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米家有品HelloEar Arc量耳定製耳機?

對定製感到比較新奇

@米家有品


我本人算個耳機愛好者,但絕非發燒友,只是一些無知的人還沒碰到耳機就開始罵,看不下去答一發。

本回答關注helloear這款耳機算不算定製,定製的方法科不科學。

本回答不涉及音質相關(本人不具備判別音質的能力)。

這個還是做耳機的,,,,,

沒有多少冒犯的意思,畢竟我還在用他家的耳機。

你只需要拿一枚一元硬幣抵在耳朵旁邊,拍一張照片(兩個耳朵那就是兩張)發給helloear,他們公司這幾年跟清華和北科大合作試了兩萬個耳朵搞出了個資料庫,照片比對資料庫之後給你配最合適的尺碼,沒過幾天你收到貨,不出意外的話一定是你迄今為止戴過最舒服的耳塞

以上是出自微博用戶耳機林sir

和官方給出的數據有出入

搞數據的都知道,大數據的時代,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在海量的數據中做大量運算,提取有限的數據,加以運算,做出合理推斷,2萬個耳朵的資料庫,道理上來說樣本空間的大小還是有誠意的。

接下來說說這到底算不算定製

首先看定製的方法

官方給出的措辭是量耳定製而非個人定製,這句話表明官方的態度是不同的人雖然丑的不一樣,但耳朵的結構是類似的,也就是說在資料庫里耳朵的數據結構在同一個區間的應該是完全可以重用的。

再看定製的方法

官方的配圖是一塊錢加上耳朵的照片,我的推測是(注意是推測,如果有內部的工程師可歡迎做詳盡的解答)通過一元錢的直徑做相似三角形判斷耳朵輪廓的結構,官方對照片的要求是不能遮擋一元錢裡面的1,很顯然這個1是有清晰的數學輪廓的,通過這個1的大小,在照片中的尺寸和實際中的尺寸做對比,得到的比值複合照片中耳朵的數據進行運算,得到這個人耳朵的真實數據。

有沒有進行深度學習,卷積運算就不清楚了。總之,通過一張帶有參照物的照片,完全可以得到定製非入耳式耳機詳盡的有用數據,演算法和資料庫的質量決定了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官方給的圖也可以看到,耳機並非入耳式的,的確,一張圖判斷不了耳道的結構,顯然也就定製不了耳道了。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非入耳式的,因為真心舒服,出街用威索的藍綠色某款(隔音),在家就是earpods和mdr1000x, 我把佩戴的舒適性放在了選購耳機的第一位,看到這次新出的米家新品,還是十分想要的,具體效果如何,就看第一批使用者的反饋了。

綜上,個人認為這款arc耳機沒有虛假宣傳之疑,而且是中國公司一個很好的創舉,通過大數據技術給出了很好的高效定製方案,同時大幅降低定製成本,對消費者有百利而無一害。

最終的效果,還要看廠商用的材料是不是真的特別舒服,演算法和資料庫的質量,現在還不能下結論,坐等消費者反饋就OK。

有錢的老爺們完全可以花5萬塊定製你的專屬耳機,沒必要在這裡撕。

沒錢又大罵的,我就看不出緣由了。廠商做這些,不就是為了你能用低成本買到適合自己的耳機嘛!


他們家的「定製」指的是做若干套不同的腔體,然後根據你上傳照片當中你的耳朵的形狀選擇最相近的發給你。這個與真正的「定製」還是有很大差異,算是一個不錯的大眾化中間產物(另外一個小眾化的中間產物是半膜)。至於其背後有多少種腔體,這就不得而知了。多的話幾十種上百種也有可能,少的話四五種可能足以應付90%的耳朵,都可以被他們稱為「定製」。(應該是36種)

如果設計得足夠合理,這種佩戴方式的舒適程度是要超過一般的定製以及絕大多數非定製(類似bose+earpods,而它們也算是公認的舒適度較高的型號)。300元的耳機我覺得大家似乎也不太會有出二手的需求,所以想試試看的完全可以考慮一下。它的佩戴做得有多好完全看之前的積累,從圖片上的結構來看哪怕是「通用版」佩戴也不會差。

至於音質——不知道。目前只是知道用的是聲揚的單元,一單元動鐵。其實我覺得就是299也不算很貴,就算當作新品體驗一下也沒有什麼關係……

看到一個消息是用的X10的單元,這樣的話基本素質應該還是比較有保證,但是X10有著相當奇葩的阻抗曲線,中高頻部分阻抗上揚非常明顯,這也是為何當初X10搭配很多前端會很悶。這次25歐的arc不知道會調教到什麼程度。這次他們家宣發做得挺不錯的,看到好多kol在推了……

