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漢子的崛起是女權意識的進步嗎?
正好相反。你想想為什麼女人會標榜自己是女漢子,卻很少有男人自承是娘炮還引以為榮。因為男性是強者女性是弱者,向上看齊人皆讚佩,向下看齊人皆嗤鄙。所以女漢子的崛起無非是對「男強女弱」這一現實的又一次確認而已。
如果硬要說在女權方面有什麼進步,那就是「弱女」被承認有靠近「強男」的可能性,不再是生而註定的二等公民了。某種意義上,「女漢子」和「二鬼子」有共通之處,你們體會一下。非常討厭「女漢子這個詞,好像勇敢獨立直爽等品質是只有男人才具有的,充滿了性別歧視的意味,偏偏很多人還意識不到,自稱「女漢子」。在我看來這個詞還不如「鐵姑娘」呢。
不是。
「女漢子」指姑娘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女性特質,而這其中所強調的,仍然是極端的性別二元對立。彷彿真正的「女人」只能「溫柔嬌美」,「堅強獨立」統統是屬於「漢子」的,並且隱藏的價值秩序又是「堅強獨立」又好過「溫柔嬌美」。而真正的性別平等,並不意味著將女人變成「漢子」,而恰恰是承認,「堅強」在價值秩序上,並不高於「溫柔」,而無論性別,我們都可以「溫柔」,也都可以「堅強」。
換言之,「不愛紅妝愛武裝」,意味著性別平等么?就好比我國過去的「大寨鐵姑娘」。伊朗女作家Azar Nafisi曾經在自傳Reading Lolita in Tehran里慨嘆,「當一個社會用面紗把一半人口隱藏起來,這是一個多麼畸形的社會。」——那麼,如果一半人口試圖改變成另一半的樣子,並以此為榮時,同樣也是一個多麼畸形的社會啊。勇敢的心直爽的性格還有不錯的體格這在男女身上同樣都是優良品質但是,自稱「女漢子」這一行為,傳達一個信息:那些品質都是男人才具有的,是高級的,女人具有了就值得驕傲。所以呢,在語言中使用「女漢子」,是沒有性別平等的意識的表現。
不是!借用之前在知乎看到的一句回答:
真正的平等,是女人作為女人而得到尊重,而不是因為女人能和男人做同樣的事情而得到尊重。
不是。
一,說自己是女漢子的真是女漢子么?反正我是見過一臉嬌萌的女生輕輕打了她邊上的男生一下然後嗲聲嗲氣地「我這樣的才叫女漢子啦」……不好意思想起來就一陣惡寒
二,我所見到的真正的女權主義者(不得不說全是在加拿大見到的,國內……肯定是有的只是我沒有遇到)並不是「女漢子」那一類。她們化妝,穿著女性且優雅。一句話,她們熱愛「女性」這一身份。
三,所謂女漢子,其實還是潛意識裡認同男性權力。所以說認為傾向男孩子的性格便是女權主義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女權主義是女性保持她們特有的風格,同時和男性取得同等權利。評論某一種現象,我覺得可以從一個完整的過程來看:產生的原因:中國逐步發展,現代文明不斷進步,年輕人大多不再喜歡遵循傳統觀念,但傳統派仍舊掌握話語權,尤其是年輕女性不甘屈服於男性力量和審美,希望女性的獨特能夠被別人尤其是男性認同:女性可以柔美,可以剛柔並濟,甚至可以很「粗野」,社會要尊重個人的不同選擇。「女漢子」表達了社會標籤化女性的不滿。
