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的宗教問題?

作為一個中國學生,我感覺生活中經常接收到的所謂宗教方面的知識只來自於少量的佛教知識。我身邊也從沒有一個宗教的信仰者。所以其實「宗教」對我來說很陌生。

雖然,在中國的憲法中,宗教信仰自由的這一個條例是存在的。

最近的論文在做關於宗教方面的話題。讓我不得不去搜集資料,同時產生了很多疑惑。

下面所寫僅僅是片面之詞,原諒我的孤陋寡聞。

我試圖探究中國到底是不是所謂的「無神論」國家。

我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我覺得,世界上也很少有所謂的「有神論」國家。雖然有的國家的確是全民信仰某宗教,但對於更多國家來言,宗教信仰是自由的,而非強制的,所以不可能達到全民。

中國自古其實有很豐富的宗教文化。但是似乎總沒有達到一種非常普及(或者達到過但我不知道)的狀態。我自己進行分析的時候寫了這麼些點子,簡單講如下:

1、中國封建時期的皇帝被稱為天子驕子,是聯繫上天和蒼生的媒介,對於有神論的宗教中存在的神一說,無疑是撼動了皇帝的地位,所以宗教學說不會被中央政府所用為統治手段。(道家也許就是如此不被尊崇)

2、文革時期的中國的打擊舊文化被引到了一個較為偏激的道路上,加上為了響應馬克思的「無神論」思想,對宗教文化的打擊頗為厲害。所以導致了現代社會對中國的宗教文化方面始終存在先入為主的觀念。

所以首先我想說的是,宗教一直在中國存在,信仰人口按比例來說不算高但人數也是不少的。在網上看到文章這樣說,因為現代最早接觸中國的西方代表所接觸的中方人員多為共產黨員代表,持有科學觀,所以產生了中國無宗教信仰或者無神的說法。

再一個,在Durkheim的文章里他明確談到了對宗教的定義。其中他闡明了一點就是人們對宗教定義存在誤區,認為宗教必須具備神性。 但這是錯誤的。譬如佛教,就是無神性宗教的典範代表。

所以說「信宗教」和「無神論」實際也不是完全對立的。

常常聽到這樣一種抱怨:」中國人沒有信仰。」

這種信仰是指哪方面的? 我自己以前理解的是無宗教信仰,而過去我以為宗教都有神性,所以我們的社會主義科學館以及無神論導致了我們沒信仰。

現在發現其實也沒有衝突,同時持有科學館和信仰宗教。

那為什麼中國人信仰宗教的比例不高?

或者說,我的疑問應該是,宗教信仰是必要的嗎?有人覺得宗教信仰的意義在於對道德的規範。 但是我總覺得,在沒有東西潛意識中規範卻自己建立好的道德, 不歸咎於任何事情,這樣的道德不是更堅固嗎? 社會裡有法律的存在,法律是人們或者是社會道德觀念的反應產物,我們不斷完善法律,就是為了追尋一個更為文明的社會。

再者,在某些宗教信仰度很高的國家,犯罪率依舊很高。

所以呢,而追尋文明的路上。我們到底缺失了什麼「信仰」?


兩個現象去解釋原因

為什麼官方反對宗教

總有人認為黨是無神論,所以黨會反對宗教,NONONONO,如果你糾結於無神論的問題,說明你沒有理解其中意味,實際上自五四運動以後,儒家就一直是被批判被打倒的對象,文革時期還在批林批孔,後來孔子的雕像到處都是,我國對外宣傳教育機構就叫孔子學院。

為什麼孔子就能搖身一變,而宗教不可以。因為孔子的核心是維護秩序的,儒家並不在乎今天誰來統治-------蒙古人,滿族人,或者其他的都無所謂,但是一定要按照儒家的秩序來,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真的沒有種族歧視問題。在太平天國起義中,儘管起義者是一名漢人,打倒的是滿清的皇帝,但是由於其宗教成分,導致大批的儒家人士站在其對立面。

以儒家人士的代表,曾國藩的《討粵匪檄》為例,其中說道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也。盡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賈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盪荊。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於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凶極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粵匪焚郴州之學宮,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藉滿地。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象不滅;斯又鬼神所並憤怒,欲雪此憾於冥冥之中者也。

