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譜上為什麼會有重升重降這種東西?
明明用升降號就可以表示所有的琴鍵,弄個重升重降不就是多此一舉了嗎?而且看起來特費勁!
卸腰
趁著放假有時間,來詳細解答一下。在功能調性和聲體系中,和弦的組成都是以三度為基礎的,所以,音階中的每一個音,都是有它的固定的功能意義。比如說,下面這兩個和弦:
說上面這個意在說明,一個音具體所在的音級和它的升降,是有嚴格的理論支持的。所以,重生重降是同理。有的時候,一個音只能是在它固定的那個音級上,所以,哪怕用重生重降,也不能為了方便而把它轉移到相鄰的音級上。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它固定在它應在的音級上。
比如說:和聲大調要降第六級音,以C大調來舉例,就是:
但是,如果換一個調,比如Cb和聲大調,就應該是這樣:和弦也是一樣的道理。比如:
左邊是C#大調的Ger+6和弦,因為Ger+6的結構就是一個增三和弦加兩個外聲部的增六度,所以,兩個外聲部只能是A和重升F,而不能寫成右邊這種A和G。同理,和弦內的E#也不能像左右邊和弦一樣寫成F。如果你寫成右邊這兩種和弦,那麼我們就無法判定這個和弦到底是在哪個調中了。事實上,它根本不是傳統功能和聲體系內可能出現的和弦。另外,在一些升降號較多的調中,旋律中有些變化音,具體是用升號還是用降號,也是有規矩的。比如:
上面說的都是在功能調性範疇內的理論用法。當音樂進行到20世紀初期,當勛伯格打破功能調性體系,建立了無調性體系後,這種重升重降就幾乎不再使用了。因為音階中每個音高的重要性和功能意義都是一樣的,而且,作曲家從方便演奏者的角度的考慮也更多了。
是為了解決移調問題而產生的,在移調過程中必須保證音級不變,所以會出現「升了再升」或者「降了再降」的情況,那就必須用重升重降記號來表示。
我寫的這一篇文章詳細討論了移調的過程:
【課程】樂理知識講重點第四課(移調) - 知乎專欄
節選其中的一部分:
那如果在樂曲原調中出現臨時升降號呢?比如這個例子:
我們要把這個曲子移到D大調去,先根據音級不變推算出這三個音:
然後討論臨時升降號:
第1個音,移調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調號,所以保持不變,新調寫升號;
第2個音,原調降號起到降低的作用,移調後調號中有升號,所以互相抵消,新調寫還原記號;
第3個音,原調升號起到升高的作用,移調後調號中有升號,所以再升一次,新調寫重升記號。
上面給的原調都是C大調,如果給的原調是任意一個大調呢?看這個A大調的例子:
把它移到降A大調,先根據音級不變推算出這三個音,要注意到A大調的音級是從A開始算第1級:
然後討論臨時升降號:
1. 第1個音,原調還原記號,相比調號的升號來說起到降低的作用,所以在新調寫降號;
2. 第2個音,原調重升記號,相比調號的升號來說起到升高的作用,所以在新調寫升號;
3. 第3個音,臨時記號起到降低的作用,移調後調號中有降號,所以再降一次,用重降記號。
當然文章中還涉及到其他一些樂理知識,可以通過我的專欄學習。
最後來看一個樂曲中的例子:
這是肖邦第一協奏曲的第二樂章,第一行第三小節開始判斷一下調性,考慮上臨時升降號,這裡居然出現了升G大調!!
實際上在十二個大小調中是沒有這個調的,在我講的五度循環圈裡也找不到這個調,【課程】樂理知識講重點第二課(五度循環圈) - 知乎專欄,但是肖邦卻用臨時升降號「創造」了這個調,在鋼琴鍵盤上彈奏出來和降A大調是一個效果,其實肖邦用到的就是移調,他把第一段開始在E大調上的主題移動到了升G大調,所以出現了大量的重升記號。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學習樂理,學習音樂。
學習音樂從樂理開始 - 知乎專欄
補充一點,鋼琴上一個鍵代表的音的不同表示,只有在十二平均律下音高才完全一樣.
比如,五度相生律下升c比降d高,大概一個全音的九分之一.
這是調的問題調里本來就有升降了,再加臨時升降就是重升/降
推薦閱讀:
※幼兒學習鋼琴,手上的技術重要,還是樂理的東西重要?
※非音樂專業學生如何給零基礎成年人教授鋼琴?
※能否零基礎一年跳到鋼琴十級?
※有一個會彈鋼琴的男朋友是怎麼樣的體驗?
※鋼琴演奏中技巧的重要性?
TAG:鋼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