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美國國會為什麼不同意簽署凡爾賽條約?

以及同意的理由可能有哪些?


1918德國在戰敗前夕對美國提出願意在十四點基礎上和談,1919英法操縱會議進程,所議定的合約大多不符合十四點初衷。

英法美在對待戰敗的德國的處理方式上各有意見。

法國想要從軍事和經濟上完全摧毀德國,給因遭受的德國侵略的傷痕纍纍的自己的報仇,同時為了保證德國永遠沒有能力再次威脅法國邊界。克里蒙梭(Clemenceau)當時下定決心要實施的嚴酷處理方式使人們稱他為老虎「The tiger」

英國的Lloyd George當時其實想要一個不那麼嚴厲的解決方式,因為讓德國—(當時英國出口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走上迅速的恢復道路才是對英國來說最大的利益。然而英國大眾意見卻是強烈的反對德國,而且Lloyd George也曾在剛剛贏得選舉的時候作下一定要讓德國人付出代價的承諾」

威爾遜當時想要一個基於十四點原則上,寬容的和平環境,他的標語是「peace without victory" 他認為強加這樣一個嚴厲的合約在德國身上會導致群眾的憤恨,也會讓未來的衝突更加充滿可能性。

他一直認為是歐洲國家的自私和貪婪構成了戰爭爆發的主要因素,並且把自己當作是這些國家中的調和者。儘管他認為是歐洲帝國主義的野心導致的這場戰爭,並且有著十分與眾不同的防止未來戰爭再次發生的建議,然而十四點原則還是反映出了他對於美國在這中間的角色過於理想化的觀點。由於在外交事務上缺乏經驗,威爾遜發現他對於未來的看法總是被逐漸地削弱以及損害。

從1919年起他無法全權代表美國政府,因為民主黨在參議會選舉中輸給了共和黨。

當時美國人民認為能夠避免被捲入其他戰爭的唯一方法就是讓美國不再插手其他國家事務,尤其是歐洲國家。

(當時戰爭在美國人心裡越來越抵觸,共和黨—威爾遜所帶領的民主黨的政治對手—強烈的抗議美國在巴黎和會的參與,認為這些本質上都是歐洲事務。當威爾遜抵達巴黎的時候,共和黨已經在參議會掌控了大多數席位。)

他的政治對手 Theodore Roosevelt是這麼說的「我們的盟友,敵人,和威爾遜先生都應該明白此時此刻威爾遜先生已經失去代表美國人民說話的權利」

"Our allies as our enemies and Mr Wilson himself should all understand that Mr Wilson has no authority to speak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at this time"

威爾遜從巴黎和會返回美國時感到更加沮喪,美國人民不願意更加深入插手歐洲事務,拒絕簽署和約以及在國際聯盟中成員國的位置,參議會拋棄了威爾遜的國際政策,美國重新轉為孤立主義,只會在自己國家本身利益岌岌可危時才會介入國際事務。


推薦閱讀:

歷史上牛逼的人物在今天會一樣混的很好嗎?
中外古代鞋子一般都用什麼材料做的?特別是鞋底
手術兩百年發展史上都有哪些有趣或感人的故事?
為什麼明朝沒有太后干政的事情?

TAG:歷史 | 政治 | 軍事 | 第一次世界大戰 | 美國國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