什麼時候宗教可以被官方真正允許傳播呢?就是當官方意識到宗教----例如基督教,是有利於社會穩定,有利於秩序的時候(這句話看你怎麼去想了),就如同儒家一樣的時候。

至於無神論,共產主義什麼的,呵呵,誰在乎

再談宗教和普通中國人之間的關係

實際上,實踐已經證明了,即便是開放傳教,基督教可能在中國普及不會太大,這個所謂的「實踐」是在哪裡呢?是在台灣。

據2006年台灣官方的統計,2300萬台灣人裡面,佛教徒800萬,道教徒755萬,一貫道80.5萬,新教教徒59.8萬,天主教徒29.7萬,還有5萬多人的穆斯林,台灣是並不禁止傳教的,可是基督教在台灣並沒有立住腳,是少數派裡面的少數派。

相當多的知乎網友對於基督教的仇視,則反映了其中的恐懼心理

恐懼導致攻擊,而別人的屈從並不能帶來你的安全感,實際上這種恐懼心理,在教派與教派之間也會產生,是因為當人們意識到某種思想,某種理念,有可能,並且有能力顛覆其生活的文化氛圍的時候,為了保持原有的文化氛圍而導致的攻擊型行為,這點非常正常,不但是中國,在任何國家都是一樣,所謂的「不能融合到主流文化」,說的就是這個。這並非是宗教本身的問題,可被反覆證偽的科學技術在中國的宣傳還經歷過無數次的反覆呢,何況不可證偽的宗教呢?

實際上關於「融入主流文化」的問題,不但是在國外的中國人有,甚至在中國的外國人也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相當多的外國人非常不喜歡大山,甚至有一些外國人抱怨,似乎在中國的外國人都生活的跟演戲一樣,在表現出「中國人眼中的外國人」的樣子。

信仰問題

每一個中國人都會多少有信仰,只不過未必是宗教信仰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簡單來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的追求。

古代中國並沒有多少對於死後問題的結論,儒家直接迴避了這個套路,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儒家並不提倡對此的討論,也就是宗教人士對於中國文化的詬病,其中有一天就是中國文化沒有對於終極問題的討論。

人類從哪裡來?人類在這個世上的意義是什麼?人類終將到哪裡去?

而實際上即便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亦或是其他宗教,對於終極問題的討論五花八門,並不能真正說一個所以然

基督教說,人類是上帝創造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聖經寫的,那麼上帝為什麼要造人?很多基督徒說是因為愛,尚若多問一句,基督徒就會用萬能的語句來回答你:

人類怎麼可能知道神的想法呢?

如果從這個意義上回答,即便是回答「上帝為什麼造人」這個本身就是荒謬的,因為你不能揣測上帝的想法,你怎麼可能去揣測一個神的想法?即便是你看到了聖經上的文字,也有可能是一種暗喻。

宗教與道德

如果從實用主義者的眼光看來,宗教確實沒什麼意義,也和道德掛不上鉤,如果說一個教徒敢於斷言中國的道德問題是由於不信仰宗教,亦或者把宗教和道德掛鉤,我可以斷言,這個教徒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徒,起碼是一個不合格的教徒,因為你絕對歪曲了教義。

但是,信仰宗教,不代表你有高人一等的資格,不代表你能用「憐憫」的眼光去看那些不信仰的人

而嘲諷宗教,也不代表你更加「頭腦清醒」「與眾不同」。


你可以拋卻自己的一切去追隨基督?去侍奉真主?去供養佛陀?不可以啊,我們不能拋卻的就是我們的信仰,去追求本不如我們有的,我們是一個務實的民族。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人人皆可為堯舜。

我們自己就是主,就是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大丈夫處世,以不能建功立業為恥,追求天國有什麼用,來生又是什麼鬼,不知道有什麼好信仰的,如果把我弄到兩千年前,都可以創立一個宗教信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我們就是我們的信仰。

