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否希望消費者浪費糧食?消費者節約糧食是否有利於農民?

請從經濟學,心理學,國家政策,歷史原因,未來趨勢,中外對比,其他消費品與生產者關係,可再生資源與不可再生資源的態度等方面回答。節約,為什節約,節約的受益者是誰。


「糟蹋糧食對不起農民」,這句話是有歷史背景的。

情感上,農民當然不喜歡看人糟蹋勞動成果;但在理性層面說,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是「消費者」按照市場價買糧食,農民希望他們多買——而一代人之前的社會恰好和這個設定相反。如果商品糧的消費者並未支付糧食的全價,如果農民賣糧食是一種負擔,農民當然在理性上也希望少賣糧食,也希望城市消費者節約糧食。

具體來說,當年城市的「商品糧」供應包含三部分:公糧、徵購糧、超購糧,前兩者都不是單純的市場交易。

所謂公糧,就是後來的農業稅,古代的田賦,所謂「皇糧國稅」是也,國家按照固定比例從農民的糧食分成,從東周一直收到2006年。不過解放戰爭期間大致有個約定,就是新政權到了和平時期增產不增稅,基本按照50年代初的畝產收公糧。1952年,全國平均畝產200斤,總產量3260億斤,收了388億斤,平均稅率是12%。到了1976年,總產量5720億斤,農業稅還是300億斤上下,稅率已經掉到了個位數,對於縣級開始普及化肥廠的中國農村來說不算重。

但另一方面說,交了農業稅之後,農民還得出售「徵購糧」。這部分糧食國家雖然付錢,但明顯不是農民期望的價格,所以也要強行派指標。一般來說,徵購糧要比公糧多幾倍。70年代末的徵購糧基數是700多億斤,和公糧合計1000億斤上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商品糧」的主體。國家通過公社-生產隊來收取這部分糧食,只為其中的2/3付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

當然了,農民交了農業稅,再「賣」了徵購糧,留下口糧,最後如果還有餘糧,依然可以「議價」賣給國家。所謂議價,就是在徵購指標外,你不願賣國家就得加價(超購),就得發獎品,這基本就是公允價了(評價當時的中國GDP記得用這個價格去估算農業)。後來餘糧還可以私下到市場上賣,國家雖然原則上統購統銷,但大多數時候對這部分糧食睜隻眼閉隻眼放過。

在另一面,城市居民買糧的價格不僅不是議價糧水平,甚至還低於徵購價。只要你有糧票和糧食本,購買數量不超過配額,一兩毛錢就能買一斤米面(不是未脫殼的糧食),而農村徵購價格也就這麼多。考慮到糧食加工存儲運輸的損耗,國家還要再貼一筆錢來供應城市居民。具體數據看下面:

關於1979年國家決算、1980年國家預算草案等的報告

1979年國家決算總支出為1273.9億元,扣除原來預算中沒有列入的利用國外借款安排的基本建設撥款等70.9億元,國內財政支出為1203億元,完成預算的107.4%。

可以看到,國家財政的十分之一要用來補貼城市居民吃飯。其中一部分財政也是農業稅構成的。

到了1985年,糧食統購取消,農民賣糧食不再低於市場價;90年代初,國家不再發放含有糧油補貼的糧票;2006年,徹底取消農業稅。農民終於不對降低市場糧價有額外的責任了,可以完全市場化出售糧食,即農業土地的地租(不改變用地性質前提下)和農民自己的勞動力完全歸自己,基本免稅。到這個時候,你才可以說農民作為一個整體希望消費者多消耗糧食,90年代之前消費者消耗的越多,農民反而虧的越多。80年代末,農民經常用雞蛋進城換糧票,就是反過來賺一部分糧油補貼。我1998年到上海讀書,同時轉移的糧油關係還給我每月帶來十幾塊錢的收入,算是糧食逆價銷售時代的尾聲。

往深了說,農業稅是自古以來政府工作人員的口糧和辦公經費,徵購糧食算是政府要從土改「紅利」中拿走的部分——少於過去地主拿走的地租,但畢竟來自農民。在農民吃不飽的情況下,有一定強迫性。可以說這就是國家搞革命,搞土改,搞公社化的根本原因——把中國農業剩餘收集起來搞建設,不要被幾百萬地主分散換成外國消費品,永久地把國家鎖死在農業時代。

