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設計的意義在那裡?

媒體報道「有大學生設計了一款新型充電貼膜,此膜利用新型材料,利用壓電效應產生電量。將其貼在手機屏幕上,進行觸摸操作,即可實現隨時補充手機耗電量的4成左右。設計者稱,如材料成熟,將很快投產。(見上圖)」

鄙人認為,一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沒有技術能實現該概念的可能,並且這個概念不能提供足夠的啟發與前瞻性;二來沒有考慮用戶需求、製造成本的概念卻拿出來宣傳。

且不考慮媒體刊登此概念的緣故,請問類似此類的概念對設計領域會起到什麼作用?


概念設計很重要的一點是為未來的可能性設計。很多時候禁錮在現有技術限制下會讓整個行業停止前進。還有就是概念設計可以帶來的啟發會超出這個概念設計本身。

前瞻性的設計思維和超乎尋常的突破點也會給基礎科技帶來啟發和推動。

比如五六年前nokia的可彎曲手機設計,在當時看來是個不可能實現的概念。那時候可彎曲屏幕還只是個概念。

放到今天來看,不管是三星 lg 還是 sony moto 都已經將這類產品放到了實際研發產品的階段。

好的concept design 不是單純的YY,而是尋找需求,啟迪未來。

ps:如果這貼膜帶超高轉化率太陽能+壓感轉化儲能。拿出來見光充,放兜里壓著充,手機就可以拋棄充電器了 ^_^.


很多時候,想法往往都是遠超於當前的主流技術和社會/群體觀感的,概念設計就是一種對於未來,對於超出當前技術和 「普世」 觀感的表現的具象。

先提出可能性,然後讓技術以及社會各方面做好準備,接著逐步實現。


亨利·福特說:

我當年去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他們肯定會告訴我:「一匹更快的馬」。

概念設計的意義

概念設計的意義在於,讓人們知道他們除了馬,還可以有汽車,乃至飛機。這裡的「人們」不僅僅是消費者。事實上,至少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概念設計的目標群體並不是消費者,而是那個時代里掌握著技術、財富等資源的一群人。對於他們來講,一個合適的發展方向決定著未來地位的興衰。雖然尋得一個「合適」的發展方向有很多種途徑,但無非就是列舉出儘可能多的選項,然後用儘可能精確的評估模型去進行篩選。而概念設計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就是一個命題者:為這個時代列舉選項。

我對概念設計有著非常明確的敬畏。不過不同於對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也不同於對上帝、佛陀的敬畏,這種敬畏源自於理性認識之後的信心與期望。在大多數時候,概念設計與我們之間的距離被高估了,而且是很大程度上的高估。摩爾定律開始只是針對存儲器晶元的,但現在人們發現,科技相關的很多方面似乎都在遵循著摩爾定律。歷史告訴我們,技術的增長模型是指數型的——不妨試想一下互聯網出現前後人類生活的差異。互聯網出現之前人類可能要花費200年來讓信息傳輸便利性(假設這可以量化)提高一倍,而互聯網出現之後的短短二三十年里,且不說移動互聯網帶來的變遷,單是帶寬就已經提升了不止十倍。因此未來技術的發展速度比我們想像中要迅速很多,而我們認為離我們太遠的概念設計可能在下一個十年就會出現。

儘管如此,我對概念設計的敬畏始終以中立為基礎而不帶有任何褒貶的色彩。我似乎只是一直像個路人甲站在一旁,不悲不喜地觀望。我的這種態度非常有可能是過於偏激的,因為它是建立在「很多概念設計都是為了概念而概念」這樣的認識上——不過現在我們暫且不追究這種態度正確與否,我想先談一下「為了概念而概念」。

