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班牙的首都在卡斯提爾境內的馬德里,而不是在阿拉貢境內?


謝謝邀請。

對於中世紀後期到18世紀波旁改革Neuva Panta Decrees之間的伊比利亞半島的政治局勢的理解,一個簡單的誤區就是把東邊的阿拉貢王國簡簡單單當成一個王國。無論在伊比利亞大婚前還是大婚後,阿拉貢王國境內的原阿拉貢,也就是阿拉貢proper,瓦倫西亞和加泰羅尼亞都分別享有自己的最高司法和立法機關。也就是說,阿拉貢王國本身是一個王國集合體的代表。加泰羅尼亞人追求的獨立和自治,並不是基於恢復一個阿拉貢王國基礎上的,而就是基於自己之上的。因為按照今天的國際法的觀點來看,這種共享國家領袖的政治狀態並不意味著政治體們錄屬於同一個國家(法國總統是安道爾的co-prince,英女王是英聯邦國家的國家君主)。除此之外,雖然費迪南德二世與伊莎貝拉成婚的時候主要身份是阿拉貢國王,但是他並不是阿拉貢人,他和伊莎貝拉都是崔絲塔瑪拉家族的成員,而崔絲塔瑪拉是一個卡斯蒂利亞原生家族。事實上,費迪南德二世統治期間內,他的臣子們並沒有把他看作,阿拉貢人,或者加泰羅尼亞人,或者瓦倫西亞人,他就是一個卡斯蒂利亞人。儘管由於教育和政治的原因,他的行為準則和思想非常貼近加泰羅尼亞。

綜上所述,真正的阿拉貢人的阿拉貢王國,其實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地方,它居於內陸,北部多山,既沒有卡斯蒂利亞的龐大,也沒有加泰羅尼亞和瓦倫西亞貼近地中海貿易的發達。

(圖中紅色部分是阿拉貢proper,東邊沿海的兩塊是加泰羅尼亞和瓦倫西亞)

回到「首都」這個問題上。

在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時期,所謂的聯合的西班牙王國,只是一個阿拉貢王國的政治局勢的擴大版。卡斯蒂利亞,阿拉貢,加泰羅尼亞,瓦倫西亞,尼德蘭都相互之間有很大的獨立性。在這裡,引用「首都」這個概念非常的令人困惑,因為阿拉貢的最高司法和立法機關並不設置在馬德里,而設置在阿拉貢境內,由本地的阿拉貢貴族組成的議會和國王指派的總督聯合統治。加泰羅尼亞和瓦倫西亞同理。

當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需要理解西班牙形成現代國家過程中間,不同的部分扮演的身份。

首先,是卡斯蒂利亞王繼承了阿拉貢王冠的領地(阿拉貢+瓦倫西亞+加泰羅尼亞+其他領地)。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伊莎貝拉死的比費迪南德二世,在伊莎貝拉生前,事實上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的關係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好,她禁止阿拉貢和加泰羅尼亞的人從殖民美洲的事務中間獲利,她本來也不允許費迪南德二世在她死後使用卡斯蒂利亞國王這個頭銜。所以當她死去的時候,按照原本的可能性,費迪南德二世繼續統治阿拉貢,而卡斯蒂利亞由她和費迪南德二世的女兒和其丈夫一起統治。但是喬安娜被認為神志不清和沒有統治能力,因此費迪南德二世攫取了權力,自命為攝政,並且要求官方的稱號將喬安娜和費迪南德二世並在一起稱「卡斯蒂利亞的王后和國王」,這其實是非常過分和很不合倫理的。因為一般夫妻會這麼使用頭銜(現在我們也普遍符合法理的認為費迪南德卡斯蒂利亞王的身份只到1504年)。所以當英俊的菲利普抵達卡斯蒂利亞的時候,很多大貴族紛紛前往投靠其,而費迪南德二世以為一場武裝衝突將會到來。儘管英俊的菲利普,也就是卡斯蒂利亞的菲利普一世並沒有這麼做,和其達成了和解。但是他也意外的早逝,只當了幾個月卡斯蒂利亞的國王。卡斯蒂利亞的攝政權力編又回到了費迪南德二世的手中。而對於費迪南德二世本人來說,他非常討厭英俊的菲利普也非常的討厭查理五世,因為你要始終明白,查理五世的帝國確實很大,感覺很有榮耀,但是他不是一個崔絲塔瑪拉,而是一個哈布斯堡。崔絲塔瑪拉已經註定完蛋和絕嗣了。考慮到這種敵對的關係,他先是一位卡斯蒂利亞的王,才是一位阿拉貢的王。而且查理五世之所以能繼承阿拉貢,和他繼承卡斯蒂利亞的原理不同。卡斯蒂利亞的貴族們承認他是繼承人,而阿拉貢的貴族們是先是承認了查理五世的母親喬安娜是費迪南德二世的繼承人,再順著喬安娜沒有統治能力的邏輯,再承認了查理五世的主權性。而當費迪南德二世死的時候,真正的王位繼承人也是喬安娜繼承了阿拉貢,查理五世擔任名義上阿拉貢的總執政者。因此你看維基百科界面,查理五世的king of spain,有一個co-monarch,聯合君主,是他的母親喬安娜,因為喬安娜1555年才死,這是很重要的法理的事實。

(如圖,圖中的費迪南德五世是卡斯蒂利亞的五世,阿拉貢的二世)

