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的中國媒體是否處於病態?


你們國內的媒體被稱為口條,僅僅是身體的一部分器官。如果你發現身體某個器官出問題,那一定是身體出了問題。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太零散了,你提出的四個小問題涉及到新聞生產,新聞價值和版權問題- -

總之我隨意寫啦啦啦~剛剛寫完一份艱巨的研究報告,神清氣爽的答一道題來~

---------------------------------------------------

我在評論里問題主,什麼樣的媒體是健康的?沒有得到你的答覆。

我就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先來界定一下你所提出的「病態」的概念。但首先我們先搞清楚健康的媒體是怎樣的。

我個人認為健康的媒體是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我們所處的社會的必要信息的媒體,也就是幫助我們確證當代的社會是怎樣的。李普曼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觀點,即擬態環境。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中,通過媒介提供的擬態環境獲得信息,基於從擬態環境中獲得的信息做出反應,再作用於真實世界。

但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真實世界是可知的嗎?社會規模巨大,事件混雜,新聞機構也只能以管窺豹。但很多人基於媒體的特殊地位,對媒體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甚至提到了關於第四權力的說法。

怎麼說呢,理想主義裡面需要幼稚的色彩。

————————————————————————————————————

我們為什麼需要媒體,站在大多數人的立場看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我之前提出的那個關於「確證社會與時代」的觀點;但是我們換一種視角,媒體既然能夠幫助大多數人建立認知,既得利益者為什麼不能利用這種媒體的功能呢?這也是商業集團和政治集團需要媒體的根本原因。

即使是我們傳統認知中的好新聞,也必然是「新聞專業主義理念」和「商業集團」「政治集團」博弈結合的產物。

政治集團需要媒體幫助自己宣傳政黨政策,確立正當性,這個也就是本題回答中,出鏡率最高的「喉舌論」。但實際上,沒有真正學習過馬克思新聞思想的人想當然的成分太多了,喉舌論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層面是宣傳黨的政策,第二個層面是對党進行監督。只是目前第二個層面做不到而已。

我更加認同劉竹溪說的 這是因為央視現在的功能根本就不是新聞媒體,大家有興趣自己去翻翻新聞聯播每天在播報些什麼,一些根本不能稱作新聞的東西。這件事情值得指責嗎?李普曼有一句話說的超級在理「自治的人民不可能通過發明、創造和組織一種認識機制,去超越自身的偶然經驗和偏見」 同樣,你不能要求媒體超越自己的政治經濟屬性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你的第一個問題是不成立的。

--------------------------------------------------------------------------------------------

第二個問題,跟風現象

我們管它叫議程設置比較合適吧,因為大家都認為這個問題是重大的,所以反覆討論,以期獲得重視與提醒大眾。這一點是病態嗎?

不過還有一點值得說的,「議程設置是媒介的議程」;而現在我們面臨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就是社會化媒體(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微博,微信)我們除了從傳統的媒體中獲得資訊,還可以通過網路媒體獲得資訊,當然還有我們的生活經驗世界。當新聞所反映的現實與我們實際所處的現實以及我們通過其他途徑了解的現實發生劇烈衝突,或者說極大差異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意識到新聞並不反映現實,我們就開始質疑,開始懷疑它的「健康度」。其實這個部分的答案也可以用來補充解釋第一個問題。所以只是題主和媒體的價值排序發生矛盾了。

-----------------------------------------------------------------------------------------

第三個問題——誒……不知如何作答,我就不答了

----------------------------------------------------------------------------------------

第四個問題——其實這個問題跟第一個問題相關

第一個問題我主要說了基於政黨的報紙不能超越政黨的意識形態性;第四個問題按這個思路就是基於市場的報紙需要迎合市場,因為帶有這種內容的報紙賣得好= =

-------------------------------------------------------------------------------------------

呼,終於答完前面的四個小問題啦,其實我最想回答的是第四個問題,怎麼改善?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不可能要求一個媒體超越自身的局限性,那怎麼辦咩?用多樣性來對抗單一的錯誤!其實這個是西方民主的基本思路,就是通過平等對話與協商來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式,各方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的做法不能說完美,但至少可以保證過分偏激和超越底線。所以才有「看門狗」的說法。

所以,中國現在需要各種定位的報紙呀~例如《人民日報》代表黨中央,那就代表唄~南方報系代表自由派的想法,很好呀~財新價值中立,客觀報道,也很好呀~~多元聲音的發聲!