陳錫文談「中國農村改革歷程四件大事」

實際上,現實比我講的還要嚴峻,我們的土地少,土改以後也沒多少地,分給農民土地,農民積極性高了。有的專家做了分析,農民分到土地之後,省下了向地主應該繳納的每年700斤糧食,但是其中有一個問題要研究,過去佃農向地主交租,是因為佃農沒有地,所以不存在稅賦問題。把租交給地主,地主有地,地主要交稅,現在農民都有地了,當然也要承擔稅賦。所以實際上,土改之後,農民也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多留幾百斤糧了,其中一部分要交稅。這麼多農民這麼多年來沒有吃過飽飯,當糧食富餘了,都想多吃一口。這就造成了一個很重要的變化,農村糧食的歸集方式改變了,過去一半以上的土地是由佃農在種,這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手裡,地主家成了農村糧食的重要集散地,他把糧食通過糧倉出售,後來沒有地主了,糧食歸集方式也就改變了。所以糧商不知道跟誰買糧食,一家一戶的買賣非常困難。所以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遇到的巨大困難是,城裡邊的糧食供應極度困難。於是才有了必須要搞統購統銷的辦法。陳雲在會上實事求是地講,實行統購統銷好比挑了一副擔,前面是黑色炸藥,後邊是黃色炸藥,碰到哪兒都要炸,得罪農民,農民不滿意,搞不好農民積極性下去了,糧食產量就會下去,大家就不好過了。所以當時實行統購統銷的政策,確實是得罪農民的,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所以那時候國家要拚命宣傳節約(商品)糧,要控制城市人口。保障絕大多數(有糧票指標)非農業人口都有助於整體產業升級或者保衛國家,同時不允許城市中學生在畢業後無條件獲取糧油補貼(要下鄉和農村中學生競爭非農業工作機會)。你要是問那時候的農民對城市人口浪費糧食怎麼看?答案不言而喻。

相關回答:

中國近代以來有哪些看似昏招,實際卻十分精妙的國策? -馬前卒的回答

知青的生活中有什麼少為人知或被刻意隱瞞的悲慘經歷?-馬前卒的回答

馬前卒:工業化之前的全國平均糧食畝產最高能有多少?

為什麼近代自北洋軍閥到民國,出這麼多大師,最後卻是共產黨得天下?(讀最後一部分)


作為曾經的農民小哥,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那就是,只要是你花錢買的,你愛怎麼浪費就怎麼浪費,關我屁事?如果我是以種糧為生,賣糧是我的主要收入,我巴不得你多買多浪費。

但是,浪費糧食真的挺可恥的。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你只能吃二兩米飯,每次卻偏偏要買四兩米飯。沒什麼特殊原因,不差錢,就喜歡每次都有剩飯剩菜的感覺。

這不是可恥是什麼?賤人!


農民伯伯不希望看到我們浪費糧食,不止農民伯伯,所有的伯伯,哦不,所有經歷過物質匱乏時代的人都有這種情感上的直覺,看到浪費糧食會難受,會覺得浪費的人可恥。

幾乎所有生於80年代及更早的中國人以及大多數生於90年代的中小城鎮及農村人都有這種情感,除去少數提前進入共產主義的群體之外。

情感跟理性的不同就在於它受直接感官衝擊,比如你看到幾百斤剩飯被倒進下水道,當垃圾處理,哪怕不是你家的飯也會湧起一股難過和可惜的情緒,這是從小在浪費可恥的現實環境中培養起來的。但如果有人拿一個賬本跟你算:本城市幾百家飯店,原料購入多少,實際售出多少, 有多少是銷售不掉而處理掉的,有多少是吃不完浪費的,哪怕這個數字是幾千噸,比前面你實際看到的大得多,但愛好節約的你受到的情感衝擊也小多了。

美國人的浪費是出了名的,圖書館、學校、公共場合經常24小時不關空調不關燈。是美國人道德水準低下嗎?不,人家兩三代人沒有能源匱乏過,自然就沒這個情感包袱了。中國崛起才十幾年,從小脫離匱乏的一整代城市人還沒成年,浪費=可恥的直覺還會持續很久。

麵包店白天香氣撲鼻,晚上成桶地倒掉,浪費不浪費?當然,但如果不這麼浪費,你要麼中午12點後什麼都買不到,要麼就會經常吃到發霉麵包。市場經濟這個玩意天然就會導致過剩(計劃經濟則是天然會短缺)。有過剩,必然就浪費。只是這個浪費沒發生在你面前,你就不會那麼不爽而已。

之前有個學校,從農民手裡收了幾百噸滯銷西瓜,分給師生吃,還是吃不完,讓學生集體砸了,發泄一下高考壓力。你說這算是好事還是壞事?有好多人在網上罵,罵學校浪費食物缺德。你讓瓜農本人看看,他大概也會覺得哎呀挺好的西瓜砸了可惜。但你問那乾脆別收了行不行?那農民伯伯就該拿西瓜砸你了。


不要把農民想的這麼不堪,種地是個臟活累活,現在年輕人沒幾個願意乾的,賺錢少,累,更讓人笑話。

年紀輕輕干點啥不好?在家種地?!

現在農村種地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年輕人都打工去了,老人從年輕開始種地,一輩子也只會種地,不種地吃啥喝啥?

