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全真金丹南宗源頭在哪裡?

看@十萬個為什麼 道長寫的判教方面的回答,談及全真是靈寶的底子,重視戒律的作用。要那麼看,南宗雖然也號稱全真,但是其丹法就很有意思了。南宗從紫陽真人開始就是在家人,傳給杏林翠玄石真人也是在家人,直到玉蟾真人才正式建立教團。那南宗的源頭在哪裡?從「乾貨」來說從正一、靈寶和上清那一支出來的?


首先要搞清金丹南派的概念,實際源流上金丹南派跟全真並沒有關係,因為金丹南派實際上要早了幾百年。

如果僅僅是問多全真南宗,即南派丹法中的傳入到全真的分支的話,這個源頭就是正一神霄了。

因為是從白玉蟾祖那裡立教傳下來的,然而那時候並不是全真,而是正一。

王重陽祖師在世傳丹道,但是並沒有立教,遇仙之說是王重陽祖師親口說,立教是丘祖的事,但並未指明具體遇到的誰。然後是在丘祖的徒孫所寫的《金蓮正宗記》硬與劉海蟾還有呂祖產生了關係。重陽祖師的丹法有鍾呂派的痕迹,並不意味著就一定全盤是鍾呂派的丹法,因為《鍾呂傳道集》這類書其實很流通。

北宋盧《盧溪文集》卷四十八《書傳道集後》一文云:「世傳呂先生受道於鍾離先生,有《傳道集》,其書秘,世或罕見。近歲轉相傳寫,往往人皆有之,而不甚寶。惜字多駁謬。烏焉成馬者,俗莫能辯。因藉此本於清真道士楊應存,愛其字小楷可觀,為竄定百餘處,尚有闕誤可疑者,不敢私意改之,以俟後人是正。余特哀夫蓬心蒿目者之遠於道也。蓋道不遠人,讀此書則知道之在我而已。紹興癸亥中元日盧溪真逸書。」

如果細品王重陽祖師注釋的《五篇靈文》,便會知曉與鍾呂丹法實際是相異的,按史載說法,後來得王重陽真傳的是馬丹陽一系,後來的其它全真脈都或多或少有所變化,丹法已經與王重陽祖師原來的不同,不過北派源頭髮源是在此。

金丹南派源頭始自紫陽真人張伯端,而紫陽真人成都遇仙,所以才有後世著述的《悟真篇》,然而有人說紫陽真人遇到的也是劉海蟾。

然後就被這樣貫穿了起來的,但這個貫穿實際上是牽強在一起的。

事實上白玉蟾祖師那裡,在《翠虛陳真人得法記》里載,火師汪真君命其弟子辛忠義傳法給陳楠,陳楠傳之白玉蟾。《海瓊白真人語錄》卷一曰:"真師(指白玉蟾--引者注)告元長曰:……向者天真遣狼牙猛吏雷部判官辛漢臣授之先師陳翠虛,翠虛以授於我,今以付子,子宜秘之。"

並且《高上景霄三五混合都天大雷琅書》所列師派即為:玉清聖境元始法王,玉清真王長生大帝,……火師真君汪康民,辛忠義,陳楠,白玉蟾。」

而這裡明確說了法脈,是辛判官授翠虛真人,翠虛真人授白玉蟾。

之後白玉蟾真人立教,自己受的是正一籙,而他的弟子徒孫等都是受的正一籙,行法稱職全是用的正一的職。

事實上早年金丹南派就是正一的傳承,而且主要是雷法,並且吸收了紫陽真人的丹法理念。

然後要說雷法了,雷法結合丹道始於陳翠虛真人,而往上紫陽真人只是單純的丹道,這個白玉蟾祖師說過陳楠從薛道光處得的便是丹法,然而陳楠一次喝醉時也說,自己是辛判官的弟子,與道光和尚沒什麼關係。換而言之,在道統傳承上陳白這一支更傾向於雷法。

