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涅槃後,意識體(靈體)還存在嗎?若存在,以什麼形式存在?若不存在,變成了什麼?


意識本身就是肉體的成分之一。根據佛教根本教義,沒有脫離肉體的恆常不變的精神(無我,anatman)。大梵我不存在,個體中的小梵我也不存在。

人一旦死亡,精神必然隨著肉體消失。凡人如此,佛(覺悟的人)亦莫能外。

佛和凡人的區別在於:佛認識到,並敢於面對死亡後的寂滅;凡人妄想還有轉世、或者可以升往天堂。這些概念都是佛教攻擊的對象。

當然,實際操作上,這種基本教義對受苦受難渴望來世擺脫痛苦,享享清福的底層大眾、懼怕死亡和對自己財富失去控制能力的中產階級,以及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天子或具有靈性的統治階級,都不會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有第一義和方便義的區別。傳教可以採取種種方便的手段,不急於攻擊婆羅門教的一些基本思想。但方便出下流,最終就會變成佛教印度教化、密教化,並在伊斯蘭教的衝擊下,在印度幾近消失殆盡。在中國,佛教則不斷土俗化,變成了求神拜佛的類似印度教的宗教。

當然,佛教的滅亡也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義。具有制度化的宗教都必然要滅亡,但是人對世界本質的認識會不斷更新和加深。


不存在了,依照緣起法,所謂的靈體就是識,識是因緣和合才能產生,如果沒有緣,所謂的靈體也會斷滅,而佛陀或者阿羅漢就是斷滅了可以輪迴的所有緣,所以死了以後,靈體就魂飛魄散了。

但是大乘有其他的說法,比如古佛再來等,說明靈體沒有斷滅掉,唯識宗更有第八識的說法,所以這一點上是和原本的佛教衝突的,看你在哪個佛教討論這個問題了,比如大乘佛教相信佛的報應身永駐色究竟天為大菩薩示現,這是大乘佛教的認識


不存在,永遠消失


彼有一倒。從一倒為四倒。從所有為三倒。

何等為一倒。為對或受。非常為常。苦為樂。非身為身。不凈為凈。是為一倒。

何等為四倒。所有身痛意法。是為四倒。

何等為三倒。一為想。二為意。三為見。
是為三倒使。


話說涅槃是什麼?意識靈體是什麼?

好吧,現在回答你問題的都是沒入涅槃的。

所謂無風不起浪,無潮不涌動。涅槃寂滅,屏息一切諸緣一切煩惱滅盡,入滅還怎麼回答你呢?

無來無去。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無色無相。萬名一相。本為一體。如何變得。

若涅槃是一,則不入涅槃,以何言說?

入涅槃,何以言說?

若涅槃有二,則不入無餘,以何言說?

入無餘,何以言說?


人是天地間,最寶貴的生物。他珍貴在那裡,陰極為鬼,陽極為仙佛。成佛就是人從普通生物,捨棄肉體,靈魂進化。從此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就是所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成為一種永遠不會改變的狀態,所以才會長生。但是成為神佛,就得依道而行,自己的道是什麼,就得做什麼。不然就好像是GM不務正業,還是會被剝奪GM的許可權,打入普通數據群里。


涅槃,是一種圓滿方式。肉身不要了,佛體,帶著他所有的修鍊成果,功,神通,法器等等,去了他的佛國世界。以什麼形式存在?這方面的思想打住比較好,好奇是個高級生命,好奇本身不能說是執著,但是人的思想達不到那種先天的純凈,天真。往往帶著強烈的追求,探索知識,無休止的索取等等,帶著自己覺察不到的不好因素,這樣就不好。神佛世界的具體體現,真正是屬於天機了,人不能知道神佛具體是怎麼回事,能夠真正看到佛的人,就已經在那個境界了,不要把他當成什麼新奇的知識來探求。


漢地佛教有兩大特點

1 堅持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之劃分,以突顯漢地佛教的正統與法統。這是漢族儒家核心思想

在漢地佛教的相應思想。

2. 堅持大乘可分始教、終教、頓教、圓教之劃分。把印度佛教中大乘佛教的般若學、唯識學視為大乘始教,而漢地佛教的禪宗、華嚴、天台思想,視為終教、頓教、圓教。

這又是這是漢族儒家核心思想---禮儀等級與五服制度在漢地佛教的相應思想。

3.好在天台宗沒有把凈土宗列入正統的·1佛教體系,可見在隋唐時期的漢地佛教的大德還是從理性高度看待佛教。堅持佛教走中國特色之路的理念不動搖!