他們不希望任何人浪費糧食,那是他們的勞動成果,你辛辛苦苦畫的設計圖被人隨手一撕扔進垃圾桶你心裡什麼滋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在南方上的大學,食堂里大部分都是蓋澆飯,有時候沒胃口的時候我都跟大媽說米飯少點,少打點菜,然後吃的碗里一粒米都不剩。

食堂還有一種自助性質的,就是自己打菜,最後稱一下付錢,我看有些人喜歡裝上一大盤子,最後沒吃幾口,我倒是不是覺得他們浪費,我感覺他們貪得無厭,自己的肚子能吃幾兩飯自己心裡沒數?浪費錢還浪費資源。

我三四歲的時候也喜歡充大個,自家蒸的大饅頭七八兩一個的那種,抱起來就啃,一大盤餃子吃一盤佔一盤,那麼多肯定吃不完啊,然後就會被打,慢慢的學乖了:饅頭吃多少掰多少,餃子麵條吃多少舀多少,要是上桌的時候就已經舀好了,但是覺得太多了吃不完,就在還沒開始吃的時候勻給別人些,畢竟吃過再給別人的都算是你剩的,別人吃剩的給你你會吃嗎?

後來再大點了,跟著大人干點農活,才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只是要求背誦的詩,更是對我們牙牙學語的兒童的諄諄教誨。

現在我種了一百多畝地,跟某些種糧大戶動輒幾千畝上萬畝的肯定沒法比,但也勉強夠的上職業農民了。

我不希望你們浪費任何食物,不僅僅是糧食,肉也是用糧食喂出來的,蔬菜水果更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每個人的努力都值得被肯定,每個人的勞動成果都值得被珍惜。


謝邀

浪費糧食可能會導致農民死亡

浪費糧食對發達國家來說損失的是錢,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損失的是資本積累,對於溫飽還沒解決的國家來說,損失的是命。

在目前中國的條件下,浪費糧食從農民個人角度來說可能是好消息,確實會增加收入,但增加的並不多,因為糧食市場是與世界相通的,糧食消耗增加更可能會導致進口糧食增加,只有中國糧食消耗增加使得世界糧價增長時,中國的農民才會獲利。往洗澡盆里丟石頭會造成水位顯著上升,但往湖泊里扔就感覺不到了。

浪費糧食從社會角度看則是徹底的壞消息。糧食的作用是人吃掉消化變成能量,並讓人工作去產出更多價值的,或者用於生產原料,製作出高級產品的,比如酒,肉類,酒精,石墨烯等,糧食、高級產品以及人力,也都是可以出口換匯的。這些原本可以換匯的錢沒了,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意味著要更晚進入發達國家水平。

對於溫飽問題還未解決,且糧食市場封閉的國家,浪費糧食意味著糧食短缺和糧價飆漲,有點錢的階層會優先把糧食買走,而底層人民尤其是農民自己,是無糧可買的,即使有糧也因為高價而買不起(土地不屬於農民所以產出的糧食也不屬於農民)。而事實上,中國5000年大多數時間裡都是處於上述社會的。


實際上浪費糧食對大家都沒好處,即使農民獲得了臨時性的收入增長,最後也會因為其他消費品漲價而還回去。

這就是產業格局,小農是處於劣勢的,即使天上掉餡餅給小農,這餡餅也是強者來瓜分的。

當然啦,小農才沒想得這麼多,小農才不會管你浪不浪費,小農只是想賣個好價錢,速速賣完。


我感到非常有必要回答這個問題,我看了其他的回答,沒有答到點子上的,這才是可怕之處——由於太長時間的扭曲,一切都變得習以為常,以至於麻木不仁。

看到題主要求 國家政策、中外對比 啥的一套一套的角度,恰好正好剛剛從英國回來,隨手給你貼兩張「糧食」的價格供題主參考——英國一家路邊普通飯店的一碗白米飯的價格

這是倫敦一家唐人街低端(吃飯沒有桌布,菜單為過塑紙)的中餐館裡白米飯的價格:3.20磅。

你說倫敦是一線城市比較特殊所以貴,沒關係,這一家愛丁堡路邊的泰國菜,最便宜的一種白米飯一位2.95磅,其他口味更貴。

現在的英鎊處於低位,大概1磅等於8.95元,就是第一小碗白飯29元人民幣,第二小碗26元人民幣。我也不知道題主在國內月入多少,反正我覺得挺貴的。早幾年留學的同學,英鎊都是13塊,15塊一磅換來的,那就是一碗要將近50元人民幣——我不知道題主還要不要提浪費,我在餐館裡沒有看到浪費——在印度餐館我看到老外用囊擦乾淨了咖喱碗,在炸魚薯條我看到了老外把薯條和魚全部吃乾淨。

這樣的問題被問出來,是有原因的——中國的糧食太便宜了,進而造成農民收入低,然後勞動力價格(加工、運輸、服務員等)定價低。最後兩者合力,化作一碗飯店裡的白米飯——談浪費我想沒什麼人浪費生米的。

