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這件事上有哪些是真學問,有哪些是營銷出來的「玄學」?

一直覺得這個領域玄學特別泛濫……但又覺得這其實應該是個挺多學問的東西,求站內專業的茶人們解答下那些常見的點~


謝美人邀@藺佳

單大寶是我在知乎拉黑的第一個人,他並不全是軟文,但他的營銷目的和「權威感」有些礙眼,也確實寫了些沒譜的東西。普洱茶,紫砂壺,並沒有那麼玄妙。仔細一看知乎茶話題是他的天下,乾脆直接把話題關注都取消了。題問營銷,故本檄文主要針對錢,其他都不談。

  • 茶葉

  1. 茶是飲料,不是中藥,不是中藥,不是中藥。
  2. 選山、育種、種植、採摘、制茶、貯存都有學問,到了喝茶人手裡也要接著注意保存方法,這些都是比較實在的。
  3. 有個長輩藏茶,今年過年的時候高興,賞了一餅據說非常牛逼當年就花了不少錢而且他老人家還妥善保存了快十年的熟普洱。我這麼暴殄天物的壞東西,立馬就打開喝了,嘖,比某牌某年做的某平價茶餅都差不少,人家只賣一百來塊錢,不告訴你們不是怕打廣告,是怕你們買了我沒得喝。古樹陳茶我手裡也有兩餅,待我喝了再來撕。茶餅沒開封就別自誇,沒喝過更別瞎屯。嗯,那個一百塊錢的茶餅我準備悄悄屯點自己喝。
  4. 【更新】有人忍不住站出來講消費能力了?呵呵。誰告訴你我們沒喝過好茶見識短了?誰告訴你我們沒錢了?陰陽怪氣指桑罵槐的倒是顯得自己挺牛逼。不好意思,我認識的茶商有點多,我自己喝茶一般不要錢。平心而論,茶葉一個日常消費品,就跟炒米油鹽醬醋一樣,不必上綱上線比劃得多麼奢侈。有錢就喝進口奶,沒錢也不見得喝三鹿,一個道理。你說的貴是多貴吧?十年陳茶好理解,千兒八百一斤一餅真的不叫貴。不就是佔了全發酵的便宜,千兒八百一斤的特級綠茶,只能趕著清明買回來冷藏併當年喝完,無法長期保存,喝的就是新鮮。白茶黃茶青茶紅茶也都有保質期,過期總要敗味。唯有黑茶號稱百年不壞,但存個幾十年真的好喝嗎?古樹無污染,陳香妙不可言,真的不是因為普洱原本低賤賣不起價,才要變著花樣炒作?
  5. 金駿眉只喝過一兩,那會兒它剛出世,被人送過來嘗個鮮。隔了些年月去武夷山採風,在景區茶農山外的家裡被推銷了一壺金駿眉,假的;接著不久被人送了一禮盒,尋常小種紅茶摻紅薯粉,輕浮至極。又隔了些年月,CCAV一個長輩去武夷山拍片子,被地方送了一盒真貨,我去他家看到盒子就開始流口水,他問喝什麼茶,我心想這還用問,於是泡了一壺……風中凌亂……確定喝的其實是正山小種……對沒錯就是那個?官店1w一斤的小罐。有門路的還是去買上品正山小種新茶,金駿眉在尋常渠道很不好買,莫強求。
  6. 禮盒很奧妙,綠茶禮盒奧妙非凡。建議現場稱斤,買茶葉就像買水果,現吃現買。獨立小包裝其實也行,看情況具體分析。

  • 用水
  1. 好山好水是對的,但也沒必要形式主義搞過頭。
  2. 『 黛玉因問:「這也是舊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這麼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統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瓮一瓮,總捨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回,這是第二回了。你怎麼嘗不出來?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浮?如何吃得!」』

  3. 當我知道有泡茶專用礦泉水這種東西,配的風景片都不錯,還含有抗癌礦物質,連水都變成保健品了,這樣宣傳真的不犯法嗎?