說句題外話,可見當代鄧小平先生的偉大呀!

所以師兄的佛教思想,就要帶【印度佛教原教旨主義】的標示了,自然漢地佛教同步認可了!

師兄認為【菩薩只能在一個人成為佛陀之後才能追認他的過去是菩薩,也就是說你根本不可能知道現在誰是菩薩】。雖是正知正見正解,但會被漢地佛教徒的絕大多數認為是邪說。

這就是漢人的悲哀之處,也是漢人最大的種性特點。

我剛剛權威網站關於佛祖的一句話,可為含義極深,可為上述的證據【古代印度人普遍不關心年齡,更注重哲學。佛教文本反映了這種傾向,提供了一個更清晰的圖片,說明了Gautama可能會教導的事物,而不是他生命中的事件日期。這些文本包含了印度古代的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描述,可以從耆那教經文中得到證實,並使佛陀的時間是印度歷史上最早的時期,其中存在重要的記錄。】

爵士貓:我今世只要好好修行,希望來世有個好去處。菩薩道,佛道,離我們一般人都很遠。看看印度人5000年來一直很虔誠,也沒說自己會成菩薩成佛的說法。成菩薩成佛,不是佛祖的勝意諦,只是佛祖的施設假名罷了。修行人最後的目標,就是寂靜涅槃。師兄讀讀【雜阿含經】以及四部阿含經,以及阿毗達摩經典,【大般若經】,佛祖只說了【寂靜涅槃】,沒說成菩薩成佛。

-------------------- -------------------------- -------------------------

雜阿含28經 28.涅槃經(第1卷) (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庄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住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

  爾時,有異比丘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白佛言:

  「世尊!如世尊所說得見法涅槃,云何比丘名得見法涅槃?」

  佛告比丘:

  「善哉!善哉!汝今欲知見法涅槃耶?」

  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佛告比丘:

  「於色生、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如是,受……想……行……識{,於識}生厭、離欲、滅盡,不起諸漏,心正解脫,是名比丘見法涅槃。」

  時,彼比丘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作禮而去。

------------------------------------- ------------------------------ --------------

雜阿含32經[正聞本38經/佛光本32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耆闍崛山

  時,有長者子,名輸屢那,日日遊行,到耆闍崛山,詣舍利弗所,頭面禮足,卻坐一面。

  時,舍利弗告輸屢那:

  「若沙門婆羅門於色不如實知,色不如實知,色不如實知,色不如實知,色不如實知,色不如實知故,不堪能超越色

  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不如實知,識集不如實知,識滅不如實知,識味不如實知,識患不如實知,識離不如實知故,此沙門、婆羅門不堪能超越識。

  若沙門、婆羅門於色、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超越色。

  若沙門、婆羅門於受……想……行……識、識集、識滅、識味、識患、識離如實知,此沙門、婆羅門堪能超越識。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色為常為無常耶?」

  答言:「無常。」

  「無常者為苦耶?」

  答言:「是苦。」

  「輸屢那!若色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寧有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輸屢那!於汝意云何?如是,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

  答言:「無常。」

  「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言:「是苦。」

  「輸屢那!若[識]無常、苦,是變易法,聖弟子於中寧有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言:「不也。」

  「輸屢那!當知: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色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於一切識不是我、不異我、不相在,是名如實知。

  輸屢那!聖弟子於此五受陰正觀非我,非我所。如是正觀,於諸世間無所攝受;無攝受者則無所著;無所著者自得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時,長者子輸屢那聞舍利弗所說,歡喜踴躍,作禮而去。

