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地圖炮是人的本性或自然反應嗎?

之前一直覺得,因為某群體中個別人的行為而對整個群體進行斷言(即標題中的「地圖炮」)的行為是偏頗的、低素質的。比如「上海人小氣」、「90後嬌生慣養」、「做銷售的從不說實話」、「農村男不能嫁」之類的話。

然而後來發現一些古人及名人的話中也充斥著地圖炮。如孔子說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老而不死是為賊」,其實都是罵某個女子及老者,但卻把炮口對準了所有女人和老人,與如今某些女性戀愛分手之後就怒斥「男人沒一個好東西」如出一轍。姜子牙的「最毒婦人心」也同理。而恩格斯早年的書信中為了罵一個斯拉夫人,也捎帶上了他的整個民族,貪婪狡詐傲慢等形容詞全堆了上去。

是不是放地圖炮其實是人類的本性?對一個人的負面印象很容易放大到他所在的群體,只有經過深思熟慮、控制情緒之後才會避免這種情況?


是人的本性或自然反應。

想想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狗的人,你指著狗A告訴他這是一隻狗,那隻狗B也是一條狗,圖片上狗C也是一隻狗,雖說這些狗長得不太一樣,但是對於一個沒見過狗的人來說,他就會通過歸納、總結、定義完成對事物的認知和分類並形成對狗這個動物的印象。又如,我拿給你一張照片,照片上的人是個胖子,皮膚黑,現在我告訴你,他是A部落的人;過兩天我拿著另外一個皮膚黑的胖子照片讓你猜是哪個部落的,你多半會猜那個人也是A部落的,或者我想讓你總結一下A部落的人有啥特點,你又沒見過A部落的人,只好硬著頭皮說有可能那些人都是那種被體重問題困擾的黑鬼。這使得我們組織認知信息更高效。然而萬事過猶不及,一旦這種歸納,總結超過了一定必要的限度,就會形成所謂的地圖炮。地圖炮充滿了負面的內容,這種非理性歧視通常會產生行為歧視。我們對待某個屬於刻板印象群體的人,會不同於我們對待不屬於這個刻板印象群體的人。對地域,年齡、性別、種族、國家、黨派等的分類形成的刻板印象,容易產生偏見,它是一種非理性的分類,會使我們對一個刻板印象的目標產生負面看法。

我們往往把我們認為和這個群體相關的特徵歸屬於這個群體的全體成員。當我們把這些事物進行歸類形成刻板印象,就不會動腦筋思考了——星座把人們分為12類人,一個人是什麼星座,就能影響別人對他的認知。

1、定義

刻板印象是一個對世界過於簡化的描繪,這個描繪滿足了人們把世界看成比實際中更容易理解的需要——一個包含了認知者對一個人群的認識、信念和期望的認知結構,將一群人與某種特定特質或特徵聯繫在一起,形成固定印象。地圖炮的好處就是:節省了我們形成印象的精力,就像我告訴你這是一輛小轎車,你就沒有必要檢查他是否有四個輪子或者有沒有發動機,因為你知道小轎車的一般特徵是什麼。你貼的每一個標籤都包含著大量的信息,每一個標籤能讓我們推斷出不容易看見的隱性特徵,一旦你把一個人歸到一個類別,你根據它可以看得到的特徵將它進行了歸類,而通過知道這個人屬於什麼類別,你就能從記憶中檢索出那些看不到的隱性特徵,刻板印象代表了一種對複雜錯亂紛繁的現實簡化模型,世界是複雜的,刻板印象成了簡化現實的方法。先不討論這種方法的對與錯,但是這種做法確實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認知系統中的。如果我們知道了一個人的為人,他屬於什麼樣的類別,我就會對他將來的行為有一系列的期望。你甚至可以利用類別推斷甚至預知這個人過去或者將來的行為。

2、刻板印象的來源

2.1現實群體衝突理論

刻板印象服務於經濟目的,不同的群體競爭有限的資源,而刻板印象的作用就是幫助一個群體與另一個群體爭奪這個有限的資源。

2.2社會認同理論

我們想區分「像我們的人」和「像他們的人」,並想形成和加強這種區分。我們想分享屬於我們群體的優點,並確保我們的群體認同為好群體。像武俠片子里說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2.3從認知角度分析刻板印象