  • 器皿

  1. 玻璃有味道、不鏽鋼有味道、塑料有味道、銅器有味道。那光釉白瓷、素陶、紫砂、銀器就沒味道了?明明都有,我鼻子不靈你們別騙我。選擇泡茶器皿,還是要看對個人而言哪種材質的味道最沒存在感。其實本人最不能理解的茶器材質是竹子,本來味道就大,加上各種後期特效,用來舀水盛茶湯真是附庸風雅口味太重。
  2. 紫砂透氣不壞茶真的不是營銷文案?北方興許好一點,南方茶葉隔天就開始發霉。第二天看不出來?第三天保證能看出來。別說第二天沒發霉第三天才發霉,我初中生物沒學好,別騙我。
  3. 有一種說法講紫砂壺要濕養,鑒於紫砂強制規定不能用清洗劑,個人無法接受濕養。能不能愛乾淨一點?除非同一把壺天天用,否則一定要晾乾!一定要晾乾!一定要晾乾!還有一個怕死了乾燥的東西是野生紅豆杉抗癌保健杯,幹嘛不直接把杯子吃了一了百了?
  4. 紫砂壺玄妙的發茶性功能實在太奧妙了。古人用竹莢環擊湯心以發茶性,如今有的茶人泡綠茶會先加一半水,輕搖壺盞以發茶性再蓄滿水,都是招數。紫砂怎麼就能用內功取代招式了,無法理解。全網搜來搜去都是一篇文章的變體,還居然每種泥料適合發不同的茶(此處存疑,等我做了實驗會回來彙報),真的不是為了忽悠茶客多買幾個壺?
  5. 好的紫砂確實在泥料和器型上精益求精,但這不是廢話嗎,人家不上釉,玩的就是礦料。釉料比礦料低級,真的嗎?蜜色(已失傳),汝窯香灰白(已失傳),祭紅(已復刻),霽青,蟹甲青,甜白,哪一個不是響噹噹的?古人講陶土有土氣,砂無土氣,故而更加適合泡茶……別介呀,現在有高純度骨瓷了不是?再給我來個酸腐文人講什麼鬼骨瓷有血氣,掄起袖子打一架!
  6. 很有存在感的紫砂包漿,其實是沒洗乾淨甚至乾脆沒洗過。見過壺老闆坐店拿個髒兮兮的抹布擦壺擦個沒完,我問這就是養壺啊,她說是啊都這麼擦,不然怎麼亮。此詭異的『養壺』方式,也用在『迴流壺』上。自己養,新壺修胚不幹凈手感糙,買個棕刷來刷刷、澆澆茶,很快變光潤,但之後就不會有很大的變化了,尤其不會越來越厚越來越油。(這條主要針對買壺,不針對自己養,不要誤解。但我心裡清楚包漿可以用食用鹼泡乾淨,手勁大的人用刷子也能幹掉,所以好感度很低,總想著哪天下定決心洗洗乾淨。)
  7. 至於『迴流』系列,茶具酒具也好,文玩也罷,故宮台北故宮大英博物館,多熏陶一下嘛,別花冤枉錢買東施。真假都算了,至少要好看。
  8. 『紫砂電磁爐』這東西首先是家用廚房電器,按理需要強制性產品質量認證,不要為了茶席顏值買些個不靠譜的電器,安全第一。
  9. 柴窯呢,真心覺得好看就買買買(我準備買個柴窯紫砂,真是邊寫邊打自己臉),欣賞不來只為裝逼的不必勉強。但說柴窯泡茶味道比電窯高,就屬於正常思維不能理解的奧妙了。但有一點是對的,一次燒成跟反覆進窯出來的東西確實不一樣,自己燒過就明白。是否影響茶的味道?個人感覺不影響。
  10. 汝窯失傳了,都是假的,唯以師傅的審美和手藝論價,噢還有釉料研配和燒窯經驗。一件器物,手藝人究竟什麼水平、用了多少心思氣力,實物到手高下立見。
  11. 升值空間。我有一枚保存完好的清代端硯,小時候爺爺教我寫字的時候正經用過,如今一般不幹正事,被拿來墊茶壺,你說它一文不值吧,也不是,很值錢吧,也沒有。一個現代食器,在自己手裡也好,傳給孫子也罷,除非以後再也沒有純手工陶瓷了,否則能翻幾倍?顏值高,手感好,喜歡就買,時間長了有故事可以講一講,時間長了增值了……並沒有什麼好BB的。