--------------------- --------------------------- ------------------------

雜阿含39經[正聞本151經/佛光本85經](陰相應/五陰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如是我聞

一時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有五種種子,何等為五?謂:根種子莖種子節種子自落種子實種子

  此五種子不斷、不壞、不腐、不中風,新熟堅實,有地而無水界,彼種子不生長增廣。

  若彼種新熟堅實,不斷、不壞、[不腐]、不中風,有水界而無地界,彼種子亦不生長增廣。

  若彼種子新熟堅實,不斷、不壞、不腐、不中風,有地、水界,彼種子生長增廣。

  比丘!彼五種子者,譬:取陰俱識;地界者,譬:四識住;水界者,譬:貪喜四取攀緣識住,何等為四?於色中識住,攀緣色,喜貪潤澤,生長增廣;於受、想、行中識住,攀緣受、想、行,貪喜潤澤,生長增廣,比丘!識於中若來、若去、若住、若沒、若生長增廣。

  比丘!若離色、受、想、行,識有若來、若去、若住、若生者,彼但有言數,問已不知,增益生癡,以非境界故。

  色界離貪;離貪已,於色封滯意生縛斷;於色封滯意生縛斷已,攀緣斷;攀緣斷已,識無住處,不復生長增廣。

  受……想……行界離貪;離貪已,於行封滯意生{觸}[縛?]斷;於行封滯意生{觸}[縛?]斷已,攀緣斷;攀緣斷已,彼識無所住,不復生長增廣。

  不生長故,不作行;不作行已,;住已,知足;知足已,解脫;解脫已,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著;無所取、無所著已, href="">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我說彼識不至東、西、南、北,四維、上、下,無所至趣,唯見法,欲入涅槃、寂滅、清涼、清淨、真實。」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雜阿含121經[正聞本1662經/佛光本123經](羅陀相應/五陰誦/弟子記說)(莊春江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住摩拘羅山。

  時,有侍者比丘名曰羅陀。

  爾時,世尊告羅陀比丘言:

  「諸所有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是死法;所有受……想……行……識,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是死法。」

  佛告羅陀:「色為常耶?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受、想、行、識為常?為無常耶?」

  答曰:「無常,世尊!」

  復問:「若無常者,是苦耶?」

  答曰:「是苦,世尊!」

  復問:

  「若無常、苦者,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是我、異我相在不?」

  答曰:「不也,世尊!」

  佛告羅陀:

  「若多聞聖弟子於此五受陰如實觀察非我、非我所者,於諸世間都無所取;無所取者無所著;無所著故 href="">自覺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

  佛說此經已,羅陀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 --------------------

==========================================================

涅槃之於輪迴,好在哪裡?

爵士貓回復空性 (作者)剛剛

師兄,答得好。我是沒這個耐心,直接叫他修凈土求極樂世界。

佛涅槃後,意識體(靈體)還存在嗎?若存在,以什麼形式存在?若不存在,變成了什麼?

涅槃之於輪迴,好在哪裡?

這樣提問的人,不該學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應該學凈土宗法門。

凈土宗有極樂世界,不談輪迴與涅槃好壞與否!

凈土宗,多好!就是為題主量身打造的。

或者題主可以加入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印度教,就不會有疑惑了!

題主不該學佛,佛學害人那!

==================================================

頓了

公眾號:不苦堂

16 人贊同了該回答

謝邀。這不是好在哪裡的問題。

用個例子來說明,比如:你有一個孩子,有一天你發現他不見了,於是失心瘋一般的跑出家門,滿世界尋找。

這個過程,就是輪迴。

但實際上呢,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

這孩子,就是佛性。它原原本本在那裡,不是它脫離你,是你脫離它。

如果兩不離,就是涅槃。

最終有一天,你會回來,發現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要找多久,吃多少苦,遭多少罪,這個就不知道了。

如果當初更有覺察力一些,這些苦和罪,有必要嗎?