每一次認知都是一次分類,分類必然會導致複雜性的降低,刻板印象是分類的必然結果,也是我們解構世界的必然結果。刻板印象是內置於對人認知和印象形成的過程中。

3、地圖炮錯在哪裡

3.1劃分的邊界是模糊的

人性是複雜的,甲和乙之間更多的是人類的共性而非特性。並且共性遠遠大特性。我們有的基本上是對世界認知歸類的「模糊集」,即我們頭腦里並沒有一連串的特徵及範例,我們有的是一個把不同的特徵和不同的類別劃分標準連接起來的理論。

3.2根據特徵所做的分類和特徵本身之間不是充分必要的關係,而是概率相關的關係

地圖炮其實犯了一個一個我們歸類時特別容易犯的錯誤,那就是把類別作為一個絕對的集合,每個類別都是由一套特徵來界定的。這些特徵就是界定這個類別的充分必要條件(無實驗數據支持,精神病的診斷就不是遵循這一原則,精神病診斷參照模糊集,而非正常集)

舉例:所有魚都是有鱗有鰭的冷血脊椎動物,你有著四個屬性,你就是魚,沒這四個屬性,你就不是魚。別人跟你說,這是一條魚,你立刻浮現出魚的這四個屬性:有鱗、有鰭、冷血、有脊椎,既充分,又必要。

錯就錯在充分必要上面了。與類別劃分有關的特徵並不總是出現在每個類別成員身上。我們描述類別成員時所列舉的特徵只跟類別劃分有概率相關。定義特徵與類別界定沒有絕對關係,我們用來區分類別的特徵與類別界定之間只有概率關係。假定「日本人很嚴謹」算是一個刻板印象,那麼我告訴你你面前的這個人是個日本人,你很有可能就推斷,他是一個嚴謹的人。從數學上怎麼解釋呢?我們可以用條件概率貝葉斯公式來認識這個問題。假設一般人群中人們擁有嚴謹這一品格的概率是30%,而日本這個民族中嚴謹的人出現的概率是50%,嚴謹出現在日本人群中的頻率水平比一般水平要高,這樣,嚴謹就會進入日本人的刻板印象里。

然而,我們的大腦並不是用來做概率計算的,我們只是通過直覺行動——

現在有30個工程師和70個律師,從中隨機抽取一個人,名字叫約翰,以下為對約翰的描述:四十歲,已婚,有三個孩子,保守,謹慎,對政治不感興趣,不善於社交,業餘愛好包括木匠,航海,解數學題等。現在問你,你覺得約翰是工程師還是律師?結果為,大多數人認為他是個工程師。那麼我把條件變換一下,現在有30個律師,70個工程師。你的答案會改變嗎?其實我們並不管先前的什麼「70、30」的數字,這根本改變不了你對約翰的印象。人們會視約翰為一個個體,忽略他來自何方的背景情況和基礎比率。即使你猜他為工程師,有70%的概率會猜錯。我們的大腦不是進化做基礎比率的運算用的。

你可以說,我們的大腦是愚蠢的,但是,為了達到更高的判斷效率,對未知作出最快速判斷,我們的大腦就是進化成現在這個樣子。

我們還會有如下這種傾向:把一個我們遇到的人作為一個類別的人的代表,當我們想把某一個人劃歸於某一類時,我們就會拿他跟代表作比較,而不是跟抽象的特徵作比較。我上次遇到的那個上海/河南/江蘇/山東/東北人是什麼什麼樣子的,我感覺那個地區的人就都是這個樣子。

3.3自己被地圖炮對準之後的害處

當我們感覺自己已經被地圖炮對準了,貼的種種標籤,有可能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並且,一旦對方知道自己被地圖炮攻擊了,他會犯一個「歸因歧義」的認知偏差,就是說,不管你對他說多麼好聽的話,他都會思考,到底你是真心誇讚我還是在裝模作樣惺惺作態,相反,如果你批評對方,對方不知道你的批評是基於對方的所作所為(個人),還是基於刻板印象(群體)。這都會造成雙方的溝通成本急劇增加。地圖炮體現出來的特質會加強我們對這種特質的信念。更多地,在某組織中的少數群體或者被貼上標籤的人們,更不容易獲得組織歸屬感。

刻板印象加上恐懼和敵意導致偏見,偏見產生歧視,歧視引發衝突,衝突有可能導致毀滅。好吧我言重了,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種族和信仰使我們聚在一起,而其他人我們視作異類,這樣導致戰爭和衝突的例子還少嗎?可以參考電影《盧安達飯店》。

4、刻板印象成因

1) 對你的分析對象的陌生,不熟悉當然會造成偏見;