  • 泡茶

  1. 有的東西講出了等於開地圖炮,不好直說,我這麼講:很多吉祥話、這樣那樣的動作、規矩都是鬼扯,歷史淵源其實不深。再有一些東西了解了之後嫌迂,我不說話,大家當我沒文化就好。(小小聲吐槽:喝水就喝水,不要裝逼。只要茶好喝,氣韻在心,旁的都只是形式罷了。)之所以要提這麼一句,是因為發現有人會拿一些花招子來秀外強中乾的文化優越感,令人無語。

紫砂一壺一用這個我一直覺得玄,總有種『鑽石「唯一」營銷法』的感覺。正好手邊有一把用普洱養了四年的紫泥,剛剛聞來聞去沒覺得有味兒,現在泡了一壺開水,等會兒我來彙報。

說起養壺,忽然想起這個:好的牛仔褲是不能洗的嗎? - 梁邊妖的回答

我回來了,大概鼻子舌頭全壞了,覺得普洱紫砂壺出來的熱水跟平常的熱水一樣。有的人就是平常喝茶不把壺及時洗乾淨!哼╭(╯^╰)╮!

其實我還有一把壺是自己捏胚(印胚我就是不屑你奈我何?)自己燒的段泥,我也不知道我在這黑紫砂壺能有什麼意思。嘿!咱這不是實在嘛(反正利益不相關)~

寫完沒忍住翻上去加了第一段,我這麼不要臉,我就匿了。大家放心,因為我有shi點fen反fan營che銷dan,所以我講的一切都是錯的。么么噠,拜拜。


1.真學問:品鑒能力,鑒別能力,接觸正確茶葉的範圍,一定的茶文化、茶學及茶周邊知識(如紫砂,瓷器等)。

2.然並卵:養生,養胃,去火,刮油,刷脂,減肥,防癌,延年益壽,一群人對著幾泡垃圾茶大談茶道,高雅,國學,甚至什麼亂七八糟的參禪悟道等等。


也說兩句。

1、不要想著喝茶能大補健康。那些打著健康養生的非知名茶,有點科學素養應該不太會信的。我對茶只求多喝不喝壞身體就心滿意足了,畢竟每天都喝不少。所以也養成習慣,茶好差點都能將就,但廠家一定要正規,靠得住的。

2、茶具,你能確定你的茶具安全,否則不要去找什麼窯之類的茶具,什麼重金屬等各種東西不要台嚴重。瓷器、玻璃能買到正規的,還是簡單點。看到一些茶友喜歡,百來元買個冰裂的。

3、茶葉,不要去追求有些名堂。這金駿眉變成了很多人的口糧茶了也是醉了。


保持一貫態度,特別是這麼多面「批鬥單大寶」的革命紅旗迎風招展的情勢下o(╯□╰)o

先正經答一下。作為其它問題的補充。

真學問方面,雖然說問題是「喝茶」,但是當喝茶晉陞到一定段位時,對於制茶的相關知識也是非掌握不可的——如同一個真正的美食家不能僅僅會品鑒還要通曉(起碼理論上)菜肴的做法一樣。非如此,喝茶不用多久就會見頂,有「思而不學則殆」。

另外,當喝茶到一定深度時,對於整個行情(起碼是自己喜好的類別)有一定的掌握。若是因自己的見識範圍而非經濟承受能力,沒有喝過自己本可能非常讚賞的茶品(亦或是付出過高代價),都不會是一個順心的事兒。

