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人在夜晚看到奇怪的東西都會認為是鬼而不去認為是神呢?
剛剛在朋友圈看到一位長輩說他晚上看到鬼了。 所以我就想到了這一點。
牛頭馬面,黑白無常,甚至乎還有夜遊神都是地仙,也是晚上出現,只不過你們都覺得他們是鬼而已。
謝邀我來晚了。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
鬼神這兩樣事物有兩種可能的起點:
1.真的有哦
2.來源於想像或者對自然的誤解
我不討論1,但是不排除1的可能,我從2開始討論。
中華文化中的鬼神,區分比較嚴格,鬼是人死之後的尚未投胎的魂魄,神是人修鍊而成的更高級的狀態。當然,這不嚴格,因為畢竟鬼神不是科學,沒有嚴格的定義可言,但是大概的邊界就是這樣,比如你沒有聽說過誰死後就變成了神,都會先變成鬼,也沒有聽說過誰修鍊了半天成了鬼,而是成了神仙。那動物修鍊了變成什麼?妖。動物死後呢?還是鬼,孫悟空和花果山的那群猴子,在閻王爺的生死簿上都有名。那螞蟻呢?螞蟻死了有沒有鬼?這就觸碰到了關鍵問題,後文詳述。
不過這兩個概念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晚上見到的是鬼,因為這兩個概念的時間節點比較靠後,首先肯定是人先模糊的形成了鬼神的概念,然後在文化發展中,慢慢形成了比較鮮明的鬼神分離的定義。
從生物學角度來解釋,晚上猛獸出沒,在那個時代,夜晚代表著危險,黑暗角落裡可能就有一雙眼睛盯著你。可是這仍然無法解釋。恐懼猛獸肯定是真的,那可以說夜晚看到的某種東西是猛獸就好了啊,為何會認為是鬼?
的確對猛獸的恐懼是有它的文化載體的,比如小時候我淘氣,爺爺奶奶會說,不要淘氣,不然會被狼吃掉,這句話也真的有用,它讓小時候的我感到恐懼,但是我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這種恐懼與鬼帶來的恐懼是絕不相同的。就像面對一頭猛虎,我肯定是沒有什麼生還的希望了,一定很害怕,一定很崩潰,但是仍然和面對一片漆黑不一樣。
我自己養貓,當夜晚來臨,我從來沒有觀察到過我的貓有什麼恐懼,也許有吧,但是我連它緊張都沒有觀察到過,當它在吃東西的時候我關燈,仍然可以聽到嘎嘣脆的嚼貓糧的聲音,彷彿燈光對它一點影響都沒有,它是不恐懼的。當然,貓的夜視很好,不過它肯定能感受到光一下子暗下來了,再好的視力也是視力,並不是熱成像,總比白天看得更不真切一點,某個角落裡潛伏的危險,就從來沒有在貓的基因里留下恐懼的印記嗎?
要說貓不會感到害怕,這是不可能的,我洗了手它就會跑開,因為我總是喜歡洗完手把手上的水甩一點到它身上,逗它玩。
鬼這種恐懼本身,非常的「文化」。這是一種來源於文化的恐懼符號。
像貓狗這樣的動物,它們會感到害怕,但是只會害怕影響生存的事情,比如體型更大的獸類或者疑似有毒的物品(害怕味道)。
鬼是由人們構建出來的具象的事物,來安放自己的對於生存威脅之外的恐懼。我們怕老虎,所以並不需要再來一個虎鬼。開頭說螞蟻死後有沒有鬼,我認為沒有,你也認為沒有,因為螞蟻跟物品差不多,完全不通人性嘛!而狗就不一樣了:
很不公平,就是這樣的。螞蟻不通人性,無法在人所創造的文化中佔據顯著的位置,而狗通人性,在人類的文化中可以佔據顯著的位置,所以同樣是生物,死後待遇就是這樣天差地別。
人們創造鬼這個概念,因為期盼生命的延續,而不是害怕生命受到威脅。
小時候,我看到了一部電影,叫做《白噪音》,主要的創作點就是,拿著錄音機,調到雜音區,然後進入一個鬼屋並且一直錄那個雜音,完了後出來,播放那段雜音,就很可能會聽到一些可以辨識的語句,比如「get away from my house(滾出我的屋子)」之類的毛骨悚然的句子,如果是用電視的白噪音(雪花屏幕)來錄像並回放的話,還能錄下這樣的東西:
我看完了電影,第一個感覺並不是深深的恐懼,而是我想去我爺爺的房子里,試試能不能錄到我的奶奶的聲音,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就去世了,我很想念她。電影拍得很真,真到我願意去相信鬼魂的存在,這個意願等同於期望我的奶奶還在世,哪怕只是以鬼魂的狀態延續生存。
我最終沒有去做這個實驗,那時候太小了,一轉身就玩去了,忘了。
文化是不會遺傳的。
