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壓歲錢?

一方面壓歲錢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壓歲錢也有了很多新的社會功能,同時,壓歲錢對孩子的成長的影響也有好有壞。應該如何客觀的評價壓歲錢,客觀的對待壓歲錢?


廣東那邊叫利是,每個紅包5-10元,有些老爺爺老奶奶包個1塊2塊也不嫌少,關係近點,土豪,包個20,50也不多,負擔不重。不僅僅是給小孩子,只要是沒有結婚的,都可以問結了婚的要,不論年齡。

我覺得很有氛圍,又熱鬧又開心。總共也花不了多少錢,我在廣東未結婚時,過年可以領2000左右的紅包,拆紅包的時候大多是5塊,10塊,可是心情激動啊,算的時候也是幸福滿滿。結婚後,發紅包也發大概2000左右,錢不多,可是同事,同事朋友小孩,包括公司保安,物業保安清潔阿姨都發了,大家皆大歡喜。

大家也不存在攀比,也沒有壓力,給了還要拿回來。真心希望其他省份也能是這種風俗,既有過年的年味,又沒有了算來算去的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謝謝大家的點贊和評論,第一次收到這麼多點贊,誠惶誠恐。我不是廣東人,只是一個在東莞生活了10年的四川人,對壓歲錢和利是也沒有概念的區分,不過都是圖個過年的吉利熱鬧,現已回川,現在每次到過年,就會特別懷念在東莞時,過完年開工第一天,就是未婚的同事相約一個個辦公室問結婚的同事逗利是,整個單位熱熱鬧鬧,同時單位還會發開門利是給員工。讓過完年上班也顯得不是那麼難過的一件事了。


兩個經濟學家,彼此交換了10塊錢,就創造了20塊錢的GDP。

兩個家長,彼此交換了1000塊錢的壓歲錢,就給孩子們總計造成了兩千塊錢的錯覺。


不管你信不信,對於二十歲剛出頭的年輕人來說,壓歲錢這玩意真的挺尷尬的。

給自己的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們發壓歲錢吧,自己還在讀書,沒有工作掙錢,沒法發。

收長輩和哥哥姐姐們的壓歲錢吧,自己已經年滿十八歲了,實在不好意思收了。

這不,今天過年的時候我大姐給侄子外甥們一人一個紅包後,硬塞給我一個紅包。我再三表示我已經是他們的長輩了,不能和他們一樣收壓歲錢了。

但我大姐是何等機智的人啊,說到:「沒有對象的都要領壓歲錢。」好吧,我無力反駁,既然我的長輩們都覺得大姐說得對,那我也只能勉為其難收下了,畢竟大幾百塊,夠打好幾次麻將呢!

壓歲錢這東西,對於二十歲左右的人來說,真的是滿滿的尷尬啊!


想起了一段話:

我喜歡中國人的除夕,也喜歡「壓歲錢」這三個字,那樣粗鄙直接,卻說盡了對歲月的惶恐、珍重,和一點點的撒賴與賄賂。而這些,封存在簇新的紅紙袋中,遞傳到孩童子侄們的手上,那抽象無情的時間也彷彿有了可以寄託的身份,有許多期許,有許多願望。——蔣勛 《無關歲月》


不妨以我跟我幾個姨家為研究對象進行討論。

過去每年大年初二,我收六份壓歲錢,我媽出六份壓歲錢,基本就是等量交換,不賠不賺。當然,我一分錢也留不住。

後來我姐結婚了,我媽少發一份。後來我姐生育了,我媽又恢復了六份,依舊不賠不賺。其他兄弟姐妹同理。

後來我結婚了,我少得六份,而且誰家有孩子我還得出,共多出三份,里外里凈虧九份。

九份!!!!一份二百,這就是一千八!!!!肉疼吖!!!!

我要是國家,出於提高生育率考慮,我肯定大力支持壓歲錢,開動各種宣傳機器鼓勵增加壓歲錢的額度。

這不是單身稅,這特么是不育稅!