周邊擴展能力——對於喝好茶需要涉及的茶品以外的知識,如茶具、營養學等等,都應有所涉獵。

或者說,從鮮葉到茶水入肚,這一鏈條上的每個環節和直接附屬環節涵蓋的知識,都是應該去了解的。

至於玄學部分,還是更多的唱一些反調。

坊間廣泛流傳的「玄學論」,來源大抵有以下:

1、商家營銷:這個在知乎已然瓦卒了不少了,只是我不慣用「玄學」這個百搭帽子。

2、玩家腦補:圈裡各種野路子玩家用自己的想像力彌補其所知之不足,毫無規律,最是無跡可尋。

3、真·玄學亂入:真的由真真假假的命理/宗教界人士擠進茶圈,燉出的一鍋雜和菜。

4、德智負壓的存在,也是「玄學」帽子被無限制亂扣的由來之一。

聊聊最後一點。

一種廣泛植根於人性的存在,當他人的部分屬性超越自己,反超越這種正能量方法又違逆的人性中的惰性和固執,有沒有什麼多快好省的方法能通暢自己的念頭呢?

「他的錢一定是不好道來的,搶他娘的!」

「知識越多越修,批鬥這個臭老九!」

「他說的一定是玄學/軟文」

很慶幸,我沒有趕上極端仇富/反智的年代,玄學的帽子戴著還算舒服,起碼不傷頸椎o(╯□╰)o

其實我感覺最開始用玄學「哏」的,應該是音響界的「水電火電」吧。對於只聽過10塊錢耳機的人,堅信「10塊錢耳機和5000的耳機音質差不多,說貴耳機音質好就是玄學」或許是令他們快樂生活的微小源泉之一吧。

比如 市場上的班章、易武、昔歸、冰島的價位分別是多少?古樹生茶是目前最貴的普洱嗎?和大紅袍怎麼比呢?謝謝? - 茶葉 一題,我如何憑藉知乎中的文字證明我對岩茶的觀點?不可能。至於在現實途徑中解釋,我既不鄉愿,也沒那個時間。

在知乎寫一道萬字的答案,能否讓一個舌盲症相信注水高度差十公分會直接影響茶湯的最終表現?不可能。所以,愛信信~~~~~~

當別人認為自己頭上的天花板就是這棟茶學大廈的制高點時,你在樓上如何證明自己腳下的樓板是真實存在的?與其浪費時間,不如讓自己清醒的認識到,我的上面,還有樓上。

對於此類茶文化布爾什維克,我能做的只有如我在 論真正的中國」茶文化「是怎樣的?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所言:「大家各自活在各自的平行宇宙中,老死不相往來,也挺好。」


和茶有關的,相對成體系的知識

1、茶樹植物學方面的知識

2、茶樹種植方面的知識

3、茶葉加工方面的知識

4、茶葉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

5、茶葉審評方面的知識

以上這些,都算不上玄學,每一點都值得茶行業的人去深入研究,在任何一點上做到專精,都不是容易的事情,也都是值得人們欽佩的成就。

在這些領域,雖然有些問題還存在爭議,但基本上屬於相對成體系的知識,如果隨便胡說,是比較容易被打臉的。

比較容易讓人誤解的知識

1、關於沖泡的知識

不同的沖泡條件帶來不同茶葉內涵物質浸出程度,進而影響茶湯給人的感官體驗,但是由於每個人嗅覺與味覺感受不同,使得這種個人的感官體驗很難被描述與量化,因此,如何沖泡茶葉更多的是靠每一次沖泡過程中根據不同茶客的口味進行調整,而如何進行調整,則依靠的是泡茶人對於所沖泡茶品的理解與泡茶經驗,這種很難量化的東西比較容易讓人認為是玄學

2、茶品細分的知識(年代、產地)

不同地點擁有不同的環境以及氣候條件,而在此環境中生長的茶樹必定受這些因素的影響,進而表現出不同的品質特徵,雖然單獨嘗一杯龍井,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很難判斷究竟是西湖產區還是錢塘產區所產,但假如將同一等級的西湖龍井和錢塘龍井放在一起讓人品嘗,大多數人還是可以區分出兩者的區別,所以,其實追求產地也並非玄學,只是對於大多數普通茶客來說,由於缺乏對於某一茶品標準樣的認知,所以很難做到這點,以至於看起來像是玄學。

