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合唱中,如何做到聲部融合?

我一直都在我們大學裡的合唱團,從大一到大四,但是在排練過程中總覺得我們四個聲部的聲音融合度不好,不管是音準音色咬字氣息什麼的,都好像是每個聲部自己唱自己的,只是大家一起唱而已。所以有沒有什麼好的練習方法?國外的合唱團有沒有好的排練方式能讓我們借鑒一下嗎?

比如《牧歌》,我們雖然排練過很多遍但每次都達不到指揮想達到的效果,眼睛裡聲音里沒有畫面,唱出來沒有情感,只是在硬邦邦的完成樂譜而已,聲音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都融合不到一起去,做不到異口同聲。

所以想請教高人來回答一下,合唱中有沒有可以使聲部之間聲音能很好融合的好方法


也不知道這個問題被提出來多久了,偶爾看到這個問題,總是心痒痒想試著答一下,然而自己實在是太懶了,想想這麼大的問題,回答起來肯定得費很多腦細胞……

剛好現在在飛機上,實在太無聊了……我就試著寫一下大綱吧,有時間再看看資料完善一下:

合唱音樂的融合度,取決於聲部中相同質量的音色,把分開的聲音結合在一起,使之變成一個整體統一的音色,聲部就融合了。題主提出的「聲部的融合」,其實目的就是為了得到合唱音樂中獨特的魅力:混音。混音的標準在於:當合唱團合歌唱時,在這個統一的聲音裡面,個體的聲音是不能被觀眾所分開辨別出來的,這也是創造聲部融合的標準

所以,簡單點來說,合唱指揮和團員的任務,就是研究出各種方法,來融合聲部,創造出更好的混音,然後表現在特定的作品中。

在解決聲部的融合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得搞清楚一些背景知識:

1,最早提出「混音」這個概念的人是:F. Melins Christiansen, 他是St. Olaf Collage合唱團的指揮。他的理論對後來的很多合唱指揮都有很大的影響:輔音發音要精確,母音發音要直接。表面上看,這個原則沒什麼問題,然而,在運用中,他的方法使得合唱團的混聲變的很不自然,人為的痕迹特別明顯。並且產生了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直聲的歌唱方式

2,從Christiansen那個時代開始,就不斷有很多聲樂教育家都在為此爭論,合唱團如果被要求消除聲音的共振,採用直聲的歌唱方法,不僅會讓聲音的品質變得非常人工化,沒有共鳴。而且會造成發聲器官的不必要的緊張,這樣是不健康的。

3, 合唱音色的融合,經常被要求改變個人獨特的聲音特質,甚至有些老師認為聲樂專業的學生不應該參加合唱團。這也是不對的。合唱混音的達到,是不需要犧牲個體聲音品質的。合唱團也不需要每個人都唱出相同聲音這樣的技巧。

聲部融合的核心

色彩-- 不是個人音色的色彩,而是各聲部的獨特色彩以及合唱團作為一個整體的色彩

平衡感-- 各聲部在合唱團中的平衡。

音調

措辭

我相信這只是一些相對必要的因素,肯定還有更多從不同角度上來看的因素沒有被我提及。接下來,我們就圍繞這四個元素,來講講,如何才能擁有一個好的聲部融合,並且不用中和歌手的聲音。

統一的母音:

當某一個聲部的團員,在合唱時,唱出不一樣的母音,那麼這個聲部就會缺掉第一個和第二個共振峰,導致聲音的不統一。但是事實上,我們卻沒辦法要求團員唱出相同時值的母音。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就需要指揮在 warm-up的階段,就自己先建立一個想要達到的音色,然後通過各種訓練辦法不斷去追求它。並且在接下來的歌曲練習中,保持這個音色。

簡潔的輔音

準確的節奏:

默契的「停止」:

強度的控制:

聲部的位置:


首先要做到大家的發聲方法要基本一致,尤其是發聲位置,不能有的窩在喉頭有的打在前面。大學合唱團基本都是招特長生吧,大家學的發聲理念可能都不太一樣,如果基礎比較差,最好能請一位路子比較正的聲樂老師來指導一下,有條件上上小課最好。基本方法有了就可以練各種和聲練習啊 基本的大小三和弦及其轉位,到七和弦,二度和弦,在練習的同時要注重聲部間音量的均衡,以及互相傾聽。記得原來我們自己玩,四個聲部分別用4個不同的調唱小星星…(也是醉)然後可以加入一些canon和節奏的練習。

關於《牧歌》,我覺得這首歌主要難點在於弱聲的控制,男高音漂亮音色的運用,以及復調的演唱,當然有個好solo也很重要。你們平時再加強一些弱聲的練習,尤其是男高音的混聲,多唱一些外國宗教作品,少唱點紅歌,這樣系統練一個學期應該就會有進步吧。