不過對於這個品牌未來的發展,我是不太看好的。一個是他們的「定製」服務幾乎沒有增值空間,之後每一個類似設計的新型號的成本會比傳統耳機高上許多(當然沒看到實物不知道怎麼實現定製前這句話存疑,說不定調整方法可以很廉價),想要賣出更高價格還是需要依靠「堆料」,換句話說,它最終的形態可能只是一個「並不賺錢的國產中低端westone」(以佩戴舒適聞名)而已。這一次從目前的各種用料來看,它的成本並不低,299的價格就算大賣(幾千條)也很難帶來很高額的利潤,代理鋪貨也非常困難,頂多有一些試聽和通用版本銷售,這對於這個品牌未來發展都是不利因素。雖然我覺得能找到這麼個細分市場挺不錯,但是我也覺得他們這麼一搞幾乎是把自己未來的路堵得七七八八。後面可能會被迫依附於手機品牌或是其他體量明顯大得多的渠道。

我猜測未來可能是稍低價格的通用版+定製版並行的產品結構,例如249的通用版(給經銷商)+299定製版(線上銷售)。(update:未來可能會漲價100,變成399)現在眾籌的版本根據各種提前開箱來看,應該是帶有type-c的版本,也就是Kickstarter上79刀+的版本。然後看到另外一位知友的回答提到「真 定製」去官網看了看,發現果然還是國外市場更好做……


怎麼說,主創人員是我學弟,雖然買他們耳機時候沒告訴他們我的職業,但是他們的定製說心裡話做的中規中矩,聲音不算出彩但是不差,價格不算便宜但絕對不高,拿了小米的三百萬風投並未在創新性有過實質改觀,依舊干不過國定大廠和一些發燒友作坊。但是這次創新,不管在以後能不能走遠,至少我是看好的。


個人理解,這種類型的耳機和earpods一樣,應該屬於半入耳式,不屬於定製品類。

這個產品好像去年就在kickstarter上開始眾籌了?

你對定製系列感興趣的話,它家的helloear pro系列才是真 定製耳機。


這個佩戴讓我聯想到t8ie的原配套套(就是有點像gui頭的那個),眾所周知,t8ie的佩戴是標杆級別。

肯定是不能算真正的定製了,和高端塞玩家常用的「半模」都相去甚遠,他只是根據照片選擇與用戶耳廓相近的模具發貨罷了。

但是我感覺東西應該不會差,299的單動鐵說實話非常值,買一個睡覺的時候聽聽舒緩的音樂或者asmr應該都是極好的,反正我買了 。。


今日,小米眾籌第96期產品—HelloEar Arc小米眾籌耳機正式揭曉。

該款耳機主打量耳定製服務,即在支付成功後,可在訂單頁面進行耳部拍照上傳操作,用於定製屬於用戶的耳機。根據每個人特有的耳部空腔結構,HelloEar Arc將更貼合用戶的耳朵,從而能夠長久舒適佩戴。

而之前曝光的「Z」形結構和氣囊設計也是這款耳機的特色賣點,為用戶定製的Z形支撐結構,可以填補耳部的空腔區域,不再是以往耳機的支撐模式。而氣囊設計則是,根據不同的耳朵尺寸定製不同的氣囊結構,分散耳部壓力。

此外,該款耳機採用的是硅膠材質,具有防塵吸附塗層。揚聲器部分採用的是丹麥進口動鐵揚聲器,擁有豐富的高頻細節和具有烘托感的低頻部分。

售價方面,HelloEar Arc的眾籌價為299元,用戶也可以1元支持,每300名支持者中抽取1位幸運用戶贈送耳機。就目前數據顯示,該耳機已眾籌成功,預計發貨時間為8月22日。


ps. 實在弄不懂這個什麼硅膠套空氣囊設計的意義在哪裡。像earpods,也是半入耳,就用硬塑料殼子的,直接滑進耳朵,不會擠壓空氣,也沒有佩戴感,舒適度遠超這個所謂定製耳套。你說這套子是為了隔音吧,我把它硬塞進去的隔音效果也比一般入耳好不到哪兒去,你說是為了定製吧,根本就戴不上去還不如根本沒定製的earpods。所以,只能說是噱頭了,給自己一個眾籌的理由。

