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方法可以引導別人將他想要的東西說出來?

有時候一個人自己都不太明晰自己想要的,怎麼樣引導別人將他想要的東西說出來?有過類似的經歷是如何處理的?


想要知道怎樣引導,首先應該想想為什麼人家說不出來?

三種情況:

1. 不知道存在這種東西,或不知道某種需求可以被滿足

例子1:

我母親是婦科醫生,接觸過一個女孩子,她說她男友ML的時候不喜歡戴TT,但她又不想吃(緊急)避孕藥或者流產,因為怕對身體不好,所以特別苦惱。我媽當時就問,你知不知道有個東西叫短效避孕藥?小姑娘搖搖頭。我媽說,短效避孕藥就是一個月吃三周,停一周那種葯,因為劑量很小又很規律,所以對身體沒副作用,還可以調理經期blablabla說了一堆,推薦了一款藥物(不說藥名了,跟打廣告似的。。。),然後小姑娘就豁然開朗地走了。

例子2:

朋友有一次約一個女孩子出去玩,因為是夏天天又熱,不願意去室外,因為是下午又不能去聽音樂會,看美術館要走好多路太累,當時也沒好電影,喝下午茶又無聊,玩桌游倆人又比較蛋疼,總之倆人各有各的考慮,這也不能去那也不能去,就不知道去哪玩了。我朋友問我怎麼辦,我說有個地方可以去捏軟陶,室內的,你們可以一人捏一個小人兒小鑰匙鏈什麼的,挺有意思的。朋友說還有這種東西啊太他媽牛逼了!據說玩得很開心。

所以很多時候,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某種需求可以被某種東西滿足,因而也就說不出來自己想要什麼。這種情況下,你要想引導他們說出來,就先要具體了解他們的需求和他們目前的麻煩,然後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出一個他們可能感興趣的東西和方法。這時候你需要的是比他們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2. 有某種願望,但這個願望可能是與個人價值觀衝突/不道德/難以啟齒的,因而造成了一定的心理負擔,無法表述。

例子:

這個用弗洛伊德的例子好了,因為跟潛意識有點關係(細節有出入)。有個姑娘在她外婆葬禮上看到一個大帥哥,非常想認識他但是當時比較靦腆,隨後日思夜想。有一日晚上做夢,夢到自己表弟死了。她非常非常愛她的表弟,於是夢醒時嚇哭了。弗洛伊德說,她想見到那位帥哥,而已知信息就是他應該是她母親那邊的一位親戚,所以如果自己母親那邊的另一位親戚死了(比如表弟),帥哥就會再次出現。所以儘管她非常愛她的表弟,但因為潛意識缺乏道德束縛,而夢境多多少少會反映潛意識,所以就夢到了自己表弟的死。

從別人口中,得出這樣的願望是非常非常難的,首先你要了解潛意識的特徵,學會從一些不太顯著的細節挖掘信息,這不僅需要大量的心理學知識,也需要大量的想關心理諮詢經驗,還要非常了解這個人。最最重要的是,他願意告訴你他內心的想法,不管這個想法多麼下流多麼不道德。這需要兩個人之間有很深的信任。這個很難,我不建議一般大眾對一般朋友嘗試這樣的事,因為很可能朋友會跟你翻臉(說錯了人說你「你怎麼能這麼看我」,即使你說的是對的,人家羞於承認,還是會說「你怎麼能這樣看我)。

如果對方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而你的直覺告訴你他可能有這樣一種願望,不妨問幾個沒節操的問題,比如「你覺得那個姑娘很性感嗎?(潛台詞是你有性趣)」,「有沒有想過離家出走?(潛台詞是背叛父母)」,來探知他「陰暗」的慾望。在談話過程中注意對方猶豫的時候,猶豫代表著想法或慾望的衝突,把握這個衝突的正反面,就能撥雲見日了。這依然難度很高,很不好把握,慎行。

3. 不了解自己的願望,不知道去追尋什麼東西

例子1:

有很多人問過我大學學什麼專業好,我常常會反問,你喜歡什麼?而常常的常常,我得到的答案是:不知道。現在高中的孩子對外面的世界認知太少,平時看書少,應該看些科普讀物、應該了解社會、應該去和長輩們聊聊天的時間,都成了做作業打遊戲,所以所知的僅僅只是自己高中學的那些課程,和父母還有非常要好的親戚朋友所處的行業,而對大千世界的廣博既無了解,亦無興趣。常常等到大學學了一個於自己莫名其妙的專業,才發現大學四年完全的坑爹,最後反倒賴中國的大學差勁,沒讓自己學到什麼東西。(雖然可能的確比較差勁。。。)

這怎麼辦呢?父母和整個教育系統的責任重大。因為「價值觀缺失」,孩子既不了解世界,也不了解自己,上個大學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報專業,這根隨機分配有什麼區別?但是體質我們作為個體無法改變,那麼就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

那麼,作為父母,從小就應該帶孩子多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給孩子買些寫得很有意思的科普書,不一定讓他們學會什麼,至少讓他們知道世界上有這樣一個東西,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懷著什麼樣的目的做著這樣那樣的事,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通過這種比較大範圍的接觸,讓孩子對某一個事物產生興趣就很容易了。比如我高中偶然看到一本《博弈遊戲》的書,發現對抗和決策的魅力,於是萌發了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的興趣,後來又看了《怪物經濟學》,認識到了人們需要正確地理解社會現象,不然容易造成災難,於是就決定去學經濟學了,到現在一直都覺得自己責任重大,不能輸給公知們。

例子2:

明白自己的願望總需要一個過程,下面說一個稍微短期一點的。我曾經在校內上寫了很多跟心理學有關的小文章,用了一些很生動有趣的事例來幫助朋友們認知自己,很多同學也是看了我寫的東西才知道自己原來對自己缺乏了解,對社會也缺乏了解,而我恰好提供了一種讓他們了解自己和社會的方式,讓他們產生了這種需求。所以經常有朋友看了我的文章會問我,想了解這方面的東西,要選哪門課或者要看哪種書。這就是一種引導需求的方式。

大而化之一下。很多時候人們不明白自己的需求,不了解自己,而探明需求、了解自己都需要一個過程。一般來說,人們可以通過親身經歷親自總結,但這效率不高,而且一個人的經曆本來就是有限的。那麼就需要多參考別人的經歷,多聽別人講故事,通過尋找自己和別人經歷的相似點,來探尋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對自己有價值的一部分。

那麼你作為朋友,如何引導別人說出這方面的需求呢?就是當他給你描述一個狀況,表示自己沒有方向很苦惱的時候,你可以想一個自己或者別人與他相似的經歷,講出來,最好帶點啟發性(所以一般是你自己經歷過你會比較深刻),激發他解決問題、向前行動的慾望,這時候,再說出來自己的需求就不難了。


你等著就是了,他想說時自然會說的。


推薦閱讀:

路不拾遺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越來越多人 30 歲以後結婚,是不是趨於正常?面對現實,沒結婚的你有壓力嗎?
為了幾千塊背叛朋友和為了幾百萬背叛朋友是否有本質區別?
為促進階層流動和消解不公,政府是否應該鼓勵不同階層、種族的人生活在同一環境?
每個人都不想被套路,但每個人都在學套路,這是為什麼?

TAG:心理學 | 情感 | 生活經歷 | 社會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