2) 錯覺相關認知偏差:兩件事本來不相關,我們錯誤地認為其相關或者誇大了兩件事的相關程度。

3)你的生長環境會讓你對一些事情產生刻板印象,比如,看到新疆大鬍子會有些害怕,儘管對方只是個農民,但是你就有可能聯想到切糕什麼的。這樣的偏見存在有我們的潛意識,是生活環境和特定的文化背景造成我們的內隱聯想,很難糾正。

4)當你屬於某個具有刻板印象的群體中,你為了避免別人對你形成的這種刻板印象,就會努力擺脫,當擺脫的效果收效甚微時,便會帶來焦慮,而焦慮又會帶來分心,導致本來應該正常的表現更加糟糕,自我實現的預言出現了。

5)刻板印象以犧牲準確為代價節省了我們的認知成本,而發現一些負面的,不如自己優秀的群體,在比較的過程中,自己會更加的"自我感覺良好",這樣我們就不必改變自己了,非常方便。

6)群體內-群體外現象:群體內的同一性使得群體內成員團結一致,從而獲得人多勢眾的安全感。而在貶低群體外的成員時,我們自動獲得了對自己所處群體的認同和喜歡。

5、如何破解和改善

1)多接觸,多了解你的分析對象;

2)當你形成刻板印象時,回憶你是怎麼獲取刻板印象的信息的,對不準確的信息其保持警惕;

3)針對被地圖炮的人群,對其進行社會歸屬感干預,增強其歸屬感,改變消極社會事件對沒有歸屬感人群的影響,使他們的歸因模式不再是「我不屬於這裡」,利用「說即是信」的策略,說出自己沒有歸屬感的經歷,然後想一想這種情況是如何隨著時間一步一步好轉的。並且,告訴他們這些人生經驗還會通過各種途徑影響到正在遭受無歸屬感困擾的人們。

下回當你說「你是我見過的寶馬車主中素質最高的。」「擦,女司機!」「膩說,這賀難認咋嫩壞咧?」這些話時,可以轉念想想,這樣的地圖炮,真的是沒有偏見的嗎?

參考文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公開課:社會認知心理學


我認為是人的本性和自然反應。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人的本能。我們要活下來,就得以有限的行動指令應對世界上千差萬別的事物。羊不吃人,狼吃人(只是例子,勿深究)。沒有人能夠在接觸所有的狼和羊之後才下這個結論。所有的結論都是在有限的樣本下推理出來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結論都是偏見,差別只在幅度大小。有吃人的狼,也有不吃人的狼。對後者,狼吃人就是偏見。

太祖說,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你看,分類是如此重要,都成首要問題了。分類有啥好處呢?因為分類可以給我們提供快速反應的時間和能力。是敵人,一槍撂倒;是朋友,救下來。如果亦敵亦友,比如和你朝夕相處十幾年還救過你的同事,居然是個地下黨,你是開槍還是不開槍。諜戰片裡面,有太多這樣死機的節奏。

分類給了我們快速反應的能力,同時也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偏見。之所以我們容忍偏見,是因為獲取真相的代價太高或者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們只能以偏見指導我們行動。畢竟,在得知真相之前我們都要活著,應對各種紛繁的事物。古人不知道雨從何而來,只能去求龍王。迷信不過是無奈的偏見。

回頭再說到地圖炮。「上海人小氣」、「90後嬌生慣養」、「做銷售的從不說實話」、「農村男不能嫁」,這些毫無疑問就是地圖炮。但有些你毫不懷疑的東西,有沒有想過其實也是地圖炮?「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就不是地圖炮?死於炮下的屌絲能數的過來嗎。不說自然科學,翻開人文科學的任何一本書,都是一個地圖炮大全。即使是高大上的法律,也只不過是合法的地圖炮。未成年人殺人不判死刑。一個人在滿18歲那天過生日,和人發生糾紛。12點之前殺人不判死刑,12點之後就判死刑。這算不算合法的地圖炮。私受5000元算受賄,送4999.99沒啥鳥事,多給一分就中炮了。

地圖炮並非空穴來風。想想例子中的地圖炮,雖然能炸死一些無辜者,但真的所有人都冤枉嗎?炮和槍的差別在於,槍可以點射,直接干翻目標不傷人質。炮殺傷面積大效率高,但會傷及無辜。上海人,90後,農村男,銷售……再延伸一下,當官的,富二代,丈母娘,小秘,叫獸,磚家,明星。作為個體可以千差萬別,作為整體就沒有一些共性么?我們希望這個世界公正公平,但有時候公正公平是需要代價的。如果你是一個工廠主,招的某省人不是偷東西就是打架,是開個地圖炮全部拒絕,還是公正公平地一個個甄別?在不同人不同的事情身上,我們其實都在開著各種有形無形的地圖炮。從這個角度說,那些看似無關的人和事,其實是和我們有關的。那些在國外古迹上亂刻亂畫的中國遊客,傷害的是全體中國遊客的利益。

