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公司同時擁有空客和波音的飛機的意義何在?

不是增加了維護成本么。一家公司的機種也可以滿足需求吧


成本問題。

你說的很好,如果使用單一機隊飛行員的轉換成本維修成本都可以下去。但是核心的燃油成本無法控制。

根據US Airways財報來看。 燃油成本佔到總收入的29%, 員工薪水20%,飛機採購租賃陳本16%。政府稅收14%,機隊維護11%。other 9%, 1%才是利潤。

比如你選擇全空客機隊,遠程航線你就需要訂購340,業界著名失敗的例子。 這時候你和其他航空公司的77w競爭,燃油成本就高的嚇人。

如果全波音機隊,772中短程你沒法和330-300競爭。

總之波音空客各有所長,在不同級別的市場都有自己的優勢...所以你不太可能選擇全部波音或者全空客。


拋開政治因素不談。在飛機市場上,航空公司本身就是弱勢的,如果只買單一公司的,容易受制於人。在飛機交付順序上肯定沒有保障,給你拖個兩年三年的,用不著新飛機,競爭力大打折扣。其次,如果這家公司的某款飛機出現問題,那就要全停飛,沒有替代飛機,等著賠死。

當然也有那樣的公司,他們一般是製造廠的戰略合作夥伴,開發飛機也要跟著掏錢的。


答案都太複雜。

我們都是看客。

我國ZF覺得美國ZF不乖,要打壓一下,就買空客。

我國ZF覺得歐盟壞壞的,要打壓一下,就買波音。

我國LD人出訪歐盟,要重視歐盟,就買空客。

我國LD人出訪米國,要重視米國,就買波音 。

以上。


買什麼灰機,你以為航空公司一個人的事,首先發改委要同意,唉唉,那個你們公司進波音,以後單進波音,唉唉,那個你們公司以後單搞空客,唉唉,那個你們公司嘛,就用國產飛機;最近小日本不老實,媽蛋,IAE的發動機我們就不訂了,這批空客全選裝CFM;國家領導人要去歐洲訪問,禮尚往來,誰讓咱們是禮儀之邦,簽100架空客……你知道咱們是每五年都有一個計劃的嗎?


原因比較複雜,上面說的害怕整個fleet被ground是一個原因,當然還有處於經濟性考慮,有時候這兩個公司會有競爭的價格,誰不想降低成本呢?另外飛行員的培訓問題,由於兩家公司有著不同的飛控和cockpit布局的設計理念,轉換飛行員也是很昂貴的。當然有時候會有政治因素,比如中國飛機採購。最後是維護性,有兩種廠家和只有一家的維護費用差不了太多,有時候競爭反而能促進更多地的注意力。作為航空物鏈的最高層,很多航空公司直接越過飛機製造商要求系統供應商提供某種功能,只有競爭越來越多才有可能避免這個工業被OEM霸佔而尾大不掉的局面。這個行業競爭還是太少!


分情況討論

國內三大航同時擁有波音和空客(以前還有MD、CRJ什麼的)大多是因為歷史原因

以MU為例,本部的單通道據我所知都是空客,但是在民航兼并重組時期吃進去的一些航空公司(比如3Q)的單通道則是波音

在兼并之後,理論上來說統一機隊能夠減少開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還是以東航雲南為例)子公司和分公司擁有自己的維修養護基地,不需要依賴總部的支持(東航雲南能夠獨立完成737NG的C檢)

還有就是 @Star go提到的飛機適用性的問題,依然以東航雲南為例

在引進總部「送來」的A330以前,除去5架只飛省內支線的CRJ-200以為(請別提包頭),東航雲南只有波音737-300、700、800以及波音767(忘了具體型號,只知道是用RB211),基本算是單一公司機隊。後來由於發動機的原因,767無法「完全」滿足航空公司的需求,故出售了波音767而向總部「要來」了空客A330

再補充幾句,除了737和320,實際上空客和波音的其他飛機都多少有些「錯位競爭」

哪怕像是波音787和空客330這樣級別極為接近的對手,在考慮到技術的先進性,交貨時間,載貨量等因素後,也形成了實際上的錯位


廉航當然可以。

大航空公司要擔心同種機型由於同種問題而全部被grounded的問題,另外大公司買什麼飛機也不是他們自己說的算。


我覺得如果幾種太單一,萬一這款出現問題停飛,那損失可就太大了。


軍事飛機採購也一樣複雜,基本能回答的不會免費敲太多文字


我看了其他人的答案,或多或少都和政府有關,其實對於航空公司選擇機型這種事,政府起的作用非常小,領導人訪問簽的單子也是一起把所有訂單象徵性的簽署,並不是政府決定買哪種機型(除了南航那五架坑爹的380)

............................................................................