我大概有七個外甥外甥女什麼的。

去年是每人200壓歲錢,今年是300。

跟他們說清楚了,我結婚生娃這個錢就沒了。

這就是所謂的單身稅。


不,作為廣州人,在壓歲錢/紅包/利是這個環節上,必須驕傲一發。

有人提到過了,廣東的壓歲錢金額偏小(其實潮汕等地一個紅包也上千的,不過多數地區還是以小紅包為主),這個作為前提。

今年過完年,朋友們從各地回來聊起新年的「凄慘往事」。

有河北的妹子、有遼寧的漢子,各有各的家,但痛的卻幾乎一致——這個新年把年終獎當紅包發出去了。

你要知道我在業內比較好的教育機構,那群人年終獎都是1-2萬的。

過年探親猶如「破財擋災」,大部分人表示壓力真大。

辛辛苦苦賺一年,一晚回到解放前。

這是一群為了夢想,發奮向上,不結婚不生娃,心裡只有發財的年輕人。

就是因為沒有孩子,過年回家被人收割了一波。

像是被徵收了夢想稅。

反倒留在家鄉,早早結婚生娃的人小發了一筆橫財。

「看吧,叫你早點生個孩子!」東北妹紙吐槽紅包稅的時候,她媽是這樣吐槽她的。

在廣州是沒有這個問題的,只要不結婚就不用發紅包,哪怕自己想發,也就是10塊20塊,與動不動就破千的大紅包比,不值一提。

所以在紅包大省的人是這麼跟我形容他們對紅包的厭惡:

按照父母的命令,早早工作早早結婚早早生娃的人,在過年紅包交換中屹立在不敗之地。

越生得多越賺,頂多會因為紅包與紅包之間的差價偶有損失。

更多情況下,收割那波大韭菜能得到高額的利潤,比上班要好多。

而那群不聽父母話,一心一意去打拚事業的人,卻往往變作貢品,被徵稅。

這是現實版的「Top2本科研究生再讀個博,依然比不上家鄉高中輟學結婚生4個娃的鄰居孩子」。

啊,他們說明年不回家過年了,沒錢。


兩個做生意的,彼此交換了200塊錢,就創造了400塊的GDP。
兩個家長,相互給對方200塊錢,卻給孩子們造成了價值高達400塊錢的錯覺。

沒錯,我說的是新年紅包。

現在的我總是感嘆生不逢時,只出不進,當年活在幻覺的年代,現在卻在送錢的現實中掙扎。我卻堅持認為壓歲錢應該是父母給自己的孩子錢,而且金額應該適當。

現在卻往往被迫為了面子,給親朋好友的孩子壓歲錢,金額都不好意思少了。

好像辛苦了大半年,在這個問題上小家子氣了,翻了友誼和親情的小船,太不值當。

若只是親戚朋友的孩子倒也罷了,越演越烈的全民限時換錢遊戲,總讓我心驚。在這個遊戲里,最無奈的是那些本不願成為玩家但不得不進場的人們,最可憐的被稱為媒介的小孩子們。當然也有對我的LOW逼想法不屑一顧的,我老爸在常州朋友的小孩,壓歲錢比我一年工資還多。他還告訴我,這就是常態,大家都那麼給。

我是LOW逼,不如讓我去看春節聯歡晚會逃命去吧。

一朋友說的話直白的有些市儈,卻是不少人的內心寫照——

「我一回老家,親戚笑眯眯的給我女兒200,說是給孩子壓歲紅包,然後他家4個小孩。我們倆怎麼辦?每個孩子給多少?只能一人一百意思下。而就我所知,我給孩子的錢都給他們父母保管了。」
前面說了,我對壓歲紅包的看法是,它很大程度上,在中國,是一種換錢遊戲和人情往來。有來有去,套路規範。我卻總是覺得這倒是偏離了「祝福」的本意。

在我看來,「壓歲錢」倒不如「壓歲言」,父母長輩多陪孩子走走看看,交流進步,一同體會南來北往,人間江湖,要好的多。塞個兩百塊錢然後「小ZEI開心不,那去吃吃喝喝玩玩吧」並不是一個好選擇,我可不希望今後我的孩子過個春節然後買了一堆遊戲皮膚,又萬一火麒麟出現在孩子cf的倉庫里……

我是個奇葩,我喜歡人家的孩子,倒是真會為他家的孩子準備禮物,各種各樣。當然,沒有什麼是孩子的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吃喝玩也沒有錯,一個大紅包真心「實在」很多,但我覺得現在的孩子真不缺吃穿用,每年只給錢,是真的沒法讓他們見識一些好東西的。有個朋友光屁股玩到大,正巧生了女兒,就送了自己刻的小掛墜,用她的名字寫了一首詩,算是此生的祝願。有個孩子天性自然,心地開朗,過年就送了她一套申賦漁的全集,也是我最喜歡的朱贏椿老師的裝幀。還有個成天氪金垃圾遊戲的,我寒假共享了一個steam賬號。。。。。。