帶來的作用:我認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有利於讓更多的女性從性別束縛中解放出來,當她們表現的像男性一樣有力量時,可以更加心安理得,可以向別人自嘲的說起自己就是一個「女漢子」,這是一種好用又方便的借口。就像「就是有錢,任性」,「我是屌絲」「我是文藝青年」這些話一樣,充當了合理化自身行為的借口。
不合理的地方:我覺得女漢子還是表達出了對男性力量和氣質的一種羨慕,沒有真正表達出女性身上顯露出剛強的一面是合理的這個意識。大多數人不論男女都形成的一種意識就是男性多數剛強,女性多數柔順,女性靠溫柔比靠剛強更易博得男性歡心。女漢子有反抗意識,但反抗的不夠徹底。這個詞有排斥,拒絕男性之意,與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同的。未來的發展:當絕大多數女性都是女漢子的時候,或者說等到人們對女性「漢化」的行為視若正常時,漢子這個詞也就消失了。男性無需擔心因為女漢子照樣可以溫柔可以善解人意。女漢子又不會真變成漢子,它只是讓人們全方面多角度重新定義現代女性而已。通過開闢話語上的「第三性」,女人才能進一步豁開日漸逼仄的上升渠道,這真的是一種焦慮和畸態。
「女漢子」這個稱號並不意味著女性意識的崛起,相反,它體現了男權社會下人們對女性的一種偏見。不過,越來越多有「女漢子」性格的姑娘出現,這倒是說明了,越來越多女性決定不顧輿論,聽從自己的內心,做真正的自己。
女漢子不是女權意識的進步,不過可以理解為一種破罐破摔式的對男權社會的反抗。這就和「干物女」其實是一個性質的,拒絕打扮,拒絕戀愛,蓬頭垢面的出街,就像晒乾的海貨一樣。實質上是拒絕迎合男性審美。從這一點來看,也是對男權社會的一種反抗。這種現象表現了兩個社會問題:1.現實社會中的人在交流中越來越困難。我把它理解為信息爆炸衝擊的副產物,互相理解越來越難。宅男腐女的大行其道其實也是這種「妖男」「女漢子」現象的催化劑。2.個性化理念對於傳統男女理念的衝擊。為什麼男人要「陽剛」,為什麼女人要「陰柔」,而不是做個性里的自己?傳統中的「男/女人應該怎麼樣」這一理念被挑戰。最後,不得不說,這種反抗是破罐破摔式的。女漢子只是把自己封閉在一個避風港里,「你不喜歡?我還不需要你呢!」這種看似反抗實質是一種逃避。
想起了《陰道獨白》裡面的主張,做一個婊子,美艷、風騷、不給上。我覺得這種反抗的方式更為積極,它在反抗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女性與生俱來的本性。
我其實沒看過《陰道獨白》,如果有說的不到的地方,歡迎指正。我覺得是
破除了原本性別的刻板印象,女性也可以堅毅獨立,不是挺好么,社會包容度更高了
憑什麼女的就得弱不禁風啊,男的就得剛硬不屈
女漢子與女權基本沒關係。
不覺得所謂女權,是女性作為一個人的權利,而不是作為一個女人的權力,說到底,做女漢子所彰顯的女權意識完全不比當一個賢妻良母更高說到底,平胸也好,扣腳也好,都是私事,如果你的行為引起別人的不快,那問題就有兩種,第一個,你不能對別人的不快視而不見,這是「禮貌」的本質,第二,別人的不快不代表對你的強迫。
近日《真正的男子漢2》空軍航空大學的拍攝中,「小威威」班長讚揚一個女飛行學員「我敬你是條女漢子」。真是把我感動得不要不要的還有剛剛犧牲的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余旭。我特意選擇了這張非「擺拍」的工作照,就是想說明,在工作中,不分男女,只要認真工作,那都是一個字,帥!