第一,中國農產品的價格是被管制,現行的國家儲備糧食收購制度,是對農民財富分配極大的不公平。

中國建國以來,一直存在對農業的「剪刀差」(具體剪刀差的意思,可以去百度)。2004年李昌平上書總理:農民真苦 農村真窮 農業真危險。因為國家對農業的剪刀差,才有了題主可以隨隨便便提出這個問題的底氣。

第二,中國農民在制度上(戶口制度)是不平等的——農民沒有養老保障,沒有醫療保障(最近才有的保障體系也是和城鎮居民相分離的,不是一本賬一個池子)

我的母親是大學教授,曾經讓我看過新生入學貧困生補貼的申請書:幾十份大同小異,人均只有八分地,爺爺奶奶大病致貧,爸爸媽媽其中一個勞累成疾卧床不起,弟弟妹妹要讀書沒有錢。其中一個細節:爸爸在工地上疼的直不起腰,實在忍不住,就想吃止疼片,掏出來以後又覺得藥片太貴捨不得吃,最後哆哆嗦嗦把藥片掰成半個吃,疼的受不了吃半片。這個細節我相信不是杜撰的,這個申請生應該不是一個騙子。

這就造成了另一個結果:農民自願為城市供給非常廉價的勞動力。一個服務員在上海,大概收入也就是3500元左右。以至於知乎上的答案,月入4000元就是全國收入的前10%——河南瓜農蹲在城市小區外,一斤只賣5毛多,論麻袋賣,還幫著背到買家家裡。下雨全家就睡在三輪拖車下面,遇到大豐收的年份反而瓜賤傷農以致虧損,一個夏天能賺幾百塊就覺得很滿足了——收到假錢後嚎啕大哭,均是我親眼所見。

所以,第一,農民提供便宜的麥子,第二,農民提供低廉的人力服務,最後你可以在中國上海的餐桌上吃到2元一碗的米飯而不是30元一碗,然後你可以覺得,這一碗倒掉也無所謂,再去知乎問下,其實我買了倒掉,是不是更有利於農民?

其實要感謝政府,感謝他們「欺壓」農民幾十年如一日,讓題主可以大大方方問出這樣的問題:從經濟學、心理學神馬角度,論述一下「農民是否希望消費者浪費糧食」——得了便宜久了,忍不住要賣個乖。

所有的答案,都沒有回答這個本質問題——買賣成交確實是自願和平等的,但是價格形成機制卻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巨大的扭曲。不要忘記,所有的浪費,所有的回答,都是建立在這個扭曲的農產品和人工價格的基礎和前提上的。

關於農民工勞動力價格:香港有一個紀錄片叫 有樓萬事足,裡面演到有一個白領,因為實在買不起房子,最後豁出去決定去工地上,做建築工人,奮鬥了兩年以後才買起了房子。

額外說一句,也不要抱怨上海的房價比倫敦貴,在我看來再正常不過——英國倫敦平均年收入不會超過2萬磅,上海18萬人民幣收入的人群我身邊也比比皆是,上海總收入超過這個數字的絕對人口數量非常大。可是倫敦年輕人喝瓶可樂最便宜我看到也是1.9磅(16塊人民幣以上)飯店吃碗白米飯3.2磅(28元),我們只要3元錢、2元錢,更別說我們低廉的房租和交通費用。我們靠壓榨農村人口節約出來的「衣食行」成本,最後難倒不是都要用到「住」?

最後,你可以浪費你的錢,但是沒有資格浪費別人的勞動,甚至背後的尊嚴。體制給了你優勢,需要做的是反哺,而不是浪費完了還要各種學派來分析正確性。中國2011年已經越過了劉易斯拐點,以後服務的價格會越來越高,農民和農產品應該逐漸回歸「正軌」,如果房價可以降下來的話。


並不是所有事,都要和經濟利益掛鉤的,在討論農民和浪費糧食有關的問題上,也是如此。

農民中,有些人看不慣別人浪費糧食,可能是因為他們從艱難時代走過來的,可能因為從小就受到粒粒皆辛苦的教育……原因有很多。

大多數農民,既不會因為部分人的大肆浪費而發財,也不會因為部分人的節約而收成不好。

至於你浪不浪費,完全取決於你心裡能不能過得去。

最後,我不太喜歡糟蹋糧食的人,包括吃的時候糟蹋的人,和把糧食做得難以下咽的廚子。


農民看到任何形式的浪費都是心痛的,比如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然而作為農民的子孫我現在也學會浪費了,肯德基早餐兩個帕尼尼買一送一,第二個實在吃不下,所以只吃了中間的雞蛋,兩個麵餅都扔了,沒辦法,這就是人性,人就是這樣的費拉不堪。

