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讀過的書都有哪些?


開始讀書——二龍路小學

王小波的閱讀生涯,大抵始於讀二龍路小學時。在《我的精神家園》中,他描述過和哥哥「偷書讀」的樂趣。小學二三年級,《水滸傳》《聊齋志異》《世界童話故事》,已經進了他的讀書盤子。小學二年級,王小波能大段大段背誦馬雅可夫斯基的詩歌。這時候,他驚人的閱讀速度,已經讓哥哥俯首稱臣,兄弟倆比過閱讀速度,王小波一個小時能讀130頁書。

當時的政治環境不允許人隨便讀書,王小波家裡雖然有不少書,但多被父親鎖起來。偷書讀就成了他生活中刺激、有趣的一件事,偷書的樂趣不在偷不著,而是偷取而讀,竟然在犯禁的刺激外,還有了一層精神躍升的痛快感。王小波從父親的柜子里先後偷著讀過《變形記》、莎士比亞戲劇和《十日談》,為此他挨了不少揍,「偷出書來兩人看,挨揍則是我一人挨,就這樣看了一些書。雖然很吃虧,但我也不後悔」。後來去雲南插隊,一群北京知青,晚上聽王小波這個「會講故事的大個子」說《十日談》里讓人心痒痒的故事,根源其實在這裡。

小學、初中階段,一個人正在培養閱讀品味,王小波讀了很多西方充滿趣味和想像力的作品,趣味、想像力都是這個階段開始慢慢滲透進他的內心世界的,需要慶幸一下,他有了一個正確的選擇,這個階段,少讀中國的書,是完全正確的。有趣的是,雖然身處一個革命的時代,王小波卻更喜歡讀西方經典文學的「支流」作品,有意無意避開了傑克·倫敦、雨果、巴爾扎克、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些厚重的作家,可見閱讀是經歷也是機緣。每個人的閱讀史,草蛇灰線,隱隱不斷,總會有符合自己天性的書籍出現在面前。

知青閱讀——雲南插隊

這些西方經典「支流」作品的閱讀,延續了王小波整個小學階段和初中初期,這時候,政治風向突變,還沒有掌握多少知識的「知識青年」開始「上山下鄉」,前往雲南的王小波可看的書很少,隨身攜帶的《毛澤東選集》《變形記》都被翻得破爛不堪,其中《變形記》更是被看成了海帶形狀,那是最好的讀書時候,任何一本書,都能引起知青群體無限的追捧。

在《思維的樂趣》里,王小波提到沒書讀的痛苦。「這種痛苦的頂點不是被拘押在旅館裡沒有書看、沒有合格的談話夥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間同樣寂寞,面對和你一樣痛苦的同伴。」

為了排遣寂寞,他甚至連《赤腳醫生手冊》都翻得稀爛,這絕對是一種悲哀,一代人的生命在被有計劃的消耗了。王小波自己說:「經歷了雲南的知青生涯,我失去了天真和善良。」但有趣的地方也在這裡,雖然王小波堅決要把苦難和由苦難衍生出來的「寶貴人生經驗」區分開來,也還是得承認,這個時期荒誕、疲憊的生活,讓他在閱讀同樣的書時,總能比我們讀得更好。他此後一生的寫作主題:激情反抗庸俗,真誠反抗虛偽。大抵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有了端倪。

回到北京

知青回城,王小波回到北京,檔案握在自己手裡,毫無著落,日常的生活是百無聊賴。他嘗試「自救」:讀書、寫作、學英語。有時候,為了打發時間,他甚至做數學題消遣,這時期,他讀爛了一本讓文科生痛苦的書——《幾何學大辭典》

困居之中,王小波跟隨脫離主流社會體制的黃仕奇先生學習英語,開啟一段難得的「私塾」學習。黃先生是哈爾濱外國語學院的高材生,俄語科班出身。他教王小波英語,不從常規,讓他自行背誦記讀《英語大辭典》,這本詞典翻爛之後,王小波的英語讀寫能力是解決了,但聽說還是爛得一塌糊塗。

仍然身處文革之中,所有的書都被封存,要讀書,唯有偷。偷書恐怕只有在這個時期,變成了一件有道德、有價值的事情。王小波和自己的朋友,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一個個落草為寇。這時期,他和朋友一起看過港版《基度山恩仇記》,還神奇地搞到了當時仍屬禁書的《碧血劍》,並慢慢讀全了金庸所有的武俠小說。我看到這個資料時,有一種不自禁的喜悅,我曾為王小波會不會喜歡讀金庸武俠而惴惴過,這種老朋友見面,三句話之後,亮出自己閱讀史後契合的快感,與一起整黃酒、烹狗肉的樂趣幾乎相同。