-------------------------------------------------------------------------------

已經到手。

不談音質就說佩戴,總的來說極其失望。號稱定製,但是我兩隻耳朵的佩戴都極其不適。

當一般耳塞戴在耳朵口,確實是沒什麼佩戴感,但是聲音極差,基本就和入耳不戴入耳的聲音差不多;追求聲音要戴進耳朵,像說明書上介紹的旋轉戴進去,不知道是材質原因還是什麼原因,會把氣壓進耳朵,壓得耳朵極其難受,根本沒有什麼舒適感可言。從昨天晚上收到耳機直到現在我都還沒弄明白這東西到底應該怎麼戴。

如果佩戴都還要研究,特么叫個XX的定製啊?今天早上就路上試著戴了半個小時,耳朵到現在還在難受,這耳機也真是厲害。

小米家買的最失望的東西,沒有之一。如果今天還是戴不上,就退貨了。


這也能叫定製?還降低定製門檻,扯啥呢。以後賣耳機都要求拍個照,然後套子給你選個合適的發三對,不是以前大中小三對了,是不是也叫定製了?你早說這個種類多,那套子也可以做36種大小嘛,總有一種適合你,呵呵。

你要說定製,有耳道定製,聲音定製,我還真沒看到他定製啥了。

至於有拿鞋子跟西服舉例子的,鞋子的碼數跟套子的型號是類比的,這能叫定製?至於西服的定製,半定製,還有成衣,那西服你做出來還能拆了換個袖子嗎?但是換個扣子問題就不大了,這種可以更換的屬於配件類的東西,也能叫定製?那是不是以後買車選配的東西我加一個也叫定製了啊?說白了,350塊送36對套子肯定都是賺的,自己找合適的唄,而且自己真戴上肯定比按照片挑的合適,真定製有耳印都可能refit啊,不過那樣不就不好坑錢了嗎,對吧。


我覺得,與這個產品本身相比,最近其引起的風波更值得關注。

這件事為所有個人音頻產品市場上的消費者們提了一個醒:這個行業里有頭有臉的人物,基本上是沒什麼良心可言的。人家KOL就指著你鼻子罵你了:我就是寫水文了,我就是給朋友護短了,怎麼地?


到貨兩天了。

音質似乎沒有期待的高。但應該也算對得起這個價格了。

佩戴確實比通常的耳機更沒有存在感一點。長時間佩戴應該不是問題。

但是!!!

才帶了兩次,每次半小時左右。現在每一側最顯眼位置的金屬"L"/"R" 標記就已經丟失了。只留下一個帶著膠水痕迹的透明塑料提示你這個耳機才兩天就有殘疾了。


8.25 1:08

收到耳機已經四天左右了

這幾天耳機圈裡面圍繞著魅族flow發生了不少震動。。。在這裡就拋開不提了

由於放假宅在家裡睡覺所以聽的不是很多,而且目前沒有找到(其實是沒錢買 )相同價格區間比較的耳機

所以現在這裡簡單說一下

1.我手裡這條arc大約只在幾個小時左右(不超十小時),而且動鐵煲機一直有些爭議,但是根據我的猜測目前arc聲音不會因為煲機產生大幅度變化了,arc聲音特點大部分是由它的單動鐵特性決定的。

2.下面開始詳細說一下聲音

這條耳機拿到手之後先拿一加3(一加3聲音的確不咋地)聽了一首鋼琴曲(好像是),頓時感覺「還不錯呀,貌似沒有啥問題,就是高頻不是很亮」,然後。。。聽了幾首流行搖滾。。。

發現問題了,這下盤。。是不啊有些糊呀

arc作為單動鐵耳機,而且還是400價位的東西,勢必不可能做到三頻都有不錯的水平

arc的問題就出在了低頻上

低頻的解析力不足,但是量卻不少,高頻的量明顯屬於偏少的類型。

而耳機的能量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中頻人聲上面的。

反正第一聽感就是。。。糊

其實這種級別的單動鐵耳機要把三頻做的都很好就是不可能的。。。這種事情起碼要到er4那個級別

在三頻不可能全部兼顧的情況下,arc選擇把主要的能量集中在中下盤的做法其實是完全可以的,但是這樣勢必會造成低頻的不自然。。。

然而要我說一下,arc作為單動鐵來說低頻做的屬於不錯了,起碼比我以前聽的完全不糊但是沒味道低頻敲布的um10pro強多了。

arc不管在我一加3直推,aune m1s直推 m1s+某不知名耳放,的情況下都沒表現出寬大的聲場,不過這樣可以理解。。。總之這聲場算不上拖後腿的

arc作為明顯的中下盤調音單動鐵,聽一些慢節奏的情歌,流行之類不會有太大問題,雖然三頻的解析都不是很出眾,甚至低頻解析有點拖後腿,但是聽一般的流行歌曲和慢節奏的東西是沒啥問題的,甚至在這個價位來說還屬於不錯的。