至於大量基於浪費的消費是不是有利於農民,每年產量就這麼點,你浪費多了還得進口。

年代不同,道德觀也不一樣,物質匱乏的年代,撿到一個白菜幫子都當成寶,現在吃不完的糧食被大量大量的浪費。大多數人覺得理所當然。

相信再來一次饑荒或者大低谷,人類還只是短暫的懂得珍惜,繁榮個幾年就找不著北了,人類天然以為生活會越來越好,其實這並不科學,古羅馬之後的中世紀無論物質和精神上都不如前者,五胡亂華也是在文景之治後面。至於康乾盛世之後的全國糜爛就不說了。

慶幸吧,慶幸自己短暫的一生,吃得飽,穿得暖,沒有戰亂,風調雨順,在座天天噴這個噴那個作來作去,人頭被砍瓜切菜一樣砍掉,整街整街的被屠滅,前幾年還在某個斷網的地方發生過呢。

=========

浪費糧食用我的家鄉話叫做/d?:reie/,大概意思是浪費是被詛咒的會遭天譴的。


我又要來說政治不正確的話了:節約往往都是被窘迫的人均資源擁有量給逼的,浪費往往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

所以節約是美德還是迂腐,浪費是惡習還是洒脫,歸根結底要看人均資源擁有量,如果哪怕社會底層都人人大肆浪費,這個國家還資源充裕不影響可持續發展,那麼沒人會去提倡節約的。

當然了,不產生任何效用的浪費,比如喝酒買兩瓶,喝一瓶扔一瓶,這個沒啥意思。


浪費糧食下輩子不會投生成人。我們那兒是這麼說的。


錢是你的,僅僅記在你名下的一個數字,所以花多少錢,我們管不著,也不會心疼。

但資源是大家的。浪費糧食,會增加這個世界的熵。


農民有農業補帖,無論糧食是否浪費,同農民關係不大。

不過,會影響全國福利。


農民絕對不希望浪費糧食,養雞的也不希望用雞蛋餵雞(浪費)。如果用糧食當肥料,那就是深深的災難。

就在六個月前,我做了一件很浪費的事情,就是用雞蛋餵雞,餵了三個月。三個雞一天吃十個雞蛋,給我下三個雞蛋。那麼我為什麼要以多換少呢?因為:

第一,雞蛋有營養,雞蛋最容易被雞吸收,雞吃了健康。

第二,雖然十換三,但是下的蛋也是大。

二兩一個雞蛋。

第三,這雞吃雞蛋,不吃飼料。下的蛋就是有機雞蛋,口感除了清香,竟然還有一絲肉香。這樣的蛋,拿二十個飼料蛋我也不換。

第四,為什麼我這麼浪費?為什麼不喂苞米面,因為,那時候玉米面買2.2元一斤,飼料雞蛋賣1.99元一斤。不信?

…………………………………………………………………………

就是我這麼浪費,是因為雞蛋比玉米面便宜,浪費的前提是便宜!我的三個母雞,整整吃了四個月雞蛋!它們,真的百吃不厭,天天除了雞蛋,啥也不愛吃了,想想也是,有雞蛋誰吃苞米面啊。吃的冠子紅的要滴血,毛爪油光閃閃,都說母雞太胖不下蛋,這三個巨胖,還下大胖蛋!一個頂倆個!有肉味的!

可是它們很不幸,二個月前,雞蛋突然漲到三塊!一個月前突然漲到五塊!現在五塊五!只好給它們減量了,一天十個,八個、五個、三個…………今天只餵了兩個。

雞真的憤怒了!讓三個雞吃二個雞蛋,這怎麼可以!菜葉子?苞米面?這是雞吃的嗎?絕食!天天早起四點就要蛋吃,母雞叫的比公雞還響亮,不要大白菜!不要苞米面!要雞蛋!這還咋睡覺了,其實我真不嫌棄的,可是鄰居受不了!樓上老太太說,孩子,你養雞就得餵雞,你天天把雞餓的直叫啊,孩子,你看看你吃這麼胖,把雞餓的這麼瘦,造孽啊……你拿的是什麼?我拿的是雞蛋啊,什麼?天啊,我活到七十六了,從來沒看過這麼小的雞蛋,沒有一個琉琉大呀!哎呀呀,這雞讓你餓成這樣還給你下蛋!

我說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什麼不是?前幾天雞還胖的流油,這幾天就瘦成皮包骨!餓的天天直叫喚,你上班聽不見了是吧!我說阿姨啊,這雞是得病了,饞病!痰病?雞還有痰病?那你趕快買葯治,我說好的好的,好的好的。買了十塊錢雞蛋,咋這麼少了?連過去的一半都沒有!以前十塊錢四十個,現在只有不到二十個,人民幣就這麼貶值了嗎?不是一直在升值嗎?我把雞蛋狠狠的摔在院子里,三個母雞撒歡的叨蛋液,吃吧!治痰病!