這個時期,因為萬事荒廢,反倒可以讀書。王小波最喜歡的馬克·吐溫、歐·亨利,以及大仲馬、拉伯雷、霍桑、蕭伯納此時都一一過眼,尤其似乎後來在文章中屢屢提起的蕭伯納。

這中間,還有過一個插曲。王小波曾在李銀河的鼓勵下投考過中央戲劇學院,按說以他的天分和讀書根基,考取是不難的,如果真的考取了,一個進入了文學體制內的王小波,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王小波順利進入面試。面試中,考官問王小波最喜歡的劇作家是誰。王小波張嘴答道:蕭伯納。結果,導致長時間的冷場。蕭伯納在當時屬於冷僻的作家,考官也不甚了解,這樣的情況下,王小波最終被淘汰,也在意料之中。好在天不絕人,1978年,他考進了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經濟商品學專業。

大學時期

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是中國人歷史上最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時代,王小波在大學校園裡,過著一種「文藝復興式」的大氣魄的精神生活。這時期的閱讀生活,是如此活躍,又讓人激動。我曾向一個那個時代畢業的學長表達敬意,表示很想去他所在的時代讀書,他卻矜持地表示,自己更願意前往五四時期,這算是另一種嚮往和矜傲了。我從來都不認為五四時期的青年,會比20世紀80年代的青年更渴望讀書。

《1984》《奇妙新世界》《白鯨》《老人與海》《香水》《情人》《少女之死》《法官與劊子手》《分成兩半的子爵》,奧威爾、赫胥黎、海明威、杜拉斯、卡爾維諾,這些人的書我們今天可以輕鬆獲取,我無限渴望知道,王小波在讀這些書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這些書里,每一本都能引起那個時代人饕餮式的閱讀慾望,夯實了王小波的思想,成為他日後寫作和思考的源頭之一。

王小波的有趣在於,他的閱讀從不閾於純粹的文學範疇,科學家的書,他也不會放過,完全一副不饜足的讀相。《我這一代的物理學》《計算機和人腦》《科學哲學的興起》都是這個時代他讀過的書。難得的是,在讀完這些書之後,王小波認為,科學家寫的人文哲學的書,更加難得且可貴,在他的心裡,永遠有一個文科生和一個理科生的衝突,內心的詩和理性纏繞在一起,讓我們看到他文章中的清晰和詩意。

在大學裡,王小波還是那個「愛講故事的大個子」,不講故事時,他蔫了吧唧,而只要故事開始,「他就判若兩人,像說書人一樣,先慢條斯理地拉開序幕,然後繪聲繪色、口若懸河地講起來」。在一個對生命和時代都足夠敏感的人心裡,唯有讀書,唯有美好的故事,能讓一個人的生命瞬間有亮色。

留學,遇到許倬雲

這大概是王小波生平中最後一個集中精力暢讀的時期了,在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他遇到了台灣學者許倬雲。

一個人內心的品質,大抵由幾個因素決定:讀過的書、經歷的事以及遇到的老師。一個充滿詭詐、權變的老師,教不出熱愛生活和智慧的學生。王小波遇到許倬雲,是難得的契合,許倬雲欣賞王小波頑童般的「憊懶氣質」,王小波從許倬雲這裡感受到真正的學術精神。

閱讀是機緣,也是興趣,在沒有遇到合適的老師之前,讀過的書都如溪流散行,隨個人的性情而動,毫無章法,像個精壯漢子,有一把好力氣,卻不得其法,得老拳師指點門路,了悟用力的法門。對於王小波,許倬雲就是一個老拳師。王小波此前的閱讀,散亂、蕪雜,全是野路子,從這時起,才在許倬雲的指導下開始系統的閱讀。這是人生的福氣。

在許倬雲的指導下,王小波讀了1930年到抗日戰爭時期的作品,理清了南北朝志怪小說、唐代佛教故事到宋明說唱話本之間的源流,王小波歷史小說的興趣,都是在這個時期養出來的。雖然不是很樂意,但在許倬雲的指導下,王小波系統閱讀了中國古代典籍。