再說地圖炮的危害。地圖炮有什麼危害?任何年代任何地域都是地圖炮滿天飛。你不是上海人,你不是90後,你不做銷售,你不是農村男,這些炮對你就毫髮無損。只有落到自己頭上的那顆才有危害。誰能保證沒有幾顆地圖炮砸自己腦門上。

為什麼我們反對地圖炮。雖然不是所有的地圖炮都會傷害到你,但總有一些會落到你頭上。要想自己少挨炮,就得自己少放炮,並且也讓別人少開炮。最可惡的人是,一邊自己開著地圖炮,一邊還狂反地圖炮。自己中炮嗷嗷叫,別人中炮很開心。說ZF幾句好話,就被罵五毛;說美帝幾句好話,就被罵美分。炮火能不能再猛點?

還記得那個段子嗎?百度出來重貼一遍:  

二戰時希特勒屠殺中的倖存者馬丁·內莫勒牧師的話:

當他們來抓X黨人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X黨人;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X教徒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X教徒;

後來,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人幫我說話了。

改編一下:

當上海人中炮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上海人;

當90後中炮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90後;

當銷售中炮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銷售;

當農村男中炮時,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農村男;

後來,當我中炮時,已經沒有人幫我說話了。

反對地圖炮,就是為了在我們中炮時,還有人幫我們說話。

最後一發地圖炮:凡是看完不點贊的,都是上海人。


我覺得理由有幾種吧。

其一,噴人是講究氣勢的,講道理就叫辯論,更何況噴人者自己也沒道理講呢?

噴一個人,這是1v1;噴他這一類,則意味著自己一個人干翻他一群,換句話說眼前這個人根本就是渣,不值一提,所以氣勢上就壓倒了。

其二,減少噴人者自己的負擔

「你們一類人都是這樣的,你是這樣的。今天噴你並不是我看你不爽,而是你這一類人的設定就是讓人不爽的,所以別覺得我事兒逼找茬,是你們這一類人自己本身就這樣。」

其三,博取認同感

通常的針對一個人,是噴人者對被噴者的私人恩怨。但是擴展到一類的話,會迅速籠絡到一批人站到自己陣營下,然後自己有了底氣,感覺站得住腳。說到底噴人還是氣勢上的對抗,我拉攏到人,我氣勢就大。

所以啊,我覺得放地圖炮應該是本能,可能是因為人類的群居性使然。

「你們人類啊,都這副德行。」


哪有那麼多理由

就是優越感和懶。

——————————————————————————————————————————

面對@Star Folding 提出「拍腦袋就寫出……答案」的批評和質疑,覺得應該本著更認真的態度把得出結論的過程展現出來。

分開來說優越感是「炮」的原因,懶是「地圖」的原因。

地域優越感是一種伴隨歸宿感而來的東西。

02年世界盃的時候,大家都知道中國隊夠爛,但沒有人在比賽的時候真心希望中國隊輸的。

並且在面對,哥斯大黎加這樣的國家時,我們心裡想的事,如果連這樣的小國都不能戰勝或者打平,那真的是太差勁了。

看到沒有「如果連這樣的小國」……

其實沒有多少人知道哥斯大黎加在哪,人口有多少,什麼產業發達,有什麼樣的歷史。

但我們身為中國人歷來知道我們人最多啊,我們GDP夠高啊,我們歷史夠悠久啊。

我們收到的這些教育讓我們有了毫不理性的優越感:「如果連這樣的小國都不能戰勝或者打平」。事實上,國家大小和足球技術水平並沒有直接相關(以中國隊為例)。

因為生於這個地方,很自然的就會用這個地方的長處去和別地方比。

和小孩子互相攀比的心理幾乎一模一樣,一旦看到對方的短處,抨擊起來毫不留情。

懶導致簡單歸類。

河南人怎樣、上海人怎樣、山東人怎樣、日本人怎樣、德國人怎樣。

其實每個地域都會因為氣候、地理、歷史等等原因形成有一定共性的性格特徵和行為方式。

再擴大職業、性別,更是如此。

歸納、演繹本來就是很基礎的思考方式。

但在罵人之前毫不思考,就按照一個人的硬標籤(地域、性別、職業等),想當然的安插進去這些標籤不好的方面,然後擴大化。

因為你是銷售,所以你忽悠人那麼厲害!

因為你是女人,所以你特么難養!