……………………………………………………………………………

我想,當養雞場的老闆,看到我這麼浪費雞蛋,他哪裡會喜歡,他絕對會找一塊大豆腐,然後一頭撞死。

農民看著出了一身冷汗,我的天,千萬別浪費糧食啊!幸好幸好,玉米面比雞蛋貴啊!

昨天和幾個朋友喝酒擼串子,高談闊論,講天下小事,鄰桌兩個農民聽的津津有味,我說,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他倆實在忍不住了,拿著一瓶啤酒過來敬酒。問我,老弟,你說,為啥四海無閑田,農夫還餓死?這麼多地咋還餓死了?什麼!你真的不知道嗎?不知道啊?你真的不知道嗎?真的不知道啊!我說,算了,你不需要知道了!喝酒,先幹了!


首先從宏觀上看,農貿屬於完全競爭市場,完全競爭市場的特徵是個體很難對整體產生影響。

你自己節約還是浪費,其實對整個市場影響微乎其微。

所以在此只討論宏觀上的節約,也就是所有人都節約。

這可以類比政策帶來的外部性,比如政府要求所有人不許購買多餘需求的食物。這會在短時間內導致食物市場供大於求,大量農民和農場破產。但長遠來看,隨後這部分勞動力和資源會被分配給其他產業,總的來說是有利於社會總體福利增長的。

所以我覺得政府可以強制所有人只能購買自己需要的食物,也就是食物配給制。

(???)經濟學滑稽


祖上八代都是農民,來回答一下!

浪費可恥!

關我屁事!

廣東,一年兩季大米。早季三月份插秧,六七月收割!晚季七月插秧十月十一月收割。

早季的大米沒晚季的好吃,所以一般都是收了就賣掉。

我家今年早季種四畝田,干穀子賣1800塊錢!每百斤約120塊錢!

伺候它三四個月才1800塊,別的不說,就想想收割的時候三十幾度的天氣,一天六個小時是最少的。當然會有收割機了。請收割機是80塊一畝。4畝是320。但還有的收割機去不到的地方,比如田壠高的!曬穀子要半個小時去翻一次!還有農藥肥料500。除去這些還剩1000塊!

回到題主的問題,希不希望城裡人浪費糧食?即使你們浪費糧食使穀子價格提高到每200塊一百斤(1oo~120這價格已經很多年了)以我家為例,早季賣穀子也不過多三百塊!

然而現在是2017年了。任何人找份月薪三千的工作不難!

作為孩子,並不希望父母在家種那麼多田。只是他們覺得讓田荒著可惜!

作為農民的孩子,看到你們浪費糧食,可恥!

但是,關我屁事!


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說

節約降低社會總資源的耗散。

舉個例子,假設每個人都符合

1.只消耗單位1的糧食。2.購買單位2的糧食,並浪費單位1的糧食

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1)糧食需求增加

(2)糧食價格上漲

(3)糧食供應增加

(4)糧食價格下降

看起來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在於

生產更多的糧食會導致其他生產資源向糧食生產遷移!!!!


中國6億農民,可以養活三億人。

美國一百萬農民,可以養活六億人。

中國事實上糧食浪費處於中上的層次。

浪費糧食並不會讓農民的收入增加,因為糧食價格中糧說了不算,華爾街說了才算。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OTU2NQ==mid=2653021120idx=1sn=ff1e88b47362c4d61397ad8883308ac9chksm=f1c96ef2c6bee7e4d4e785fdd56e78803c711bc90769a869e3c6a9a4196ad2414cae188a148f#rd

曠朗無塵islyfs:關於糧食安全,村長講講套路吧,老怪有講,然而比較分散,村長可以從起源發展現狀講起,蠻有趣一定。

易行道:@曠朗無塵islyfs 你是想聽饑荒,還是如何生產糧食(杜能農業論)?

曠朗無塵islyfs:@易行道 饑荒吧,可以夾帶正確生產經驗。

雲上的豬:中國可是數次在馬爾薩斯陷阱徘徊,在人口數量大,饑荒的陷阱下。中國還是石油農業情況下,朝鮮石油農業崩潰下,造成了苦難行軍。

wuweilxl:講糧食危機吧。糧食生產其實是和其他農業生產要素自洽的一個結果。比如說積溫(一年內日平均氣溫≥10℃持續期間日平均氣溫的總和)。理論上鄭州同樣條件的土地糧食產量要比襄陽低,最簡單粗暴的一個道理就是襄陽積溫比鄭州高。而假如你再代入積溫導致遼寧還只能一年一熟,長沙可以一年兩熟,而廣州已經可以一年三熟了。食品是一個錨定物,他是勞動力價格的決定性因素。而勞動力價格是工業產品價格錨定物。同樣一套設備,中國用3000人,德國用100人,但資本方的工資支出都是一樣的。全世界都有工資-效率理論模型。