紫陽真人《悟真篇》的最大特點是,將外丹物類轉換成了內丹,原理是萬物都是象的呈現,背後感通的統一的東西是為先天。

然而這種比類在隋唐時蘇玄朗德著作里就已經提到了,而蘇玄朗曾於茅山學道,茅山唐朝時就是上清的地盤,所以內丹術源頭可以認為認為從上清派發展而來。

按《羅浮山志》載:弟子從游者聞朱真人服芝得仙,竟論靈芝:「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惟黃芝獨產於崧高,遠不可得。」玄朗笑曰:「靈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黃房求諸?諺雲『天地之先,無根靈草,一意制度,產成至寶』,此之謂也。」乃著《旨道篇》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內丹矣。

當然《羅浮山志》可能也有不可信的部分,也有人質疑是後世所作。

但是即使是內丹不是始自蘇玄朗,而《悟真篇》的內丹比類理念並非是紫陽真人首發,而更早就出現了。

紫陽真人在隨龍圖公入蜀,事馬默是1086年的事情,而《雲笈七籤》編於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在《雲笈七籤》中已經提及陰丹的概念,外丹叫陽丹,內丹叫陰丹。

在《玄辨元君辨金虎鉛汞造鼎入金秘真肘後方上篇》中:

  夫金虎鉛汞者,不出五行。萬物生成,因陽而結,因陰而生。陰者道之基,陽者盈之始。陽不能獨立,陰不可自生。人民萬類,皆稟一氣。判二儀,從混沌分後,因兆立基,屈伸達而生,因造化父母成形還本,各歸其根變化也。陰陽相奪,法象乃立。坎一離二,從陰歸陽。火一水二,從陽歸陰。水二火一,前者象,後者質,如身內修道之真源。重玄義幽,暗契真理,雙喻鉛汞二陰,水之二也。火性炎上,寄方自守,火之一也。在天地之間,配象五行。在人身田中,心為火藏,在肺下,其數一;腎為水藏,雙居命門,其數二。足明火一水二,為道之祖。悟者修行,神仙不難。玄珠優遊於赤水中,胚結成胎。還丹亦生於玄一,因陽發騰為流珠。足明三五與一,天地之至精,變化須臾。且如內修得一者,陰丹氣也,氣能存生。外修得一者陽丹,丹成服餌,功能內固性命,外化五金。乃知修行不二,至葯無雙,天人合道,理契自然。非陰不生,非陽不成,還丹交媾,不出於水,火金木土,猶即符應候,丹自成矣。丹基在一,但辨得真鉛真汞二物。真陰真陽,大道也。故托易象,葯不須斤,立三百八十四銖。象月兩弦,上下對望。二八十六,故立一十六兩。剩少即不合爻象,節符用事也。坎離為葯,天地為爐,乾坤震巽,為運卦生成。但以符結,陰氣,變為白馬牙,陽氣變為金砂。金砂入五內,霧散如風雨。雖無外一施,妙用無極,此皆長生出世之方,還丹之至道。元君、三景真人每至元日,會議得道之子,有分者感天曹赤帝君敕以金簡朱書;乃示此訣。若內行不真,心生猶豫,口是心非,終無得理。學者但行不二之心,道師必當自至,以戒後來者也。

所以往上的源流是很難說清的,一大堆道教學者也在拚命研究也沒有頭緒,但是可以肯定的,因為當時已經編寫了《雲笈七籤》,所以相關的概念也已經出現,而一般這種整編的的道經,往往有大量秘傳的內容是不可能全盤記錄的,所以史料看起來比較似乎只是出現,但事實上可能已經在師徒傳承之間早已成熟。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按一般典籍來了解,會認為河圖洛書是宋代才出現的,然而近年考古出土,發現唐代也有先天八卦,漢代有洛書式盤等,只是傳承隱密。

同時可以進一步推測,如果能連《雲笈七籤》都能進行收錄,那麼當時這種理念,也未必就有多麼極端隱秘而不可告人,而紫陽真人後來得傳的丹法這個過程,按史載並沒有嚴格的師承關係,這說明很當時只是被人點破了關鍵之處,從而大悟,而並非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個人認為比較合理推測是:由於紫陽真人本身就是極其好學的,涉獵頗廣,通過長年累年的學習加領悟的積累後,實際上對於外丹及丹道理論已經有了足夠的了解,但是外丹花費巨大,並非常人所能進行,然後入蜀遇到異人談破要旨,所以才瞬間領悟一通百通。