進去正題,選機型這種事最重要的是兩點:成本和性能

先說成本

我們看看國內有哪些航空公司選擇了單一品牌機隊。春秋中國全部320,日本全部737。廈航全波音機隊。傻蛋全737。川農全空客機隊。瑞麗全737。海航集團旗下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基本都選擇單一機型機隊。

仔細看看就能發現,選擇單一機型的基本都是低成本公司。低成本就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維護成本,單一機型機隊的維護成本是最低的,而且大量採購同一機型往往也能獲得更加優惠的價格。

而川航和廈航雖然發展速度很快,不過航線還不是很完善,國際航線航點較少,國內航線並沒有開通大量在兩個大型樞紐之間的區域高密度航線。國內航線窄體機統一機型節省成本,少量寬體機用同一品牌也就順水推舟了。山航則牽扯到國航系的布局,深耕國內市場,全737也是考慮成本。

至於三大航,他們的體量很大。對於窄體機,他們有長時間運行兩種品牌機型的經驗,對維護成本相對不那麼敏感,從兩家不同的公司採購飛機可以更快的交付,短時間內快速擴張機隊。而且他們的地方分公司大部分也是單一機型機隊,所以成本問題就更小了。寬體機考慮的就要更多些,要牽扯到性能方面的問題。

再來說性能

窄體機最好的例子就是川航,藏航和國航西南分公司。大量的高高原航線使得經過改裝的320成為了窄體機的唯一選擇。

寬體機里不同的機型有不同的定位。比如A330-300是區域高密度航線的最佳選擇;777是遠程航線的最佳選擇,777F是最好的貨機………用不同的機型運營不同的航線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

沒什麼頭緒……姑且就這樣吧


就國內來說,同時擁有波音和空客飛機難免出於政治因素考慮,某大大出訪一次帶回多少多少架飛機訂單~

對於題主提出的「一家公司」同時運行數種機型是否增加運行成本的問題,就要看如何定義「一家公司」了?

以三大航為例,都是由各地分子公司組成,各分子公司都有自己獨立的機隊。

比如本人供職的南航,幾乎運行波音和空客的所有機型,航空公司也會出於安全,運行,效率,維護成本等諸多考慮,通常某一分子公司只運行波音或空客的某一系列機型(南航廣州總部這種大基地全機型機隊除外)

比如南航鄭州南航/南航武漢只運行波音737系列機型,南航瀋陽/南航大連只運行空客320系列機型,南航深圳只運行空客320/330系列機型,從而有效降低了機隊的運行和維護成本,其他各大航空公司大都如此~


政治經濟雙重平衡的結果。


3U表示空客挺好的^ω^


統一機型或者統一機隊有助於節約運營成本,人員、培訓、設施設備、器材通用性好,一般低成本航空,或者中小型航空公司多用統一機型,而飛機採購價格難以控制。而引入兩個飛機廠商,可以通過空客、波音之間的競爭在飛機採購、航材價格方面或者優惠,是一個戰略性成本控制措施,一般大型航空公司多採用。實際上,每種模式都有成功的典型,所以從經營的角度,大家各算各的賬,只要划算就好。


超級大壕的私人飛機既有空客又有波音 意義何在


民航客機很安全,但再安全也會發生問題,有的時候如果因為設計或者零部件質量問題發生墜機等大事故,你是停飛機隊呢還是停飛機隊呢還是停飛機隊呢?單一機種的航空公司豈不是要吃癟,啊?我說的絕對不是開MA60的那家。。。


小公司(包括大型公司的支部公司)都以運營國內航線為主,國外的最多也就周邊國家和地區,所以都已單一飛機為主(737和320機隊),最大的因素還是節約成本。零部件通用,技師飛行員通用,這種機型還都是成熟機型,沒啥好考慮的。

大公司的話就要以航線經濟型為主了,比如有的航線飛B的經濟性高,有的航線則是A的經濟性更好,可能飛歐用A美用B。當然也還有部分政治考慮。


山航好像是全波音的機隊!737為主


如傳統空客a320,有2500發動機還有cf56發動機,不同發動機帶來的維修成本也很高,但是為什麼會有不同呢?

國家讓你買啥你就買啥


我覺的有戰略意義

記得在看《日航重生》有個例子

日航本來清一色波音

競爭談判的時候首次引入空客

於是萬年不減價的波音 認慫

不要以為清一色一家公司的飛機就一定可以減少成本

會被上游綁架


推薦閱讀:

航空機長的機長廣播的腔調為什麼一定要說得那麼慵懶磁性?
怎麼投訴航空公司效果最好?
飛機入座的順序是否有誤?
如何評價現有市場上推出的航班延誤險?
飛機的電加溫設備或是熱氣加溫的設備地面檢查使用時為什麼有時間限制?

TAG:飛機 | 空中客車Airbus | 航空公司 | 航空 | 波音Boe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