沒有。

所以佛教說,輪迴是非常虛妄的。

生生世世的輪迴,就是一步一步朝外邁,離自己的孩子——佛性越來越遠。

爵士貓1 分鐘前

師兄說【但實際上呢,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

這孩子,就是佛性。它原原本本在那裡,不是它脫離你,是你脫離它。

如果兩不離,就是涅槃。】你這是認為有一個真實的佛性實體存在哦!?

那起問師兄,佛性是不是與緣起理論有關聯?

如果有,那佛性就不能說佛性就如【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

如果沒有,佛性就如【孩子就在家裡,只是在某個角落裡睡著了而已】,那佛性與基督教的靈魂,印度教的神我,有何區別?

兄弟很疑惑,請師兄解答一二為盼。

===================================================================


轉自百度上做部佛教吧

佛陀死後存在或不存在的問題,在佛陀生前已經被提出了。

一群修行者向佛陀提出了這個問題,佛陀考慮到發問者的理解能力,於是不給予回答,保持沉默。當佛陀的弟子阿奴拉達(Anuradha,古譯:阿那律)向佛陀彙報了弟子們的不滿。並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佛陀知道阿奴拉達有能力理解這個問題,於是回答道:

「阿奴拉達啊!你認為色蘊(實體)是永恆或是無常的呢?」

「是無常的。世尊!」

「無常是痛苦還是快樂?」

「是痛苦。世尊!」

「當面對無常的痛苦和不永恆的東西,把它當作是『我』,我的靈魂或永恆的實體,這種觀念恰當嗎?」

「不恰當。世尊!」

「受蘊(感受)是常還是無常?」

「是無常。世尊!」

「無常是痛苦還是快樂?」

「是痛苦。世尊!」

「把無常、痛苦和肯定會消亡的東西,當作是『我』或『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靈魂。這種觀念正確嗎?」

「不正確。世尊!」「想蘊、行蘊、識蘊是常還是無常?」

「是無常。世尊!」

「無常是痛苦還是快樂?」

「是痛苦。世尊!」

「把無常、痛苦和肯定會消亡的東西,當作是『我』或『我的』,這是我,這是我的靈魂。這種觀念正確嗎?」

「不正確。世尊!」

「所以凡是與自我、他人、聰明、愚蠢、高尚、低賤、遠、近等,有關的色、受、想、行、識,都應該以正確的知識理解為:『這不是我,這不是我的,這也不是我的靈魂。』要這樣的理解,一位高尚而有學識的弟子,才能從色、受、想、行、識中解脫出來,這樣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心念和情慾,自由的擺布它。」「解除了情慾後,觀想於自身:『我是解脫者。』他將會覺悟到:『不生就不會死,我已通過修行做好一切準備,我不再受生的業報了。』」

「阿奴拉達啊!你認為色是如來嗎?」

「不是的。世尊!」

「依你所見,你認為色存在於如來之內嗎?」

「不!世尊!」

「你看見如來離開色嗎?」

「不!世尊!」

「你看見如來在受、想、行、識中嗎?」

「不!世尊!」

「阿奴拉達啊!你以為如來中沒有色、受、想、行、識嗎?」

「不!世尊!」

「阿奴拉達啊!現在你自己想想看,既然如來不能脫離色、受、想、行、識而存在。你還能對尊貴的如來有什麼進一步的要求呢?你還會提出以下四個問題嗎?」「如來死後存在?」「如來死後不存在?」「如來生前存在而死後不存在?」「如來死後既存在又不存在?」

「不會了。世尊!」

「很好!很好!阿奴拉達啊!以前和現在我都同樣的說過:『唯有苦諦和苦滅,才是真理。』」《相應部.阿奴拉達所問經》

佛陀與阿奴拉達尊者這段對話,非常值得品味。但是佛陀的解釋不能令所有的人都滿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擁有了解這些問題的知識,唯有通過觀禪的智慧才能理解這個問題。只要通過戒定慧的修行,證悟涅盤並不困難。這是佛陀證悟的道路,是世間少有的瑰寶。


風平浪靜,浪花是否存在,若不存在何以曾經波浪翻滾?那時翻滾的浪花去哪裡了,以什麼形式存在?

