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戰列艦的艦炮上不安制退器?

不僅是戰列艦,似乎艦炮上都沒有制退器?制退器雖然會揚起煙塵,但對戰艦似乎不構成問題。二戰時候有些船體細長或是小船裝大炮的戰艦,安裝制退器應該可以減少開炮後坐力,改善船體的穩定性問題吧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炮口制退器,炮口制退器一般樣子是

有這樣

IV號F2單氣室型

這樣

虎式的雙氣室型

以上兩種都稱為衝擊式炮口制退器

還有這樣

SU-152的

這種被稱為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

以及

M1978式自行火炮的胡椒瓶型

這也是反作用式炮口制退器

還有一些組合樣式比如衝擊-反作用式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對火炮感興趣的可以參閱北京理工大學的《火炮概論》,很好的一本入門書)

制退器的種類繁多,但是其基本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制退器的特殊結構使開火時排出炮管的一部分發射葯燃氣的方向偏轉排出,消耗一部分燃氣的動量以及用這股燃氣的反作用力抵消火炮的一部分後坐力。

網上找的圖,高速攝像機拍下的制退器周圍的燃氣流動。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戰列艦的主炮多為聯裝型

就像這樣

和這樣

炮很大吧?但是由於艦體以及各種條件的限制,炮塔不可能做得很大,每根炮管之間的間隔非常有限,如果裝上制退器的話,開火時的側後向排氣會相互產生很大擾動從而使火炮精度下降。(三聯裝炮塔不裝制退器都會有這種問題,這在遠距離射擊時影響尤為明顯。所以中間炮管和兩邊炮管開火時間會有微小的延遲,如果進行字面意義上的齊射,炮彈散布令人無法接受,這也是日本海軍大多數戰列艦不用三聯炮塔的原因,扶桑級設計之初考慮過安裝三聯炮塔,但是由於炮彈散布問題而作罷) 此外還有一個問題是關乎人命和艦船安全的:由於炮口制退器工作原理是向側後排氣,炮口暴風會沖刷到炮口的側後。也許這個影響對於陸軍的100多毫米口徑的單管火炮不算什麼,但是海軍戰列艦動輒300毫米以上口徑以及巨大膛壓的聯裝巨炮來說,這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反衝的炮口暴風以及超壓輕則造成甲板以及上層無裝甲防護的艦船設施損壞,重則造成人員傷亡。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大和號的460毫米主炮開火之前要鳴警報兩次,第一次提醒甲板上無防護人員就近找掩體隱蔽,捂住耳朵或者張開嘴。第二次警報結束之時主炮開火。如果不採取防護措施,開火時超壓會造成人員內臟嚴重損傷甚至死亡。 所以,戰列艦還是不裝制退器的好。

最後,威斯康星號的16寸主炮齊射,炮口暴風對水面的影響,感受一下。

------------------------------------------------------------------------------------------------------------------------這裡是分割線

題外話,又查了相關資料,題主的「似乎艦炮上都沒有制退器」觀點並不完全正確,比如現代驅逐艦的小口徑艦炮有些還是裝有制退器的。

有這個

我國052D型驅逐艦的艦炮,很明顯的炮口制退器

以及這個

日本金剛級驅逐艦的艦炮,大大的胡椒瓶

所以 並不是所有艦炮都不裝制退器,只是在適度犧牲火炮性能的情況下減小火炮開火後坐力,這樣可以減輕緩衝機構以及炮塔座圈的重量,使得整個武器系統更為輕量化,並且提高艦炮開火時船體的穩定性。但是這個僅僅只限於裝在小學生身上。戰列艦不稀罕那點重量,一分鐘一發的射速,嗯?先打准了再說。

----------------------------------------------------------------------------------------------------------------------------

關於大和九四式艦炮的的炮口暴風,這裡有一段記載:

実際に武蔵の公試時に、モルモットを入れた籠を複數配置して主砲発射を行ったところ、爆風で半數以上の籠は跡形も無く吹き飛ばされており、殘った籠の中のモルモットも爆圧により形を留めぬほどになっているなど、無事であったものは殆どなかった。従って、主砲発射時には甲板上で體を露出している者(主に増設の機銃及び高角砲の要員)に対して主砲射撃指揮所から操作するブザーを鳴らすことで退避警告をしていた。1回目で甲板乗員は艦內に退避、2回目の長音の鳴り終わりと同時に発砲するという手段を執っていた。ただし、艦橋最上部防空指揮所の監視兵は退避しなかった。「武蔵」の射撃訓練に立ち會った左近允尚敏(海軍大尉、航海士)は、艦橋トップにいて主砲爆風を體感し、帽子を吹き飛ばされるところだったと回想している。また公試運転で主砲爆風実験に立會った兵員は「檻に入れた犬?猿が全部死んだ。ただ主砲が右舷を向いて発砲した時に左舷甲板にいれば平気だった」と述べている。トラック泊地での演習では、爆風に曬される兵は最初に耳に綿をつめ、その上に耳栓をして、さらに飛行帽子をすっぽりかぶって両耳を覆い、鉄兜をかぶって防禦した

日語苦手,就不在這裡翻譯了,大意就是開炮後籠子里(應該是放在甲板上)的豚鼠,狗和猴子都死了。

來源:大和型戦艦 - 46cm砲


1.炮口制退器,會產生強烈的炮口焰,高壓氣體在炮口肆虐。有炮口制退器的火炮,近處是不能站人或者有別的炮管的,否則人會受傷,別的炮管,會被吹的亂顫。所以,多聯裝的後炮都不會有制退器

2.戰列級有足夠的空間安裝制動裝置,不需要炮口制退器


貼個圖你感受一下


沒必要,艦炮后座空間足夠。有害處,制退器這個東西影響精度,陸地上要麼打固定目標要麼沒后座空間,所以要用。船上空間夠大,動動射擊精度要求高,船體做寬一點也不難,所以不用。


你就不怕一炮把制退器崩出去,那氣浪你裝不起,而且後坐力對於戰列艦來說也不是很大(九炮齊射船體也就平移半米左右)


因為不需要啊,比如MK7的後坐距離是48英寸,也就是1.2米左右,對於戰列艦那麼大的炮塔而言是有足夠的空間的,坦克或小炮塔主炮需要炮口制退器很多情況下還是因為後坐空間不足


個人感覺不是多聯裝的影響問題,300mm以上的單管的大口徑炮也沒有裝制退的吧?

再說行程問題,戰列艦空間大可以韌性,陸炮呢?有些列車炮寧可增加車體高度也不裝制退。

大口徑炮的制退存在技術難題可能有這麼幾個:

1.重量大:導致炮管彎曲

2.口徑越大制退效率降低:制退原理,不用多解釋


推薦閱讀:

美國軍艦的桅杆為什麼向後傾斜?
二戰時的戰列艦這麼怕魚雷為什麼不在艦體兩側延伸十幾米的支架懸掛鐵鏈網?
為什麼中國近些年新研製的戰機(殲10殲20)都比較具有中國特色,前面「翅膀」短後面「翅膀」長?
為啥中國的神盾艦這麼粗糙?
殲15座艙前面那個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啊?

TAG:軍事 | 機械 | 火炮 | 戰列艦 | 多炮塔神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