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字拼音相同但是感覺上讀音是不同的?

比如說酒和九、姐和解、君和俊、行和姓等。是我感覺上的錯誤嗎?


我說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可能在題主的母語方言中區分尖音和團音,比如廣州話中酒和九,姐和解的讀音就是不同的,聲母分別類似普通話中的z和g。

我的母語是北方官話,一開始接觸到廣州話的時候,覺得,喝酒的酒和九個的九讀音不同,是非常難以理解的。

假如設想現在有一個新新國語,不區分zh 和z,這樣的話,知識的知和姿色的姿發音就一樣了,想必北京話母語的人也會覺得兩者在新新國語中的發音略有不同,主要就是受母語的影響。


如果是用方言讀的話,很有可能是二樓說的「區分尖團音」。尖音指z c s聲母拼i、u或以其為首的韻母;團音j q x為聲母拼同理。部分北方方言(如山東中原官話)和南方方言(如部分吳語區,粵語區)區分尖團音。而東北官話、江淮官話則不分。

比如:喝酒(ziu,尖音),九個(jiu,團音)

姐姐(zie,尖音),解釋(jie,團音)

俊俏(ziun,尖音),君子(jiun,團音)

姓氏(sing,尖音),行走(xing,團音)

類似的還有,

悄悄(ciao,尖音),敲打(qiao,團音)

切割(cie,尖音),茄子(qie,團音)

普通話不區分尖團音,都讀成團音,也就是尖團合流,一般認為是漢語的自然演化和少數民族的影響而形成的。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普通話里常見的「變調「現象造成你現在的感覺,也就是兩個音節相連而影響聲調的變化。變調是普通話句子中的一種音變,除了變調,普通話里還有輕聲、兒化兩種音變。

一般來說,普通話里有以下幾種變調:

(一)上聲的變調

單念或在詞語末尾時,上聲字聲調不變。

如:大海 很好

在以下情況下,變成陽平或半上聲。

1.兩個上聲相連,前一個變陽平。

如:洗臉——近似「席臉」 友好——近似「由好」

2.上聲字在非上聲字前變半上聲。

如:普通(在陰平前) 語言(在陽平前) 解放(在去聲前)

3.三個上聲相連,一種是第一個音節調值變為半上聲,第二個音節變陽平;一種是前兩個變陽平。

如:你有/理 很勇/敢 展覽/館

(二)去聲的變調

兩個去聲相連,第一個變半去聲,即去聲的一半。

如:會務 變異

(三)「一、不」的變調

1.單念或在詞句末尾讀本調。

如:一(yī) 統一(yī) 不(bù) 來不(bù)

2.在去聲前一律讀陽平

如:一樣(yí) 一向(yí) 不怕(bú) 不夠(bú)

3.在陰平、陽平、上聲前,「一」變去聲,「不」仍讀去聲

一般、一年、一尺(yì)變讀去聲,不同、不好(bù)仍讀去聲

4.「一、不」嵌在相同的動詞中間或肯定否定連用時,變輕聲

如:想一想 瞧一瞧 說不說 要不要

(四)「七、八」的變讀

「七、八」單念或在陰平、陽平、上聲前讀原調

如:七 八 九(單念) 七天 八天(陰平前)

「七、八」在去聲前變陽平,也可不變

如:七歲 七件 七次(qí或qī) 八歲 八件 八次(bá或bā)

(五)形容詞重疊的變調

1.單音節形容詞重疊兒化後,第二個音節往往讀成陰平

如:好好兒的

2.單音節形容詞的疊音後綴,往往讀陰平。

如:沉甸甸

3.雙音節形容詞重疊後,第二個音節一般變為輕聲

如:老老實實

以上。


是,你的感覺錯了。


題主您是哪裡人?按普通話的話,後兩組拼音上也不一樣,前面的拼音上就是一樣的。


首先,這道題,我的答案,與我對問題的理解有很大的關聯。

我的解讀,爲什麼有的字的拼音相同但是感覺上讀音是不相同的?轉換成我的語言就變成了,有些字讀音相同,但是意義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很遠,兩者放置一起從而影響了我們對它讀音的判斷。請問這個表達合乎題主的願意嗎?如此,才能擺脫所舉例的困擾。

我們先從語言著手,然後再說題主所所謂的感覺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兒。

1、語言是符號系統,有其自身的形式和所傳達的意義。

語言的符號功能及符號意義在於我們這些符號使用者的約定,不在於符號形式載體的自然屬性。語言符號的第一性的形式是人類發出的聲音,它的意義是它所指代一類心理現實的概括。這首先涉及心理現實與客觀現實的關係,其次涉及語言符號意義的概括性。心理現實與客觀現實有密切的關係但又更不相同。客觀現實是四維時空中外在與人的所有存在。心理現實則是客觀現實經過人的認知貯存在人的大腦中的各種知識信息。大腦的信息存在方式是以人的神經生理機制爲基礎的。這些信息的來源大致有兩個方面,一個重要的來源是人對客觀現實的直接感知,被大腦接收處理,貯存起來。還有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是人對語言文字的接收處理。而符號的意義,是認識活動的成果,代表一個一般的概念。語言符號由音和義結合而成,它們沒有自然屬性上的聯繫,而是因社會約定而聯繫在一起的,具有任意性。

語言符號與心理現實之間的關係是相互的。一方面,人們所能認知到的心理現實決定語言符號所要表達的對象,另一方面,語言符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作爲心理現實的大腦信息的存儲。語言符號離散化了小塊的心理現實。它只能指稱心理現實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所以會出現上述情況,表意不清。但是,與此同時,也反映了人們所觀察到的客觀世界。

因爲社會約定性,使得我們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落入一套成型的語言符號網子裏,我們只能被動地接受,沒有隨意更改的權利。

2、語言具有思維功能

思維功能是語言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爲語言是社會現象,是社會交際的工具,同時也是心理現象,是人類思維的工具。語言是思維活動的載體,是思維成果的儲存所。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思維是知識的認知、獲取和運用的過程,這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人際交往中,信息的傳遞是社會現象。但信息的理解過程是在人的大腦中進行的,是心理的思維過程。

答到這兒覺得寫不下去了,滿紙荒唐言,有時間了再增增補補。


以為你要問 為什麼「 一生一世」 裡面的兩個「一」讀起來不一樣這種問題……


為什麼有的字拼音相同但是感覺上讀音是不同的?我們的「讀音」實際上是說話,是語言。而語言是比漢字來的要早的很多。漢字又是比拼音來的要早的很多。

漢字來時,起初並沒有對語言產生掣肘的影響,它只是要記錄人的語言。但是因為記錄工具的限制,文字就盡量簡短。以後,這種簡短的記錄被人們反反覆復地背誦,世世代代地傳授,就造成了口語和書面語的距離。受到過教育的人和沒有受教育的人講的語言會有所不同。

拼音的作用很相似。人們為了傳授文字的文章,就想出了各種注音和拼音的方法。這些方法把人們的口語盡量歸類編碼。事實上,人們的語言是很豐富的,但是編碼是有限的。就比如傅里葉頻譜的連續譜和離散譜一樣。我們說的普通話的拼音,就是把各種發音歸納到410個音和4個聲調里。沒有學過拼音的人當然不會管這個的。各地方言也有極大歷史慣性。儘管拼音推行50年,還是不能完滿地收入囊中。


推薦閱讀:

東北地區普通話義務教育情況如何?
普通話韻母「eng」和「ong」在部分漢字中有什麼區別?
怎麼把普通話說得自然呢?

TAG:漢語拼音 | 漢語 | 普通話 | 漢字讀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