然後就是對於聽搖滾的。。。哪怕是慢搖,我只能說單動鐵這需求無力呀,先不談重金屬啥的,我幾首zard因為低頻量比較多,中頻也被低頻帶的模糊不清,直接糊的腦袋疼聽不下去了。

總結:這耳機屬於明顯的人聲塞,對於不在乎什麼動圈自然聽感的人(恰好答主我很在乎。。。)這耳機聽正常的流行人聲,一些慢歌是可以有不錯聽感的(比如說我聽的幾首kokia,雖然人聲細節有些缺失,但是感覺不錯),搖滾的話由於高頻不亮而且低頻整體解析不是很好特別是低頻所以不推薦了,器樂嗎。。。也不推薦,雖然先開始說鋼琴聽起來沒啥問題,但是也只是正常不拖累,解析不行還是不要聽器樂了。交響?啥?你告訴我你400塊錢要聽交響?我建議你去票務網站買張交響樂的票。

3.這耳機很好驅動,用一加3這種聲音腦殘的手機起碼出了沒啥大問題的聲音(同是一加3驅動水平),而且官方附送了typyc轉接頭所以手機用戶可以購買,至於lightning的轉接頭沒有送。。。不過那東西淘寶應該能搞到

4.我收到的這條配戴算是不錯,挺舒服沒有問題,但是看到貼吧上有佩戴匹配不上而且不能退貨的情況。。。不知道是不是個例

5.答主的各種完全主觀時間

雖然說這耳機賣400來說沒啥問題,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還是喜歡比較乾淨的聲音。。。低配可以少,但是整體的通透是我看中的,而且由於一直習慣不了動鐵這種質感,特別是低頻部分。。。arc還做了量不少的低頻。。。

反正我個人單從聲音角度是不喜歡的

由於沒有同價位的耳機對比,所以題主拿了幾條我個人喜歡但是完全不對應的耳機對比(非廣告而且完全不對買了以下幾款認為不好聽負責233)

no.1 ve和尚

現淘寶官方售價25.1元,兩條包郵

我一直在各個場合都在推薦兩款超低價位耳機 一款就是ve和尚,另一款是同價位的天佑ty hi-z(被我家狗咬壞了。。。)

ve和尚的聽感同樣是偏人聲的聽感,總體偏暖,但是聲低比較乾淨,而且由於平頭賽的特性(其實平頭和入耳比意義不大。。。不過這裡幾個都是比這玩的),總體聽感很寬鬆,低頻量雖然不足但是比較自然,中頻明顯密度不足,但是反而得到了就聽不累的效果(25快你還想要啥)。

不過有時候也會感覺這耳機失真其實還是有些明顯的。。。畢竟對於一些人來說味道調的比較重了

這條耳機屬於很多發燒友一買買幾條的耳機,因為聽感不錯,價格還便宜,而且一般來說搞不壞,屬於推薦絕對不坑的耳機。假如感覺這條味道重或者是比較糊聽不來的呢,可以考慮買天佑試一試。

no.2待更

no.3待更

首先

這個不是發燒友或者說圈裡面一般說的定製

而是通過照片匹配最適合的那一個模子

我這裡得到的是有36種不同的殼子

我個人從兩方面評價這個東西的話

1.首先宣傳有炒作嫌疑,和小米圈鐵一樣,往裡面焊個動圈動鐵的確叫圈鐵,雖然完全沒管分頻的事,動鐵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什麼參數

你發張照片讓廠家匹配模子的確算定製,定製一個外耳耳撐也算定製,雖然其他(真正)的定製耳機都是定製內耳道的導管部分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圖

這個腔體設計就很討巧

這個其實算不上一個傳統意義的入耳耳機

看一下佩戴模擬會更清楚

相信戴過入耳眼睛不瞎的人都看明白這耳機戴法和傳統入耳是不一樣的了

這耳機壓根就沒真正入耳(然而官方也沒說是入耳233)

所以說,定製的其實是個耳撐

官方對這個設計描述是這樣的

這裡說的其實很有道理,傳統入耳深入耳道的設計的確長時間會產生不適感,但是官方有一件事沒說,很多小白也不會去想

就是為啥那些大廠一直在堅持入耳設計,而專業領域也一直是入耳和頭戴的天下

而且按照官方的邏輯,平頭還有耳掛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設計為何現在少見小眾甚至見不到了?耳掛和平頭佩戴起來不也是沒有壓力嗎?

