺錢,他缺時間。在這一現象基礎上,他與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教授埃爾德·沙菲爾進行了大量的實驗室研究和現實調查,卻發現了一個存在於世人中間的驚人真相:窮困之人會永遠缺錢,而忙碌之人會永遠缺時間。

但是,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因為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症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實際上,在長期性的資源(錢、時間)稀缺中,人們已經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專註紅利」(短期的富裕或效率),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不斷增加我們的帶寬負擔——當1元錢的價值在窮人與富人之間產生了巨大差異時,當印度金奈的街頭小販們陷入了無止境的借貸壓力時,當每個人都處在多任務處理的「雜耍」狀態中時……最理性的經濟模型和行為方式都會變得不再符合自身的內在邏輯。最終,稀缺會俘獲我們的大腦,漸漸讓我們失去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變得更加愚笨和衝動。

第二本:《王陽明大傳》

你沒看錯就是一位日本學者寫的。

習大大曾多次推薦王陽明先生「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

個人也比較喜歡。只是沒有認真讀過有關書籍。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別號陽明,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漢族,浙江餘姚人,因被貶貴州時曾於陽明洞(今貴陽市修文縣)學習,世稱陽明先生、王陽明。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是二程、朱、陸後的另一位大儒,「心學」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世界觀與人生觀均載於《大學問》一文中。


由於是玩周易的,摘錄幾本去年看過還不錯的神棍書吧:

1.《高島易斷》

明治時期日本人寫的,專門給王侯公卿,看天下大事這種,每有奇中,案例頗豐。

宋朝有名的那個唯物主義哲學家張載不是說過嘛:「易為君子謀,不為小人謀。」

君子也就是統治階級,也就是高島給算的這種。

思想內核是受佛法過開光的宋朝理學。

想學算卦,備一本不虧,包你和路邊攤說出來的有明顯不同。

學成能當國師吧。

2.《易經證釋》

這書玄,作者不詳,相傳是民國時候,扶乩扶出來的。

神仙寫的,說出來的話,自然維度不一樣。

凡人寫不成這樣。

視角升仙的大部頭。

看過個人直磕頭。

3.《劉君祖易斷全書》|《劉君祖完全破解易經密碼(1-6輯)

台灣當代的易經師。

有個特點,玩易經經傳的,偏重於占斷的,大多有國師,縱橫家傾向。

劉君祖先生亦然,國故底子好,悟性高,口若懸河。

還講《孫子兵法》。

一看就是國學大師型對不對。

通常噱頭是:李登輝的私人易經老師。

是的,他給李登輝講過課。

當時李還在位,劉私下給佔了一卦《地火明夷》

太陽落山,君子遭受困厄和屈辱。

然後大家都知道了。

至於李登輝是不是君子呢,易為君子謀,

統治階級都是君子好吧。

4.《東坡易傳》

對,就是內個蘇軾寫的。

思路活絡,文筆通達。

私以為蘇軾文章好於書法,書法好於詞,詞好於詩。

這本算是他的文章吧。自然是極好的。

失意政治家讀出來的易經,一級棒文學家的筆墨。

不落前人窠臼。

講究一個蘭心獨悟。

5.《周易正義》

在朱熹聖人的《周易本義》之前,官方的易經教科書。

說道理的。

詳實。

基於王弼注的。

水平有保障。

比朱熹那個我以為要好。

6.《九正易因》

嗯,就是那個惑世誣民那個李贄。

寫《藏書》、《焚書》那個大明星。

我也喜歡李贄。

有性格的怪大叔,當然不是人云亦云那種學院派可比的。

7.《周易表解》|《易學三種》

有不少人吹他,高中時候看過他語錄那本。

就這麼就過去了。

今年五六月份吧,看到李劼也吹他。

坐不住了。

看了這幾本。

喜歡把易經多層次拆解,打散,按照他覺得舒服的邏輯。

有想法。我喜歡。

會有很多啟發。

畢竟當代已故易學大師。

可不是不是書獃子那種。————————————————————————

尤其深刻的,一時想起來這幾本吧。

別的,想起來,覺得也算得上深刻的再追加吧。

————————————————————————


菲利帕格里高利的英國歷史小說(白王后;白公主;紅女王;擁王者的女兒;女王的弄臣;國王的詛咒……);《塔中王子》《玫瑰戰爭》《玫瑰戰爭中的女性》《亨利八世的六個妻子》(這死胖子娶了那麼多個老婆!)《美第奇家族》《四月血案》《露克雷西婭波吉亞》《凱撒波吉亞的一生》……

都是歷史類的,權力遊戲,爾虞我詐,歷史比小說(此處指冰火)更精彩。


《教父》

《人生的枷鎖》

《局外人》

《顧城的詩顧城的畫》

我們很少信任比我們好的人,寧肯避免與他們來往。相反,我們常對與我們相似、和我們有著共同弱點的人吐露心跡。我們並不希望改掉弱點,只希望受到憐憫與鼓勵。


極簡

開膛史


今年年初的時候,網購了一本大冰的《乖,摸摸頭》。其實以我的喜好來講,這種類型的書並不是我的菜,但當時就是鬼使神差的買了。

書裡面講了作者身邊發生的或是自己經歷的一個又一個故事,說實話,看完之後,故事的內容我並不太記得了。

看的過程中,我發現故事裡的人的那些生活方式或是狀態可能都是我們曾經或是現在所渴望和嚮往的。可是看完之後,我發現能把一種生活過好就是幸福的。人不可能什麼都想要,所有的選擇都會有得有失。不要去羨慕別人的洒脫或者別人所擁有的,也許別人也正羨慕著你現在的一切。把自己現在的生活用心過到極致,珍惜自己身邊所有的才是最重要的。


《悟空傳》,《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牛虻》,《萬萬想不到》,《傲慢與偏見》,《茶花女》,《三個火槍手》,《林肯傳》,《中國通史(台灣版最全面!)》,《正念之道》《三體1》,《布魯克有棵樹》,《我們仨》等等,我是通吃。最為推薦《最後的讀書會》


Malcolm X 自傳啊!有興趣朋友可以看看我最近寫的專欄,讀書筆記。

http://zhuanlan.zhihu.com/againststigma/20453060


為什麼沒人說琅琊榜


推薦閱讀:

2015 年有哪些影響力較大的非虛構作品?
平面設計雜誌推薦?
《讀書》雜誌怎麼樣?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書籍 | 文學 | 2015年盤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