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肉類煮熟後會有綠色紅色的反光?
不是油膜的薄膜干涉現象,而是整齊排列整齊切開的肌肉纖維的光柵現象
應提問者……我也有過跟你同樣的疑問,能產生彩色反光的,可能是油膜或結晶之類的,看到了樓上的答案之後,有了靈感,結晶是不太可能的,肉的切面不會有蛋白、鹽等等的規則結晶,油膜是最有可能的。但是樓上說的不準確,油膜產生彩色的反光不是由於「反射加折射」而是由於干涉。類似於肥皂泡有彩色紋路的原理。
我觀察到的肉切面上的反光,是緊緊貼合在切面的表面的。油膜發生干涉的條件就是,它足夠薄。往往不像肥皂泡一樣會變色,是因為切肉刀給肉片表面趁熱抹了一層動物油之後,動物油的熔點比較高,很快會凝固(或者被冷藏的時候凝固),如此一來油膜的厚度就固定了,一定厚度的油膜可以使得一定波長的光產生干涉,看起來就是彩色的,稍厚、稍薄的油膜是不同顏色的。
對於什麼是干涉,我覺得可以您可以問一下度娘。
這個問題回答得最好的是維基百科的「薄膜干涉」詞條,複製在這裡,以供參考:
一個肥皂泡就是一個薄膜,但是它的表面厚度不均勻。而光是由紅色,綠色,和藍色光波組成的,不同的顏色就從表面上反射出來。
光是一種波,不同顏色的光波有不同的波長。當一個光波照到一個半透明的薄膜時,一部分光被上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被下表面反射回去,剩餘的光透射過去。一道藍色光照到肥皂泡的表面。你可以看見,一部分光被上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被下表面反射回去,剩餘的光透射過去。在這個位置肥皂泡的厚度和波的長度相對應,這樣上下表面反射回去的光波非常完美的疊起來,形成非常強的藍色反射光。假設紅色光照到肥皂泡的同一點,因為紅光的波長比較長,這樣上下表面反射回去的光沒有很好地疊在一起,它們相互減弱,無法形成很強的紅色反射。然而當肥皂泡更厚一點時紅色光波就會疊在一起,藍色光波就會相互減弱,這個肥皂泡看上去是紅色的。
——取自wikipedia
當然聲明,我沒有做過任何實驗,這以上內容完全是主觀推斷,僅供參考。
之後我查到了另外一種說法,某國外光學網站的解答,是因為肌肉纖維整齊地切斷,形成了光柵,光柵的衍射造成了多彩的現象。《早安福建》 牛肉為什麼會出現彩色的熒光
這就是視頻的鏈接,新聞裡面也有說了。
我原來不敢苟同,切片刀真的有可能精確切出肌肉纖維光柵的效果?但是我覺得這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是油膜,只需要用油溶性物質比如酒精什麼的,甚至溫暖的手一摩擦,立刻就會改變厚度,從而顯現出不同的顏色,但是肉片上的彩色,貌似不會受到這個的干擾。
總之,「外國網站」的說法比較有道理。文獻!
答案是烹調後的肉類蛋白質發生化學反應受到修飾,比如,能生成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蛋白在肽鏈末端加了一個糖基團)因此這類蛋白有了一些發射熒光的基團。所以發熒光。【順帶教大家非科研用途使用資料庫搜索引擎,有一些文獻不需要許可權,是免費的;需要許可權的可以用買了使用權的圖書館的電腦】
來源:NCBI檢索結果: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muscle+fluorescence+meat選取文獻:Effect of Cooking on Meat Proteins: Mapping Hydrothermal Protein Modification as a Potential Indicator of Bioavailability文獻配圖。烹調越久發光越強:
裡面寫紅色熒光並不在糖基化熒光發色團的發熒光範圍,但是紅色熒光用熒光顯微鏡觀察依然能夠觀察到,不過文中沒有解釋原因。我個人補充,它說明蛋白受到的修飾可能不止一種。二次檢索:
糖基化修飾蛋白的熒光特性,發色團鑒定
《Aging of proteins: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 fluorescent chromophore from the reaction of polypeptides with glucose》http://www.pnas.org/content/81/9/2684.long維基百科說這類物質有害健康。