如果說真正的女權主義就是「平權」的話,那媒體真是把部隊宣傳成了女權的天堂。在這裡,「女漢子」是一種表揚。畢竟,連著名的大企業民生銀行都爆出領導性騷擾女下屬的嚴重事件。但在部隊,大家都是平等的戰友,一起奮鬥。(至少宣傳中看起來是這樣,美軍內部的性醜聞我下次再談)
2015年,美國才宣布「全軍所有崗位向女性開放」,這被女權主義者看做重大勝利。當然,美國國防部強調,這些崗位對女性的要求,和男性完全一樣。
2015年,兩位妹子,作為第一個完成美國陸軍最牛逼的「遊騎兵學校」(美國大片《黑鷹墜落》的作戰部隊就是遊騎兵,屬於特種部隊)考核的女性。後來其中一位成了美國陸軍第一位女性步兵軍官,且她的手下全部是男生!在考核中,妹子也是一個「板寸」,同樣的標準,打敗了100多個男生才過關。考核過程中甚至需要背著80多公斤重的男戰友長途奔襲。
對於這樣的妹子,我只能由衷的讚美:
我敬你是條女漢子
同樣的要求 同樣的責任
我就是我對「男女平等」的理解
而偏偏在一部古裝片里實現了:
2016年娛樂圈謎團之一 景甜的背景
在一部中美合拍的頂級大片中,選擇一個女性來做「大英雄」的主角之一,最後的結局不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是「相忘於江湖」,女主角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哇咔咔, 這「男女平等」的政治正確真是牛X。
但是我覺得「女漢子」這個詞不好。我的理解是,這代表「有種」 「夠狠」 的意思,應該是個褒義詞。但是,我們習慣上用「有種」 「夠狠」 來形容男性,所以,女漢子的意思就變成了,你其實是個男的,只不過你恰好有胸而已......變成貶義了。
勇敢的心
直爽的性格還有不錯的體格這在男女身上同樣都是優良品質因為語言習慣而讓女性不爽的事情很多。比如之前奧巴馬任命了一位女性大法官,竟然用「漂亮」一詞來形容該法官。引發廣大女性炮轟:難道當法官不是靠專業而靠臉么?如果奧巴馬用的詞是「這是一位有種、夠狠的大法官」,我相信廣大女性就能夠接受。
----------本號「心心麻辣雞湯」 相關文章---------
西方和東方,誰更追崇男權主義(male chauvinism)和父系等級制度(patriarchal hierarchy)?
德國移民性騷擾事件繼續發酵,女市長「歧視」言論導致重大危機。我們應該怎麼面對歧視?
由「為什麼沒有德國夢」來談中國夢的獨特性
警察的女兒告訴你,面對冷漠圍觀群眾如何自救?
郎咸平用經濟知識狂虐小三,甩馬蓉十條街
咿?我理解的女漢子是女性的摳腳大漢。。和娘炮一樣是貶義詞。褒義是:女強人。
我是特意搜這個話題點進來的。所以想說幾句。可能說的有點泛範圍廣。
我是個高中女生,還未入社會。所以萬一真的有人看見。也別噴。
一是女漢子的定義。如果真的是個碰頭垢面牙上有菜葉摳腳指甲里各種污垢的女生,會稱她是女漢子么。或許會。但絕對貶義。大多數人理解的女漢子。是一個堅毅性格爽朗沒有太多猜忌做事能力強的好姑娘。而大多數人理解的娘炮。卻是什麼樣呢。我也說不上來。感覺社會對男女性格分化有些怪怪的。為什麼嬌弱膽小這些性格特徵放在女生身上就比放在男生身上好接受的多?我至少現在是不討厭性格比較內向偏膽小的男生的。有沒有感覺是我個人的事,這是我自身態度及需求,我可以對這種類型的男生沒感覺不喜歡,但我沒資格討厭他們。我希望憑藉一個詞語的自身詞性去做出評價。如溫柔善良細膩體貼賢惠剛毅堅強直爽之類的都是褒義詞。而膽小嬌弱魯莽之類的雖然說不是貶義詞吧。但。。別因為性別而將它們標上色彩。我覺得我會是個女權主義者更準確的說是人權主義者。我希望我將來仍舊能堅持現在的思想,不要求男生買車買房而且我真的不喜歡別人養我。我希望我將來可以和弟弟一起負擔父母的養老。我是個女生,但前提是我是個四肢健全思想積極向上的人,我不會因為自己是女性所以理所因當認為自己應該向男性索求什麼,同樣,我更希望被社會溫柔以待,別受到任何性別歧視,體能身體素質是我個人的事,能不能支撐的住工作強度應該是我去考慮的,不需要別人費心。更別上升到女性。嗯題主你猜我說了這麼多我會說我自己是女漢子嗎。除去自身雄性激素過剩的一部分人不談.