許倬雲於王小波而言,還有一個意義——幫他精鍊文字。許倬雲有一段話:「我也講他(王小波)的文字,認為精鍊不夠,有些鬆散,這是國內很多年輕作者都存在的問題。主要原因是大多數人沒有國學的底子。」王小波在這樣的訓練中閱讀,也反省和修改自己的小說,《黃金時代》的文字何以比後期的《萬壽寺》《黑鐵時代》更加精鍊,恐怕是有這方面的原因的。

馮唐批評王小波文字寒磣,其實不假。馮唐說:「文字這件事,彷彿京劇或雜技,需要幼功,少年時缺乏熏陶和發展,長大再用功也沒多大用。」恐怕是真的。讓王小波早幾年遇到許倬雲,不知會有什麼變化,這是個美好的假想。

當然,還有一個王小波繞不過去的思想資源——羅素。這本王小波的傳記里,沒有找到王小波與羅素聯繫在一起確切的時間。我個人推測,王小波讀羅素,應該在大學到師從許倬雲這段時間。王小波的作品中,徵引西方思想家32人,129人次,羅素佔去了49次,說他「言必稱羅素」其實不過分。雖然王小波沒有明確提到自己讀過羅素的那些書,粗想一下《西方哲學史》《幸福之路》《數學原理》以及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婚姻與道德》,該是都有所涉獵的。

讀書至此,已經能看到一個成形的王小波的模子了。「要做知識的精英,不做道德的精英,不憋著半輩子的勁去改造別人的靈魂,炫耀和賣弄自己的靈魂。」這是一個能看到的書單中的王小波,沿著這條閱讀的歷史和線索,能看到智慧的樂趣和人類智識的尊嚴,這條閱讀的線索,對我們閱讀王小波很重要,對我們自己好像更加重要。


王小波的雜文里寫過很多他喜歡的書喜歡的作者

就列舉《沉默的大多數》里王小波提到的書

《鐵皮鼓》

《紅樓夢》

《西方哲學史》

《會說話的豬》

《聖經.創世紀》

《坎特伯雷故事集》

《水滸傳》

《安徒生童話》

《兩種文化》

《廢都》

《情人》

《權力論》

《論語》

《酉陽雜俎》

《一個洋鬼子在中國的快樂經歷》

《孟子》

寓言《大山臨盆》

《理想國》

《烏托邦》

《官場現形記》

《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羅密歐與朱麗葉》

《獨立宣言》

《我是&<花花公子&>的編輯》

《老殘遊記》

《江村經濟》

《萬曆十五年》

《代價論》

《老人與海》

《魚王》

《私人生活》

《紅杜鵑》

《赤彤丹朱》

《虔誠的回憶》

《北方檔案》

《一彈解千愁》

《東方奇觀》

當然王小波對其中看過的書有褒有貶,從雜文中看出他還涉獵很多電影電視劇(是嗎?)還有歌劇等等等等


1、《情人》

那一年我十五歲,就懂得了什麼樣的文字才能叫做好。 到了將近四十歲時,我讀到了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說可以達到什麼樣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詩人,後來做了翻譯家,文字功夫爐火純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譯筆沉痛之極。

——《我的師承》王小波

我喜歡過不少小說,比方說,喬治·奧威爾的《1984》,還有些別的書。但這些小說對我的意義都不能和《情人》相比。

——《黃金時代》王小波

《情人》的開頭受到很多人喜歡

我已經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我最喜歡的卻是情人的結尾

戰後許多年過去了,經歷幾次結婚,生孩子,離婚,還要寫書,這時他帶著他的女人來到巴黎。他給她打來電話。是我。她一聽那聲音,就聽出是他。他說:我僅僅想聽聽你的聲音。她說:是我,你好。他是但怯的,仍然和過去地樣,膽小害怕。突然間,他的聲音打顫了。聽到這顫抖的聲音,她猛然在那語音中聽出那種中國口音。他知道她已經在寫作,他曾經在西貢見到她的母親,從她那裡知道她在寫作。對於小哥哥,既為他,也為她,他深感悲戚。後來他不知和她再說什麼了。後來,他把這意思也對她講了。他對她說,和過去一樣,他依然愛她,他根本不能不愛她,他說他愛她將一直愛到他死。