不過……………………基於特殊國情,這個很困難。


只能說做媒體也是要謀生的,他們也是一個產業,尤其是題主說的是新聞業內最敏感的政治民生,說實話,病態本源是xx審核制度,這扭曲了整個新聞行當,但現實是您一旦進入媒體,您要不離開,要不順應,您根本無法扭轉。媒體人也有媒體人的痛苦。

1、xx審核制度。不要跨省啊!我沒有說出xx是神馬啊!媒體的政治新聞是很敏感的,不要說是像央視、人民日報等報紙,就連廣日、南都系都要過xx審核的一關。您可能為一個民生事件很高興,和領導說了,但領導過了半天不敢同意,為啥?xx審核啊!因此,大部分的媒體每天都在等著高級別的單位揭黑,然後緊隨步伐,換個馬甲就來搞一下。無他,誰都要生活的,誰都要飯碗的。當然,現在也有些媒體不怕xx審核的,但君不見都是老總一鍋端的嗎?這個例子廣東媒體的朋友估計近幾年都深有感覺了吧。

2、廣告合作。媒體也是人啊,也要吃飯,也是產業啊,在偉大的廣告商面前,您的稿子很可能就要收下去了。地產商、國內家電生產商的龍頭企業、當地經濟命脈的企業等等,他們都與媒體廣告息息相關的,誰都不敢輕易去揭他們的黑。當年跑機動部的時候,有個蠻牛的記者在某個著名樓盤買了樓,結果因為樓盤質量和物管吵起來了,這哥們還被保安打了。哥們火了!揚言明天一個版的搞死你們!回到機動部,這哥們洋洋洒洒的寫了一堆,還旁徵博引,看上去不俗,結果呢?稿子被涮下了,為啥?人家有廣告合作啊!您一個記者才值多少錢啊?負分滾粗!回家好好獃著!

3、新聞業本身的制度。不少有影響力的媒體本身就是一個等級分明的單位,上層的領導都是經歷過風雨才見到今天一點彩虹的。人家熬了幾十年,就等著這個位置,終於來了,但求無過,別求功德。當年的雄心壯志?負分滾粗!您很鄙視這個位置的人?我只能呵呵了。

歸根結底,還是xx的審核制度,這是當媒體的朋友頭上的一把刀,所以請大家有些時候要理解,當政治媒體的朋友其實很不容易的,他們也有一腔熱血,但面對生活,您能夠做怎樣的選擇呢?就算您逃到了新媒體,但遲早有一天,您也會遇到這個問題的,聽說最近不少app排名靠前的媒體都挨個被罰了一次,還不是因為xx,對於這個,我就呵呵了。

當然,您可以學習俺這種新聞逃兵,選擇就是跑到了體育、搞起了彩票,偶爾還可以罵罵國字型大小單位——中國國家隊。政治新聞,別招惹俺了。


少看點The Newsroom就什麽都在裡面去了。


我想來淺談幾句了。

「處於病態」,雖然這個詞個人不是很喜歡,但個人覺得這麼概括不無道理。我個人更喜歡「處於過渡階段」的說法。

誒誒誒,先別急著balabala…煩請看完。

為什麼我說「處於過渡階段」呢?主要想從「新聞史」和「新聞業務」的角度說說。

「新聞史」角度:

無論中外,都經歷過一段主要報道政治和軍事方面信息的新聞的時代。最早的新聞業必須依賴政治生存。很簡單的道理:經濟困難,紙很貴啊。平民百姓文化水平不高,沒法「解碼」報紙,全是天書…

舉例:

中國唐代《邸報》主要報道什麼內容呢?

(1)朝廷的法令。

(2)皇室的動態。

(3)官員的任免。

(4)其它的軍事等活動…

古羅馬《每日紀聞》內容:

(1)議事紀錄(2)帝國法令(3)戰爭消息(4)司法(5)人事(6)宗教活動(7)社會動態…

世界近代新聞傳播事業發展脈絡:

(外國)

政論報刊 to 政黨報刊 to 廉價報刊。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出台的那些著名法令很多會涉及到「出版自由理論」等等;開始追求新聞自由了。

大革命時代催生「政黨報刊」出現。但政治傾向依舊明顯。內容重時政與言論。

工業革命催生了廉價報刊。

經濟發展了,教育擴大了,技術更新了,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了,工商業繁榮發展。還有什麼呢?……報紙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商人盯上了。

當然,內容隨之政治色彩淡化,對象大眾化。

(中國)

也在逐漸開放,但是還是比外國晚一步。外國傳教士到華辦報才逐漸開放的,他們當時在哪兒辦報呢?通商口岸…

所以,我說是過渡。從時間上來說,從技術上來說,從體系上…經歷這種階段也是必然。

現代。「新聞業務角度」:

(順便談談描述中的第二點)。

中國技術相對不成熟,某些方面正在向西方學習。舉個例子:

融合新聞,早在1993年美國就有實驗。合作操縱模式、合作分類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媒體走向聯合運作。廣播、電視、報紙都聯手做新聞。

中國學習西方「網報互動」、「網報一體」。說到這,您是否清楚一些了呢?

