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鮮花產業是如何運作起來的,最一線花農真的賺的多嗎?
01-12
昨天上課老師講案例,荷蘭在上世紀60年代因發現並大規模開採天然氣而遭遇一系列宏觀經濟問題及政治問題,自然資源在帶給荷蘭巨大財富的同時,也在20世紀70年代遭受通貨膨脹,失業率增加,對外出口競爭優勢的弱化的考驗。這種現象被稱為"荷蘭病",也叫"資源詛咒"。當然荷蘭後來通過一系列調整轉型,利用其填海沙質土壤適宜種鮮花及氣候條件大力發展鮮花產業,及旅遊業 治癒了荷蘭病。呃。。。突然再想荷蘭一線花農真的賺得多嗎,儘管小花是經濟價值遠高於糧食作物的經濟作物,可是聯想到身邊依舊不怎麼富裕的農民伯伯⊙ω⊙。題主好弱,但求一解。在此先行謝過。(^-^)
經濟外行,別的不知道,其中一句不恰當,荷蘭氣候和土壤僅僅適合很少花卉,並不得天獨厚。我覺得荷蘭花卉業的發達,很多公司都有百年歷史,現代的老闆真心愛,用技術和堅持創造價值。 從融資到技術支持,從物資到品種保護都是很高的層次,國內根本沒辦法比。中國,非洲,南美的荷蘭人也很多的。花卉業不能像it 或者金融那樣奢華和大風口。花卉業是樸實和帶個人美的享受的。會獲得應用,合適的利潤。
首先,發達國家從事農業的,那不叫小農,平均種養殖規模都比較大,農場主都是企業化經營、專業化管理、規模化生產的,跟我們國家的農民伯伯不是一個概念;
其次,荷蘭鮮花育種、生產、保鮮、物流、市場銷售整個產業鏈非常發達,而且高效,是工業化的生產方式;
最後,你就知道效益情況了。我做過這道題!
高三區域地理 以下老師給的原答案1、市場優越
歐洲市場是市場世界三大花卉消費市場之一,歐洲是世界主要花卉貿易和消費區,因為花卉生產、消費和貿易具有較強的區域性,加之歐盟一體化加深,其他地區主要花卉出口國難以同地處西歐中心的荷蘭競爭2、氣候適宜荷蘭的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溫夏涼,月平均氣溫:1月2~3℃;7月18~19℃.適合鮮花生長.3、水源充足.荷蘭河網密布且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多達650~700毫米.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處萊茵河、馬斯河和斯凱爾特河三角洲,全境為低地5、種植歷史悠久,科技發達,培植技術先進,花卉質量上成.6、高度開放的對外政策、冷藏保鮮計術進步和極其發達的交通運輸.7、國家政策支持.
荷蘭政府通過明確市場定位、規範生產技術、加強環保認證、把握出口質量,大大提高了國際市場競爭力.8、荷蘭良好的社會協作條件.花卉生產相關服務產業體系完善,金融發達,能提供所需服務和金融支持荷蘭花卉業很發達,機械自動化生產車間,育苗和生物技術手段結合,已經不是一顆種子一朵花的傳統種植,組胚技術大大提高了育苗成本。
在這裡我們如果認定一線花農是已經有資本有技術有穩定銷售渠道的花農,相當於他本身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小型流水線式生產車間,這種情況下資本不斷積累,應該不會太窮。不能認為技術成熟和個人沒有關係,就比如已經畢業的學生做植物這方面的生意,可能會和相關實驗室老師商量合作,一做鐵皮石斛生意的師兄,就借用實驗室資源。題主說的農民伯伯,主體應該是沒資本沒技術沒穩定銷售渠道的農民伯伯,就像是新疆以家庭單位種果園的果農,受太多自然因素和市場波動影響,只能得小利或者不得利,並且還特辛苦。這大概就是改革開放,自由經濟貿易區,組織聯盟等等的存在原因,共享風險。之前看過BBC的一個關於荷蘭鮮花的紀錄片,裡面介紹了荷蘭幾乎全自動的規模生產基地,內部控制溫度,水,陽光等,非常高效;荷蘭的鮮花育種技術也總是在創新,這樣投產以後利潤大,且可以向其他種植者收取一定的自主知識產權費用;還有,荷蘭有很悠久的鮮花銷售史,那裡有世界最大的鮮花競拍市場,「荷蘭飛人」,就是批發商們,來大量競拍然後銷往歐洲。有技術,有創新,有銷售渠道,有消費市場,所以整個產業運轉得很好,由於規模生產,花農們的收入也比較可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