能夠想像出這樣一個場景,多年後和年少愛過之人通電話,那熟悉的聲音便像穿越了許多年的時光般落進心裡。

2、《暗店街》

莫阿迪諾在《暗店街》里寫道:我的過去一片朦朧。這本書就放在窗台上,是本小冊子,黑黃兩色的封面,紙很糙,清晨微紅色的陽光正照在它身上。病房裡住了很多病人,不知它是誰的。我觀察了很久,覺得它像是件無主之物,把它拿到手裡來看;但心中惕惕,隨時準備把它還回去。過了很久也沒人來要,我就把它據為己有。

——王小波《暗夜街》(開篇)

3、《我們的祖先》

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看過的人都喜歡。這是他年輕時的作品,我以為這本書是「輕逸」典範。中年以後,他開始探索小說藝術的無限可能,這時期的作品我看過《看不見的城市》——這本書不見得人人都會喜歡。我也不能強求大家喜歡他的每一本書,但是我覺得必須喜歡他的主意:小說藝術有無限種可能性,難道這不好嗎?

——王小波《卡爾維諾與未來的一千年 》

(被收錄於《我的精神家園》)

4、《大衛·科波菲爾》

我現在正在看《大衛·科波菲爾》,真是好書。我現在看得進這樣的書了。他們對人們懷有多深的情感啊!現代作家對別人永遠不及對自己八分之一的關心。我因為這個恨他們。他們寫自己的滿腹委屈,寫自己的無所事事,這怎麼可以呢?人不能不愛別人啊。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5、《變形記》

二十五年前,我到農村去插隊時,帶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奧維德的《變形記》,我們隊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致它像一卷海帶的樣子。後來別隊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後我又在幾個不同的地方見到了它,它的樣子越來越糟。我相信這本書最後是被人看沒了的。現在我還忘不了那本書的慘狀。插隊的生活是艱苦的,吃不飽,水土不服,很多人得了病,但是最大的痛苦是沒有書看,倘若可看的書很多的話,《變形記》也不會這樣悲慘地消失了。除此之外,還得不到思想的樂趣。我相信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傍晚時分,你坐在屋檐下,看著天慢慢地黑下去,心裡寂寞而凄涼,感到自己的生命被剝奪了。當時我是個年輕人,但我害怕這樣生活下去,衰老下去。在我看來,這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

——王小波《思維的樂趣》

6、《萬曆十五年》

我說《萬曆十五年》是本好書,但又這樣雞蛋裡挑骨頭式的找它的毛病。這是因為此書不會因我的歪批而貶值,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它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我們的前輩──古時候的讀書人,或者叫作儒生們──是怎樣作人做事的。古往今來的讀書人,從經典里學到了一些粗淺的原則,覺得自己懂了春秋大義,站出來管理國家,妄斷天下的是非屈直,結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團糟。大明帝國是他們交的學費,大清帝國又是他們交的學費。老百姓說:罐子里養王八,養也養不大。儒學的罐子里長不出現代國家來。萬曆十五年是今日之鑒,尤其是人文知識分子之鑒,我希望他們讀過此書之後,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氣,在書齋里發現粗淺原則的熱情會有所降低,把這些原則套在國家頭上的熱情也會降低。少了一些造罐子的,大家的日子就會好過了。

——王小波《不新的萬曆十五年》

他喜歡的作家有:

羅素

羅素是可以說是王小波的哲學啟蒙導師。王小波在文章里曾多次引用羅素的話。

羅素先生曾說,真正的倫理原則是把人人同等看待。我以為這個原則是說,當語及他人時,首先該把他當個尋常人,然後再討論他的善惡是非。這不是尊重他,而是尊重「那人」,從最深的意義上說,更是尊重自己——所有的人畢竟屬同一物種。人的成就、過失、美德和陋習,都不該用他的特殊來解釋。You are special,這句話只適合於對愛人講。假如不是這麼用,也很肉麻。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墨子

我對墨子的崇拜有兩大原因:其一,他思路縝密,有人說他發現了小孔成像——假如是真的,那就是發現了光的直線傳播,比朱子只知陰陽二氣強了一百多倍——只可惜沒有完備的實驗記錄來證明。另外,他用微積分里較老的一種方法來論證無窮(實際是論兼愛是可能的。這種方法叫德爾塔- 伏賽語言),高明無比;在這方面,把孔孟程朱捆在一起都不是他的個兒。其二,他敢赤裸裸地談利害。我最佩服他這後一點。但我不崇拜他兼愛無等差的思想,以為有濫情之嫌。不管怎麼說,墨子很能壯我的膽。有了他,我也敢說自己是中華民族的赤誠分子,不怕國學家說我是全盤西化了。

