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線這種東西到底是減少了還是增加了車禍?
我們經常看見新聞報道說在斑馬線上發生了車禍,很多新聞標題乾脆把斑馬線稱為「死亡線」。1999年科學家對瑞典六千個地點的車禍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在斑馬線上發生車禍的情況多於沒有設置斑馬線的路口。那麼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文圖三:Accident rates for the three crossing types by age groups(三種路口不同年齡段的事故率。). Ekman, Hyden: Pedestrian Safety in http://www.fhwa.dot.gov/publications/research/safety/pedbike/99091.pdf
當然,對這一研究很多人提出了質疑,畢竟這一現象的影響因素實在太多,難以得到非常明確的、毫無歧義的結論。但是從實際觀察看,行人情不自禁地低頭看斑馬線的白色線條,分散了他們對來往車輛的注意力,無論如何是不利於行人沿著斑馬線安全過街的。
針對斑馬線的這一問題,筆者提出革新斑馬線,把斑馬線的白色線條轉九十度,改為「攔馬線」,不僅解決上述問題,而且還暗示駕駛員減速。
歡迎大家對這一建議提出批評,如果覺得它的確有道理,也歡迎大家一起來呼籲,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和革新方案,也請提出來,為了我們每個人的家庭幸福,做出貢獻。
更多資料和論證請訪問 http://www.loong.cn/bmx
我認為,規則的制定必然使意外下降。那麼斑馬線絕對是減少意外的好東西。
那麼為什麼意外還會這麼多,甚至比沒有斑馬線的時候還多呢,我認為有三個原因。原因一,駕駛員與行人之間相互博弈。過斑馬線的行人自以為走在斑馬線的保護之中,認為駕駛員會禮讓在斑馬線中的自己。駕駛員在沒看到斑馬線時,會覺得自己只要看到斑馬線就會減速。而事實就是當車速太快,司機有時來不及減速或者因高速行駛帶來的僥倖心理忘記減速(我車速這麼快行人一定會讓我先過),此時稍微走神就會釀成餐具。
原因二,斑馬線本來就設置在事故高發地。例如經常會有行人通過的馬路,交叉路口。
原因三,不小心。大家都沒有沒有嚴格遵守交規。當斑馬線與習慣好的駕駛員另行人習以為常,他們就會麻痹大意。等到有馬虎大意的駕駛員時,事故就發生。
其實斑馬線的作用只是給雙方提個醒,叫行人和車輛更小心一點。而所有人在潛意識中都把它當保護傘,因而市場掉以輕心。這才是事故多發的關鍵。斑馬線的造型還是次要的。因為有素質的行人與車自己能管好自己,靠障眼法是沒有用的。
所以請大家平時要多遵守交規啊!----------------------/------------------------
說點題外話雖然我知道開車時看到斑馬線要慢行,甚至停車禮讓。但是有時候開得快了,還看見一個目中無車的行人,就是不怕死的在我前面穿馬路,逼得我突然剎停。每每這時我都是相當暴躁的!!保護了人,保護了人的路權,不管這東西是增加還是減少了車禍,都很重要
斑馬線是又想追求通行效率又想減少事故傷害的不二法門。
其實紅綠燈也是一樣的。
為什麼沒有斑馬線/紅綠燈的路口,事故發生更少?
我們都走過黃燈閃爍的路口,也走過沒有斑馬線的路口。
不管當時你是開車還是走路,是否都在仔細觀察路況?
正是因為這個,才會導致事故率反而較低。
而有斑馬線的路口都會配合紅綠燈,導致行人可以不用觀察路況,肆無忌憚地通過。
而有的時候司機分神了/視野不好/踩錯了(都是錯,並不是洗白只是闡述原因),
就會發生事故。
所以才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
不過事故數量並不能說明問題。
有斑馬線的地方絕大多數司機都會減速,也會有不少(呵呵)行人按照交通信號燈通行。
因此事故雖然多,但是傷害程度遠低於無斑馬線和紅綠燈的路口。
結論:數據表明斑馬線會增加事故頻率,但是會降低了總的傷害程度,所以各國都在沿用。
我認為斑馬線提供了行人集中過馬路的通道,有助於車輛駕駛員處理車輛與行人之間的關係,對交通安全是有益的。
但是因為斑馬線的白色線條和行人行走方向垂直,使他們下意識地感覺到地面有障礙物或溝壑,本能地去低頭查看,沒有觀察來往車輛,至少干擾了他們對左右車輛的觀察和避讓。
另一方面,斑馬線的白色線條平行於車輛行駛方向,由於透視效果,構成了巨大的向前三角形,暗示駕駛員繼續行駛甚至加速行駛。
駕駛員快速駛過同向線條簇會產生順暢感,這種快感鼓勵他們下次繼續高速駛過斑馬線。
在駕駛員思想清晰時,他們的理性會提醒他們在斑馬線前減速,避讓行人。但是當他們疲勞或思想不集中時,他們的本能就可能導致錯誤操作,如果此時恰巧行人只埋頭看路、不看兩邊車輛,兩個事件同時發生,就會引發車禍。
