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二戰時的戰列艦這麼怕魚雷為什麼不在艦體兩側延伸十幾米的支架懸掛鐵鏈網?

在艦體兩側附加支架懸掛鐵鏈網 網眼的大小可略小於當時魚雷的直徑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觸發魚雷引信又可阻止魚雷撞擊艦體


在問為什麼之前還是要先考證一下有沒有比較好:

歷史上確實是有防魚雷網(Anti-torpedo net)

常見於19世紀末至一戰中後期的大型戰艦上。

這是獵戶座級戰列艦的側舷,斜桿就是魚雷網的支架。

這種裝備幾乎在當時絕大部分大型戰艦上都能見到:

比如下面這張(後期上色),1917年的「山城」號:

正在港內展開防雷網的「山城」號:

展開完成後:

但是在一戰後,這種裝備被迅速淘汰了,理由有兩條:

1.無法再有效攔截魚雷。

一方面是因為魚雷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快,幾噸重的魚雷以60公里的時速撞來,還是很難靠一張網攔截的。

另一方面是部分魚雷上增設了剪線器,可以破壞防魚雷網。

雖然我沒找到圖,但是我們可以拿潛艇的剪線器來理解一下:

艇艏的鋸齒就是破壞防潛網的。

「不就是一張破網嗎?看我拿鋸子鋸開給你看!」

此處也許應當@一下能隨手抽出一把電鋸的某人?

2.對艦艇航速有巨大限制。

防雷網使戰艦不得不低速行駛,從而徹底處於被動地位。這相比僅僅減輕魚雷威脅這點收益而言是難以接受的。

而在大規模艦隊戰中,巡洋艦和驅逐艦也能夠更有效的將雷擊艦艇驅離,更好的保障主力艦的安全(93魚雷:你說什麼?)

於是在一戰後,各國不約而同的都取消了防雷網。

但是在港內,依然還是會安置防雷網,這種停泊時使用的防雷網不用考慮艦艇結構限制,可以更重更強,有不錯的效果:

停泊中的北卡:

停泊中的黎塞留:

當然,艦艇自身是不會再攜帶防雷網了,大家一起脫掉了網襪,光腿跑:

改裝後的「扶桑」號,「山城」的姐姐,增設違章建築的同時,也已經拆掉了華而不實的防雷網。

然而很尷尬的是,扶桑號在蘇麗高海峽被魚雷命中中部彈藥庫殉爆成了兩截...

山城號則吃了若干發魚雷,嚴重受損,最後在遭受美軍艦炮打擊後沉沒。


最嚴重的問題是防雷網破損後有纏住螺旋槳的風險……而魚雷引信的進步……不用觸爆。在艦體下方引爆也能取得不錯的殺傷效果。所以這種雞肋就被淘汰啦


我記得當年玩BattleshipCraft工藝戰艦的時候,有個戰術就是在船外部加幾層懸空裝甲網防雷。然而防護網被炸爛後船體還是會被擊中(滑稽


雖然這方面沒研究過 不過我想有句話叫決勝於千里之外 被動防護始終是被動的 就像你不可能把坦克前後左右都裝甲裝的很厚 與其為了那一點不靠譜的被動防護網,不如把敵人先消滅來的靠譜


歷史證明了這種指望用處女膜擋雞雞的做法只能擋下小雞雞……如果你不服你可以來試一下533的力♂量


有防魚雷網啊


會纏住螺旋槳而不能動彈,印象里提爾皮茲號這麼做過後來拆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近些年新研製的戰機(殲10殲20)都比較具有中國特色,前面「翅膀」短後面「翅膀」長?
為啥中國的神盾艦這麼粗糙?
殲15座艙前面那個圓圓的東西是什麼啊?
請問殲20座艙蓋上的波浪形條狀是什麼東西?
為什麼海軍軍艦艦體的鋼板都不平整,而且大多向內部凹呢?是因為工藝不好還是海浪拍打變形所致呢?

TAG: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