作為墨子門徒,我認為理智是倫理的第一準則,理由是:它是一切知識分子的生命線。出於利害,它只能放到第一。當然,我對理智的定義是:它是對知識分子有益,而絕不是有害的性質。——當然還可以有別的定義,但那些定義里一定要把我的定義包括在內。

——王小波《知識分子的不幸》

費孝通

我念大學本科時,我哥哥在讀研究生。我是學理科的,我哥哥是學邏輯學的。有—回我問他:依你之見,在中國人寫的科學著作中,哪本最值得一讀?他毫不猶豫地答道:費孝通的《江村經濟》。現在假如有個年輕人問我這個問題,不管他是學什麼的,我的回答還是《江村經濟》。

像費先生在《江襯經濟》里表現出的那種誠實,的確是風毛鱗角。有位外國記者問費先生:你覺得中國再過幾時才能再出一個費孝通?他答:五十年。這話我真不想信,但恐怕最終還是不得不信。

——王小波《誠實與浮囂》

雨果,蕭伯納,羅曼羅蘭

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麼是美說的那麼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是愚昧的了,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讚美了。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你相信嗎?什麼樣的靈魂就需要什麼樣的養料。沒有像樣的精神生活就沒有新一代英俊的新人。

——王小波《愛你就像愛生命》


就像《沉默的大多數》封面上寫的:「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後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裡就很高興。」

而現在的我們以王小波的文集做橋樑,追隨那些曾經或多或少影響過他的作品,內心會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好像離他更近了一點。

只記得《沉默的大多數》中提到過這些:

  • 君特·格拉斯 《鐵皮鼓》

君特·格拉斯在《鐵皮鼓》里,寫了一個不肯長大的人。小奧斯卡發現周圍的世界太過荒誕,就暗下決心要永遠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成全了他的決心,所以他就成了個侏儒。這個故事太過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遠做小孩子雖辦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辦到的。在我周圍,像 我這種性格的人特多——在公眾場合什麼都不說,到了私下裡則妙語連珠,換言之,對信得過的人什麼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麼都不說。起初我以為這是因為經歷了嚴酷的時期(「文革」),後來才發現,這是中國人的通病。龍應台女士就大發感慨,問中國人為什麼不說話。她在國外住了很多年,幾乎變成了個心直口快的外國人。她把保持沉默看作怯懦,但這是不對的。沉默是一種生活方式,不但是中國人,外國人中也有選擇這種生活方式的。

  • 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出自《知識分子的不幸》
  •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出自《思維的樂趣》

  • 阿城《棋王》

  • 《廢都》賈平凹

  • 杜拉斯《情人》
  • 《官場現形記》李伯元

  • 《江村經濟》費孝通——出自《誠實與浮囂》

  • 《萬曆十五年》黃仁宇

  • 《老人與海》海明威

  • 《魚王》

  • 《月亮與六便士》毛姆
  • 加繆《局外人》

待大神來補充,讀過其中一部分,有一些大概還未到境界,無法領會其中的含義,留著以後讀~


額 其實我做了記錄 寫到了我的日記本里。只是一部分吧。


莫迪阿諾《暗店街》 《萬壽山》里提到過


看王小波的雜文發現他很崇拜卡爾維諾,喜歡王道乾翻譯的《情人》~其他的忘了……


馬爾克斯 魯迅他應該讀過。。。可是隻字未提。

作家的天才都是上帝指派的同一組基因嗎?


數學書肯定讀得最多


王小波:科學的美好


太多了吧......書里提過很多,記得《象棋》、《鐵皮鼓》、《局外人》......


謝邀。

問李銀河。


金瓶梅、金瓶梅外傳、金瓶梅後傳、金瓶梅詞話、金瓶梅札記、金瓶梅續集,等等等等


推薦閱讀:

這本《哪吒傳》是哪個版本?
如何評價杜拉拉升職記里有關職場規則?
如何評價《呼嘯山莊》中的希刺克厲夫?
圖書管理員工資這麼低,為什麼還是有很多人應聘?
對目前版本的「擺擺書架」有什麼看法?在中國社會化交換物品可行么?

TAG:書籍推薦 | 閱讀 | 書籍 | 王小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