因此,應該把斑馬線的白色線條轉九十度,成為「攔馬線」,構成一個放大版的減速讓行線,暗示駕駛員減速,也不分散行人的注意力。
攔馬線施工圖。尺寸單位:厘米。未標註部分按照現行國標。攔馬線兩端的黃顏色(立體顆粒)警示帶為可選項。黃佶製圖(2017年12月31日)
斑馬線的設置導致車禍增加的現象沒有嚴謹的統計及分析作為依據,不能作為結論
謝邀,保護了人權,保護了在公共交通中人的一種權利,但是所謂到底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車禍,其實跟斑馬線的設置沒有太大的關係。
降低了,從個人角度看。
瀉藥,不過非專業人士,這個問題我沒有相關數據。
不過我覺得你的這個問題不應該是設置斑馬線的路口和未設置斑馬線路口的車禍概率——一般而言,能設置斑馬線的路口,附近必然人流量大,或者有聚居區。而未設置斑馬線的路口則反之。說到斑馬線的設置,其實可以引用一個名詞——大數據。不要覺得奇怪,與現代互聯網公司通過電子設備、軟體使用對應介面流量來獲取的大數據一樣,政府才是最初的、最大的大數據使用者。如果要對陣斑馬線對比,你應該搜集一下一個路口設置斑馬線前後的事故數據對比,這樣才有現實意義。
斑馬線的設置,也從此而來。事故的發生影響因素主要是人、車、路、環境,在多種作用的影響下,單獨考慮斑馬線的因素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2017年造紙科學家對銀河系六千個星球的蘆葦生長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在地球上蘆葦遊盪而死的情況遠多於其它星球。
2018年養鹿科學家對銀河系六千個星球的豬精生長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在地球上豬精中毒身亡的情況遠多於其它星球。
於是得出結論:蘆葦U死,豬精毒亡。
————以下是對評論的回應:這話題食之無味
別逗了。這是你那論文的數據源說明吧。
那就請問,你也是導師吧,你允許你的學生在調查問卷數人就用6*2分鐘的數據?交通工程教材原話是數車半小時*2起步吧,這樣數人打個摺合適么?
另外得出的數據呢?各個記錄點人的個體數多少?其實有了這個數據,為啥6*2分鐘的數據不可信就一目了然了吧。
請放這張圖:這個圖才跟你前面說的一大堆有關聯。
再有就是你發的這張圖?
從邏輯上來講,要麼,白+黑+灰=100或者白+白+白等於100吧,這個圖邏輯何在?
(我的邏輯從來不以一個小錯誤去評價大正義,所以這個圖的問題呢,你回不回答無所謂,別擺上就行。放前面那個圖)
最後你目的不就是推廣轉90度的斑馬線么,直接寫進問題啊,別拿篇99年的瑞典文,就算這篇文說的全對,對中國的參考意義也要打疑問,畢竟現在瑞典還是正常斑馬線啊。這不是18年的國家行為事實打臉?
我又不反對你說的這種斑馬線,雖然你說「正常斑馬線吸引行人注意力,轉90度就改善這個問題了」挺搞笑的。其實國外很多地區的過街,也畫成這樣就行了啊,你不推這個,我也是蠻奇怪的。
在知乎咱就做個實在人,多看看書,出去走走,別老翻著個國外90年代的糟粕就如獲至寶。HCM2000不也改良了,我翻譯了10之後誰還看00?
肯定是減少的,表象增多是因為不守規則而已
關鍵是怎麼管理。
肯定有用啊,至少是個提醒
題主的這個數據是有問題的。在斑馬線上發生車禍的數量大於沒有斑馬線的路口,因此得出結論,斑馬線反而提高了事故率。
可是這兩種路口的區別僅僅是有沒有斑馬線這一個條件嗎?學過高中生物的人應該對「實驗變數必須有且僅有一個」這句話印象深刻。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明顯能夠察覺到,有斑馬線的路口和沒有斑馬線的路口有著明顯的區別:
1.車流量不同。不管是在瑞典還是在中國,有斑馬線的路口車流量明顯比沒有斑馬線的路口大,發生車禍的概率也會更大。2.路口大小不一樣。有斑馬線的路口一般道路寬度要比沒有斑馬線的路口寬,行人通行的時間會更長,也更容易發生車禍。3.人流量不同。有斑馬線的路口一般人流量遠大於沒有斑馬線的路口。另外,數據是1999年的瑞典,當地的地理情況(寒冷地區)和當時那個時代的交通情況(車輛性能、交通法規等)有沒有考慮進去呢?所以這個實驗數據干擾項太多了,完全不能支撐這個結論。
我個人認為,有斑馬線的路口本身發生車禍的概率就比沒有斑馬線的路口大,甚至是遠遠大於,所以設置斑馬線完全是有必要的。話說回來交管部門也不傻,斑馬線和紅綠燈以及電子眼等一系列設備都是配套的,這些東西也不便宜,沒有設置斑馬線的路口,自然是因為其本身發生車禍的概率就很低,安裝這些設備划不來唄。
這個實驗要有說服力的話,只能是記錄同一個路口在有斑馬線和無斑馬線的情況下的事故率,同時還要考慮到車輛性能隨科技發展提升而降低事故率的因素,在數據上乘以相應的係數。當然,沒人會腦殘到做這種實驗,畢竟車禍不是鬧著玩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