不同年代的茶也是如此,其實每一種茶品,當完成初制工藝之後,都面臨著內涵物質隨著時間的流失逐漸轉化的問題,只不過,有一些茶的品飲價值在初制結束後就已經達到了頂點,而後的轉化過程基本是在走下坡路,而另一些茶品,其品飲價值並非隨著初制結束就達到頂點,而是要經過若干時間的轉化,才能給人以更好的感官體驗,但這轉化時間究竟多久能達到」最好」,同樣面臨者難以量化的問題。很顯然,難以量化,就顯得像是玄學了。

3、茶葉功效的知識

茶葉中的內涵物質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對人體有益,這同樣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是,由於茶葉利用方式的限制,使得人們並不能充分的從茶葉中提取、吸收這些成分,因此,喝茶這一行為是否對人體有益,至少到目前,以我的認知範圍來說並沒有一致的結論。(略嫌自大的認為,目前在知乎茶話題下回答的人,關於喝茶這一行為的流行病學研究的文獻,應該沒人比我看過更多)還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對於大多數健康成年人來說,茶作為一種飲料,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健康的。

但是,茶葉畢竟只是一種飲品,而不是保健品,保健屬性最多只能算是不確定的附加值,過分強調茶葉的保健屬性,很顯然既不符合事實,也涉嫌違法(除保健食品外,其他食品不得宣傳保健功效)

上面這三種,應該是比較常見的「玄學」,主要就是因為這些要麼是難以量化,要麼是專業性太強,普通消費者難以了解。

至於那些構築在喝茶這一行為上的其他內容,諸如儒、釋、道這些,我認為已經不屬於茶的範疇了,不能用茶的知識體系去衡量


謝美人邀 @藺佳

與茶相關的領域確實很廣泛,作為一個事茶之人,未能盡所學之,實在慚愧。在此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不妥之處,還望知友指教一二,感謝。

--------------------------------------------------------------------------------------------

首先茶作為一種沖泡飲用的原料,我們喝茶,有時候會談論所飲這泡茶的種植山場,生產工藝,在已知的條件下對接下來焙火情況作出預判,湯水回甘,香型(特別是複合香型),較適宜的沖泡水溫以及手法,以及頗有爭論的韻味等等,這些應當都是真的,是可窮究的。

茶葉從生長在樹上的嫩葉,到我們蓋碗之中等待開水的干葉,中間這一過程的種種,包括為什麼要這個時候採摘,為什麼采這麼長,進廠里為什麼要先地上晾一下,為什麼要晾這麼久,為什麼這個時候進桶,為什麼這個時候吹風,為什麼要吹這麼久,為什麼要搖,為什麼要揉捻,為什麼要烘乾?包括為什麼有人一喝就說這茶應該是高山茶,有人一喝就說這茶不能再焙了,再焙就空了,有人一喝就說哎呀喝到好茶了,這是岩上的茶,等等,這些都是有理論依據或者大量的經驗所支持的。

這個理論依據,我們稱之為茶理,有做茶師傅解釋稱之為:做茶的道理。

這個經驗,是通過常年累月不斷的研究琢磨,對比,深究所形成的。

懂這個的人,一聽就知道,而不清楚的人,或許會以為玄學,但其實不然。

--------------------------------------------------------------------------------------------------------

其次,茶葉作為一種健康飲品,茶葉裡面包含了諸多微量元素,廣告裡面常見喝這個茶就可以幹嘛幹嘛幹嘛的,聽上去玄之又玄。個人覺得比較正確的解讀,應該是:適量喝茶有利於身體健康,而不能說喝茶能對身體產生可以打包票的好處。