(1)國內在學西方。

(2)關於您所謂的「跟風現象」。

嗯!!!「我還要特意強調一點:國內大多數網站是沒有採訪權的,就是說沒辦法獨立產生新聞」。

當然,「編輯中心制」等也在借鑒外國。

還有「編輯方針」、「受眾定位」等等問題。請不要把國內媒體一概而論。因為像某城市的報紙和體育類報紙、經濟類報紙一定不一樣的。CCTV1234567報的節目方向都一樣的話,就太可怕了…

。。。。。。。。。。。。。。

逐點分析:

描述之第一點:

「傳播學」中有「國家機器理論」等等。新聞的政治性、社會性很濃的。國家控制是一件正常的事兒。但是有些過度我也承認。不控制真不行啊~

記得英國還是哪兒,某一年愚人節,媒介報道下水道里有鱷魚,引起恐慌了~(記不清是什麼時候聽到的了,如有錯,我會改)要是不控制,媒體今天告訴大家要地震,明天告訴大家外星人要襲擊地球…媒體新聞是足夠新鮮,受眾是要被嚇死的啊…

描述第三點:同意《新聞法》不健全的說法。這也是過渡的一種體現~

描述第四點:個人覺得不太成立。

。。。。。。。綜上。。。。。。。

1.處於過渡時期。需要媒體人去完善、發展。(正因為有缺陷才有改善的空間吧)。

2.沒有絕對的自由。自由與約束是一對土壕朋友。想要自由,不要靠別人鞭打,要靠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這也是媒體人要做的。

歡迎指正…


新聞專業出身。

以前上課的時候課本里經常出現這麼一句話——「媒體是黨的耳目喉舌。」

對,沒錯,就是你所理解的那個字面意思。

另,中國沒有一部完善、完美且專門針對新聞制度的法製法規。說白了就是中國連《新聞法》都沒有。


新聞唯一該有的,是用數據現象說話。


就這一點,全世界幾無合格的。


最主要的原因,編輯梯隊太次,民眾太懶。


還未有優秀的傳播學教材工具,不帶意見的還原新聞。


你說的那些,是媒體正常的逐利發展。


一切,都是錢和名逼的。


主要根本不是體制的原因,假如有足夠的錢,足夠的受眾,媒體自然不會屈服,可是沒有。


民眾天天吃飯工作放屁,根本不會去主動求知。


你所說的這些,是經濟發展的問題。你看國外的報業,沒有這麼誇張而已,還不是差不多。


我們處的層次還是文明蒙化階段。


就不要去貪圖太多。


肚子剛剛填飽,大家還在追求享受,最後才是求知。


這是萬民之力才可以的,權力中心為什麼要不踏實地扶持其他入口?為什麼不等民眾真正渴求時事半功倍的推動。


這是一個偽命題,就如你問,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是病態的一樣?如你問,正方體是不是病態的圓一樣?


答案顯而易見,只不過是不自量力自以為是地較勁罷了。


新聞從業者有一句自嘲叫「帶著鐐銬跳舞」。這樣跳舞能跳好看嗎,帶些踉踉蹌蹌的病態,大家多理解吧。


上大學以及剛開始在國外學傳媒的時候,一直覺得國內的媒體環境很黑暗,只是**的喉舌,完全不能反映群眾的呼聲,哪像西方的媒體,不隸屬於國家,可以自由發聲。

可是隨著了解的東西慢慢變多,漸漸發現這個世界上真的不存在完全「純潔」的媒體,你罵中國的媒體被**黨左右,可外國的媒體不一樣被財團、媒體巨頭左右?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只是相對的,如果說中國的媒體呈病態,那外國的也只是病得稍微輕了些而已

都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不管是哪的媒體,他告訴了你什麼,總得自己想辦法求證下,分析分析想一想再信~


我沒什麼大的見解。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最近看了柴靜的《看見》,裡面講述了很多他作為一個媒體工作者的親身經歷的事情,看著還挺有觸動的,記得裡面講述了一個地方的小孩先後自殺的事情,他們就去這個村莊去了解這個事情,在一系列的報道中,這件事情被傳的神乎神乎的,而作為當事人的幾個孩子都一直保持沉默,不願意去講出這件事情。在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媒體一直是抓住這件事情的一些撲朔迷離為噱頭,以至於後來孩子慢慢願意開口講述一個事情的真想的時候,真想並沒有被報道出來,真想就是幾個孩子的愛情。。