其次,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有著非常不一樣的國內政治面貌。總的來說,阿拉貢依然只是一個多個王國和領地的聯合體,各地都有自己的最高立法和司法機關,各地的貴族都非常有權力,互相之間的支持非常的微妙。也就是說,這一部分遺產,充滿了中世紀後期的色彩,貴族的特權,城市的自治,君主對臣子的控制不能過分,不然會被視為暴君。但是卡斯蒂利亞完全是另外一個狀況。在伊莎貝拉的領導下,卡斯蒂利亞走在了國家集權和近代化的道路上。因此更加的適合作為一個多王國領地的聯合體的核心。並且,卡斯蒂利亞的土地面積和人口,遠超其他部分(將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和瓦倫西亞分開看)。在查理五世的時期,阿拉貢三部分加起來大概也不過卡斯蒂利亞王國八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口。卡斯蒂利亞的大貴族們,也非常的有權勢。歐洲其他地區的總督,和南北美洲的殖民總督,基本上都是來自卡斯蒂利亞的家族。身為卡斯蒂利亞王去將主權施加於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和瓦倫西亞,遠比身為阿拉貢王去將主權施加於卡斯蒂利亞簡單的多。鑒於這種情況,西班牙哈布斯堡們如果想要訴諸自己的野心,那麼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取悅和獲得卡斯蒂利亞的貴族和教士的認可,因此更加的看重卡斯蒂利亞也是非常必然的選擇。而且阿拉貢,加泰羅尼亞和瓦倫西亞的地方特權,在哈布斯堡時期並沒有被很好的解決,將一個自主性極高的地區看作自己的首都地區,是否太過滑稽了呢?相反的,將卡斯蒂利亞當作核心和主要焦點,其實並不會那麼激怒阿拉貢人,因為他們的自主性依然在那裡,並不因此而收到影響。

至於到了波旁西班牙時期,我只用說一點。

在西班牙繼承戰爭中間,卡斯蒂利亞支持來自法國波旁的繼承人,菲利普。而阿拉貢支持來自奧地利哈布斯堡的繼承人,查理。

對於勝利者菲利普來說,誰重要不言而喻。


不知道題主了解到什麼程度,但是馬德里成為西班牙的首都是腓力二世時代的事情,阿拉貢和卡斯提爾的政治婚姻已經過去100年了。

在12世紀,卡斯提爾的統治中心在北邊的巴利亞多利德,因為離穆斯林的地盤遠,所以安全。等到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把穆斯林的地盤也納入統治範圍,他們搬到了托萊多,因為現在托萊多也安全了。托萊多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學術和宗教中心,當時歐洲最繁榮的城市之一。萊昂的阿方索六世用一整個國家才從穆斯林手裡換來了托萊多。可以說這是個配得上統一西班牙首都地位的城市。

但是巴利亞多利德依然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的婚禮就是在這裡舉辦的,他們也經常回到到巴利亞多利德花式虐狗。腓力二世也在巴利亞多利德出生、成長。

到了1561年,腓力二世決定搬去馬德里。雖然說起來可能難以置信,但是他搬家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巴利亞多利德的宮殿著火了,而馬德里正好有他特別中意的,穆斯林修建的豪華舒適的宮殿(Real Alcázar de Madrid),而且在馬德里的豪華行宮埃斯科里亞爾(El Escorial)也快完工了,就等著他搬進去住呢。而且腓力二世嗜好打獵,馬德里有恩里克三世時代留下來的獵場,他想怎麼玩都行。

拋開腓力二世對玩樂的需求不談,托萊多歷史悠久,匯聚了天主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三大文化,腓力二世總是要面對各種政治、宗教的壓力,總是要想辦法滿足各種勢力的需求。但是馬德里是個新城市,什麼都可以由著腓力二世的喜好安排。馬德里離托萊多又不遠,君主的控制力並不會被削弱太多。腓力二世這種野心勃勃,渴望集權的君主往往需要一個由他自己規劃的新都,馬德里可以說是非常合適了。

從地理上來看,橫穿馬德里的曼薩納雷斯河足以支持大量人口,也能滿足運輸、通信的需要。因為離托萊多不遠,馬德里基本上位於伊比利亞半島的中心,方便君主掌握各地的動向,開展統治。阿拉貢的瓦倫西亞、巴塞羅那雖然也有交通、貿易的便利,但是在戰爭時期就不利於國土防衛了。

1601年,腓力三世聽從寵臣第一代萊爾馬公爵的建議,搬去了巴利亞多利德。但是後來覺得行政成本太高,又搬回了馬德里。

嚴格地說,馬德里才是現代意義上的國家首都。之前的托萊多也好,巴利亞多利德也好,只是君主宮廷的駐地而已。但是一般不會有誰在這上面特別較真。


馬德里是大號兒的托雷多,所以問題應該問為什麼首都是卡斯蒂亞內的托雷多...


推薦閱讀:

兩岸統一後國民黨如何定位?
你認為《百家講壇》里最有知識見地的老師是誰?
如何評價曾瑞龍《經略幽燕》《拓邊西北》兩書?
如何評價毛澤東時代的工業化對現在中國工業實力的影響?
蘇聯/俄羅斯的制筆水平如何?蘇聯/俄羅斯 有哪些知名的鋼筆品牌?

TAG:歷史 | 西班牙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