——————————————————————————————————

其三,茶葉作為茶文化的載體,所衍生出來的關於此種種說法,個人的看法是:你喜歡茶文化,推崇茶文化,享受茶文化給予你的愉悅,那它就不是玄的。亦或者你覺得茶無非就是一種飲品,好喝就行,對我口就行,那它大概就是玄的。這其中孰是孰非,卻難以決斷。

———————————————————————————————————

寫到這裡發現若是深寫下去,竟然是個無底洞,就此停下。

若知友有新的見解或者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繼續探討 :)

感謝閱讀。


@雅緻寂寥之心提到的「養生,養胃,去火,刮油,刷脂,減肥,防癌,延年益壽,一群人對著幾泡垃圾茶大談茶道,高雅,國學,甚至什麼亂七八糟的參禪悟道等等」,是目前大部分都市茶客喝茶的「正當理由」,也是最為流行的茶圈「玄學」。

我再補充幾點,舉例說明一下吧:

知乎上有過這樣一個問題:用紫砂壺泡茶真的比別的茶具泡出來的茶更有味道嗎?

其中, @真的是單大寶是這樣回答的:

本問題的討論以紫砂壺是「真紫砂」為前提,也就是說,泥料、工法、窯火均採用紫砂壺正統工藝——電窯燒造、多遍進窯的垃圾貨,或者說現在坊間流傳的絕大多數所謂「全手壺」、「精品壺」不在此討論之列…………紫砂壺的上述性能,從微觀上,決定了茶葉不同的內含物質在茶湯中析出的速率、比率甚至其它區別,最終在茶湯品質上得以綜合呈現。正確選擇和使用紫砂壺,可以使茶品具有更為均衡優異的表現。茶品的湯感、韻味等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改善(相對而言)。同是中國名陶,廣西坭興陶、雲南建水紫陶等在發茶性上就遠不如紫砂壺的表現。

首先,要聲明一下,我對這位仁兄並無特別的成見,其關於茶的諸多論斷,我大抵是贊同的。所以此處的論述,是對事不對人。

單大寶提了一個概念,叫「紫砂正統工藝」。雖然文中沒有明說,但大致可以看出,「正統工藝」指的是老一廠的工藝。主要特徵是泥料純正、石膏模擋坯成型、重油隧道窯一遍燒成等。單大寶又認為,這樣的壺,「發茶性指數」最高,也就是說,泡出的茶湯最好喝。

這種說法,就是「營銷出來的玄學」。紫砂泡茶好喝,和所謂的紫砂氣孔結構沒什麼關係。如果沒有氣孔泡茶就不好喝,那我們的蓋碗表示壓力很大。雲南建水陶、潮州紅泥壺泡茶的表現,都比紫砂更佳——至於這二者的名氣不如紫砂大,造型也不如紫砂別緻,那是另外一回事。

再比如說,普洱「古樹茶」的「茶氣」。以前,在老勐海茶廠時代,是沒有「古樹茶」這個概念的。近些年,隨著大家對農殘問題的高度關注,「古樹」的概念應運而生。然後,各種關於古樹茶的特徵描述就出現了。

他們說,所謂茶氣剛猛,就是一喝下去,頭就變得很大,後背冒汗。

其實我一直想說,我喝羊湯的時候,後背也冒汗。

再比如說,我的一位不太懂茶卻喜歡風雅的朋友,要去武夷山旅遊,行前表示,去了一定要多買些「大紅袍」回來。我勸他說,您甭買了。我給您點茶樣嘗嘗。他表示,沒必要。我說,那您去了也盡量不要買茶。他說,我在當地有認識的領導。到時候領導帶我去買茶,難道會是假的么!然後,就買了一堆茶回來。這種「到時候領導帶我去買茶,難道會是假的么」的想法,大概也能算是一種玄學吧。


謝謝邀請,我只是一個喜歡喝茶的普通人,對這麼大的議題很難條分縷析地說明白,只能大致說說自己的體會。作為喝茶的人,茶的學問對我來說只有兩大類,一是怎麼判斷茶葉好壞,二是怎麼把茶葉給泡出它應該有的滋味。這就像鄭人買的那盒「珠」,其餘助興的茶文化,屬於「櫝」。櫝漂亮自然顯得高檔,但是珠是根本。

