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附屬醫院裡面,40歲以前當上正教授的人,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是怎樣的?
低年資醫生,知道最優秀的不到四十歲已經是二級教授了。真想知道他們一路怎麼走來的。不勝感激
天時地利人和三者齊備。這種情況基本只可能發生在大學的附屬醫院還有各省屬醫院,其他地方沒有這麼多名額。我師兄,28歲博士畢業,同年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成功,發表SCI論文一篇,那時候SCI論文還是稀有貨。兩年後順利晉陞副教授副主任醫師碩導。五年內又發表SCI論文兩篇,其中一篇影響因子8,同時又申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藉此於副高級職稱5年後成功晉陞正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問鼎職稱巔峰,那年他才35歲。
大多是七年或八年制畢業,很多有海外留學經驗,課題論文基本非常硬。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這類人,都是從一個高平台降到一個稍微低一點的平台,然後低職高聘的。
我覺得,上面這麼多牛人事迹歸結而言主要就三個字,運氣好;或者說是上一個時代的產物。對於現在的題主你來說,沒有多少參考價值。
在醫療行業,照現在的行情,北上廣大三甲已經很難有40歲升上正高的了。當然我指的是你還在做醫生的情況,如果你徹底專職科研走PI路線那就另一回事了。
作為還在熬年資的住院醫生,我可以給題主你分享一下諸多比其他答案中的牛人更牛、但還在熬年資的故事。這才是現狀。
同事1,博士畢業時10篇文章(本文只統計sci論著,下同)+2項專利,最高一篇超過10分,沒有出過國,全部在國內做的成績。國自然青年基金,上海市啟明星。現狀:按部就班規培,等著畢業滿5年再升主治。
同事2,博士時在美國聯合培養,畢業時有一篇Immunity及其他小文章(3-5分)若干,有國自然青年基金,結果自己科都留不下來,只能換專業留下來,按部就班規培,熬年資等升主治。
同事3,住院醫生階段就發過PNAS和Arthritis Rheumatism(我專科最頂級的雜誌之一),上海市啟明星。剛升主治的那年就中了國自然面上項目,近年文章不斷,現在38了依然下基層、下急診,熬年資等升副高。
像我這種只有兩篇文章、一個專利和一個青年基金的非牛人就更不提了。
所以,題主,照現在的行情,你可能得先出國兩年,發若干好文章,在5年內依次國自然青年、面上然後再弄個青千,估計還能比較滋潤。但是這些人才項目卻往往有副高職稱才比較容易中,真是雞生蛋蛋生雞的苦惱問題啊…
所以,題主你別苦惱了,這個任務現在在理論上都很難實現,你做不到也是正常的。
當然,如果你在省會城市,做到上面任何一個人的成績你就會很滋潤的,加油。中山大學附屬的幾家醫院裡 新引進的PI 全部80後 皆為博導正教授 共性就是 CNS母刊一作 加國外top10大學phd or md學位
我老師啊!具體多少歲我沒問,畢竟她是個大美女,皮膚超級好,而且人很nice。她是我國最後一屆不用考試直接就有醫師證的學生,然後工作之後沒兩年就考研,到年限升副高,30歲左右結婚,每年發文章、寫課題,但是家庭工作兩不誤,我看到她的任何時候都是精神飽滿狀態。剛到年限就升了正高,超級厲害。對病人態度很好,而且專業知識很強,去年剛當上主任。
我有個同學的的博導,天醫的七年制,畢業後在一家不錯的三甲醫院工作了半年,然後考了加拿大的博士,五年時間博士後畢業,回來後直接國內某排名前十大學的博導,應該是30或者31歲,不過是基礎醫學的,臨床的正高很難有這麼快的,畢竟不是單純你技術水平高就可以的……
神外的傳奇人物,38歲就任副院長。。。,給天壇做飛刀...
百度曹雪濤就好了,他的同學考了他的博士
我老闆,40歲前成為我們醫院最年輕的北醫協和雙博導。據說剛進醫院那會,他經常和跟他一批入職的一個普外科醫生一起吃喝……後來他查出了糖尿病,就不在出去玩了,改成寫文章做科研……那個普外科醫生去年剛從主治升到副高,比我老闆晚了20年……
優秀的人很多,論文課題+國外留學背景,基本上在大學附屬醫院晉陞不會有太多障礙。帶過的一個學生90年的,16年博士畢業,已經聘任副教授,收益於大學期間的勤奮與堅持。
我爸,反正對我的數理化一臉的不屑。他解我高三數學題目解得超快。我不懂就是了 ,用到很多我沒學過的。
知道兩個,一個80年一個83年。分別在nature和nature med上發了文章,15年從國外回來就正教授了。
共同特點就是勤思考加努力。課題文章是硬道理,特別是早點的時候,現在沒那麼容易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存在大量中醫治療有效案例的前提下,許多人還是不接受中醫治療是有效的?
※腰部以下截癱是如何進行大小便?
※主動脈夾層支架手術可靠嗎?
※腹腔手術後肚子裡面的器官還會原位置放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