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卓依婷?


卓依婷,迄今為止估計是口水歌最多的歌手,但那有怎樣?我還是喜歡卓依婷。

你可以不知道誰是中島美雪,甚至是鄧麗君,但是必須認識卓依婷。

本人初次聽她的歌曲,就是在VCD剛興起時,卓依婷閩南語免失志專輯,幾乎是買VCD標配,卓依婷那張專輯裡面,長相甜美,衣著不俗,唱功了得,怪不得吳宇森的英雄本色都選用卓依婷歌曲,就是小馬哥鳳臨閣復仇那一段。

後來了解多了,發現卓依婷簡直就是天才,比如九歲的時候那張黃梅戲專輯,卓依婷VS卓依婷,一人在舞台分飾兩角,又是唱又是演,聽那首扮皇帝:唐明皇,鬍子(之)長……

後來發現卓依婷竟然還唱過大量的民歌,回娘家等,以及大量兒歌,例如捉泥鰍。

再之後發現卓依婷發福了,幾乎任何一首歌曲都有卓依婷版本的,但是又別走一番味道。

歌壇才女是也。

~~~~~~~~

吳宇森英雄本色里閩南語歌曲貌似是陳曉雲?


賀歲天后


對於音樂的歷史還有明星的成長,我了解並不透徹。我但從對歌曲的感覺來回答。我是90後,聽了很多新老歌曲,卓依婷是一名老歌手了,初次聽到她的歌聲被驚到了,歌聲甜美,聲音細膩,感覺溫柔,文靜純粹。聲音裡面有自己的特色好像在有節奏的搖擺,就像黃家駒的聲音一樣特色鮮明,這種特色是我最喜歡的,代表歌手自己,並無刻意。我喜歡她的聲音,還有她的翻唱。


簡單地來說,卓依婷是台灣六七十年代造星模式的最後一個標本。

流行音樂的消費群體有很多,通常來說市場能照顧到的往往是最新,最潮,最前沿和最勁爆的。比如說90年代的四大天王,比如說世紀初的周杰倫、孫燕姿,比如說現在的EXO等等。因為他們代表著主流消費群體未來的流行樂消費導向。但是在最新最潮的之外,不能忽視的是還有「不新潮」的那些習慣於固有模式的人。他們往往比年青人群的購買力不遜色,但他們的訴求卻往往在商業媒體的炒作下被忽視。他們「不追新」並不意味著他們只聽幾首翻來覆去的老歌,他們只不過是不適應最新最潮的形式,但是仍然需要推出適合他們消費口味的新人。

讓卓依婷火起來的這個模式,其實恰恰針對的就是這群人。或者就她的生活的具體語境來說,針對的主要就是從大陸到台灣的那批老榮民(當然卓依婷的服務對象比較廣,她也唱台語老歌,後來包括大陸的一些老歌,是打入大陸市場的需要)。而面對這個市場,台灣歌壇其實曾經推出過一批批的歌手,鄧麗君走的就是這個模式,也就是唱「小調」,唱民歌,唱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那些時代曲,因為這樣的唱片好賣,能賣出去,很快就能收回成本。特別是這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歌手的包裝其實早就不是那麼在意(甚至從來也就沒怎麼在意過)。因此鄧麗君之後,蔡幸娟,高勝美,卓依婷走的都是這個路線。甚至九十年代初參演電視劇《婉君》的金銘剛去台灣的時候推出的幾張專輯,除了電視劇插曲之外也包含著不少國語老歌,比如《虹彩妹妹》、《小小羊兒要回家》等等,如出一轍。前幾年台灣出了一套唱片《群星會》,裡面很多歌曲都是這種模式的標本。

當然了,時代輪流轉,老兵不死,只是凋零,等凋零得差不多了,這種歌曲就沒人消費了,新出道的歌手自然沒必要這麼致敬經典了。但是卓依婷和其他人不同,像鄧麗君很早就朝著國際天后的方向開始了轉型,蔡幸娟後來也捎帶演唱流行歌曲,但卓依婷基本路子就是這個路子,所以後來走的路線也就只能是這樣,慢慢地就會被人淡忘了。

反觀大陸的流行樂壇其實也有這樣的造星模式,別看現在小鮮肉和選秀歌手如火如荼,但民間在年齡稍長的年齡段里,最受歡迎的不還是「草原音樂」、「農業重金屬」等一類歌曲嘛,這些歌曲實際上本身延續的就是八十年代扒帶子,口水歌那個思路,所以一直賣得很火,也深受廣場舞群體的喜愛。這些人也不是不接受新歌,但必須得是主流媒體強推的(如紅歌)或者是流行多年後口耳相傳的,比如我一個同學的媽媽今年聽到了《菊花台》,對之愛不釋手。關於這種奇怪的現象及其影響,可以另開一篇繼續討論。


第一次聽到卓依婷 是那首明天會更好 被那個甜美細膩的聲音驚艷到了 那時估計我也就10歲左右吧 時間太久 記不清了 直到現在還是認為卓依婷版明天會更好是所有版本中最好聽的 包括後來感覺她翻唱的許多歌都是超越原唱的 比如逍遙嘆 她的聲音聽起來如高山流水 如山間清風 感覺如果早生多年 又是一個鄧麗君式的歌手


1


推薦閱讀:

椎名林檎是一位怎麼樣的歌手?
迪瑪希目前可以和Adam Lambert 作對比么,兩人音樂上的差異在哪裡?
在 KTV 能分辨出職業歌手與唱得很好的普通人的差別嗎?
看張傑演唱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TAG:歌手 | 童年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