品鑒能力,鑒別能力,接觸正確茶葉的範圍,一定的茶文化、茶學及茶周邊知識。

雅緻寂寥之心 對喝茶的真學問概括得很棒,對茶葉本身來說,要多喝,多看,多體會,提升自己的品鑒能力。「接觸正確茶葉的範圍」可能是一位靠譜的師傅帶,可能是自學過程中對其他人發言的自身判斷,購買,品嘗,贊同,否定,循環反覆,不斷提升。磕磕碰碰,一定得交些學費。

除了對茶葉的理解,一切在沖泡過程中可以被量化的(如水溫、沖泡時長),可以選擇的(如水質、壺型),並能讓人切實體會到茶湯的性質好壞變更(這個是大前提)的,都是真學問。

玄學類的亂七八糟,在我看來,一切未被科學證實的,都是假學問。至於怎麼判斷一些學問科學與否,得訓練一下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我也在不斷的自省與學習之中。


學好專業知識。包括看茶底。

最重要的就是茶底了。

味道什麼的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什麼葉子都能做那個味道。

千萬不要有撿漏的心態。

多看多喝少買。

這才是入門的好開始。

大益的茶最好變現。變現也是一整件,無受潮的。

屯茶一不小心就全廢了。


不邀自來

是外行,但是喜歡喝茶

私以為喝茶這件事 不是專門想研究的不用理解的那麼玄乎吧

重要的還是喜歡啊

一直糾結在玄學門道什麼的吧 愛好變成負擔了 我是覺得挺痛苦的

愛好 喜歡為先 在喜歡的基礎上去慢慢了解

難道不好嗎?


大道至簡,真正的道理就是普羅大眾都能聽明白的。聽不明白就是在騙人。

恨透了玄虛之風和惡俗之氣。你說,中國茶葉市場和朋友圈有什麼分別?全是」今日天空驚現祥瑞「」不轉死全家「」李開復給年輕人的50句話「。

也就是這個原因,作為一個茶學系學生,我寧願跟外國人買茶。

我只貼張圖給你看看人家怎麼品茶。騙子把簡單的道理複雜化,專家把複雜的道理系統化簡單化。


我認為說建盞喝茶茶會變好喝。一樣的,茶具商人還會說台灣岩礦的杯子會讓茶變好喝,還會說柴燒的杯子會讓茶變好喝。

還看見有麥飯石做的儲水器,說能軟化水質,吸收有害物質。

前幾天看見貼吧說香煙放韓琴汝窯的杯子里,煙會變柔順。是最大的玄學了。這要是真的,以後生產香煙最後一道工序絕對是要把香煙儲存在仿汝的大缸里。

-------------------------------------------------------------------------------------------------------------------------------------------

前面答主說的紫砂包漿,我有看見過凈衣派的養壺,是不外養的,壺也有包漿,所以不敢妄加評論。

紫砂壺泡茶隔夜不餿感覺是像是開水殺菌以後又蓋上蓋子,導致茶葉變質速度變慢,我最多有一次忘了有七天沒倒出來,確實也沒餿,不過也看天氣。

個人的話泡熟普的壺不會和其他的壺混用,要用也會用開水燙幾次先。因為我是一個想要探究的人,所以拿出兩把壺是混用的。其他的是不混用的,基本沒什麼差別,只有熟普,不管你洗的怎麼乾淨,前邊開水怎麼燙,總感覺有問題。可能是我比較討厭熟普吧…

紫砂泥料適合泡什麼茶的話我了解到的有的是和泥有關的,有的泥泡深色的茶容易吐黑,這樣子茶壺不好看,還有的比如朱泥,燒結程度高,如果紫砂壺確實吸味的話,朱泥的壺也就確實適合泡香味比較加分的茶,就像我喝香味好的茶會選擇口小,深腹的杯子。