所以說要論其源頭,這個沒法論了。


謝邀。這麼多邀請啊,不過以後煩請大家不要在題目中點名了,^_^

一,丹道

我貌似寫過內丹是外丹演化來的。或者說內丹和外丹是一體的,這才是丹道本源,而非簡單內丹借用外丹的術語。因為來源相同,內外一體,所以互用無妨。丹道出自先秦,上朔極古。出自燒練之術,其實更早。後來發展出各種各樣的,良莠不濟,不下百種。以此為名的氣功就更多了。金丹南宗只是丹道中的一種,源頭自然同出一處。所以題主首先要明白,內丹不是金丹。金丹是內丹的一種。內丹的說法無非是一個概念的擴大。^_^

二,戒律

題主可能還有一點誤會,戒律不一定只有出家人有。不出家也有戒律。 所以紫陽真人出家不出家不影響修丹的規矩必須遵守。修金丹南宗就沒有戒律嗎?即便在所謂外丹時代,煉丹依然齋戒祈請,有禁忌禮儀乃至後人演化出齋醮儀式,這些都是廣義的戒律。戒律即禮。轉到所謂的內丹時代,南宗時代,依然如此,沒有任何傳法之前不先言明此事的。戒法本身就是一種法,後來有些人融禪太多,狂放無稽,忽略這些也是事實,但已非真傳了。之後的反動就是律宗的廣傳,不過又成了宗教性的象徵,本末倒置了。這些需要理解才會明白我原來寫的啦。無戒無禮則不知止,那丹法多流於氣功。有戒有節方有可能是丹法。但光有戒律這個時代修不成,所以戒法一般都作為一種輔助性很強的法子。

三,金丹南宗源流

紫陽真人即傳了所謂的陰陽丹法,又傳所謂的清修丹法的。也可以說是後人對紫陽之道的兩種理解。所謂的紫陽清修丹法以自身陰陽平衡,所謂的紫陽陰陽丹法以男女陰陽互補平衡。而紫陽真人傳劉永年先生,再傳翁葆光先生就是所謂的陰陽丹法。石泰先生傳趙緣督先生,趙道長又傳給陳致虛先生。也是所謂陰陽丹法。這都是宋代早在全真之前大大有名的譜系啦。金丹南宗清修一支與全真北宗頗有相似,在後來在宗教上合二為一。但是修行方法上還是保有各異之處。

全真南宗和金丹南宗不是一個概念,金丹南宗和紫陽先生的丹法又不完全一樣,但可以認定是從紫陽道演變來的,根基是平叔先生糅合當時幾種修行方式而出的丹道體系,後由白紫青先生編纂確立金丹南宗五祖譜系的。此後才叫金丹南宗,也是白先生使其宗教化的。但實際上五祖之中既有陰陽又有清修的,而五祖之外仍有別的高道先生兼傳紫陽丹道。然後到了元代再被全真正一分別納入的。其中各種枝杈皆有。但即便其中丹法來源依然是來處不一。紫陽真人到白散史之間就以丹法來論其實還有其他變化的。所以若問金丹南宗的淵源,要先看紫陽真人傳承的丹道來源,大體有三種源頭:

1.以描述先秦兩漢丹法為主的參同,這是紫陽丹道的底色。

2.以青城丹法為主幹
。此為鍾呂丹法下傳兼有陳圖南先生和譚景升先生的乾貨。可認為是晚唐五代道門先輩的一種繼承。這幾位是唐宋道教轉型的關鍵人物。

3.以天台教禪止觀等等為輔助,此所謂修性。

紫陽先生是天台人,修道之前學涉天台宗,對於禪學也頗有理解。但他在理解丹道修行上面並不算是一個科班出身,但德行學問道法皆有,孜孜不倦赤誠求之,所以才有人指點關竅。就是到那個卡了,有人教他捅破。所以前期都是自學為主,博學審問之功是自備的。所以他的表述和邏輯大部分基本是自己讀丹經的路數,我們稱之紫陽道也無不妥。但關竅不等於根基,也不等於教法。所以他的丹法實際上是符合時代進程的一種後出改版的。^_^。