其實是女性拋棄了自身的獨特魅力在向男權社會妥協.原本女性自身就已經具有足夠強大的魅力了
她們陰柔婉轉,待人接物富有彈性,美麗而驕傲,堅韌而親和,具有一種不露鋒芒的氣魄.為什麼就是不明白?而要去模仿臭男人.如果女性全部都變得去女性化了的話.那不是女權意識的進步,是女性存在自身的落魄.是人類對於美的認識的墮落.是人類文明的災難.不不不,這只是某種向雄性散發「老娘不婊」的性暗示。
感覺刪除之前的言論不太好,所以後附期末論文,其實直接看論文即可。
先表明自己的立場:我認為自己是女漢子,也為此驕傲。起碼我是希望自己是個女漢子的,因為期待自己能兼備雙性氣質,不貶低也不媚俗任何一方。「女漢子」在我眼裡和「androgyny」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甚至更妙一籌:「Androgyny replicates the sexual dichotomy and the priority of andros over gyne.」——而「女漢子」的構詞順序可是顛倒過來的呢。對於androgyny,這種翻譯成中文類似於「雌雄同體」、「雙性氣質」,被認為是「an ideal, nonpolarized waw of being necessary for the survival of human society」。
但看一下答案,全是一邊倒地否定「女漢子」這個措辭。前幾位的答主還都是女性主義者,她們闡述的角度雖然不同,不過都是一致對「女漢子」這個辭彙沒有好感:最高票知友認為將女性和「漢子」掛鉤在一處是女人對男性話語的低頭;一位答主認為女人應當熱愛「女性」這一身份「不該模仿臭男人」;還有一種看法是諸如「勇敢的心、直爽的性格、不錯的體格」等看似男性化的特質其實是屬於所有人,將這些優良品質標籤為男性獨有、認為女性不該強大,是性別歧視的體現;還有一位答主也是認可女性的積極與強大無可厚非,只是認為這個辭彙有了「漢子」二字便顯得粗鄙,更傾向女性化的形容詞,如:御姐、女王、女強人。至於男性答主,也是一邊倒的否定「女漢子」、否定「女漢子」和女權意識進步有關。認為女漢子就是試圖偽裝成男人的女人,這個看法在男性中還是相當普遍:「外表故作堅強的偽裝」、「遭受歧視而心生不滿想成為男人」、「美艷、風騷、不給上……反抗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女性與生俱來的本性」等等。「漢子」本是一個中性詞,是對一般男子的通稱,本身並無貶義。為何大家這麼反感於將男性化的辭彙置於女性話語之中?這樣的「混搭」究竟有何不妥?為什麼能觸動人的敏感神經?答案不過是男女性別二分法實在深入人心,兩種性彆氣質之間實在涇渭分明,sex——gender——male/female——feminity/masculinity被線性化(aline),即:如果一個人生理上有男性生殖器官,他的社會性別便應該為男性,因此他是個男人,也被視為理所當然該具有陽剛的男性氣質。
所以破除normativity勢在必行。(point to elaborate)排名最高的答主認為「女人會標榜自己是女漢子……因為男性是強者女性是弱者,由弱向強人皆讚佩」。在當今社會,性格男性化的女生的確因為性格爽快等原因要比扭捏羞澀的典型小女生更容易結交兩性朋友,又似乎因而更容易在校園中受歡迎、在工作中受信任。同時,另一方面,女性化突出的男生會被稱為「娘炮」,他們得到的負面評價乃至歧視相對來講往往多得多。這能說明女漢子就優越於娘炮嗎?如果女漢子象徵了一種優越,又何故遭到這麼多人的反對?
但對於首位答主的回答內容,我認為有一點是對的,便是男強女弱這一現實。與一味否定和掩蓋真實相比,我們更應該正視現實而後進行反思。以性彆氣質的等級而論(through masculine studies/ masculinity politices),男性氣質masculinity是要整體居於女性氣質feminity之上的。在masculinity"s structure中,又大致分為四種masculinity:hegemonic, complicit, subordinated, marginalized. 居於最高點的hegemonic masculinity應該屬於理想化的、飽和的、類似理式的一種徹底男性氣質的概念,which enjoys the materical physical and symbolic benefits of the subordination of women. 其以下的三種男性化氣質便是按照對另一性別的壓製程度而鑒定的:第二種相關性男性氣質即最接近霸權男性氣質的一般男性氣質;第三種次級男性氣質fail to practice gender consistence with the hegemonic form(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出櫃的男同)。在這種以hegemonic masculinity為標準的結構中,female masculinity與feminine male之間孰勝孰負沒有定論,但兩者都是大致處於masculinity"s structure中第三層subordinated masculinity的位置。