這樣罵起人來省事兒很多,不是嗎?

最後題主的問題,其實大象工會有寫過。去一下鏈接:人人都是地圖炮--百度百家。

————————————————再分割一下——————————————————————

其實 @Star Folding 不爽的點可能是我開頭就是「哪有那麼多理由」。

嗯,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我確實有是有點點優越感和懶。這就是人的本性啊。哪怕可以理性思考,也還是忍不住的要優越一下,要懶一下。

抱歉。


╮(╯_╰)╭ 本來想放一個人的,但突然間覺得不夠解氣,非要把地域也黑一炮,來維護自己觀點的正確性,更大的面可以產生更大的滿足感。


人的肉眼望不到地平線下,卻指著地圖就敢放炮,是為地圖炮。

瞎放地圖炮,還賴地平線礙眼,您琢磨合適嗎?

這樣看,還要說是人的本性所限。

BTW: 題主解釋的這不叫地圖炮,這叫貼標籤。地圖炮是貼標籤的一種,貼的是地域標籤。


你們這些愚蠢的地球人。呵呵


結尾有彩蛋~

把某個概念(地區,或者某種工作的人)片面化,符號化,便於理解和記憶。

與之打交道之前的背景調查只是一瞬間就完成了。(這樣的片面判斷,弊端當然大大的,絕對不是好習慣。)

分析產生這種判斷的原因,當然因為有過一些「前車之鑒」,從歷史數據上看這樣的判斷準確的概率相對大一點點……

比如,海男人不是男人;全國人民都在騙,南人,是教練;廣人,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

再比如:在老外眼中,中國人,就是低素質,與土豪的代名詞。

當然可以罵他們以偏概全,不尊重人,但是,除了罵回去,我們用自身的行動改變這種看法是不是更有建設性呢?

比如一次,我們男英語老師去歐洲某國旅遊,錯進了女廁所。

一聲尖叫聲後,老師紅著臉,對老外鞠了一個90°的躬,說:「薩伊馬賽!」


人從來就不是一種理性動物。


民風剽悍,民風淳樸,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地圖炮是正確的,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區別在於比例不同。某些地方某些族群確實壞人多,所以會被全國人民唾棄。地圖炮就是一說起某人哪裡來的,大家都警惕起來了,為什麼?不就是因為吃過虧印象深刻,而且讓別人吃虧概率還挺高,所以要小心。

另外,對於想罵的SB,當然要盡情地圖炮啦,反正他們罵不過我,而且浙江人民槽點比基本上的省份都少,哈哈哈哈

飄油,就是這麼自信。


「說不過你,我放地圖炮,你來打我呀。」

地圖炮什麼的成本最低,還能吸引一群幫你搬炮彈+架炮塔的。

現在地圖炮還能演變成營銷和段子手的材料,參見「處女座」


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講到一篇課文,內容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小孩去街上踢倒自行車啥的一些奇葩行為。語文老師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都有問題。當時我和我的同桌都是離異家庭,我自己聽了覺得無所謂,因為我覺得我沒有受到什麼傷害,但同桌反應很大,一直罵罵咧咧說了好一陣。 如果語文老師的話改成:大部分單親家庭的孩子有一定心理問題。 誰敢站出來說不是? 概率問題而已,難道不是離異家庭的心理問題概率大於普通孩子?

地圖炮某種層面還是有道理的。

只是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人。其實大部分人都明白這個道理的。

我認為從概率學上來說,地圖炮本身是一個比較高的概率事件。

90後嬌生慣養,比起60後,70後,嬌生慣養的90後必然比例更大,但你說有沒嬌生慣養的90後么?還是有一大把,只是比以前的概率少很多,吃不飽的年代父母想嬌生慣養,可能嗎?

農村人不能嫁,是因為如果城市加農村的匹配容易出現很多問題,根本來說三觀很多對不上,詳細見天涯各大鳳凰男帖子。但是我相信也有很多嫁給農村人過的幸福的城市姑娘,只是比例小而已。

其他例子類推。

最後回到題主問題:這是人性對一些現象分類的本性。本質是根據許多人的生活經驗總結的高概率事件…相信很多地圖炮統計學分析下p是小於0.05的。

Low嗎?那換種說法咯:就我個人來說,優先想嫁給城市人。是不是比「農村人不能嫁」好很多?