為了概念而概念

Dieter Rams的設計十誡中第1條是「好設計是革新的」。

但設計的革新總應與技術的革新相連,永遠不要為了設計革新而革新。

這裡的「為了設計革新而革新」其實就是我說的「為了概念而概念」。我對這種行為的解讀是「將天馬行空的設計方案寄托在單薄的技術設想上」。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設計一個能提醒人喝水的杯子時,我的方案是:給杯子加上腦電模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通過腦電波提醒用戶去喝水。顯然,這是一個概念設計;這個方案首先設想腦電波技術已然成熟,然後利用腦電波技術去提醒用戶。

誠然,說不定未來的生活就是這樣,但是我依舊認為這是一個過於造作的概念設計。主要的原因有兩點:首先,對設計師而言,這個方案體現不出設計能力、設計思想,設計師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錯過了很多很重要的內容,包括處理各個系統要素之間的聯動關係;再就是,這個設計是概念設計,但是沒有發揮概念設計應有的作用,它對這個時代沒有充分的指導意義,因為腦電波技術早已經提上日程,而且它在這裡的應用也已經是司空見慣的方式。

概念設計的最佳形式

當然,上面所說的概念設計為這個時代多列舉了一個選項,不能說它是無用的。我只是不提倡這樣的概念設計。我所認同的概念設計有著相對完整的世界觀,建立在相對嚴謹的科技邏輯之上——對,這似乎在講一個科幻故事。不過對於設計師個人而言,科幻故事反而並不怎麼合適,更合適的是針對嶄露頭腳的新技術進行整合、演繹,然後付諸一種革新式的應用。我認為在這樣的概念設計流程中設計師能有更豐富的體驗。

也許可以有一種針對概念設計的最佳形式的評判標準:如果你能從中感受到設計的魅力,那麼你在做對的事。


這是個被過度炒作的名詞,而國內媒體行業知識的不靠譜造成了更多的誤解。

「概念設計」也是設計,只不過比起一般產品設計更加超前、更加多「應用新技術」的企圖,這是個類似研究發明的過程,很多東西都有變數,各種新技術、新材料都可能加入,勃勃生機。

這個名詞的出現,大概是為了區別於一般的產品設計加上一個前綴以凸顯「concept」的意味,對設計師或產品廠商可能未必有那麼大的含義,可以當成比具體的「設計」更早一些的草圖扯淡階段。

回看蘋果在開發iphone那段的過程,就是一個相當精彩的概念設計,把各種技術從無到有地糅合成一個全新的產品,期間艱辛驚險的種種細節都讓人擊掌感嘆。

具體到這個例子,如開頭寫明這就是一份大學生的作業而已,就作業完成度水平大概過得去。不評論該種材料的實現可能性,我覺得這種思路有些問題:為解決電量問題,需要附加一層材料,而且需要USB口——是不是有點太過費周章了?顯得笨拙而累贅,十分影響整體使用體驗,不計較體驗的用戶又已經有現成的充電殼可以買到,所以不是個太有發展性的創意。實際上這也是學生的真實水平,我自己在學校期間的作業也類似如此,設計表達都很漂亮但思路都很狹窄。

問題又繞回來了,還是媒體的問題,把一份學生作業、處於草圖扯淡階段的設計表達拿來當新聞(看水印這是個所謂自媒體也就難怪),相當兒戲。國內相當多網站的數碼科技頻道很娛樂化而不嚴謹,大驚小怪、小題大作,沒個行業操守的樣子,電視台就更不用說了,簡直當成奇聞逸事來播,弄得家裡人經常看了個這類概念設計新聞就來探討科技發展,哪跟哪啊。


概念設計是一種跳出思維定式、面向未來的嘗試,就像大自然會篩選出那些順應潮流的基因變異一樣,時間會淘洗出眾多設計中的那些合適的設計。


某黨不就是先甩出個概念設計發動群眾然後在行動中不斷修正得爹都不認識但最終成就了今天的么。

你說概念設計有沒有用。


「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馬克思…


推薦閱讀:

遊戲概念設計與遊戲原畫和影視概念設計的區別 中傳數媒藝術和國美圖媒 清華工業設計哪個更偏向美國概設?

TAG:工業設計 | 設計 | 概念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