所以,如果是繼續在這種男權至上的系統中討論,女漢子確實是沒有什麼優越性可言的。但我們要看到雙性氣質對這種結構的突破、仿諷乃至可能存在的顛覆性,這是其意義所在。所以我自稱女漢子,有時候真不僅僅是為了自我調侃,我對這種擬態有所期許。
值得一提的是繼續在男權制度下討論開去的話,整體處於男性氣質之下的女性氣質結構之中,是不存在相似標準(對另一性別的壓製程度)的,所以雖有emphasized feminity,女性氣質之間沒有等級之分。當然不能就此以為女性氣質便是包容的、平等的了。根據社會規範構建而成的女性氣質,是個體經由模擬的過程而成的,像戴面具一樣可以偽裝。當被問到如何定義「女性化」(womanliness),或是如何區分真正和偽裝的女性氣質,Joan Riviere的回答是:二者並無差異,不論是根本的或是膚淺的女性氣質都是同一回事。也就是說,最優美自然天使般動人的女性化,和煙視媚行淺薄露骨的女性化,其實都是一致的,都是被建構的、被壓制而得的結果——縱然女人將其種種內化。所以還是女人之間「婊」詞達意更加豐富傳神,雖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另外,雖然很多男性聲稱女性追求平權的過程中不該抹殺自身女性化氣質,但事實上他們也並沒有改變對女性氣質的輕視。「即使我們在掌握各種女性氣質時獲得了輝煌的戰果,我們仍然僅僅是女人。」對那些要只堅持女性氣質的妹子想這麼說一句。
如果女性不希望自己的性彆氣質被歧視,希望突破原有的性彆氣質結構,便也應當去理解、尊重和接納其它性彆氣質——不僅僅指二元化的hegemonic masculinity與emphasized feminity,而是更多種多樣的性彆氣質。我們已知兩性氣質是由社會建構,並非生物決定論所言乃天性如此。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個體權利意識日漸增長的時代,主體表述有空間也有立場去申訴,這不是貼標籤那麼簡單的事,而是你自己去選擇如何自我認知、如何表達自我。All of us are doing gender,任何人身上都混有雙性氣質,百分百masculine或是百分百feminine都是不存在的。只是這個「度」非常的微妙。被人們所廣為的「度」在哪裡?在當下的社會對性彆氣質的標準的觀念有所改變嗎?這個標準會有越來越包容的趨向嗎?這個標準到底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我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沒必要)。但三因制宜、就事論事、case by case,當下或許仍無法提供出一個廣為接受的共識。
從「女漢子」這個辭彙出發,被人們普遍認為是形容男性化氣質突出的女性。但擁有男性化氣質的同時女性化氣質就一定缺失嗎?「女漢子」一定得是外表中性或是易裝的女性嗎?打扮女性化十足的女性就一定沒可能具有強烈的男性氣質嗎?我認為答案都是否定的。譬如我將自己歸為「女漢子」,不是因為技能點,不是因為外形,而是因為我敢自稱擁有文藝的內核且沒有那層矯情的表皮,因為我能看清「聰明女人曉得如何裝傻賣乖」與「看破一個人的大話也能溫柔地原諒」之間的區別。男性化的自我定義從不會影響我女性化的一面。所以我是女漢子,「女」和「漢子」都不僅僅指向生理,更重要的是指向社會性別。女漢子不同於「干物女」,後者僅僅能代表一種憊懶的生活方式,而「女漢子」有著遠為豐富的意義,也並非「御姐」「女王」「女強人」等辭彙所能劃等號的。另外,不是聲稱自己是女漢子的人便一定會對男性產生陰暗、極端的想法。這種推論下的邏輯我至今還是沒辦法捉摸出來。也許是某些人真的遇到過一些特例?但我懷疑真的會有人從沒感受過被異性在情商智商上雙碾壓的滋味嗎?或是事實如此也是自己毫無知覺。就算如此,若是將幾個個體隨便引以為一群人中的典型,也只是會造成刻板印象的謬誤。在我看來,很多男生只單論內在化的智謀、膽略、城府與意志,便是年輕同齡女性所難以企及的。而優秀的男生在前程與未來發展上會與旗鼓相當的異性拉開何等差距,也是大家心知肚明的。這當然有整個世界提供給男性的優越性為前提,便如拉岡解讀弗洛伊德時所提出的社會意義上所指的「penis」一般,的確是令我嫉妒的存在。
PS:看到平胸言論,只覺好笑。不過轉而想到男女都是逃離不開embodiment,無論體現在身體還是服裝還是種種表現形式。物化異性的性消費文化千載難易。川端康成曾在散文里嘆息日本人民對於相撲和藝伎的迷戀,是一種對病態的美的執著。這種人性何不放之四海而皆準呢?人真的是很難超離對形式的膜拜,不是嗎?
