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越來越沒有創造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01-12
進入大學以前對於創作十分感興趣。在學校也取得一定成就並小有名氣,感覺那時候寫點東西都是一提筆就倚馬萬言寫起來也是得心應手,經常得滿分作文。可能是大學生活太安逸,或者自己丟下了寫作這一興趣,想再寫點兒東西記錄心情的時候往往是心有餘力不足,再也寫不出以前那麼深刻和有新意的句子了。請問各位我該怎麼辦,如要建議多讀書,請費心推薦一下書單。謝謝。
寫作這種事情就是要多讀多寫。想要有創新力有靈感湧現的句子必須要經過大量的模仿和嘗試。 但是就題主這種情況,又有說法。因為大學時寫的東西和工作之後寫出來的是不一樣的,你以前所謂「深刻」的句子,可能只是因為經歷不足閱歷少,所以顯得靈動而深刻,在進入社會之後太多現實的衝擊,那些看上去文采非凡的東西已經少有吸引力了,而更多地需要文字間的厚重感。這種厚重感在於深刻的觀察和總結。因此想寫出好東西來就不光光是文筆、文風、閱讀的事情了,觀察,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創造力對於寫作來說只是形式而已,它的內涵始終是不變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年輕的時候總被那些形式新穎詞藻華美的作品所吸引但是長大之後卻又對其不屑的原因吧。形式美有靈性固然是好作品的要素之一,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文字間蘊藏著的靈魂,因而我覺得題主大可不必如此追求所謂「創造力」。
沒有創造力實則是你沒有去生活,去觀察,坐等創意,最美好的事物都要通過最痛苦的孕育!
這王小波《白銀時代》里有這樣一段話:
「所謂沉鬱的神情,實際是創造力的象徵。這是生命的一部分。我說我舅舅到死時還保有創造力,這也與事實不符。其實,在這個意義上,生命非常短暫。有的人活到了三十歲,有人活到了四十歲。有的人根本沒活過。我們知道,海明威在六十歲上感到自己喪失了創造力,就用獵槍把腦袋轟掉。川端康成在七十歲上發現自己沒有了創造力,就叼上了煤氣管。實際上,從喪失創造力到自己察覺到,還要很長一段時間。他們兩位實際死掉的時間要早得多」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大概是戒擼之後兩次夢遺做的夢都一樣。
好羞恥,匿了。從前可以發獃好久
臉上表情很豐富小腦袋瓜里想著各種神奇的東西盯著一杯水都能想成是拯救世界的聖水
可是後來我長大了那些爆米花仙女巧克力超人可樂大俠薯片做的房子變成了爆米花,巧克力,可樂,薯片只是這樣。其實他們一開始就是這樣但小時候的想像力總是很豐富能創造出許多奇葩的東西
現在發獃就只是發獃吃零食就只是吃零食怎麼會這樣呢本宮的創造力死了?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眼前看見的大部分事物,原來都不是看到的樣子。一個礦泉水瓶,有被拋的過程,也會有被撿的過程。一片報道,從事件發生、引起關注、調查、編輯、審核發表、印刷、到手上。路上兩人伴行,是偶遇,一起工作完後順道,也可以是約會。小店裡的人,飯菜是否符合他的口味,他有沒有趕著吃。眼睛所看到的是一個畫面,卻可以無限地展開。寫一篇文章,這片文章的內容包括想法、現實的原型,為此請教了誰、觀察了什麼、想了什麼,這些過程對讀者沒更多的意義,作者就像一個讀者一樣看自己,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因為,作者關注點的移動過程,絕大部分被忽略了,或者說被遺忘了。簡單地說,自己在想什麼,把眼睛裡的畫面放在記憶與知識的長河中展開,編織成一個有骨架有內容的個體,鮮明有魅力,不偏激不做作,穩定而包容,大家把自己的觀點放上去,它會成長而不是面目全非。一個不輕浮的人,一片醇香內蘊的文章,一個光亮四射的人,一片炫目的文章。可以妄自菲薄,也可以憤世嫉俗。海納百川,厚德載物,話可以隨便說,但是有的人可以一直說下去讓我一直聽下去,也有人說到一會兒不得不停下來圓一圓自己的話。一個卑微的人,也可以想像出一方天地,而不是回憶出一方天地。文字,是思想與真實的契合。咬文嚼字,但我試圖複述、改編時就能發現,作者在遣詞時他的想法,在同義詞取捨中作者希望表達的,區別於其他詞的內涵,都能還原到作者觀察真實的過程。有時候,看起來是在字詞中翻來覆去,我認為那是對語言和真實兩者的深刻理解的表現,當然,這種情況不平常。卧槽,卧槽,卧槽,說時有區別,但是味道很快就沒了。心存敬畏,學會專註。還有,別忘了磕葯
天下文章一大抄。
抄的好與不好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是嗎?我就很有創造力。噴吧 我認為這是天生的 以及要多接觸新鮮事
推薦閱讀:
※發現即使看了很多書,也學不會寫小說?
※提升寫作能力,有哪些值得二刷甚至多刷的書和電影?
※怎麼讓寫東西擺脫作文的既視感?
※如何才能使寫出的文字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