以上。美國的糧食價格是我們的一半,他還在下跌。美國的豬肉一斤三元,美國的牛肉也開始進入中國,與之對應的是中國的傳統農業徹底的崩潰。中國農業為什麼可以生存到今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農業人口總數優勢。什麼是農業人口數量優勢?就是推恩令導致均產,均產導致人多,人多導致勞動力價格便宜,而人多導致國家工程的成本超級低。比如說都江堰工程。你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埃及,他是什麼人修?奴隸。你看修建白波運河的蘇聯,他是什麼人在修?勞改犯。對於國家而言,最難以接受的就是大型工程的勞動力成本。

前面講了美國的糧食價格,他是嚴格按照杜能農業論在生產糧食,所以成本超級低。而你把中國的幾十萬畝地的超級農場和美國一比,叫人汗顏。這是導致中國農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而能解決中國人口就業的是三產,所以說放開三產讓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不斷提高農民的人均土地數量是解決中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最關鍵一環。中國農業生產是虧本的!所以在以往長期對農業基礎設施的修建和維護中投入的天量的勞動力無法繼續維持。美國那種超級農場,全部機械化,還是按照工業化生產的標準生產,他的價格決定你中國的糧食價格,所以中國糧食生產你們是賠本的。最關鍵的是美國補貼三千億美元,相當於兩萬四千億人民幣。中國補貼自己農業多少錢?一百億人民幣,當然這些錢主要還是進了中儲糧的腰包,剩下的殘羹剩飯象徵性的給農民一點,即使如此還要層層過手。

關於中國的農業生產,他的華北有大量的中低產田可以改造。但沒有人去改造。他在長江中下游有大量的中低產田可以改造,但沒有人去改造。中國還可以在東南沿海的河道入海口填海造陸,但那關農業部門什麼事情?中國在東北和西北還有大量的荒地可以開墾,但是你們懂得,中國的地主都是被吊起來打死的,所以在中國人均七分地就是政治正確。資本不願意進入農業,農民沒用能力發展農業,國家不願意補貼,有關部門作壁上觀,然後農業生產決定中國核電的價格。人之所以被餓死,並不是因為糧食生產系統不能生產糧食,而是人們不願意去生產。

接著是全世界的糧食生產,歐洲和日本長期保持中國人西漢以前的長子繼承製度,所以土地集中度非常高,而城市化讓農業生產的效率也有了質的提升。非洲和拉美的農業生產系統比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比不了,但比中國還是比較先進的。但他們這些國家和地區對農業生產並沒有話語權,價格是中國、美國、歐洲、日本說了算。對於美國而言,他不僅是農產品出口大國,他還是農產品進口大國,他當然要嚴打農產品價格。在全世界而言農產品就意味著勞動力價格,勞動力價格就意味著工業製成品價格,工業製成品價格就意味著美元購買力。美元購買力就是美元匯率!美元購買力就是美元匯率!美元購買力就是美元匯率!而非洲和拉美由於經濟單一,他的農業嚴重依賴歐美中日,所以被操控很正常的事情。你一百美元種出來的糧食,最好的結局就是八十美元賣給我,這就是美國人的邏輯。道理其實超級簡單,美國人的生產成本只有六十,美國補貼又減少了二十,最後美國的價格就是四十,你不願八十賣給我,我就六十賣給你。這個套路,就是用工業化和資本市場的錢補貼農業生產系統,最後叫第三世界買單,這也是人類社會人口發展為什麼受限的原因。他們的農業生產系統嚴重虧本,而農產品價格嚴重的抑制了農業生產的投入。中國是扭曲房地產價格,歐美是扭曲農產品價格,他們價格調節的手段就是為了促進或抑制資本的進入或流出。因為蓋樓的不是建築工人,而是中國央行。種糧食的不是日本、德國的農民,而是華盛頓奴役大道33號的美聯儲。

會不會爆發饑荒呢?當然會。你們觀察08年至今的糧食價格,美國打壓糧食價格幾近喪心病狂。中國的糧食價格是相對接近成本的,一方面他有百億補貼,另外一方面他的勞動力價格是不計的!然後你以此對照亞(印度)非拉的農業生產系統,中國還有工業化和金融行業可以補貼印度連完整的化肥生產系統都沒有建立。這些國家的農民,那個苦逼啊。除非印度、非洲、拉美也拿出來3000億美元補貼農業,否則他們只能被動接受遊戲規則。08年至17年,全世界除了美國都在事實上拆除農業設施,這就是美國人的全球農業縮表計劃。他有全世界最高效率的農業生產系統,還有創造全世界貨幣信用的機制,然後他拿著你的錢補貼他的農業,和你打價格戰。美國人真的太會玩了。現在的情況就是中國的糧食自給率70%,中國的油品自給率38%,剩下的可能都是地溝油。講真中國糧食儲備到底有多少糧食真的是一個未知數。然後你看亞非拉(中國、日本、韓國已經事實脫亞),他們完全就是咎由自取,你說你泰國的大米,你的價格已經奇高了吧,中國用高鐵換你的大米,這總是雙贏的吧,但他們認為這是虧本的。所以說中國人繼續打壓大米價格就是超級符合中國利益的事情。國家就是無情的動物,中國人吃飽飯就需要泰國人餓死,這就是物質守恆定律。

