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道科技(GeneDock)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最近看到國內基因測序計算領域開始有創業新聞。但是大多還沒有允許用戶公開註冊。有誰了解GeneDock產品究竟什麼情況?有哪些典型客戶?公司的投資和團隊情況?


是一家生物信息雲計算公司。

對於生物雲計算,大家山寨的對象就是Seven Bridges Genomics、DNAnexus、NextCODE(被葯明康德收購),還有illumina的BaseSpace沒跑。BaseSpace由於自身是數據生產商還有重要的數據生產監控等功能,不太好比較。國內山寨的主要兩家,一家是華大背景的BGI-Online(華大系L3做底層開發/BGI運營維護),還有就是GeneDock。其他聲稱做雲計算的很多,但是競爭力有限。BGI-Online的產品形態像是DNAnexus,內嵌流程很多,可定製化高,疑似主要面向生物信息專業用戶;GeneDock更貼近SBG,從首頁上看產品結構簡單(全外顯子分析/Germline/somatic variants),疑似主要面向醫生、科研人員等非生物信息專業出身的用戶。

橫向評測一下BGI-Online和GeneDock的話(很多靠猜):

背景團隊:

BGI-Oneline:華大+華大外圍

GeneDock:前阿里雲技術團隊

客戶群體:

BGI-Online:顯然不愁,自己的商業項目和自己的客戶就能塞滿

GeneDock:目前不清楚是不是有『典型用戶』。但是據我猜測,學SBG做政府採購生意,在國內暫時是沒戲的。目標客戶群體可能主要是醫院/學校,還有『不想自己搭建/擴大計算集群』的小型生物信息服務商。

產品布局:

BGI-Online:公有雲+私有雲(傳說中的bgi box,就是一台搭載了所有公有雲在線流程的不聯網的伺服器。在l3 bioinformatics有其他產品名。但是我不清楚王俊走後是不是現在還有這個的研發和推廣計劃)

GeneDock:只發現了公有雲,不清楚有沒有私有雲的計劃

核心優勢:

BGI-Online:核心優勢在於,不愁客戶,而且可能更清楚『生物學家/醫生』想要什麼。

GeneDock:技術實力犀利,底層架構和模塊的開發可能勝於BGI-Online。

弱勢?:

BGI-Online:BGI向來不善於經營包裝產品。沒有看到包裝好的流程報價,沒心思好好研究非專業用戶的產品定位和包裝,以至於可能潛在客戶非常有限,存在不太好的用戶體驗。另外,技術開發團隊分散,底層開發團隊和軟體產品開發團隊不知道可不可以磨合的很好,底層架構是不是穩定易擴展,存在不確定因素。

GeneDock:可能是因為比較偏向IT技術,對產品發展、『生物』產品的開發較落後(比如說如果定位於醫院/醫生市場的話是不是應該有私有雲?我看過一個他們的採訪,關於私有雲的答覆,大體上感覺還是沒有重視或迴避了『客戶為什麼這麼想』的問題)。我覺得如果有一個真正做人類相關NGS工作有一段時間的人做產品經理,會有突飛猛進。

以上是根據可能已經非常過時的信息意淫出的一點粗淺的簡介。希望有用。


雖然匿了,但熟悉的人肯定能猜出來,求別爆~

最簡單、粗暴的解釋就是,GeneDock就是在阿里雲上山寨美國的Seven Bridges Genomics。SBG去年拿下了美國國家癌症中心580萬美元的癌症基因組雲計算項目,從各大藥廠和科研機構也有不錯的收入,去年的融資應該有一兩千萬美元。具體到產品,就是基於公共雲計算平台,提供各種生物信息分析服務。生物數據分析流程比較複雜,涉及不同的語言和工具,數據量和計算量都不小,所以會出現這個需求。

另外,通過在公有雲上的服務樹立品牌,然後為藥廠等機構提供基於私有雲或者混合雲的生物數據管理和分析解決方案也是好買賣。SBG從NCI拿的那個項目就是這樣的。

GeneDock剛開工半年多,估計還沒有所謂的典型用戶。團隊嘛,可以去知因社區(http://knowgene.com)看看,那邊有些討論和介紹。創始團隊的核心來自阿里雲和被阿里收購的友盟,有生物信息學背景。這些疊加在一起,就是大數據、醫療健康、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各種熱門概念的合體,加上都是幹活靠譜的人,又出自BAT,要拿投資自然不是難事。


是這家無良公司么?