再次檢索:Dietary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 and their health effects--PRO._百度學術答案是確實如此。這說明蛋白煮太久是不好的。題外話================================================================
我高中時是一個民科。當時研究過這個問題。還寫過粗糙的觀察去申請通過特殊的項目。
所以看到這個問題,題主知道我有多激動嗎!!!!!!!!!!!!!!!(共鳴激動異常。想不到有很多人注意過這個問題並且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當然當時什麼結論都沒有得出來。再次回顧依然非常感興趣。所以文獻我一定要查。現在看來答案早就擺在那裡了。感謝美國納稅人出錢建立給全世界人使用的資料庫NCBI。=====================================================================補充:還有一種現象是生豬肉暗處發熒光(看起來在暗處自發光應該是發「磷光」而不是「熒光」,不知道為什麼新聞和文獻這麼寫)(二次補充:經查,熒光細菌的熒光是熒光素酶Luciferase的熒光Luminescence。這和發熒光Fluorescence、發磷光Phosphorescence的發光原理不是一回事)
這個是因為受到發光細菌污染引起的同樣有文獻:豬肉發熒光現象初步研究有新聞:發光豬肉是怎麼回事?新聞裡面含磷的解釋被文獻否決了,這是因為報道時別人的解釋是猜測,沒有進一步證實,可以理解;但是報道中質疑質檢不專業,這種做法卻值得引以為戒。質檢查不出來或者檢測通過後續有污染,沒有什麼好奇怪的。質檢合不合格不是這麼算,沒有任何質檢能把所有物質檢測出來,並且還能在檢測之前和之後的時間點給品質全部的保證。不請教專業人士而亂髮議論很沒有素養。當然我不是專業人士,只是這種議論有很明顯的問題,順帶一提。第三次更新(為了閱讀友好,補充邏輯細節):
我找到了我高中時的「實驗記錄」(這是文檔記錄的配圖,原圖已遺失)。材料是煮了三次的鴨肉。和那些叉燒、滷肉不同,這個是先切後煮的。
看得出那些紅色閃光間的暗紋同樣發綠吧?不鮮亮的地方依然是有顏色的。【所以為什麼說是熒光不是油膜實在是不要問了,不是一個平面、顏色固定、區域固定、不亮閃閃的地方也帶顏色↓看圖,有強光就越顯出鮮亮的顏色,這就是熒光好嗎】這些切面只有一個角度閃,其他角度不閃,不閃依然是帶有顏色的,最合理的解釋是光線入射反射造成的結果,只是或明或暗而已。而不是光柵(而且應該不少人懂大學物理實驗有多難做吧?就算壓牛頓環也是一圈一圈的不是這個樣子的)。只考慮這些切面不整齊、不在一個平面,顏色也沒有漸變,而且一個區域只有一種光。也洗不掉(作為民科高中生的那個我洗過,有機無機都洗過)——只需要考慮這些,【當我看到加熱時間和激發光光強成正比,蛋白烹調受到修飾帶發光基團,我就知道檢索結果是對的。只是具體去證明是哪個基團,電泳分離熒光物質這樣的事情,你們有興趣,就自己發文章做實驗吧(不可笑,說正經的)。這種小範圍的不確定,是我答案一開始寫「比如」的原因。】===============================================================
還有一個後話是,當時,是熒光還是什麼,是表層還是組織的一部分,是可擦拭可覆蓋可中和還是不可以洗脫的,民科高中生定性定了很久呢。當時我已經知道它是組織結構的一部分,最有可能是蛋白,就此和人討論過,當時以為是含鐵離子配體的結果。油漂浮在水的表面,完成反射加折射,產生的分光。不僅僅是肉油,植物油,甚至汽油,柴油,基本上任何淺色油都有這種效果。看反光也是觀察水是否被油污染的重要方法。
我只想問問 還能吃么。。。。
是葉綠素
以前也觀察到過這種現象,個人感覺肌肉纖維光柵干涉的說法可能性更高。如果是油膜,那不容易解釋只發生在瘦肉上,而且只有纖維的縱切面上,並且是相當乾燥的瘦肉上才會有,而且腌制過的鹹肉更易發生這種現象,將表面適度擠壓摩擦,當然肯定會帶走少量物質,此色彩即可消失,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證明這種色彩更可能是結構導致的,所以當初還是沒浪費,直接繼續吃掉了....嘿嘿,吃貨就是這麼任性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吃仙貝吃了一個就會想再吃一個,會停不下來?
※牛奶加熱了之後為什麼會變甜?
※為什麼國外的鹽不太咸?在國外狂灑才能嘗出味,導致回國一不小心就咸死人。是海水品質不同還是工藝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