一切都是自性顯現,無生無滅,無去無來,波濤洶湧的水即是風平浪靜的水

你的問題好比水能不能產生浪花,浪花平息後去了哪裡,以什麼形式存在。浪起時水是水,浪靜時水仍是水

佛亦如此


永滅


不存在意識體…

意識體,按照佛家說法,是阿賴耶識。

佛已入於寂滅,無生無死。


佛教認為涅磐是出世間法,所以世間一切概念不能描述涅磐。

因此對於涅磐是有(存在)、無(不存在)、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的提問,都是屬於佛教的十四無記,不予回答的。

印度傳統認為解脫不能具體描述,只能用「非······非·······」等否定來逼近,佛教也是繼承了這種觀點。


涅槃後當然就不存在了,不存在也就不需要再「變成」什麼了。非要說的話,應該是「虛空」。佛教的因明學在舉例時是將「空」歸為「常」的:「若是其常,見非所作,如空」。

原始佛教的宗旨,或者說釋迦牟尼創立佛教的初衷,就是為了通過修行擺脫六道輪迴,涅槃永滅。說句通俗點的話,就是通過修行以達到死得連渣都不剩的境界。


1、回到了混沌狀態;

2、薛定諤的貓,沒被觀察之前的狀態;

3、奇點,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奇點;

4、太極生兩儀的,太極狀態;

5、周易的先天狀態,或者說河圖狀態;

6、不生不滅,不垢不凈;能生萬物的狀態;


本無屬眾生之意識,佛亦眾生。

「我」、「法」,本相皆空,皆為阿賴耶識流轉。


答案是阿賴耶識的種子存在,

方式依靠自己的意願

對與涅槃你要理解什麼是死

一般意義上的死,指的是壽元終了,為何沒有了呢,

要麼是福報盡了,這個包括天人五衰在內

要麼是壽盡了,要麼是不避不平的橫死

死之前,有業,因為業力輪轉命令你強迫你去六道中輪迴

你輪迴為人、為天、為畜生,乃至生在富貴貧賤之家由業力決定

你只能被動接受

而涅槃,已經斷了業力,不受因果

你去輪迴也好,不去輪迴也好,輪迴是為人也好,為天也好,為豬牛馬也好,富貴貧賤也好

由你自己決定

我們一般意義上說的是自由

這個世界上為人的自由,無非是人身自由不受限制

而實際上,我們所有人都受到過去的業力限制你現在所有的事

比如過去不注意用眼,現在要戴眼鏡兒

你去動個手術就不用戴眼鏡兒了,這就獲得了一部分自由

你要做什麼隨你的意志而動,而非業力的果,這就是絕對意義上的自由了


我有一種猜測哈~

而如果我們看下生命的發展規律,如果這麼總結的話:

從奇點到基本元素

從基本元素到有機物

從有機物到無智慧生命

從無智慧生命到低智慧生命

從低智慧生命到高智慧生命那高智慧生命之後呢?是否會繼續演化呢?

如果說從物質到生命是一種質的跨越哪高智慧生命有沒有可能再來一次質的跨越呢?如果可能的話,跨越之後是什麼形式的存在呢?

如果我們假設所謂的神,佛,就是這種跨越之後的存在,那跨越之前的低級表現是否就是靈魂呢?或者是否可以說,靈魂對於神佛,就相當於低智慧生命對於高智慧生命呢?

如果這個推論成立,那我們無法用語言描述超越人類生命層次的存在也很正常,就好像基本元素無法描述高智慧生物一樣。

形式的話,就是跨越之後的存在。


所謂涅槃,是佛保持如來藏的狀態,了了分明,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卻如如不動,佛的無情,是無人之長常情,佛之有情,是同體大悲,你就是佛,佛就是你。在常人看來,佛歸於寂滅了,所謂無生,是不生妄想,不入塵世,並不是真的沒有了,人的本性是不生不滅的。


如小水泡回歸大海


推薦閱讀:

阿賴耶識是從哪兒來的?
你們唱國歌時,都在想些什麼?

TAG:意識 | 靈魂 | 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