可能上面 我的表達會有點迷糊,我說一個我自己親身的感受,我是一個女孩子在外地上班,我媽就會覺得 女孩子晚上上班加班了天黑了 回去不安全,晚上打車不安全,最近是愈演愈烈,我當然理解她是出自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源於最近女大學生頻繁出事,媒體只是不停的需找一個又一個大學生出事的典型,其實大學生出事不管男生女生一直存在,只是今年引起的重視,全國各地的大學生出事的事情都被扒拉出來了,於是有了今年的女大學生黑色七月,我不否認女性作為弱勢群體,尤其在校女學生或者剛畢業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的女生,確實需要更多的自我防範心理,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也並不意味我們對待每一個人都要像防犯人一樣,這樣讓我們這些遠離家鄉的人 ,給父母增加了更多的壓力,而且所有的新聞都只是報道了某某女生做什麼的過程遇害了,一個後續都沒有,並沒有犯罪分子收到了什麼樣的懲罰,這個女孩為什麼會遇害,這件事情是巧合還是蓄意的謀害,而是一個接一個的女生遇害大籠統的報道,其實也許本來沒有那麼多人有這種歹念的,反而是新聞媒體的大肆宣揚,促使這種事情的增加,就像曾經看過一個花園不要踩草坪的小告示牌,相比較反而是那一塊的草坪被踩 的最厲害。其實願意給人指路帶路本來是一件好事,是人性善的一種體現,本應該被發揚,更有媒體對種事情做了測試,那些給帶路的大學生好像做了什麼不堪的事情。。。新聞媒體要是能多報道一些完整的後續報道,犯罪分子的懲罰,來震懾那些心存歹念的人好過去做這些沒有意義的測試。。。


其實我覺得吧,主要原因在於世界上有「通稿」這種東西存在。

你說報了選題,版面給你了,出來參加活動,拿個通稿回去,別家發這個新聞點,你家不發,讀者會怎麼想?

所謂一擁而上,無非是因為主辦方叫全了這一堆媒體而已。

但是沒有通稿又不行,我們看到的所有文字,大抵都是始作俑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

要是能想個辦法,讓所有的事件都沒有通稿,大家愛怎麼寫怎麼寫,你做文藝,我寫天氣,真正的百花齊放,那才好玩。


國外風風火火搞反傾銷 國內播下蘋果星巴克進口車就不行啊?


還有你真是媒體人嗎 央視沒播過房價醫療云云?


我抱著5毛碎覺了


一直以來都特別討厭官博和央視什麼的報道「辭職體驗生活」「背上背包去旅行」「不讀萬卷書先行萬里路」之類的極端消息,姑且不論長久旅行的高額花費,單看此類行為在年輕群體中造成的浮躁之氣就應予取締。


1、個人認為,很重要的第一點,無法提供新鮮質感的內容,這一點完敗果殼。所以,我更喜歡果殼,而不是看媒體發一些自己都不講不清楚的新聞。

2、對某領域缺乏長時間的關注與深度研究。新聞行業年輕人居多,年紀輕的經驗少,年紀稍長的做編輯或者轉行,人才青黃不接。


如果說媒體病態,人民也是病態!!

如果人民不去在乎,不去關心。媒體在怎麼報導,也是自討沒趣。

媒體和人民的素質是共同成長的。

人民看到一個新聞,會先從腦子思考。而不是從嘴巴或是行動為先。

媒體應該報導一些人民會去反省、思考、需要幫助、事實的新聞和專欄,而不是為了炒新聞而炒新聞。

當然,你們有可能只是打工仔,為了生存也沒辦法。

所以這是個病態的社會。


個人簡單理解新聞應該是獨立的,不被控制的自由個體,所以中國的新聞媒體只能這樣


你在嘲諷黨的喉舌?


現在國內媒體還是央視帶頭么?對我這種甘心被洗腦不進步的人來說,要真是央視能帶媒體的頭,倒能清靜不少


針對第2條,這不是跟風,這是媒介傳播特點決定的。

大眾傳播媒介對某個事件和社會問題的突出報道,引起公眾的關心和重視,使之成為輿論的中心議題。

反過來,公眾關注,形成興趣,又會使媒介更多地挖掘該議題下的同類事件。

這本身無可厚非。

之所以有跟風的感覺,是因為現在人們主要通過門戶網站看新聞,網站的編輯會在一段時間內,把同類型的事件有意識地搜集,這樣傳播效果更好,看的人會覺得最近這些事情怎麼這麼多。

全國這麼多種報紙、雜誌,城管傷人,食品安全等每天應該都會有大量的報道,找找編編應該不難。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因為媒體的報道進行模仿,比如以前有過的幼兒園傷人事件,在一段時間內特別高發。


這是指揮棒 效應的一種體現,央視創造了話題,星巴克價格才會有人來關注。這個話題才能被人關注,並且具備新聞要素。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媒體人龍洋?
如何評價主持人馬東?
CCTV 的編導的工作是怎樣的?
ISIS販賣人體器官是假新聞嗎?

TAG:媒體 | 新聞 |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