(1122.每次都覺得自己答得挺好了,每次隔一段時間來修改就是從頭改到尾。呼,另一篇term paper似乎從最後一段PS中找到了靈感)
——————————————————term paper————————————————————
「女漢子」現象的潛在顛覆力
「女漢子」的出現
「女漢子」這個詞彙逐漸在內地流行開來,被普遍用來形容男性氣質突出的女性。「女漢子」主要是受三大方面的影響應運而生:一,國家男女平等的基本政策;二,公共領域向女性重新開放;三,西方女性主義平權運動影響。
男女平等為新中國的基本國策。上世紀流行著「女人能頂半邊天」這樣的口號。大躍進時期的「鐵姑娘」、「鐵娘子」和男性一樣需要參與體力勞動,在國企中男女也曾經無差別的享有「鐵飯碗」待遇。雖然這是去性別化的男女一致,但這些男女平等政策在客觀上的確有助於破除陳舊的男尊女卑思想。而今,包括市場在內的公共領域向女性重新開放,女性客觀上被要求在職場上展現出令人信服的、充滿男性氣質的能力——除了專業素養外還要擁有足夠的手腕與意志力,與此同時,女性又仍在被主觀地要求具有異性戀審美下的女性氣質
[1]。另外,自八十年代開始,西方女性主義對於國內婦女研究也同樣具有重要的理論借鑒意義。
每個人都在踐行著各自的社會性別,不存在徹底男性化(masculine)或徹底女性化(feminine)的人。新時代女性身上同樣混有著雙性氣質,且硬朗、強勢、陽剛的一面正在愈加突出。事實上,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劃分是對傳統性別秩序的維護,原有的劃分標準在近些年來不斷受到衝擊,因而産生了「女漢子」現象。被人們所廣為接受的標準一直隨著層出不窮的社會性別氣質表達形式不斷移動、變得模糊化,未必沒有消解的一天,而那一天到來之時,傳統的、霸權的性別秩序便也不再存在。因而豐富多樣的性別氣質是消解傳統性別氣質結構的重要前提,「女漢子」現象正是具有這樣的潛在顛覆力。
人們對於「女漢子」一詞的態度及原因
在校園裏,性格爽朗、具有領導者魅力的女生會受到兩性的歡迎;在工作中,也是專業能力可靠、遇事沈著冷靜的女性更令同事和上級信賴。可以說具有男性氣質的女漢子們要比僅僅是女性氣質突出的女性更受歡迎。「女漢子」與「雌雄同體」(Androgyny)說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因為男(Andro)前女(gyny)後的詞序,似乎還要更妙一籌。雌雄同體在陰柔氣質(feminity)與陽剛氣質(masculinity)之間達到平衡,是對去社會性別但又並非無性化的人類社會的最佳擬態。但事實上「女漢子」這一詞彙受到了不少人的抗拒,他們中有些人是可以被歸為「女漢子」的女性,但她們並不喜歡這一稱呼。
在網路問答社區知乎[2]上有一個有趣的題目:「女漢子的崛起是女權意識的進步嗎?」 [3]答案排名前幾位的答主都是女性,她們闡述的角度雖然略有不同,不過都是一致對「女漢子」這個詞彙沒有好感。總而言之,她們認為「女漢子」一詞過於強調男性氣質,但與此同時女漢子們又並不能真的脫離身為女性的劣勢地位。最高票知友的簽名還自稱是一位女性主義者,她認為將女性和「漢子」掛鉤在一處是女人對男性話語的低頭;一位答主認為女人應當熱愛「女性」這一身份「不該模仿臭男人」;還有一種看法是諸如「勇敢的心、直爽的性格、不錯的體格」等看似男性化的特質其實是屬於所有人,將這些優良品質標簽為男性獨有、認為女性不該強大,是性別歧視的體現;還有一位答主也是認可女性的積極與強大無可厚非,只是認為這個詞彙有了「漢子」二字便顯得粗鄙,更傾向女性化的形容詞,如:禦姐、女王、女強人。
至於男性答主,也是一邊倒地否定「女漢子」和女權意識進步有關,普遍排斥女性身上體現出鮮明的男性氣質。認為女漢子就是試圖僞裝成男人的女人的看法,在男性中相當普遍:「外表故作堅強的僞裝」、「遭受歧視而心生不滿想成為男人」、「美豔、風騷、不給上……反抗的同時並沒有放棄女性與生俱來的本性」等等。
排名最高的答主回答:「女人會標榜自己是女漢子……因為男性是強者女性是弱者,由弱向強人皆贊佩」。如果女漢子象徵了一種優越,又何故遭到這麽多人的反對?「漢子」本是一個中性詞,是對一般男子的通稱,本身並無貶義。為何大家這麽反感於將男性化的詞彙置於女性話語之中?這樣的「混搭」究竟有何不妥?