聲部聲音不融合,主要發生在高音聲部中,這就跟成員自身的音色和發聲方法有很大關係啦

首先,篩選出源音色沒有特別個性的成員,如果本身音色就特別特別個性,發聲方法再怎麼一致,也是能聽出來的

其次,看發聲方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發聲,應該是喉嚨鬆弛,口腔鼻腔頭腔共鳴都打開,氣息下沉,後腰向外擴張,身體處於很通暢的狀態

再次,合唱要求每個成員盡量音色靠攏,因此,拋棄一點自身的特點,盡量找到適合大家的聲音位置,或靠後或往上,只要自己不費勁,像說話一樣去唱歌,就是正確的

最後,注意每個聲部的換氣口,每個句子的強弱,節拍,所有人都要根據指揮,做到同呼吸共命運!

然後來說說國外的訓練方式,

唱歌之前老師都會做一些小遊戲,有練氣息的,放鬆的,等等,一般在合唱隊員中相互進行,發聲練習也是很自由的,可能跟國內的聲樂教學理念還是有所不同,老師告訴我一句話就是,怎麼說話,就怎麼唱歌,不要去想我現在要唱歌了,就開始擺出要唱歌的樣子,讓聲音回歸最自然最鬆弛的狀態,就是美聲。

僅供參考。


合唱其實是一個隊員之間相互磨合的過程,尤其體現在各聲部融合的進程中。

從選拔合唱隊成員開始就要注意三個考察指標:音準、節奏、音色。因為在訓練過程中,音準很重要,必須嚴格執行到個體,音準方面有偏差容易造成噪音整體也不會和諧。其次節奏,影響到整個作品的架構。全體成員必須看指揮,各聲部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收,做到不拖拍不搶拍。最後是音色,合唱隊是一個整體,最理想的效果是一個聲部一個聲音,聲音突出的隊員要注意收斂,容易跑偏的要注意聽旁邊和看指揮,每個人都要融合到聲部去。

訓練時要注意,多做共鳴的練習,從兩聲部到多聲部。演繹作品前,各聲部要先唱熟自己聲部的旋律。聲部之間配合時要堅定立場,剛開始的時候低聲部容易被高聲部帶跑。多訓練,看指揮,不同聲部什麼時候強什麼時候弱,搞清楚誰是主旋律,誰是和聲,不要搶著大聲唱。只有各聲部相互配合好,作品才會呈現出美感。

至於畫面感,眼神情感的,需要跟隊員講解的!


不是高人, 有幸跟哈工大MUSICA合唱團體驗過一段時間,

一切藝術行為初期階段都是技術性問題.

將每一個人歌聲用高質量錄音筆或麥克風錄下來

進行頻譜分析, 聲音合不到一塊去是因為頻率無法對應到一起,

要麼是跑調 要麼是身體共鳴出的音色泛音頻率有問題/諧波響度不足

以上只需要大二的基本復變知識就能理解, 先讓團員都自己聽一下自己的聲音, 對比一下唱的好的人和發音不好的人之間的頻譜和響度圖像的差別.

牧歌這首是小學生合唱團最常見的選擇之一, 如果這個都唱不好 那就先不要唱任何完整曲目, 先訓練大家基礎發聲練習, 把歌曲分成一個又一個和弦, 把長音分成一個一個短音, 先實現每個和弦大家能合到一起, 先從低音開始一個聲部一個聲部疊加; 完成後再實現同時發聲.

最終將整首曲子連起來, 所有的聲音先用 o 來練, 再整體練咬字.

如果實在是合不起來那就說明團員耳朵有問題, 提高訓練強度 提高選人門檻.

更重要的是 合唱團合不到一起去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濫竽充數的人多, 也許你把人拉出來一個一個唱 立馬會看清楚問題


耳朵的傾聽


蟹妖。關於聲部融合這個問題,你可以嘗試用練聲來解決。練聲的過程中,先把整個聲部的發聲位置調整好,接著就是聲音的狀態,如果大家的聲音狀態都是統一的話,在音準一致的基礎上,和聲音準也會融合許多。

當然,要做到完全融合,這個合唱團的團員們必須磨合有一段時間,彼此適應聲音狀態,再調整。

先調整每個聲部的聲音,例如女高聲部你想要什麼音色,指揮或者指揮助理就要在練聲過程中調。其他聲部也是如此。

還有,個人的聲音不要太突出。畢竟合唱團是合唱,不是獨唱,指揮在排練過程中要聽到誰的聲音冒尖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沒有好的合唱曲目?
如何看待張學友譚晶費玉清何超儀合唱的《明天會更好》?
如何練出來半假聲並在合唱中運用半假聲?
如何評價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大張偉和楊乃文唱的《靜止》?
有哪些好的合唱資源網站?

TAG:合唱 | 合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