以東南亞為例,他的外資在有序加速流出,爆發金融危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屆時全球的農業生產系統都要經受一次現金流的考驗,假如你沒有資本儲備,你只能關門大吉。我們最優的策略就跟著美國人混,我們不能修改遊戲規則,但我們可以適應。只要我們有美元,我們就能買到美國糧食。我們就能把饑荒通過遊戲規則輸出。當越南、泰國開始餓死人的時候,我們還可以適當的援助他們十噸、二十噸的,以感謝他們對我們的不支持。糧食出口國居然餓死人。你們是不是聽的很可笑?在東南亞金融危機和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越南和泰國這些糧食出口大國都出現了饑荒,兩國政府緊急終止糧食糧食出口。而這種不負責任的糧食出口政策導致國際糧食價格短時間內飆漲,而越南和泰國國內的窮人因為外資流出而買不起糧食,最後演化為騷亂和暴亂。

最後是推演世界政府下的糧食生產系統(地緣政治經濟學)。假如我們今天,中國、美國聯合武力統一了全世界,那全世界的糧食生產系統應該是什麼樣子?北亞、南亞的水將會被通過管道運輸到中亞;扎伊爾河的水將會被提灌到撒哈拉和非洲南部;亞馬遜的河水將會被提灌到美國加州和佛州;這不是南水北調,而是人類文明的登天塔。屆時全球的農業補貼將會被取消,或者補貼轉移到工業生產系統,作為人類社會繁衍的基礎,不會有人系統的破壞人類的糧食生產系統,而城市化和土地集約將會有力的限制人類人口數量的增長。

饑荒、瘟疫和戰爭是人類社會最好的朋友,因為他們大幅降低我們這個社會發展的成本。人類為什麼挨餓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因為人類社會的不自覺。


怒來回答一波!說浪費可以帶動經濟發展,給農民增加收入的都是凱恩斯學派的門外漢!勤儉節約這種中國五千年的精華文化不能就這樣被一個英國人帶跑偏!

這就是典型的破窗理論,你浪費糧食看似增加了糧食消費,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民可以拿去消費,繼續為國家貢獻GDP。

可你沒想到,如果你不浪費,節省下來的錢,你可以去購買衣服,可以存起來生利息讓銀行貸給他人用,甚至可以成為你買房的一部分。而這些事情因為你浪費了糧食導致沒有發生,所以你也意識不到。

如果把世界分成自己和外部世界,那麼外部世界因為你的浪費只是讓錢從本應收下的裁縫或售樓小姐中轉移到了農民手中,外部世界並沒有產生多餘價值。反觀你自己,從本應吃頓飯並且得到一件新衣服的狀態轉為僅吃了一頓飯的狀態,這就是你自己的損失。如果把你和外部世界加總,那就是整個社會的損失。

其實多想一點,如果你沒有浪費,你省下的錢可以做很多事情,更好的發揮金錢的最大價值,無論是幫助農民還是其他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應該是我們引以為戒的,以後的錢會越來越值錢。

推薦另一個英國人的書吧,更加易懂,更貼近生活。


糧食這個問題其實不太適用普通的經濟學理論。因為經濟學中一個很基本的假設就是價格上漲會導致產量增加,如果價格上漲突破天際,下一輪的產量也會突破天際。但是糧食卻不是這樣。

同時,另一個重要的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就是稀缺必然導致價格上漲,從而抑制浪費。可是為了保證大家不餓死,國家一定會想盡辦法平抑糧食價格,這樣一來,反而會讓浪費的人始終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持續進行浪費。

這些假設都不成立的情況下,現代經濟學的很多分析手段就會出錯。

糧食是一個非常敏感而複雜的問題,絕不可以當作普通的商品來看待,否則坐而論道紙上談兵只會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不要浪費糧食,這是一個社會的基本道德。不要指望簡單的經濟規律能夠幫你搞定一切,它們很可能僅僅只是假設而已。


推薦閱讀:

金坷垃廣告為什麼是美日非組合?
屠宰場用什麼方式殺死牲畜?
當今,當農民就沒有出路嗎?
為什麼說部分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前吃不上飯,之後就吃上了?
怎麼看待網上爆出的南京農業大學動物實驗事件?

TAG:經濟學 | 資源 | 消費心理學 | 農業 | 國家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