So…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噴別人:加上「大部分」「個人認為」。 被人噴:高概率事件而已,我恰好是另外一部分小概率的事件。醬就不會玻璃心了…

最後還是覺得,個人認為,絕大多數農村人不能嫁。

跑題了…最後答問題:我認為是人的本性。 相信會有很多大神給出好答案高分析的,所以不多說了…嗯~~


人類認知這個世界,除了直接觀察以外還需要對信息進行歸納推理,儘管這些歸納推理可能都不夠嚴謹正確,但千百年來無數的人都在這麼做。

而地圖炮這種行為可以視作一種不完全歸納導致的結果。(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歸納推理都可以稱為不完全歸納,但這裡所指的是由於某些行為會讓開炮者情緒波動較大,導致歸納得過於草率)

P.S.種族歧視在一定程度也可以解釋為在不完全歸納得到的認知下再進行錯誤的三段論推理而得到的結果。

簡而言之,歸納是人類的一種習性,地圖炮屬於這種習性在情緒波動較大時的一種體現。


偏見或者一種對特定事物的經驗認識幫助人在短時間內做出正確率可觀的判斷,在時間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這是最有效的。


「地圖炮」沒那麼特別

互聯網讓族群成了熱門話題。臉譜化、標籤化是其中重要的劇情。

好多文創廣告說「我、拒絕標籤!」,「我的眼裡沒有什麼外國人,中國人的區別,我只看到的是一個個人」,「人是活著的鬼,鬼是死去的人」勵志光環迸發,但事實上呢?

人類對陌生族群的偏見始終存在, 把以地理、民族、文化等外在概念劃分的人群視為一個整體,再給其一個固定的臉譜形象,是古今中外的共同習慣。西方有「星座」,中國有「面相」,美國有「種族領域」,中國有「省份特徵」,有人認為,越是在文化不發達的時代和地區,人們越傾向於用一種簡單直接的判詞來總結不同人的特徵。像當年相聲中對「上海人」、「河南人」、「山西人」的數落,來自落後的國民經濟。大家見得世面少,所以加深了這種偏見。上世紀許多作家也深諳此道,余秋雨老師的幾本書,一路「地圖炮」,一句「抱愧山西」,「中國銀行的外祖父」,都成了地方幹部心中的指路明燈。

聽上去有道理,但也不盡然,拿舉世聞名的「地圖炮」來說,也有文化自信的主,美國人最愛干這事,當今人們談起日本來還要說日本人既文雅又野蠻,既愛死亡美又膽小懦弱,這不正是美國人魯思·本尼迪克給日本人貼上的「菊花與刀」商標;同樣,美國人寫中國,也是歸納中國人的性格特徵,阿瑟史密斯的《中國人的氣質》里,從一到十,一個個挨著數,黑連黑,也頗有心得。

這種「地圖炮」是因為陌生和新鮮,給讀者帶來是「居家旅行一點通手冊」,還有另外一種「地圖炮」,熱衷的是自我歸納法。比如柏楊先生的「醜陋的中國人」,比如魯迅先生的「阿Q先生」,將「地圖炮」的境界提升到了深度研究階段。

中國古籍中不乏有「地圖炮」的老先生,像先秦諸子各位一舉例,蠢笨二逼的大都是宋國人。史學家司馬遷老先生在《史記·貨殖列傳》中介紹當時中國各地物產、風土時,順帶把當時對中國各地人的特徵都總結了一遍,為今後的各種「地圖炮」定下基調。

「地圖炮」這上升到政治術語層面也有趣,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一部分人眼裡是獨創性,證明了制度自信,另一部分人則認為這是「市場經濟普遍規律」,全球都有過按照市場規律辦,經濟大躍進,恰恰證明了沒特色,沒什麼稀罕。

再來,和大家探討一個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普世價值」看上去涇渭分明,你死我活,但看內容,誰能說清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地圖炮」們爭吵的、捍衛的,本來就不是內容,而是解釋權。

有了互聯網之後,「地圖炮」更強大起來,因為能抱團取暖,但這也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兩撥團結起來的群眾,互相抵消對方的能量。

比如「情懷黨」眼中的台灣,台灣是溫良恭儉讓,是中華文化遺存地,是道統所在。只有台北的故宮沉醉不知歸路,聶隱娘才是大唐華夏的萬千氣象,大隱隱於市,小民安貧樂道;同樣一個台灣,「強國黨」眼中完全是另一個樣子,有茶葉蛋和速食麵等沒見過世面的土鱉,有「立法院亂象」、「太陽花腦殘」、「草莓兵弱雞」、台灣沒有未來,成了坐井之蛙。

「地圖炮」觀點雖有不同,但也是有共同點的,作為一個「地圖炮」,首先認為自己智力超常,優越感強,第二認為自己看到的是真相。

那麼問題來了,要作一個有情懷,高格調的「地圖炮」,應該怎麼做呢?