宗教這個東西,早就被中國人玩爛了。


我非常慶幸我們中國是一個無神論為主旋律的國家。說明我們是務實的,是喜歡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其實我們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似乎就是沒有一神論的,他們追求的是道,是境界,他們沒有塑造一個所謂的造物主,也不太熱衷於傳教,可以說是一個很淡然的教派。舉一個梁道長之前說的例子,我們自古崇拜龍,但是我們卻敢於在各種小說及影視劇里打敗龍甚至抽龍筋,我們講的是人定勝天。然而那些一神論的教派敢說神一句不是嗎?更別說他們誰敢去揍神一頓了。他們只有服從。他們害怕進不了天堂。

人們在貧窮落後並缺乏科學知識的遠古年代有太多弄不明白的事情,所以才創造出了神的概念。看看宗教最集中的印度、中東、非洲,以及中國的西北等偏遠地區。宗教讓他們跟時代接軌的更好嗎?宗教讓他們的道德優越於其他所謂無信仰的國家或民族了嗎?

另外,他們一心認為神仿造自己的樣子創造了人,其實是人仿造自己的樣子創造了神。所以各教派的神像都是宗教起源地的人的長相。如果各宗教真的真實可信,那麼這世上所有人都會下地獄的,因為有幾個霸道的宗教認為不信教者或是異教徒是會下地獄受盡折磨的。所以各教派是在互相詛咒,同時他們一起詛咒無神論者。

若神真是那麼仁愛且高境界為何會如此小心眼地要挾人呢?不過是像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說"不聽話就揍你就不要你,聽話有糖吃"罷了。據說傳教可以減少自己死後進地獄的折磨,反正就是有神給的優惠政策和獎勵啦。大部分宗教得以壯大並延續這麼久應該大大得益於此吧。不得不說當初創教的人還是蠻懂人的心理的。

我們中國並非沒有信仰,我們只是不信人格化的造物主。勤勞、勇敢、科技、文化一樣可以是信仰。我們累積了幾千年的文明與歷史更值得我們景仰。


宗教信仰當然不是必要的。

我贊成 @李建秋 關於儒家提倡秩序的觀點,不過我覺得,當我們討論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道教的時候,需要細化下宗教的功能。

很明顯,進入中國之後的佛教和天主教,基督教有很大區別。我們需要從功能的方面來分析宗教和宗教哲學的狀態。

個人以為,標準的宗教至少要具有以下幾個功能。

1.有一個或多個永恆的神。

2.神可以斷善惡,給好人褒獎,給壞人懲戒。

3.對死後的世界給與解答,描繪天堂與地獄。消除人們對速朽的恐懼。

4.奉獻信仰(排他的)可以得到救贖/庇佑,消除人們對未知的恐懼。

康僧認為:「故行惡有地獄長苦,修善則有天宮永樂。」這便是佛教超越儒家的地方,善惡報應使得佛教從個人性轉向社會性,超越了儒家的管轄範圍。

而中國本土的哲學則是不關心死後的世界的,儒家更關心的是世間的秩序,家國天下的延續,道家則是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從整個大道的角度去看世間萬物和人在其中的位置。

這種態度導致佛教進入中國之後,逐漸弱化了3、4兩點的功能,從對來世和輪迴的關注轉化為對內心的關注,最後由佛教中分裂出佛家學派供士大夫研究。

當然,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拜神仙講的是拜對門,求財拜財神,求子拜觀音。不過佛教的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以其強大的實用性和社會性而深入人心。

儒釋道的融合到了最後則成為了「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實用性的三教合一。

而這種三教合一,是可質疑,可討論的。不同於一般民間的宗教信仰,三教合一是儒家、佛家學派和道家學派的合一,主要流行於士大夫之間。

而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或者現在的伊斯蘭教,不可置疑,不可討論。部分地區還伴有出神賦君權。

故而,在西方的語境中來說,中國是一個無神論的國家,中國人沒有信仰。自古以來,讀書人們崇拜的是聖人和祖先,而不是超然物外的神明。個人對速朽和未知的恐懼消弭在家族和文明的綿延里,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才是讀書人的最高追求。

那麼中國人丟失了信仰么?

