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公益組織如何解決人才問題?
人才指組織公益活動的專職骨幹,而非志願者。草根指民間公益組織,非外資或政府高大上背景。
問題的緣起是周圍有些熱心草根公益事業的朋友,受限於草根公益組織收入微薄,很難下決心全職投入;不少草根公益組織受限於人才瓶頸,也難以發展壯大。以此惡性循環。本人因為工作經歷,在人才招募方面略有思考,要麼談錢多,要麼談公司前景好,要麼談職業路徑清晰快捷,要麼談老闆牛逼人好,要麼談學習曲線陡峭。草根組織往往處境艱難,五點都不突出,錢少尤甚。不知道業界有沒有比較好的現實做法,非常好奇,還望不吝賜教
要我說只有一條路——提升自身能力。
一家沒有發展前途的企業是不會吸引到人才的,公益行業也是一樣。首先要講清楚什麼叫做人才,畢業大學生對於一個機構來說,大多數算不上人才,因為缺乏專業能力,公益組織需要的往往是具有豐富經驗和高度專業能力的人,但限於機構資源有限,很多在企業里非常容易找到的專業人員,在公益機構里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了,我得說這種人才觀念是很畸形的。
公益機構需要的人才,來源主要有兩個方向,
一是認同機構理念,從志願者或者理事發展來的工作者,我曾經是這種人,當年機構問我開價多少,我說反正按市場價你們請不起我,那我就聽你們隨便開價好了。這類人主要是高度認同機構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希望通過機構做出一番成就的。但是全職人員是有個人職業發展需求的,再理想的頭腦,也不可能不面臨過低的天花板瓶頸,更別說在企業可以做到中高層的所謂「人才」了,極高的邊際成本是他們最大的問題,降低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收入去加入公益組織,你願不願意做呢?即使願意,你還要面臨複雜的內部關係,排除困難直奔目標。大部分公益機構無法理清自己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即使有,很多機構執行的時候會發生實際與理念衝突的情況,這樣的情況下,憑理想信念驅動的人,是無法堅持下去的。第二個來源就是聘請的全職,不客氣的說,公益行業人才市場上流動的,大多不能稱得上是人才,中國草根機構的全職流動性很大,能長期紮根一個機構的全職非常少,不少都是年輕人加入,過一兩年就走了,這樣的機構很難有積累,會長期處於缺乏中層幹部的局面。如果機構發起人或者高層不能親自參與執行,很難把機構慢慢做起來。如果直接聘請「人才」,不是不可以,但是草根機構出的起錢嗎?南都搞了一次所謂人才招聘,看到各個已經不那麼草根的機構開出的薪酬,我真是打心底里呵呵啊。我現在公司的一個UI,收入都要比所謂「人才」價格高出幾千塊錢。更別說招聘的人是做傳播、籌資這類的人了,做企業的會知道,5000塊,只能找到處於基層一線的人,根本談不上什麼經驗,獨當一面幾乎是不可能的,能成功的做出傳播案子,籌款項目的人,誰在乎這麼一點點錢?
那草根公益組織怎麼解決人才問題?
唯有把自己變的靠譜,先解決核心人員、發起人的生計,理清楚機構的發展方向,滿滿積累資助人資源,讓公眾逐漸認識你。現在做公益的,喊口號的多,做實事的太少,能做出成績來的少之又少,能活下來是因為創始人和部分員工可以忍受超級低水平的生活質量,之前和行業裡面有名的老師聊天,她說,為什麼很多公益機構存在十多年了,項目也沒什麼成果,但是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墳頭上插個屁股帘子,說自己有面旗,這是公益行業大多數機構做的事情,但如果你真想讓靠譜的人來加入你,你自己首先要有面真的旗,旗幟是通過一點點踏踏實實的工作積累來的,所以,想讓人才為你服務,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斤兩,到底能不能為別人提供更好的發展平台,到底能不能讓員工過上還算體面的生活,如果連這點底氣都沒有,先把自己培養成人才再說。因為專業的關係在公益組織待過一年半左右。以下的這些只是我在大學兩年來說接觸到的一些經驗和總結的一些看法。
對於草根的公益組織其實首先必須有專職的工作人員,不能靠志願者。對於這點,其實題主也注意到了。其實題主可以招一些專職的社會工作者。可以是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或者考取了社會工作師的人員。他們學習了專業的知識也有一定的價值觀不會僅僅是為了錢而活。我知道有一位公益人(男性)在上海拿著兩三千的工資開開心心的做了十多年的公益事業。(該公益人不是二代,父母有一套房子,該公益人和妻兒一起居住在此)我也啊想說公益人有多高尚,只是公益人追求的很大程度上不是僅僅為了錢。
其次,草根公益組織的提供的服務一定要專一。解決務工人員極其系列問題就專註於此,別助老、助殘、保護環境、節水、婦女平等、城市救援什麼公益活動都要摻一把。專註於一個問題,有不懂的可以尋求專家的幫助也更有利於學習該知識,而不是什麼都學但都不精。
第三,可以向其他公益尋求項目上專業的幫助,資金也可以向基金會和政 府,企業尋求支持。總之,要和公益圈的人、組織多交流經驗。公益人和組織沒那麼複雜,真心換真心就看自己的把握。
最後,如果想要擴大草根公益組織,再很大程度上還是要靠政 府的。一方面,我曾看到過一個草根組織因為和政 府有所目的不同而被打弱。從原來一萬左右削減到現在幾千不到(具體數字記得不清了)另一方面,政 府向社會購買社會服務力度越來越大,也越來越重視和扶持公益組織的發展。題主要有信心。 加油!!!我也特別想知道
遠在美國就讀MPA課程,研究與非營利組織相關的課題,雖說對國內的非營利組織現狀不甚了解,但我認為在全球市場化的大環境下,兩國的非營利組織面臨的挑戰是一樣的,可能中國的政策環境更糟糕一點。
人事問題就是世界非營利組織的共同挑戰之一,這個挑戰背後的實質就是資源的稀缺,說白了就是錢。如果組織開出的價碼和該員工在其他公司可獲得的工資差距甚遠,那麼對於一個中、低產階級來說,我為什麼要付出那麼高的機會成本來從事公益事業呢?所以資金的募集依然是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在這個方面,題主可以向一些大型的諮詢類公益組織求答案。據我所知,United Way就是一個為其他非營利性組織規劃以及幫助的組織,在中國也有分部。同時,題主也可以多接觸一些天使投資或者公益基金。 @陸時白同學提到的政府支持我認為投資成本過高,在短期內可能沒有很好的效果。但是我非常贊同他的其它看法。
非營利性組織市場化也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在保有任務宗旨不變的情況下以盈利性組織的商業模式來籌集資金也未嘗不可。推薦閱讀:
※身邊有朋友需要公益幫助,怎麼才能讓媒體報道她家的遭遇,然後發動社會進行募捐?
※緩解城市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政府、公益組織和個人分別可以做些什麼?
※如何籌建公益性鄉村圖書館?
※如果你每年收入在幾百萬以上,每年捐款一部分給慈善組織(NPO),你會期望得到什麼?
※黃章真的賣車捐款 2008 年汶川地震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