漢東官場算什麼,我被創投圈「暗算」的經歷,沙書記都架不住 Sina Visitor System


無良公司。 漢東官場算什麼,我被創投圈「暗算」的經歷,沙書記都架不住


利益相關。本人是這家公司的一位員工。

簡單來說,這家公司就是「算命」的。正如其口號「為生命計算」。

古代「算命」史

既然從算命這個角度來說,那我們得從算命的歷史來說。從古至今,生命中悲歡離合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健康。所以就有中醫、八卦、五行其實都是一種算命方式。而這些算命的依據更多是基於經驗。而經驗本身就有缺陷,由於經驗本身的數量有限,一個人醫生能見到的人,見到過的病及其有限,因此由此來算命,其準確率很難保證。傳統上的算命,沒有科學的基礎,很讓人質疑。

近代「算命」變化

近代以來西方文化湧入。其中包括醫學、化學、生物學和信息學等學科的發展,為近代算命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從這些技術上建立起了現代的生命/醫學數據及,其中包括基因數據、影像數據和臨床數據等,就成為了「科學算命」的食糧。

如我們高中課本中所說,人長成什麼樣子,有兩個因素是最重要的,基因和環境!而近20年的基因科技發展,產生了大量的數據,而環境信息的記錄,最詳盡的毫無疑問就是人的病例。其中病人的病例最為詳盡,以此產生的知識對於患者甚至所有人類來說都是寶貴的數據財富。

而基因數據極其龐大。一個患者的基因數據規模高達百G。臨床數據紛繁複雜,標準化信息化又極難。就此兩點,就決定了算命之不易。國內數據的標準化、信息化尤其差。而針對此,才有了類似聚道這樣的公司。其使命就是打造中國的「算命」基礎,為醫學甚至未來健康學提供很好的數據標準化、信息化和計算通量基礎。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討論。

相關新聞見下面:

基因測序攜大數據打通上下游 -醫藥資訊-醫藥網

科幻照進現實,從《星際穿越》看生命科技創新風口

存儲、傳輸、計算巧實現,基因數據上雲不再難


我覺得這是國內的一次生物信息學類的嘗試,畢竟國內我們這方面可以說是0.不能讓那些北大中科院 生物信息學畢業生最後去找個老師的工作吧?(身邊有例子) 要不就是出國去讀博後,然後呢,立志回來轉個方向(我好友)....很多人都看到了將來精準醫療以及將來生物信息學帶給我們的便利,但是只是幻想階段,真正實踐起來還是要有好多的路要走。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4/372680.shtm 生物學界的前輩們已經看到了發展,然而讓他們去做這些還是很有難度的. 無論這個公司發展如何。它畢竟是一次嘗試,是一次該激勵的,先有動力才能慢慢摸索出方向.而我看genedock的確解決了很多問題.我曾聽說清華的一個研究組在做gene資料備份版本管理的時候採用的是硬碟拷貝,額 沒辦法 技術瓶頸在那裡. 正確的做法當然是將數據放在雲上,要研究以計算資源的形式進行讀取購買,比現在放在HPC上要好的多.雖然現在的路艱難,以後成體系了 這就是一個很大的方向.


補充@夜神K2 一個。怎麼能忘記,買了個「盜版」的uec。


推薦閱讀:

純生物信息學的分析結果可信么?或者說現在的測序服務公司的數據分析結果是否可靠?
自學生物信息學,感覺學的很零散,無法形成完整的體系,應該怎麼辦?
在生物信息學領域,Python 和 Perl 誰更強大、易用、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
剛接觸生物信息二代測序數據分析,看文獻學軟體學語言,如何不著急?
如何理解基因富集分析以及富集的意思?

TAG:創業 | DNA測序 | 生物信息學 | 大數據 | GeneDo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