如果說宗教信仰,我是覺得變化不大。而且如果真的信教的人少了,多半是現代科學倡明。

近代以來中國人失去的是個人對於家族,國家的歸屬感,這和文革,馬克思主義都關係不大,只是因為中國古代的封建秩序是個人——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而中國跨入工業文明之後,個人主義崛起,人口流動性加大,直接破壞了地方家族這一環節。以後目測也很難重建。

中國人自發的開始尋找一種民族文化象徵符號來調和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之間的矛盾,比如現在的國學、漢服。也有和現代科技快樂融合的,比如古風。力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求本民族文化的主體意識。

「當一種落後文明與先進文明相遭遇的時候,落後文明或則因被先進文明同化而趨於湮滅,或則由於外來先進文明的強大吸引力,在自身內部萌生逐漸增強的離異趨向,加快了新的「子體文明」的誕生速度。」

至於中華傳統文化(宗教、哲學、審美、秩序)該如何在現今科技水平下繼承和發展,就是我們這代人面臨的問題了。


我覺著不如讓一個國家的公民能夠信仰他們國家的憲法


大概這麼看待


遠古的大洪水,外國人被神明所救,而我們是自己治理好的。我想,可能這也是原因之一?我們信奉人的力量而不是神。


神權高於皇權的教訓實在是太深刻了


我信科學!這也是信仰好吧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可是凱撒這個傻逼,居然連上帝都想管!


宗教和信仰沒有錯,錯的只是人而已。


我國的主要意識形態是唯物主義辯證法和唯物主義歷史觀,這種觀念的形成主要是:

1)從小學到大學的思想教育

2)執政黨治理國家的哲學思想滲透人民群眾

3)國家本身悠久歷史的演進過程和中國人民近代革命的具體實踐

4)歷代皇帝對宗教的打壓或改造

5)執政黨對當今宗教的改造或抑制

6)中國神話故事、儒道佛三教合一導致了多神論的信仰,進一步導致對諸神採取實用主義的態度

8)中國人歷朝歷代改造地理、抗爭自然大型災害的具體實踐

因此這種哲學觀念的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形成過程。

而唯物辯證法、唯物史觀這兩者天然和唯心論者、形而上者是矛盾的,因此類似有神論宗教這樣的客觀唯心主義必然不是中國人民的主流哲學思想。這是從哲學角度說明的。

我國自古到近代中國,都存在著強烈的辯證思維,普遍缺乏形而上的思維。這兩種思維在人類不同發展階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認知世界,可以以交替的出現方式來服務人類的不同發展階段。顯然我國的辯證思維在近代之前總是佔上風,具體形成原因很複雜也很多,歷史文化語言文字地理等等,都有關。而一神論的宗教信仰需要一些形而上的土壤。這是從發展觀方法論的角度說明的。

其次,宗教信仰作為一種客觀唯心論,事實上是作為新舊資本主義統治階級維護自身統治而出現在舞台上的。它一方面作為轉移被剝削的勞動者痛苦的有效方式,現在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其信上帝不夠虔誠,使其認識不到自己被剝削的事實,將其希望的幸福依託於來世天堂;一方面資本主義統治階級又使用唯心主義論點來逃避唯物史觀所闡述的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即資本主義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環節,但其存在一個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對現階段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長遠來看必然要被推翻並建立更好的制度。

而中國是社會主義制度,按照唯物史觀將要代表資本主義制度的下一環節,無產階級專政成為統治階級,因此中國不需要宗教信仰的上述用途,我國也不會支持在國內搞任何有利於傳播宗教的事物。這是從階級和制度角度說明的。

所以宗教在中國沒什麼生意可做。


宗教信仰是否必要,這個我回答不了你。不過我知道宗教信仰帶來過戰爭,帶來過災難,也知道很多大科學家如愛因斯坦如牛頓最後都皈依了宗教。你提出的問題比有些回答的問題要更深邃。有些東西本就沒有正確答案吧。


不請自來冒昧地答一個,希望與大家交流。

一、

恩格斯說,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類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產生的幻想的反映。

宗教不是從來就有的。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以符合適應該社會發展階段的形式出現的,並且在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新的外部環境。縱觀整個人類宗教的發展歷程,在不同地區的相似社會階段里,宗教的形式往往呈現出很大的相似性;而且同一個宗教,能夠存活到今天的,教義相比於最初創立之時,都已經作出較大的適應性改變。這應當是面對宗教時具有的基本認識。