青城一直都有道人修鍊,晚唐五代隱在青城的道人多了,其中一些道士是修鍾呂丹道的。其中陳先生和呂祖同學於鍾離祖師。這點是有明確記載的。陳先生,諱朴。

所以青城在晚唐就有鍾呂丹道的修道人在,而那個時候杜廣成先生也在青城,他文中的性命雙修的概念對後世道門影響非常大。大家往往不知是由他確切寫到道經中的。而景升先生後來也隱居青城。到了宋代,青城有以青城丈人為首的青城道士。所以據傳紫陽先生是受到青城丈人的指點,修的是鍾呂丹法是可信度比較高的事情啦。^_^。

紫陽先生絕句第十一首

「 夢謁西華到九天, 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中簡易無多語 ,只是教人鍊汞鉛。」

陳摶老祖著有《指玄篇》確是事實。紫陽先生不管是否直接得到圖南先生傳授,最起碼可以說是受到他的影響。因為紫陽先生從小就是聽著這個為傳奇人物的生平長大的,^_^。悉心研究《指玄篇》,再得圖南先生傳授也非奇怪之事。圖南先生和鍾呂二祖也是雲朋霞友啦。而紫陽先生的思想對於北宋早期的周先生和張先生有比較大的影響,北宋五子多少都有點陳摶老祖的影子在其中,所以可以說五代宋初的道門是影響了宋代理學的發展。而乃至金丹南五祖到了白先生,他對朱元晦先生又是推崇備至。以致於為其立像。數次贊之。

他在《化塑朱文公遺像疏》中說:「天地棺,日月葬,夫子何之。梁木壞,泰山頹,哲人萎矣。兩楹之夢既往,一唯之妙不傳。竹簡生塵,杏壇已草。嗟文公七十一祀,玉潔冰清;空武夷三十六峰,猿啼鶴唳。管弦之聲猶在耳,藻火之象賴何人。仰之彌高,贊之彌堅。聽之不聞,視之不見,恍兮有像,未喪斯文。惟正心誠意者,知欲存神索至者說。

所以任何吐糟朱子或者理學的道士肯定不是南宗真傳,南宗傳承里有禮敬朱子的傳統。原來白祖和朱子是同祭的。現在誰還記得呢?不祭祖煉什麼丹,自大氣功師瞎掰而已。白先生又怎麼會容得下徒裔詆毀朱子呢?這些人根本不知兩位先生的交情啦。在全真道里朱子的地位也頗高。理學對於宋代以來的正一影響依然是巨大的。白雲觀貌似還有朱子神位。所以好好深研理學,其實對於修習宋代以來的新道教是很有幫助的。原先的全真正一大師,經常有記載少通儒業,往往就是朱子理學之業啦。^_^。今人無非是受到打倒這個打倒那個思潮的影響,以偏概全,望文生義,忘了這些先賢之德。又有幾人真的深研過他們的書呢?

綜上所述

金丹南宗是紫陽先生重新詮釋過的鐘呂丹法,是糅合過的一種內丹之法。到了紫青先生那就更是各種思想的綜合體了。最後衍生出即丹即心的說法,其實又歸回道門一大宗流而已。具體不足為外人道。所以要問金丹南宗的具體源頭,毫無疑問就是鍾呂丹法。所謂金丹南宗是鍾呂丹法之南傳,是和地肺子北傳鍾呂丹法對舉的名稱。

那麼鍾呂祖師是哪宗的呢?三洞源流里,回到了靈寶上面了。不過限於篇幅,不贅述了。內丹是一種泛泛的叫法,但金丹非常明確其中來源的啦。至於其他源流里也有內丹,內丹多是一種狀態,但叫金丹的多是靈寶門中啦。這個是很直觀的,^_^

鍾呂金丹是唐代以來,對於後世道門影響最大的一種修行理念。紫陽先生就和他同時代的北宋五子一樣都是承上啟下之風流人物。理學和金丹之道就是他們承上啟下具體之物了。影響儒道兩家八百餘年的進程走向。