生普洱可能存放了茶味會好些,熟普的話還真不會有什麼變化。

紫砂壺的茶漬,確實不是用開水沖就能沖走的。用納米海綿都不一定擦得了。用毛巾擦壺,凈衣派可能是把表面茶漬擦了,像壺嘴、壺底有茶水粘著,很容易就會弄出色差來。 污衣派就是為了加快反覆讓茶水在壺表面蒸發乾這一過程(我自己理解的)。我自己用的話喝完會拿葉底泡一下,然後把茶葉渣倒出來,弄乾凈。開水灌進壺裡邊,然後葉底泡出來的茶汁淋壺,然後開水淋壺,然後再開水倒出來,再開水澆壺裡邊。水控干,壺蓋拿開,等壺裡邊、壺蓋沒水了才會蓋上。


單說普洱吧

真學問

不同的沖泡方法對口感影響很大

汝窯杯和普通杯子比起來 口感會滑一點

出湯快慢會影響口感

不同水對茶的口感差別很大 【但不至於養身】

評價一個茶要從口感出發 不要盲目的看年份

原料也很重要

製作工藝也是

保存方法十分重要

氣候影響口感 比如這幾天下雨 空氣潮濕 那這一陣子喝的茶和乾燥時的味道口感就不一樣

同一種水可能適合某個山頭的茶同時不適合另一個山頭的茶

混著泡很好喝!!

普洱茶配牛奶和糖很好喝!!!!

茶只是一種飲料!!

玄學

養身之流基本都是假的 【當然 這玩意肯定比喝可樂健康】

老茶不一定好 要看原料和保存 【上周開了兩個都有我兩倍老的茶 一個普洱 一個黑茶 結果難喝的我想去喝奶茶了(°ー°〃) 】

冰島班章歸兮之類的茶 便宜的都是假的【雖然價格都是這幾年抄起來的 但是很多賣的比原料還便宜我就嚇哭了(°ー°〃)】

盲目吹古樹

賣情懷


其他的不說,光知乎上的茶葉話題下就有典型的玄學和真學問!

玄學代表:

單大寶,回答問題總得先嘲諷題主幾句,那自以為是的樣,真是白瞎喝了那麼多茶還堵不上那刻薄的嘴!最早關注他是因為看他對普洱有點見解,後來越來越得瑟了,紫砂壺被他講得太玄,你把他的回答看完就會發現,看似回答了很多問題,更像是賣弄學問,最早他的知乎簽名還直說因為知乎上的茶葉回答太low,所以他來了,真把自己當回事!

真學問代表:

孫曄,回答問題有針對性,不廢話,真正的科普,有理有據,在他那學到了喝茶對人身體影響的知識,理科生表示這才是知乎上需要的答案!

謝偉文,回答問題詳細,通俗易懂,新手老手都能學到東西,對泡茶技巧的回答也很實用!本人親測過,所以才敢這麼說!

Joy cai,不算是茶行業的人,但她的那篇如何買到真品茶葉的回答令我漲了不少見識,可惜好像現在少上知乎了,而且有些回答也匿名了,不過有關注他們的茶人集。

以上是我認為有代表性的知友,當然還有其他知友分享的知識也是知乎上的良心,不賣弄,不耍嘴皮!知乎是個分享平台,大家有自己的想法才分享出來,分享出來才有交流的機會。不要自以為是,茶界里牛逼的人多了去,他們大部分都很謙和,反而知乎上有些人真就把自己當真理了!出場開場白必須得先嘲諷一番,即使答案靠譜,也吃相難看!!!


說一千道一萬,能通過雙盲實驗的就不是玄學。反之就是玄學


基本上都是玄學,茶沒那麼複雜,就是一種飲料。

凡是過的了你的嘴巴這一關的,就是真東西,過不了,就是胡扯。


推薦閱讀:

茶藝和茶道入門?
哪些鮮為人知,但是很好喝的綠茶?
品嘗鐵觀音茶有什麼講究?

TAG: | 品茶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