在面對不可抗的外界力量時,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人類傾向於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控制自己的命運。

最初的原始宗教,是人類在不可抗的自然力量——地震火山洪水等——支配下產生的,多崇拜自然神祇,太陽、火、風、雷等等;相信靈魂的存在,將自然力量人格化,並認為這些是這些人格化的自然力量掌控自己命運。這些自然神祇的形象和性格,往往也是本部落或部族經濟發展的反映。

隨著社會的發展,階級出現分化,底層百姓除了受到自然力量的壓迫,還要受到剝削階級的壓迫。這兩種壓迫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仍是不可抗拒的。列寧說,被剝削階級無法與剝削者鬥爭,必會有對死後幸福的憧憬,和原始人無力與自然搏鬥而對魔鬼等的信仰一樣。

二、

在相對原始的社會階段里,如奴隸社會及其以前,宗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占統治地位的,或者人們的日常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宗教本身,占卜,巫覡,祭祀,滲透在方方面面。 此時的宗教人士,薩滿祭司之類,擁有尊貴身份和神聖地位。

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出現階級分化,一部分人佔有了較多生產資料,宗法制度產生以保證財富在家族內部的聚集,慢慢產生新的地主階級,以及其最高代言人皇帝。同時也會發展演變出適應此時生產力發展的宗教。

為保證統治的穩固,世俗政權不會容忍「教高於政」的局面出現於是開始出現世俗統治者和宗教領袖為各自利益產生爭鬥。

這種爭鬥本質上屬於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短期或局部可能出現宗教勢力佔上風的情況,比如卡諾莎覲見;長遠而總體來看,是世俗權力更勝一籌,比如歷史上的滅佛事件,比如成吉思汗對通天巫的處置。

鬥爭畢竟是內部鬥爭。為實現利益最大化,二者的合作是長久以來的主流,目的是對社會的底層達到剝削的目的。於是世俗統治者會給予宗教勢力以特權,土地,財富,甚至一部分世俗權力,不一而足,以期獲得其支持;而宗教勢力為了自身的存在及發展,必然投桃報李,為世俗權力背書,「君權神授」等說法,以增加其合法性。

值得注意的是,起這種作用的不一定是以宗教這種形式,只要是類似的上層建築都可以起到相關作用,比如我們國家的儒家文化。當然也有人把後期的儒家文化稱為「儒教」,其形式及作用可見一斑——朝代興衰,衍聖公一直姓孔。

也有一些特殊的地區的特殊時期,世俗權力和宗教權力合二為一,通稱為「政教合一」——宗教領袖也是政府首腦本身。吐蕃歷史上所謂後弘期在衛藏地區出現的一些政權,比如今天藏傳佛教四大派之一的薩迦派,就是昆氏貴族貢卻傑布在1073年修建薩迦寺同時成立的,貢卻傑布本人既是大農奴主,也是薩迦寺法台,同時還是薩迦派的宗教首領。

可以想像,當剝削披上宗教的外衣時,往往看似溫情實則更為酷烈,欺騙性也更強。

三、

宗教更容易在生產力相對落後,人民的物質生活困難、精神無所寄託的地方傳播。

如上所述,在進入階級社會之後,剝削不可避免地出現。被剝削階級受到自然和階級的雙重壓迫,無力反抗,現世生活看不到出路,更傾向於將希望寄託於來世。剝削階級即世俗統治者樂於將宗教宣揚的觀點為己所用——比如自己今生富貴是因前世積善行德——從而達到麻醉人民的精神、使其安於現狀放棄抵抗以鞏固統治的目的。