那種天天拿外國很亂,民主照樣貪污這樣的案例顯然不夠檔次,這一點要學學李光耀,他國家領導人當了這麼多年,也沒有改了他「地圖炮」的毛病。但他的角度和思維方式值得研究。

【美帝】

比如說美帝和天朝的對比,未來誰藥丸的問題。李光耀認為美帝比天朝最大的優勢既不是民主自由,也不是船堅炮利,而是吸引人才的活力,李光耀逆天的說,天朝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短板是「華語」(李為什麼不稱中文呢?當然是因為他不認為新加坡人是中國人了,政治家都是老奸巨猾),華語是一門非常難學的語言,這導致了天朝吸引全世界人才方面的軟實力無法取勝。

美帝的槽點是什麼呢?」在處於支配地位的時候,美國人的行事作風傾向於不客氣,甚至是傲慢,想干就干,廢話少說。它覺得能幫伊拉克從古老帝國變成民主國家他就幹了,不是因為其他,就是因為它真的相信,自認為是替天行道」。

還是圖樣圖森破啊。相比起美帝的單純任性,天朝向來是海納百川,關我屁事。」天朝不認為改變別人的制度關自己的事,制度怎麼樣,天朝就怎麼樣去應對,並盡量從中獲取好處,而不是把自己套牢」(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所以看美帝的大問題就是,「他們帶著相信自己有能力改變制度的想法介入,但結果是一次又一次證明了他們的錯誤。簡單改變番邦小國可能尚有機會,但面對天朝這樣本身有古老傳統的國家,怎麼可能呢?」

【歐洲】

歐洲移民、歐債危機、難民問題、歐洲左傾,這又是些同盟和戰友一樣多的問題。支持的人熱淚盈眶,情懷滿滿,反對的人意志堅定、弱肉強食。

在李光耀看來,歐洲最大的問題恰恰是被那個區域一體化的象徵「歐元」。

「我不相信可以拯救歐元,歐洲在沒有準備好是同胞的情況下,卻要讓富的國家像救濟自己同胞一樣救濟那些拉後腿的國家,當一群雜牌軍嘗試聽命於同一個鼓手時,結果是什麼呢?」換句話說,歐洲各地的「地圖炮」那麼多,誰瞧得起誰啊,只有德國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的愧疚,一直儘力去遷就別人。

歐元,看上去很美。但李光耀的結論刻薄極了「後世最終會將歐元的記載視為可悲的是,無論是誰想為這個貨幣一體化計劃挽回一些政治功績,他不得不面對的是冰冷的、殘酷的現實。」

一句定死:而更可怕的是歐洲正在離開世界中心,在與美國、中國和印度競爭的未來,很難指望歐洲有什麼作為,儘管歐洲領導人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因為他們有自尊自大的歷史感,他們認為他們是高人一等的,但問題是,中國人也相信自己是高人一等的,大家扯平了。

【日本】

霓虹人本來是亞洲的驕傲,自律、禮貌、有秩序,堪稱亞洲的德國人,況且,霓虹人還曾經比肩過美帝,成為世界老二。老二沒有好下場,現在的日本走向了平庸。

日本的槽點是什麼呢?

日本沒有活力,成為了一個老年平庸的國家。面對低生育率,新加坡、香港、引進移民,緩解了這個問題,而日本保持其種族純潔性的理念根深蒂固,極為抗拒接納外國移民。

「一個國家的人口結構決定了人民的命運,人口萎縮意味著國家的力量正在減弱。年長者不想要換掉汽車和電視機,不會購買新的西裝」

痛徹心扉的評價又來了「假如我是一個年輕的日本人,又懂得說英語,我大概會選擇移民」

【朝韓】

兄弟倆和天朝相繼甜的似蜜,毫無節操。

放到兩國國內,都有小心思。

朝鮮是惡犬當道,吼幾聲要骨頭。韓國是雞賊算盤,勢當東亞三國殺里的貂蟬,用完離間,接著甩一張「借刀殺人」。

朝鮮知道自己打不起仗,韓國知道自己不想兩國驟然統一。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韓國的算盤勢朝鮮逐漸開放,經濟發展一段時間後,再慢慢打算(看看人家,台灣。)

同樣的,天朝也不希望看到韓朝統一,鄰國內部分裂,都來要糖吃,要保護豈不是更加安心。

東亞最大的危機就是這兩兄弟,因為他們有可能帶來東亞的核競賽。朝鮮看到卡扎菲、薩達姆,心驚膽戰,只有核武器才是防身利器,他不信任中國能保護它。朝鮮有了,韓國沒有理由沒有,韓國如果有了,日本呢?能防止這種情況出現的唯一條件就是美國依然強大,一旦老大慫了,會怎麼樣呢?

