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Instapaper 的作者 Marco Arment 最近在鼓吹『預付費模式已死』,是否跟他再無力開發受歡迎應用有關?


Marco Arment 有沒有喪失寫好軟體的能力,等到他的下一個作品 Overcast 出來就知道了。他預計最快年底。

題主提到的趨勢,具體說是這樣:收費軟體在蘋果 App Store 上漸漸式微,「免費 + 廣告」和「免費 + 程序內購買(In-app Purchase)」成爲更加可行的商業模式。

並不是 Arment 在「鼓吹」這種趨勢——既然已經是趨勢就不需要鼓吹。國外不少開發者和科技業觀察者在 2012 年甚至更早就發現了這個趨勢。通常認爲原因有如下幾條:

1. 蘋果靠賣硬體賺錢。App Store 裡的 app 對蘋果來說,只是幫助他們多賣手機和平板的工具。如果 App Store 裡有很多優質收費軟體,那很好。但如果 App Store 裡有很多優質免費軟體,在蘋果看來則是更好,因爲那隻會讓 iPhone, iPad 和 iPod touch 顯得更有吸引力。蘋果沒有動力爲 App Store 設計一套「讓第三方 App Store 開發者能更好地賺錢」的規則。

2. App Store 現有的規則,例如排行榜制度、沒有免費試用、沒有升級優惠機制,以及其它一些因素,造成了 App Store 軟體平均售價自 2008 年以來一路走低。隨之而來的是用戶能接受的心理價位也越來越低。如今一個十八塊錢的軟體可能會被人嫌貴。這使得很多獨立開發者難以爲繼:賣得太貴,用戶不接受,賣得便宜,量不足以抵消降價帶來的收入損失。

3. 很多普通用戶其實從來沒有過買軟體的習慣。個人電腦時代,軟體大多是爲商業應用所寫,買家很多都是企業而非個人,而免費的限時試用或「shareware」在當時也是業界規範。進入 App Store 時代,軟體成了消費品和生活方式。同時免費試用沒有了,用戶要在完全不知道這個軟體能幹什麼、我會不會需要的前提下付費購買。App Store 剛誕生時,新奇感足以促使他們這麼幹。但時間久了,回頭想想自己花錢買過的軟體,往往發現沒有哪個是非用不可的。(相反很多免費軟體是非用不可。)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的感受。

程序內購買則不同,它利用的是人性的弱點(這也是 Arment 所謂的「smart use of In-app Purchase」裡的「smart」的含義)。此外,由於在程序內購買的機制下,軟體本身往往是免費的,也等於變相提供了某種「試用」(儘管開發者不一定這麼叫)。

事實上,當 iOS 開發的王者 Loren Brichter 在 2012 年選擇以程序內購買作爲他的拼字遊戲 Letterpress 的商業模式時,這個趨勢就已經很明顯了。


推薦閱讀:

做個很小眾的應用就可以月入數萬,為什麼多數程序員都不做個人開發?
請問你手機上安裝過什麼奇怪的軟體嗎?
求好評彈框在什麼時機彈出最合適?
iOS 遊戲市場目前是一片「紅海」還是「藍海」?競爭程度如何?
有哪些可以提高工作或學習效率的App?

TAG:商業模式 | AppStore | MarcoArment | 移動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