其實這種反感正昭示出了傳統性別氣質結構的霸權地位。對這個詞彙反感的女性主義者中的確是有擔憂這個詞彙會強化現有的男女兩性等級差距。除此外,更多人是受男女性別二分法的影響,將兩種性別氣質劃分得涇渭分明,以至於所有人都在強化著自身的一個性別氣質,同時極力剋制著另一性別氣質。生理性別(sex)、社會性別(gender)、男性/女性(male/female)、男性化/女性化(masculinity/ feminity)被線性化(aline)[4](需要闡釋何謂「線性化」)
,人們的思維已經被固化到具有了這樣的思維模式:如果一個人生理上有男性生殖器官,他的社會性別便應該為男性,因此他是個男人,也被視為理所當然該具有陽剛的男性氣質。而恰恰是這份「理所當然」(normativity)[5] ,最值得女性主義所質疑、最有被顛覆的意義。
繼續在男性霸權性別體制下定義「女漢子」不會得出有意義的結論。首位答主的回答內容中承認當下男強女弱這一現實是正確的,與一味否定和掩蓋真實相比我們更應該正視現實而後進行反思。在傳統霸權性別制度下,男性氣質(masculinity)在整體上居於女性氣質(feminity)之上。而女性的男性氣質(female masculinity)僅僅居於男性氣質結構中倒數第二層——下等男性氣質(subordinated masculinity)這一位置 [6]。只要以此種性別氣質結構為前提,只要現有的性別劃分方式還被當做所有分化的基準,那麽女漢子便沒有什麽優越性可言。
而「女漢子」對男女二元化的兩性氣質結構的突破、仿諷乃至可能存在的顛覆性,才是其意義所在。當女性自稱為女漢子,未必僅僅是出於調侃,更是對自身雙性氣質的認可,體現出其對於這種雌雄同體的擬態的期許。「女漢子」不需要排除其他別性別氣質以鞏固女性氣質的地位,反而可以將原本屬於男性的許多有價值的品質付諸於己身,對原有的性別氣質概念進行顛覆性的調度。
「女漢子」的潛在顛覆力
「女漢子」往往被用來形容經濟、心理和思想上,能夠獨立自主、獨當一面的女性。理性、剋制、自我突破的道德體系原本只被用來要求男人,而當下的理想型女性則是需要做到「舉止淑女,思想爺們」(Act like a lady, think like a man.)。
在男性氣質結構體系(masculinity"s
structure)中,大致分為四種男性陽剛氣質(masculinity),居於最高點的霸權陽剛氣質(hegemonic masculinity)屬於飽和的、理想化的、類似於理式的一種徹底男性氣質的概念,對女性全面壓制。而其以下的三種男性化氣質便是按照對另一性別的壓製程度而鑒定,因而男性氣質表現形式較為單一。而女性氣質之間沒有這種等級之分,因而相比於固化的、線條分明硬朗的男性氣質,女性的性別氣質具有千變萬化的特點,本身便具有更適合雙性氣質的傾向。「女漢子」一定得是外表中性或是易裝的女性嗎?打扮女性化十足的女性就一定沒可能具有強烈的男性氣質嗎?當男性化的自我定義不會弱化一個女人女性化的一面時,才真正是理想的雌雄同體的「女漢子」:理性與柔情兼備,力量與美麗兼得,陽剛與陰柔融合,邏輯力與想像力共存,擁有不弱於任何女性的陰性魅力,而在自我剋制、自我超越的陽性道德體繫上又不輸於任何一個男人。在此,「女」和「漢子」都不僅僅指向生理,更重要的是指向社會性別氣質。
與提高女性氣質在原有性別氣質體系內的地位相比,以多元的性別氣質來突破這一性別氣質結構更有意義。盡管很多男性聲稱女性追求平權的過程中或是在職場的激烈競爭過程中,都不該抹殺她們自身的女性化氣質,但事實上他們從來沒有改變過對這種女性氣質的輕視。他們對女性氣質的不斷強調,不過是從側面持續加深著對於男性氣質的認可。通過否定「臭男人」這種排除性的區分過程以鞏固女性身份不見得高明,更機巧而有效的策略是徹底地挪用以及重新調度身份範疇本身,這不僅只是挑戰「生理性別」而已,而是要在「身份」的場域裏表達多元性/別話語的輻合,以使那個範疇——不管是哪種形式——永遠受到質疑[7] 。我們已知兩性氣質是由社會建構,並非生物決定論所言乃天性如此。我們天生而得的是人性而非男性化或女性化的性別氣質,只是人性能夠後天習得如何踐行性別