為什麼要說這個概念,因為上文講過了,鬼是文化的產物,基於最開始的假設2。鬼是被創造出來的概念,後來被很多人加以延伸,但是無論怎麼豐富怎麼延伸,後來的人都只能被教育從而習得鬼的知識,而無法與生俱來。你生下來的時候,你不知道鬼,當你長大了,你知道了鬼,但是可惜的是,你所知道的鬼,並不是你的意志所創造的,是別人創造的。我期望鬼就是單純的生命的延續狀態,但是這不行,現在鬼的概念很豐富,有的鬼是好的,有的是壞的,有的吃人,有的穿牆,我無法拒絕這樣的文化客觀事實,我可以不接受,但是我必須生活在其中。
最初創造鬼魂概念的人,一定並不是特別害怕,因為這是他自己創造出來的,為何會害怕,但是後來的人就不是,他們被灌輸了這個概念,他們無法更改這個概念,一旦這個概念不是百分之百的如意,就總有些不願意接受的地方,因此鬼的種種特效就這樣累積下來了。
文人寫鬼,有些人喜歡搞文學創作,專門嚇人,於是產生了很多嚇人的鬼,比如畫皮,還有人寫鬼為了諷刺政治,還有人歌頌愛情。那些嚇人的鬼的形象就多數出現在晚上,因為夜晚這個概念和恐懼這個概念比較接近,夜幕里衝出一隻老虎很嚇人,衝出一隻鬼也很令人不適,因為鬼是一個你無法抗拒的存在,它深深的存在於文化之中,擁有自己的形象,但是偏偏又不是被你創造的形象,你無法預測它的樣子,也無法預測它的行動,雖然你沒有見過,但是你聽過太多,各種形象,你拒絕相信存在,但是又記得很清楚,但又無法全部知曉,一旦某個夜晚,你走在路上,模模糊糊看到有一件白色的衣服飄在很遠的地方,衣服背後有長長的頭髮,而且,它好像,好像,正在接近你!
恐怕你還是嚇死了,滿腦子都是:哇啊啊啊啊啊媽呀真的有鬼啊!!
鬼文化和性別歧視在本質上很相似。
不是我亂扯,這是真的。
任何一個剛出生的小孩,都是性別模糊的,很簡單啊,從生物角度來講,人這個物種在前12年左右絕對沒有可能承擔生育的事情,所以在前12年生理上沒有區分性別的意義,但是人有社交啊,社交是有性別意義的,好吧,那麼社交從何時開始呢,總不可能是1歲吧,實際上社交從幼兒園開始,幼兒園是2歲3歲去,所以人對性別的識別,從2歲3歲才會有意義。從出生到這個2歲3歲的間隔,就是無性別時期,這個時期里,是不可能產生性別歧視的,性別歧視,也是文化創造出來的,只不過與鬼不同在於,性別歧視創造的具體形象不是鬼,而是典型的男性和女性的特徵。
女孩子柔弱,嬌氣,常常哭,跑起步來扭扭捏捏,這些都是固化認知,是後天被教育出來的,並不是女性與生俱來的氣質,所以很多女性在性別歧視比較嚴重的地區會感到不適(簡直廢話),這和有人怕鬼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典型的女性形象並不能讓所有女性滿意,因為這個形象不是她們創造的,但是她們成長的過程當中,被要求如此表現,因此她們一生都處於「隨時要表現得想個女性」的這種狀態之中,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場合,同理,鬼也不是我們這些人創造的,但是我們被告知有鬼,於是一生都活在這個「可能某天撞鬼」的假想中,尤其是夜晚,本來就感到害怕,於是更加敏感,風吹草動都覺得鬼影憧憧。
========割========
本回答屬於《欠了727個問題要回答》系列的第6個回答,全部答案收錄於欠了727個問題要回答 - 收藏夾 - 知乎。事情的起因是,我想創業但是不知道幹什麼好我是迷茫的中年男人,於是,我決定把知乎上邀請我回答但是我沒有理的727個問題都認真的回答完畢並藉此希冀飛升。由於中途邀請數量可能增加,所以,本系列可(一)能(定)會出現第728甚至更多的回答。
我也並不知道727個問題都有些啥,我喜歡這個探索的過程,關注我,帶你一起玩!
還有,你都看到這裡了,就不要假裝對這個答案不感興趣了,誠實地面對自己不好嗎?
因為他先恐慌才產生了可怕的幻覺,然後他的概念中鬼是可怕的,所以他覺得看到了鬼。
因為神有很多粉絲,沒工夫找你,不約粉!鬼就是小流氓,沒事嚇唬嚇唬人
因為神晚上要睡覺
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吧,加上看電影看小說聽故事積累在一起的對於鬼怪的理解,兩相結合出的產物
推薦閱讀:
※你經歷過哪些後怕的靈異事件?
※如何才能和相貌美麗的鬼結婚?
※中國的鬼怪有哪些?
※無神論者為何還會懼怕鬼怪?
※怎麼理解「子不語怪力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