不光是對孩子,不光是送壓歲錢,我覺得《中庸》里的一句話也概括了一個很好的送禮觀點:盡己之性,而後可以盡人之性, 盡人之性而後可以盡物之性, 盡物之性而後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你是啥樣的人,關心或者需要對待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希望他什麼樣,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盡到這份心意或者達成你的目的,明白這幾個問題就好。

有人教育我們:「人都要面子,有時候禮物再有心意,如果不把面子做足,只怕收到的會是反效果。」而我的選擇是,寧願不和面子黨做朋友。在這個逼格比錢更重要的時代,有人對「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嗤之以鼻。因為禮輕只能說明情意不夠重,不如不送。這話我只同意一點點。因為我自己也奉行一個很簡單的送好友禮物的方法,就是送一個對方很喜歡卻捨不得買的東西。說起這個我和一哥們就曾經雙雙這麼蛋疼,互贈對方一個同款的賊貴的沒屌用的酒具。我自己也特喜歡,但自己買肯定覺得不值,送人倒覺得開心無比。

然後送出去和收到果然都賊爽啊!

但是現在的人們往往忘了這個「千里」。但人世間很多好的壞的事情往往就出在這個「千里」上。回鶻人想讓大唐皇帝見白天鵝,路上出了閃失,鵝是沒了,但問題是人家的禮物本來就是千里相送的這份對天朝上國的謙恭,和白天鵝本身關係不大。現如今你要是拿著鵝毛稱情誼,多半這感情不值錢。能「千里」的人越來越少,鵝毛卻成了很多屌絲不肯用心的託詞。有品質的鵝毛,少。

君不見,微信紅包六六六,分分秒秒點點點,拿到之後謝老闆,轉頭去搶下一個。

新年無人放鞭炮,拜年簡訊同一套。網上模板口條好,群發完了再睡覺。

大師兄,從年前一個月開始約我和HANA出來喝酒,我們總說,忙忙忙。這貨就天天問,這禮拜五有空不?下禮拜六有空不?搞得HANA實在不好意思,都拖到快過年公司都放假了,才終於找到地方小聚了一次。聚會那天,這位平腳板大仙跑了一下午定位置。等落了座,又掏出幾本書,說這個版本好,我特意送給你的。只換來我的不屑一顧——「《傳習錄》我家有更好的,早看過了,你智障吧,夏目漱石的書高中不是跟你說過看過了!」

大師兄只說「拿回去拿回去,我都帶來了。」然後悠然補一句——老二,你請客,多來點酒喝。

至於NAHA,這位宇宙級大神已經開心的逗貓了 。

我自然是要陪二位多喝幾杯。

「做人文學大師」劉墉先生告誡我們,送禮,"實用"不等於"情意","價值"不等於"重量"。生活上短缺的朋友,你最好送他有實值的禮物;生活優裕的人,你可以送個有情趣的東西。送禮給前者,你的"姿態"要低,才不傷人;送禮給後者,你的"姿態"要平,才不顯得諂媚。

有道理。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對於朋友,計較那麼多,那我還不如不交這個朋友了。對於人情往來,無論如何姿態,本質都是諂媚,我無需自欺。

在我這就十二個字——送者心安,受者心歡,兩全其美。

我願意做根有品質的鵝毛,堅持不懈的走那千里長途。

至少千里有了,是不是鵝毛不那麼重要。


爸媽幫你收起來……


我很小的時候,大概五六歲吧,我媽就和我說過,過年親戚給的壓歲錢雖然名義上是給我的,但這實際上是大人之間的禮尚往來,她要還禮的,我並沒有支配權。所以從小收了壓歲錢都很主動地交給父母了,一分錢都沒留下。

後來自己掙錢了,也就無所謂那麼一年幾千塊的壓歲錢了。


我們小時候壓歲錢都是五塊十塊,去農村走親戚一塊兩塊。雖然大部分都被家長巧立名目收走,至少還能賴下一些花掉。所以那時候孩子是很盼著過年拿壓歲錢的。

現在壓歲錢都幾百幾千的給,可特么孩子能花么?