天朝作為寫出三國演義的國家,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狠話總留在最後「韓國人比其他社會更常陷入內部紛爭」(就是說其不團結,)

【印度】

在李光耀眼裡,印度這樣的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簡直就是民主的災難、

同樣是嚮往美國,中國人蜂擁到美國,但又有很多人回國創業,中國提供了印度無法提供的機遇,中國人才外流的情況不必印度嚴重(但那麼多跑出去的官員,《山河故人》里的晉生們,中國為人民服務的人民公僕外流現象太嚴重了),而選擇離開印度的往往是最優秀的人才。

吐槽開始,又拿天朝對比,「一個能迅速將事情辦妥,一個則口沫橫飛,卻少有付諸行動的意志或魄力,印度就是不具備中國那樣的決心和專心致志」

還有誰呢???

【中東】

草草了事:石油財富把人慣壞了。(二世祖)

【馬來西亞】

懶得評價了:種族主義政策,讓它註定小家子氣。

【印度尼西亞】

同樣懶得評價:人太懶,「養成了不求進取的個性。」

【泰國】

一句話:沒出息,「原來靠美國,現在靠中國,誰是勝利的一方,就向誰靠攏。」

【越南】

老同志太多,「始終拿不出像中國領導人一樣真正的決心,去徹底改變整個制度」(不看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了嗎,又黑我天朝)

【緬甸】

不看好:國家走進死胡同,被迫進行改革,總是心不甘情不願,動力不足。

【新加坡】

恫嚇:如果新加坡最終決定走向兩黨制,我們將註定平庸(天朝的喉舌們,這麼說多好,不比什麼「我們堅決不能實行多黨制」有說服力,天朝可是一直有星辰大海夢的。)

看這李老先生的一通「地圖炮」有覺得什麼異樣嗎?是黑完大國之後,他顯然失去了鬥志,對自己的幾個鄰居草草點了題,真是一個「地命海心」的代表人物,高冷的人生就是這樣勢利眼嗎?還是老古董的想法,一點也不普世情懷。NO,NO,NO,都不是

怎麼沒有我大俄羅斯呢?

怎麼沒有我大俄羅斯呢?

怎麼沒有我大俄羅斯呢?

沒錯,李老先生生生忘了,地球上還有一個國家叫俄羅斯,完全被無視,(普帝:這是什麼個情況,請報上你的坐標。什麼,新加坡也有F16,好吧,背後插刀不仗義!)

地圖炮是高智商的體現

還有啥想再深聊的,關注我的微信公號「深夜座談會」(lietome-bang)


事實上您了解過《社會心理學》就會知道,社會群體中的人類是有「刻板印象」這一天性的,這樣的天性以社會群體為目標,從來沒有離開過你我的心中。這其實是作為社會中的人自我保護的行為

長期、全面的了解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刻板印象,但是,你有那麼多時間了解這個宇宙嗎,,,


人的認知都是希望簡單化,因為信息量太多我們記不住。所以就希望標籤化,比如題中說的上海人咋樣咋樣。這就是人類處理信息共有的方式,無他。


因為 個體而否定整體 這就是偏見的開始啊


題主,請注意一下,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女通「汝」,指「你」,不是指代女性;老而不死是為賊前面還有這麼一段:「典出《論語》「憲問」.子曰:「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以杖叩其脛。

題主你也無意中開了一把名人名言的地圖炮呢


Stereotype或者說generalisation是人類智慧的核心。在觀察到各種現象以後我們就能將事物歸類並以此作出判斷,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放地圖炮只是這種「智慧」的低級版本而已。這樣的判斷一來統計學上來說並不可信,因為樣本太少置信度太低;二來反映了說話者沒見過世面太淺薄,沒有見到過種種「例外」之事。一個說話沒有什麼可信度又見識鄙薄的人有誰會喜歡呢,對吧?


推薦閱讀:

OS X 用戶如何看待 Windows7/8/8.1?是否對 Windows 存在刻板印象?
為什麼人們普遍認為「心理學」不算科學,這個刻板印象是怎樣形成的?
中國最普遍的刻板印象有哪些?
東北人好鬥,川渝人懼內,廣東人好吃,上海人排外,這些算是歧視的話嗎?
國外關於華人的陳詞濫調有哪些?

TAG:心理學 | 人性 | 刻板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