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meta 2 DK的『手指觸碰』界面的這種交互方式?和HoloLens有什麼不同?


我一直記得meta CEO強調 touch to see 這種交互方式——伸手觸碰全息界面交互,正所謂『poking the air(在空中戳)』。

這種交互和hololens的交互比起來還是比較累,因為hololens的手勢操作也和全息物體隔了一段距離,而且是稍微抬起手捏合幾下(顯然hololens做過大量的用戶測試)……

—————————————————————————————————————

下面列個目錄好好寫寫:

0、meta的手勢輸入

1、點擊

1.1、單指點擊

1.2、雙指點擊

1.3、手腕點擊

2、頁面中的滾動

3、頁面向四周的移動

4、頁面交互的特殊手勢

5、MGUI——meta獨家的氣泡設計語言

6、其他界面交互

—————————————————————————————————————

0、meta的手勢輸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看meta兩邊的這個攝像頭。

它用來追蹤雙手的位置和手勢。

在meta的MetaBody scripts中,雙手十指每根手指的指尖都會被跟蹤。

當然,還有指尖們的運動軌跡:

(當然它的實際原型如下圖)

這種表面上很炫酷的追蹤想要精準的話就得提前做好校準功課了-_-#

—————————————————————————————————————

1、點擊

1.1、單指點擊

如果在大型空間也用手來點擊,就有些不合理了。因為表面上是手指,實際上卻是整個胳膊帶動的,,所以交互成本較高,不適合長時間交互。(如果這個頁面在hololens上,應該會用到滑鼠出屏,比伸出手去點要輕鬆許多。)

早期的手指觸碰原型:

(手指靠近之後)

1.2、雙指點擊

1.3、手腕點擊

如果是一些重要程度更高,則選擇比『抬著舞動手指輕輕一按』交互成本更高的手掌『按』。

—————————————————————————————————————

2、頁面中的滾動

近距離中等尺度交互:手腕揮動左右滑動滾動視圖。

半身較大尺度交互:手臂帶動手掌揮動上下滑動頁面。

—————————————————————————————————————

3、頁面向四周的移動

把頁面往右邊撥

把頁面往左滑動

將頁面往下攤平

把頁面往後推

—————————————————————————————————————

4、頁面交互的特殊手勢;

利用這些可以做一些手勢,比如Facebook的點贊,你就豎起大拇指。

—————————————————————————————————————

5、MGUI——meta獨家的氣泡設計語言

基於手的『抓』、『拿』,如果是方形的平面頁面則可能有點不舒服,所以它們探索了新的氣泡界面。

手指滑動多個氣泡

所以它打開頁面的方式也比較特別,就是把氣泡抓起來,然後鬆手。

該氣泡被抓起來時,其它後面的同級氣泡後退。

然後縮小

此時鬆手則氣泡爆裂(隱喻著新頁面打開?),而如果將氣泡放回去則回到剛才的頁面。

—————————————————————————————————————

6、其他界面交互

當然,手指交互的想像空間挺大的,比如做成鍵盤。

用手指『雕刻』雕塑(實為控制雕塑的點)


推薦閱讀:

是不是只有微軟才有能力研發出全息影像這樣的產品?微軟到底有多少黑科技?
微軟 HoloLens 設計師遇車禍身亡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微軟 WPC 2015 上的 HoloLens 有哪些新進展?
如何評價微軟 Build 2015 上 HoloLens 演示的新功能與新特性?

TAG:交互設計 | 用戶界面設計 | 增強現實AR | MetaGlass | Holo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