工作前炒雞喜歡壓歲錢這個概念

大年三十洗白白吃完飯坐等收壓歲錢

接下來各路串門 各路收壓歲錢

過完年後算下自己收到的壓歲錢 心裡美的不要不要的

雖然收到不多(農村) 金額也比較小

BUT 有啥關係 看到紅包心裡就美滋滋的 哈哈哈

出來工作後不想聽到壓歲錢這三個字

過年回家沒有壓歲錢不說 還要發一大堆壓歲錢出去

然後還要被七大姑八大姨問候感情生活情況

嗚嗚嗚嗚嗚

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


有些人,自己長大了,沒有壓歲錢,就要廢除壓歲錢!!!!

想想曾經日思夜想睡不著盼春節的自己啊!!

分析的一本正經頭頭是道,長大了看過年賊雞兒沒意思,乾脆直接取消過年吧。


要是早幾年的話我會說:「不喜歡壓歲錢的朋友你們自己心裡默默抵制就可以了,不用說出來的,我領我的也不礙你什麼事兒。」

要是再過幾年或許我會說:「壓歲錢這種東西我覺得還是應該理性的去看待它,一個娃動輒給個一兩千的,實際上娃又沒拿到多少錢,都是家長之間有來有回,失去了其作為傳統習俗原本應有的意義,所以100以內就好。」


就一個換錢遊戲評價個屁。

作用有兩個:

1:便於加強長輩在家中小輩的威嚴和對小輩的控制力。

2:親戚關係太爛的,便於告訴別人自己錢包鼓了。


非常希望壓歲錢方面可以出台關於二十多歲沒工作or未婚的大齡兒童的細緻規定。


除夕夜,老人看到了滿堂的子孫,一年的空虛感一掃而光,滿足感爆棚。大人們想炫耀資本,得到了充分炫耀。離家多年的打工仔,回家與親人團聚,孤獨感一掃而光。這麼全民期待而又開心的節日,若只能讓小孩子放鞭炮,吃頓飯,到處拜年略微無趣。。。壓歲錢誕生啦~

咳咳,當然,直接給錢略有不妥,萬一火麒麟出現在孩子cf的倉庫里,還真不如給他買53。

要是這個孩子自律性強,直接給他錢讓他自己合理購物。

要是這個孩子自律性差,過年提前問問他合理的願望,幫他購買。給壓歲錢的時候給禮物。

什麼什麼?你不知道孩子的自律性??哦,那你直接給錢好了,反正也是當著孩子父母的面給。

最後,我站在壓歲錢被自願給父母保管的孩子立場上評價一下:壓歲錢這個「傳統的習俗」一定會流傳下去的。大人的面子遊戲怎麼可能會結束嘛~


建議廢止壓歲錢的,大多都是小時候錢被家長沒收的!

那麼搞搞清楚,問題出在你家長身上,而不出在壓歲錢身上!

除了傳統寓意,壓歲錢我覺得就像給孩子的年終獎一樣,讓他們樂一樂,大家都開心。

我小時候壓歲錢被收走了,家人怕我亂花,長大點春節用一點然後上交,到了再大一點都能自己用了。

我家裡人也確實都幫我把所有壓歲錢都存著,後來把存摺給我了。

我現在自己工作了,也開始給人壓歲錢。沒給很多,最多就今年給我還在上學的表妹兩千塊。我覺得很開心,她也覺得很開心,我們家裡人都覺得很開心。


澳門都是結婚的給未婚的發,基本都是2個各20元(澳門元),一個代表自己,一個代表自己的伴侶。一片祥和,皆大歡喜。18歲結婚就可以發利是,81歲沒結婚也可以收利是。彼此沒負擔,大家高興 。祝?大家雞年大吉


我不喜歡壓歲錢。

親戚給我多少錢,我爸媽一般就會回包多少錢。

所以說啊,壓歲錢本質上還是父母的錢。

說句不好聽的。本來就不是你的,談什麼取消不取消?

再說句難聽的,你爸媽掙的錢以後都是你的。父母是沒有私心的。父母可能會不理解你,但他的出發點肯定是好的。

除了爸媽,誰能這麼無私?給你吃喝,供你讀書,家裡有的最好的,房子,車子,都給你,操心你的婚事。

不說對父母多尊重多好,最起碼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吧。

不匿,不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通識教育包含哪幾方面內容?個人如何進行自己的通識教育?
如何看待南開副教授高山關於邵振海被學生曝光發表博文,是不是遠程洗地?
讀完博士,我發現我未來的孩子依然有可能身處寒門,我該怎麼辦?
大學有何存在意義?

TAG:文化 | 經濟 | 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