[8]。在這個操演出來的性別之下,也別無任何性別身份存在,所以界限是無意義的、個體是模糊非固定的。作為女性主義者應當去理解、尊重和接納其它性別氣質——不僅僅指二元化的霸權化男性主義(hegemonic masculinity)與強調性女性氣質(emphasized feminity)[9] ,而是更多種多樣的性別氣質表達形式。
在今天這個個體權利意識日漸增長的時代,主體表述有空間也有立場去申訴。選擇成為一個兼具兩性氣質的「女漢子」,這並非是刻板印象下的貼標簽行為,而是個體選擇如何自我認知、如何表達自我。
(虐我千百遍依然如初戀的最愛的小曹老師評語:論文很有發揮潛質,但你在最後部份「女漢子」的潛在顛覆力」未如理想。你未有闡釋什麼是顛覆力,以及自稱或被稱為「女漢子」顛覆了什麼。在哪些條件下「女漢子」帶來的效應可以被視為顛覆。你又如何回應一般批評指女漢子仍以男人為標準。但整體來說,這篇論文是個很好的嘗試。)
老師說的這些點我不是沒想到,我倒是想寫,但這些是需要田野調查才好得出結論的。
參考文獻:
Butler, Judith. Gender trouble. routledge,(1999).
Butler, Judith.
"Gender as performance: An interview with Judith Butler." Radical
Philosophy (1994): 32-39.
Beynon, John.
「Masculinities and culture」.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2).
Robertson,
Jennifer. "The politics of androgyny in Japan: sexuality and subversion in
the theater and beyond." American Ethnologist, (1992).
Berlant Lauren,
Michael Warner. 「Sex in public」. Critical Inquiry. February(1998): 547–566.
West, Candace, and
Don H. Zimmerman. "Doing gender." Gender society ,(1987):
125-151.
Scott, Joan
Wallach. "Gender as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Culture, Society and Sexuality: A Reader, (1999): 57-75.
Bartky, Sandra
Lee. 「Foucault, femininit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patriarchal power」. 1997.
Doane, Mary Ann.
"Woman"s stake: Filming the female body." October (1981): 23-36.
李銀河,《如何看待中性化焦慮》,新浪博客:如何看待中性化焦慮
潘綏銘,黃盈盈。《權利與快樂的興起:性與社會性別多元化》,《中國性與生殖健康30年》第六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164--206頁。
《中山大學社會文化與多元性別講稿》:
【轉載】中山大學社會文化與多元性別講稿(寶冢、耽美相關)
知乎:
女漢子的崛起是女權意識的進步嗎? - 華灼的回答
非常不理解女漢子這個詞。也不理為什麼會有女生喜歡用這個詞形容自己還引以為豪。你可以說自己是御姐,是女王,是女強人。可是女漢子只讓人感到非常粗俗。
至於女權,天天嚷嚷著女權女權,哪天我們不再刻意爭取女權了。才是真正的擁有了女權。
推薦閱讀:
※2015 年關於性別研究有什麼重要成果?
※如何評價馬前卒的文章《為何不是「八千帥哥上天山」》?
※什麼是「女權婊」?
※女性,尤其家庭主婦,有哪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