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陝)」字右邊的「夾(?)」到底是什麼字?單獨用有什麼含義?

注意:是陝,不是陜。


「陝」字右邊不是「夾」!不是兩個「人」的「夾」,是兩個「入」。右邊「夾」的是「峽」字。

「陝」的真正字源:

[說文解字]的從阜,夾聲。是錯的。[說文解字注]最後一行的,兩個「入」字的字形是對的。


陝和陜不是一個字,陝西省是前者的簡化字,後者是狹的異體字。

陝右邊是兩個入(?)不是兩個人(夾),讀閃。


夾者,從大從二入。會意。

大者,象人站立之形。大人也。凡大之屬皆從大。

入者,象箭頭之形。進入也。凡入之屬皆從入。

夾者,謂人夾物,物乃入其腋下也。

故,夾者,攜物也。

陝字,從 從夾。會意。

者,象階梯之形。階梯也。凡 之屬皆從 。

夾者,攜物也。

陝者,謂人攜物登梯也。

故,陝者,攜物登梯也。

【余論】:陝者,攜物登梯也。西北之地,溝壑縱橫,出則翻山越嶺,故名之曰陝。


「夾」字的是這樣來的,表示從左右兩側扶持。字形採用「大」和兩個「人」會義,表示一個人被兩人從左右兩邊挾持。

它的字義引申:

①本義,動詞:兩人從兩腋將一個人架起 jiā。 本義只見於古文

使吾二婢子我。——《禮記 ? 檀弓》

②動詞:兩相合力相持 jiā。 夾岸 夾道 夾縫 夾路 夾攻 夾擊 夾棍 夾剪 夾具

,持也。從大挾二人。會義。——《說文》

爾曷不介又我周王。——《書 ? 多方》

今王惟曰,先王既勤用明德,懷為。——《尚書 ? 梓材》

使吾二婢子我。——《禮記 ? 檀弓》

左右佩。——《穆天子傳》

③動詞:摻雜,混雜,中間有所包藏 jiá。 夾板 夾層 夾帶 夾餡 夾心 夾襖 夾批 夾注 夾生 夾雜 夾絲玻璃

著我綉裙。——《玉台新詠 ?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牆下當官道,依前竹籬。——姚合《原上新居》

百千求救聲。——《虞初新志 ? 秋聲詩自序》

④名詞:鉗具 jiā。 夾子 / 髮夾 皮夾 衣夾 塑料夾

。——《周禮 ? 司弓矢》

則以笄取之。——《周禮 ? 射鳥氏》

見葉梵書一。——《宋史 ? 外國傳 ? 天笠》

而「陝」是因為地形這樣而來的:


?字讀閃,是指把偷來的東西放在腋下。作為陝字的聲符。與夾(夾)不是同一個字。


然而從音韻學角度來說

陝 上古漢語hjam

夾 上古漢語krab

是屬於諧聲的


陝的夾就是讀jia2的夾。

陜(陝)字簡化時取用了一個俗字中常常被混淆使用、字形作本義用時又很少使用的陜(峽)字形來簡化。陝字單純從形聲構形上看是個錯字。


在三體石經古文中有這個「夾」字,是「矢「+兩個垂手,垂手是三撇,典型的手字基本構件。可以搜一下射箭的姿勢圖片:張弓、手拉弦並手指夾住箭尾,都是這個姿勢。小篆手省去一撇,容易誤讀為「人」,而且「矢」和「大」很像,就容易誤解為「一個大人左右腋下各夾著一個人」,其實蠻牽強的,倉頡造字取乎天地自然,大道至簡,不會這樣彆扭的。有一種古文寫法乃至後來的正體字把兩個手換成了兩個小尖的符號,這個小尖也是基本的上古字根,是彎曲的手指形。「夾」字從倉頡古文到正體字,寫法一脈相承。

其實中國古代的文明非常發達,用現代語言描述,黃帝時代是個「大發明」時代,各種器物、行業、醫學、百官制度、甚至國家意識形態都齊備,倉頡忠實的用文字再現與表達。而三體十經古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接近倉頡古文的文字。


《說文解字》【卷十四】【踏部】陜隘也。從踏夾聲。矦夾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從山,非是。

無它,古音也


推薦閱讀:

日本為何並收新舊字體和異體字?
「上」這個字有什麼意思,及其歷史?

TAG:漢字 | 疑難字辨識 | 漢字字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