我國歷史上的宗教,或起類似作用的意識形態,往往有比較能夠自圓其說的一套哲學體系,辯經論道時常有一些引人入勝的思考,甚至有些哲理機鋒可謂無往不破,聞者心折。雖然這種主觀唯心主義或客觀唯心主義的內容對於社會生產無所裨益,但是碰撞出的思想光芒是具有一定價值的。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以密咒真言為主要欺騙形式的佛教密宗在中土流傳不廣。中土的密宗在唐代後期即趨消亡,主要是因為它的哲理氣息不濃厚,不為士夫所推重;麻醉作用也不如其他一些流派——如禪宗——猛烈,世俗統治者也對其不是很依賴。所以衰敗得比較早。中土密宗的出名者有唐代的一行,卻是因曆法而非佛法。但是渡海東去日本的一支在後世發揚光大,稱「東密」;還有一支在衛藏地區傳播開來,與當地的苯教結合,形成「西密」,即今所謂「藏密」。

東密與西密能在當地站住腳,與當地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有關;能流傳下來,與它們適應變革、懂得與時俱進有關有關。事實上這也是所有流傳到今天依然未顯衰敗之相的所有宗教的共同特點。

四、

今天,在我黨的繼往開來的領導之下,舊的宗教剝削關係得以存在的物質基礎消失了。但是,只要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存在矛盾,人們頭腦中的精神基礎還在,宗教就永遠都有市場。甚至新衍生出來的牟利手段和剝削方式更隱蔽更具有蒙蔽性。

如我們常提到的農村社區基督教會現今蓬勃發展,是有其深刻的社會基礎的。又如那啥教,不多說。

思想的陣地,我們不佔領,別人就要佔領。

我曾經問過我的奶奶,您為什麼要信仰基督教。

她說,那會兒你媽不在了,太奶卧床,爺爺卧床,你爸也受傷卧床,原來的朋友們看這樣也不登門了,你還小,日子很苦。正好有教會的姊妹來給你爸禱告,勸我也皈依。我就皈依了。

我又問,如果那時候不那麼苦的話,您會信嗎?

奶奶想了一會,說,要是啥啥都順的話,八成就不會信了。

有時候奶奶也給我講故事。

「有一回去個家庭教會,講完道之後號召大夥奉獻。別人都沒奉獻,就我等他們都退場了,偷摸給講道那人十塊錢。她就手就把錢揣自己兜了,完事和我說神會祝福我的。還祝福我呢,我看是祝福她了。」

我猜測,如果不是宗教世家,如崔順實,與宗教有關或者篤信宗教的人,多數還應該是彼時我的奶奶這樣的,生活里缺少希望,精神上缺少支柱,每天早上睜開眼都覺得沒有明天。他們作為個體沒有太多聲音。


覺得可以改進一波儒家,然後全民推廣。儒家思想跟宗教比起來還是溫和可控的多。

對於一個政黨和國家來說,穩定是最重要的,然而宗教這種東西,解釋權不在官方,有很強的不定因素。

一個社會需要一些方式來規範,宗教是一種方式,儒家思想也是一種方式。但是儒家思想更加本土化,更理性,更可控。如果能夠與時俱進,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tg好好乾,真的能幹出成績來往共產主義的方向看著點光,還怕人民不跟著你奮鬥去鬼神那裡找歸宿?瞧瞧現在自身成啥樣了都......但還是看好我黨,看好我黨的終極目標。隨著科技的發展,作為客觀規律的事實,共產主義終會實現。當然資本主義可能也會迎來那一天,但是毫無疑問會推遲很多很多。


外國人的目標:給神當好奴隸伺候好神死後審判時好從神那裡分一杯羹

中國人的目標:修身養性,立志成神


中華或許沒有本土生根的宗教信仰體系,但是與宗教信仰一致的盲信精神狀態卻再平常不過,在這一點上我們與外邦的平信徒並無不同。

問題在於這種缺乏體系的宗教精神狀態導致了中華缺乏體系化的形而上學,而體系化的形而上學是一切體系化學科的基礎。以至在這一方面我們比印度還不如。


推薦閱讀:

孔子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怎樣的?
出家人能不能去KTV?
皈依三寶後,如果想去武當山玩,對於道教諸尊,三寶弟子如何做能夠以示恭敬又能如理如法呢?
道家煉丹裡面需要用什麼貴金屬或者珍貴礦物?
我一直堅信漢文化的優越性,請問這是文化熏陶還是被洗了腦?

TAG:信仰 | 宗教 | 中國 | 中國宗教 | 無神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