那就是因為,入耳深入耳道的設計是對聲音傳導很有利的,特別是在低頻的傳導上(低頻頻率低,易衰減)並且有封閉耳道的作用

兩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 入耳和平台之間,平頭的低頻基本做不出入耳的量感和質感,原因就是平頭其實漏掉了大部分的低頻

還有就是發燒友中熟知的er4三節套深插設計

因特美和er4都是專業監聽器材行業知名的東西,而er4和這回的arc都是一顆全頻動鐵的設計,er4不僅採用了入耳設計,而且官方搭配的是一個入耳極深深到很多人望而卻步的三節套

er4的地位我就不用說了,不服可以拿er4和arc的頻譜來比較一下,單頻譜er4就能吊打arc(雖然價格上沒有可比性。。。)

而且er4是用來真正幹活的耳機

所以說答主在這裡無責任的大膽預測一下

arc的低頻和極高頻不會很好

2.我個人拋去小米慣有的騙小白玩噱頭混業界的做法,其實我還是認可這個設計的。。。

首先材質是軟硅膠的材質

增大了這個耳撐定製的容錯率,估計軟膠彈性會抵消實際佩戴時模具和人耳的較小誤差

加上非入耳的設計

這耳機佩戴肯定會很好

起碼從佩戴來說應該是個適合長時間佩戴的耳機

然而在最後,有個最主要的問題,作為耳機最主要的問題

你tm到底好不好聽

然而,我只能說,我tm不知道

首先我是不信任何廠商自己宣傳那套,曲線要調好看有n多種方法,然而其中並不是所有的都是好聽的

又會有人說,看評測呀

然而耳機這個小圈子東西本身就不適合現行電子產品評測這套機制

各個做耳機評測的某體哪個都不敢肯定好的客觀參數就有好的聽感,也不敢說看著不那麼好看的參數聽著就不好聽(當然,這裡不包括nfhifi那個水的不行的貨,連耳機名字都記不全)

而且看這回鋪天蓋地的宣傳,七八成請的是所謂的科技媒體

現在很多科技媒體,用知乎上一句話就是「也就是會看看手機」

而沒有看到在耳機圈子裡面的有一定範圍的試聽

至於某些耳機毒文(槍文)大v,特別是被小米掛在自己app裡面那個

林sir。。。屬於奶啥啥死,在圈子裡名聲很那啥的人,而且明顯這文槍的嫌疑很大

特別是我看到這句話。。。

高頻不那麼銳,低頻細節有點抹。。。

這tm不就是糊嗎。。。看這描述沒準還有點悶。。。

然而你又一句「有人情味」。。。

那我也挑不出來什麼問題,畢竟耳機這東西主管因素很重要,哪怕實際很多人買回來感覺難聽的一逼,然後評測人說句「我喜歡」你也挑不出來毛病

畢竟這樣的事在包括林sir在內還有圈子裡很多人都不少見。。。

然並關於聲音還有就是單元的問題

官方說是聲揚的單元

各個大佬有關沒關的都說了的確是聲揚

還有的說是傑士x10同系列或者同款

這系列單元本身素質不錯,在發燒友圈子裡名聲很好,不過實際聲音還得看結果。。。

而且按照現在起碼已經有賣出了小4k套(我現在看是3686)乘以2是8k個單元

這個體量來說,多好的單元進貨成本都會變低

賣的比別的同系列單元耳機便宜也很正常

而且這定位是個走量的耳機,說實話買這耳機的人,估計八九成都搞不清楚啥是音質,反正大眾風評也不會在乎音質啥的,只要賣的多有名氣就萬事大吉了(我不是在指onemore)

說了這麼多。。。其實都是廢話

聲音咋樣還是不知道,畢竟聲音這個東西沒有絕對的保障

所以

八月底聽到再接著更

因為估計我用09甚至07對比會被人噴死。。。雖然我認為大眾耳機做的都沒07好聽(抓耳)基本就可以滾蛋了。。。


放公司里聽,比原來的SE215聽得多


我的兩周前到了,目前放在耳機包里,估計沒機會拿出來用了。槽點有點多,挨個吐:

設計:外觀是不錯的,比較百搭衣服,這大概是唯一的優點了

用料做工:做工對的起這個價位,但是硅膠套不知道是啥材質,我戴了過敏…老婆看到我耳朵以為中耳炎了,說耳蝸里紅腫的好厲害,因為這個其他缺點想忍都沒法忍了…

佩戴:說是半定製的,然而我右耳能穩定塞住,左耳卻只能掛著,感覺扭頭就會掉,所以為數不多的幾次使用都是左邊需要擰啊擰的擰多用10分鐘才能搞好。

音質:看到有說和earpods比的…很遺憾比不了,聽起來確實是鐵味,但是高頻不但沒延展,還能從中高頻就開始聽到失真,毛刺感也很明顯…單單元動鐵我買過er4xr和x11,別說這兩個比不了,二百的國產動圈塞vsd什麼的都沒法比…

總結:有品的項目以後還是別碰了,之前買了掃地機器人感覺還行,看來不是各個都行…


一開始真的被他們的廣告感興趣到了……在眾籌末尾下單買了一個。

吐槽一下快遞啊TAT比別人慢了三四天

下面說一下個人主要和宣傳,還有其他人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第一點就是兩個耳朵的型號都是一樣的啊……我本來以為還會不一樣呢……那樣要兩個耳朵有什麼意思

第二點也是因為一,左耳戴的非常好,輕輕一放一扭就到位了,右耳明顯感覺小了一點,有時候線被輕輕地帶一下就會掉下來,後來反覆魔性旋轉也很穩定的戴上了……但是聽了1小時+以後明顯感覺右耳漲了好多……略疼,和左耳完全不一樣-_-||瑪德都讓你半定製了怎麼還這麼縮水啊摔!這樣就能完全照著訂單發貨了啊,不爽不爽不爽不爽(`Δ′)!

第三就是聲音……個人覺得及格吧,出門帶著扯阿扯或者繞個圈圈扔口袋不心疼……還有線控……自己用的耳機有AKG K550,AKG N20,MDR 1000X,前段就a35了,也沒嚴格做過ab對比,感覺聲音沒有n20那麼清澈,但是音染重一點反而更有渲染力一點(逃

目前就這三點,聽著再更


今天剛剛拿到,和X10對比聽了一下,前端分別是iphone和MAC(湊合聽)

首先是這塞子好推了很多

其次中頻人聲很突出,個人感覺好於X10

高頻和低頻沒有什麼亮點,低頻乍一聽似乎還比X10多一點點,但是顯然還是X10的更帶勁一些

以上是剛開始聽的感覺,不排除煲開了有變化(雖然動鐵的變化不大?迷迷糊糊不太懂)

佩戴的話確實非常舒服,X10應該算是佩戴很不錯的塞子了,但是ARC更棒一下,真的很舒服。

考慮一下價格等各方面因素我覺得這個塞子算是良心了,還是值得入的,至於他說的定製什麼的,自己帶著舒服就行,為什麼要去扣定製的定義呢。

----------------------------------------

哦對了補充一點,這塞子有線控!自從iphone自帶的耳塞壞了之後就再也沒用過線控了,這點來說,這波不虧!


300的單動鐵不就是500的鐵圈去掉圈么?沒毛病


能不能出個秒z5的耳機,我也想要性能好的耳機


看了下就是用大數據做出來了三十多個類型的耳機套然後根據照片選擇因為氣囊設計所以有少許誤差戴起來還好,,不過這個量耳定製的有點擦邊球的意思300塊的東西買來做個睡眠塞也不算吃虧


我耳朵太木也聽不出這些有啥不一樣。但我知道買不起1000x這樣的耳機,就買100元以內口碑好點的就成。這些中間價的耳機一律別看。


唯一退款的米家商品,我就隨手搜了一下,md,一大波koldog一樣的跪舔。看樓上說才拿了小米三百萬。

三百萬就想學華為,更不可信了。

看了眾kol萬般狡辯,我也不知道真假。

入耳我已經不玩,佩戴舒適度和聽診器是主要的。這個其實還是蠻合適。

不過ue陪一次一萬多花出去,心疼。

earpods暫時湊活。

先看看用戶評價,目前等他出個貴一點的,我再考慮買買買。


推薦閱讀:

新年買耳機,b&o的H3和魔聲的比較?
為何類似於大饅頭2,錄音師這樣設計比較好看的耳機,大家就要黑他的音質呢?

TAG:小米科技 | 耳機 | 耳機選購 | 小米耳機 | 米家有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