四,南宗及全真

至於所謂全真南宗,在修行理念上,是白紫青徒孫李道純先生在元代糅合了南北兩宗清修金丹,具體不講古了。在教派融合上,更多是宗教政治現實考量。修行在其中所佔不算多。全真從立教興盛開始就是和政治掛鉤的,雖說有邱真人止殺之德,但自此全真的根基就多在政治上面了,宗教性和與政權的關係成了主題。在元代全真大盛時代,逐漸統一合併流散小宗是一種宗教上的保護。頂著全真之名都不會被元庭欺凌,最起碼至正之前是這樣的。而南宗清修和北宗清修畢竟都是鍾呂丹道的衍生,出家修行為上,重疊之處也不少,最後在現實條件下,歸成名義上的一宗。其實那個時代,為了在元朝統治下延續,很多道門都被納入全真了。就和很多道門宗流都納入正一統領一樣。這是政治性的標準,是朝廷便於控制管理出現的機制。而不是純粹教法修行上面的考量。所以在我們說全真的時候,已經和七真年代大有不同。往往,是一個承襲現實的宗教標準,而不是一個具體而微的實現方法,是宗教概念而不是一個修道的概念。所以全真除去七真所傳,很多具體應用都是在「收編」其他宗門時候吸收前代道門所用之法,慢慢拼接改編而成的,主流仍是靈寶為根基的。

到了明代,朱洪武直接對佛教道教判教。道教延續元代判法,官面上只有正一全真兩支。明代宗教政策嚴苛,度牒有限,廟宇有限,所以不得不混用,很多在全真內部頂著全真名義但仍在傳承自家的小宗被迫同傳一人,導致了根本一門都沒修好,那就雜上加粗,傳承難續。仔細看全真歷史,明代全真總體是衰敗的。除了武當山有特殊的原因哈。也是因為老朱很討厭這些和元代關係比較好的道士啦。^_^。而且他自己出家過,所以很討厭出家,自己搞這些出身,深知其中煽動之能,所以深深忌憚宗教和各種結社的。所以明代對待宗教可謂相當嚴苛。西遊記就是因為底本故事出處不正,是瑜伽教的根底名目所以才一開始就被禁掉的。

全真每逢異族入主多會興盛,所以清代,全真再次中興。這不等於說全真就不好之類的,而是他們在宋元成型時的特色就是融合了佛教的東西,又宗教性比較強,便於統治者管理,在異族治下比較好混啦。所以不是什麼壞事。我知道很多人對於民族之類的都很敏感,但不可否認,每次外族入主都會打壓道門。而這個時候有全真這種外面裹著泥巴殼子,但裡面能保護道門傳承的存在是我們道門的幸事,這個時候不得不欽佩先輩們的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把握時代契機的能力。高唱三教合一其實是以三教之真而闡大道,而不是混成一鍋粥,啥都一樣的。真正的傳承者應該明白,哪些是宗教,哪些是修行,哪些是外衣,哪些是乾貨,哪些是用用就算了,哪些是抱著不能撒手的。舍此,全真不真,也不全。^_^。不要真的變成留著頭髮的和尚就好了。

全真畢竟是三洞源流所出。德行保民,功有其用。是故在世彰顯。^_^。正確的認識其優劣是道教自身審視自己的應有之義。一味護短,虛名假傳,對於問題視而不見根本不是修行應有之態度。而是出於形象,出於招攬宗教信徒多少的考慮,這種就是道教之末流,最易造成迷信和以此牟利之風。而且三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中,泥巴殼子和裡面乾貨都被削弱到了極點,渾成一團,難怪後人本末不分。這時就要重新審時度勢了。全真乃至道教現在多有修行廢弛,貪名好利,迷信左道,本末不分,體用倒置之過,看似復甦,但若是空殼子,光喊口號,做表面工作沒用的。漸漸失去了立教以來賦予的職能。那就會逐漸消亡。所以道教需要一種再出發的動力啦。


這個問題,我是做過深入考證和研究的。不過,我的研究純屬學術性質,無意冒犯宗教:

南宗丹學的實際創立者乃白玉蟾。所謂的南宗五祖傳承,其實是白玉蟾為了傳法而虛擬出來的,這種做法古今中外太常見了,不足為奇。但白玉蟾從陳楠學雷法,這是真實不虛的。

白玉蟾天縱奇才,出生於書香人家,早年受到良好教育。父早喪,隨母改嫁。年少時任俠殺人,於是人生軌跡驟然轉向,開始了亡命天涯的離奇人生。在他人護送下逃離故土海南島,登上雷州半島時,可能由於當時他還未成年,被託付於當地一白氏人家收養,故隨白姓(另有一種說法是其母改嫁白家)。估計他在白家呆的時間不長,後來開始向內地流浪。當時南宋半壁江山,白玉蟾的足跡最遠可能到過蜀地,主要行走於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一帶。流浪中遇陳楠。陳楠是一工匠,以箍桶手藝謀生,行走江湖,居無定所。陳楠曾得異人授與雷法,後傳法於白玉蟾。白玉蟾受雷法不久,陳楠就棄世而去(沉水而逝)。

白玉蟾學得雷法後,想必生存狀況開始有了很大的改善。此時的他已經出落成一位大帥哥,仗劍走江湖,瀟洒飄逸,嗜酒,生性豪爽,加上文采飛揚,於是在江湖上聲名驟起,粉絲日增。他廣交三教九流和文人富紳。同時,白玉蟾醉心研究內丹之道,博覽群書,對丹經讀一悟百。然後開始收徒傳法。對此,他首先要解決法脈問題。

五代、北宋以降,內丹學日益風行。張伯端的《悟真篇》早已享譽丹道界,地位極高。而張伯端傳石泰、石泰傳薛道光的故事,當時在丹學界和民間估計已是廣泛傳聞。於是,白玉蟾就把師父陳楠依附於張、石、薛這一傳承之上,對外宣稱自己是悟真傳人。可能白玉蟾覺得光有顯耀師承還不夠,歷代祖師們得有傳世之作才顯得高大上,便托四位祖師之名,撰寫丹詩丹文。於是,石泰名下的《還原篇》、薛道光名下的《丹髓歌》、《還丹復命篇》、陳楠名下的翠虛諸篇等,就陸續誕生了。就連張伯端名下的《金丹四百字》及其序文,其實也是出自白玉蟾之手。這麼說吧,除了《悟真篇》和《青華秘文》(後者非張伯端之作,大致出於元明間),南五祖名下的作品基本都是白玉蟾的大作。但有人認為,薛道光名下的《還丹復命篇》可能是例外。

白玉蟾收徒傳法,其實並沒有嚴密的教團組織。但由於白玉蟾的丹學思想獨樹一幟,自成一家。加上他的作品豐盛,文美義深,傳播極廣,所以信徒甚眾。白玉蟾三十六歲隱遁,不知所終。後有好事者,不滿於白玉蟾36歲隱消之情,將其出生時間前伸一甲子,以顯其高壽,實屬無聊。

蒙元滅南宋,聲勢浩大的全真教迅速向南擴展。白玉蟾的丹學理論被全真教接納,但由於與全真丹學思想頗異,於是這才有了南宗、北宗之分。由於南宗有「五祖」傳承一說,而且始祖張伯端早於北宗始祖王重陽,北宗面子上就有點掛不住了,於是「北五祖」就在這種背景下誕生了: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王重陽之上四位,都是大名鼎鼎的神仙。

所以,南宗丹學的源頭,實際上就在白玉蟾這裡。《悟真篇》的丹學思想,與白玉蟾丹學不是同一體系。《悟真篇》由於行文隱晦,被後世做雙修和清修兩種不同的解讀。而白玉蟾丹學(包括白玉蟾托四位祖師之名的作品),旗幟鮮明的是清修路子。後世清修丹學思想,基本沒有跳出白玉蟾的思想框架。

嚴格來講,南宗五祖其實都不屬於正規的道教傳統。張伯端是儒生,石泰是平民(裁縫),薛道光早年是僧人、遇石泰傳法後還俗修丹,陳楠也是平民。白玉蟾收徒傳法,才開始行道教儀軌。


佛教的「空」可不是否定物質和意識,這個「空」,不是什麼都不存在的意思


推薦閱讀:

如何能夠進入道教圈子,有機會來學習丹功?
道教的教派有多少種?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而修道之謂教作何解?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白淺因為犯錯被罰抄寫《沖虛真經》三萬遍,為什麼不是抄別的經?誰能介紹下這部經嗎?
道教中的師父找徒弟具體是怎麼找?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