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待寺廟通過經商來賺錢的行為?
東華禪寺發布了一篇文章《寺廟經商賺錢,該不該被罵?》,文章我覺得可以看做是在為寺廟經商正名,主要說了這麼兩點:
1、寺廟的日常維護有很多開支,弘揚佛法也有很多成本,寺廟的生存和發展需要錢。
2、錢本身無善無惡,就看人怎麼去用,寺廟把賺來的錢用在對社會有利的地方,通過錢這個工具可以做更多利益眾生的事情,比如慈善。
觀點乍聽上去很有道理的樣子,但又總覺得哪裡不對?
多年來,網上一直流傳著一篇少林寺VS大悲寺的文章,文章通過選圖對比讓人觸目驚心。少林寺不必多說,其商業化大家都很熟悉了。大悲寺則是180度大轉彎,寺內不設功德箱,全體僧人終身不摸錢,穿百衲衣,過午不食、頭陀行、托缽乞食,寺內都是十足的苦行僧。來幾張對比圖:
這篇文章引起網友紛紛轉發,褒揚大悲寺貶斥少林寺不在話下。但事後很多有心人也像題主一樣,總覺得哪裡不對,於是寫了《拿大悲寺與少林寺做對比是何居心》《駁斥大悲寺與少林寺對比一文》等文章。不同的是,題主是覺得「為寺廟的商業化正名」哪裡不對,原先那些人是覺得「一邊倒地貶斥寺廟商業化」哪裡不對。這一對比就有意思了,讓我們先來分析下題主到底是覺得哪裡不對呢?覺得哪裡不對之一。錢本身無善無惡,關鍵看使用的人如何發心,這種邏輯看上去沒什麼問題;「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出自哈耶克的這句話邏輯上也沒什麼問題。但是,寺院通過商業可以做很多利益眾生的事,是否就意味著和尚經商是合理的呢?社會有百態,職責有不同,術業有專攻,老師就應該好好教書育人,醫生就應該好好救死扶傷,和尚就應該好好講經說法,你不能因為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就讓所有人都去經商,你也不能以此就證明寺廟經商是合理的,這大概是題主感覺邏輯最有問題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即便把寺廟當成生意場,那寺廟應該做的也是用法布施來換取眾生的財布施,如果直接去經商賺錢,當然就是不務正業了,否則還當什麼和尚,直接去開公司豈不更合適?至於你的香火錢不足以支撐寺院運營,不足以支撐寺院擴建,不足以支撐你去做慈善,那隻能說明你的德行不夠,講法講得不夠好,沒那麼多人願意皈依你給你捐錢。正所謂「德高鬼神欽」,自己德行不夠怪得了誰呢?
對此,我認可和尚不應該過多地涉及商業,法師就應該干法師該乾的事,用佛法來服務眾生、清涼人心,否則確實是不務正業。但寺院經商是應該被理解的一件事,我並不認可「不能靠香火錢來生存和發展說明你德行不夠」這種粗暴的觀點。這就好比微信開通了打賞功能,但絕大多數自媒體人都無法靠打賞來養活自己,所以不得不接個廣告做個電商什麼的,你不能說因為這些自媒體人無法靠打賞養活自己就是德行不夠,或者寫得不夠好,這種邏輯太流氓了。所以,寺廟可以提供一些價格合適的商品或「附加值(比如短期出家體驗)」來賺錢,但我不贊成寺廟收門票錢,這和佛教普度眾生的胸懷是完全背道而馳的,無奈的是,收門票錢的行為大多都是當地政府部門主導的,這些寺廟往往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少林寺就是最好的例子。
既不贊成和尚直接經商,又理解寺院來經商賺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不不不。首先,和尚可以適度來接觸一些商業,這也是對他們道心的一個檢驗,尤其是禪宗特別注重道在紅塵,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行住坐卧皆是修行」,而且接觸過世間的生活後,所講的法才不至於不接地氣。但需要把握一個度,一年365天都在經商,顯然不是一個和尚該做的事。其次,即便和尚不直接經商,也可以交給寺內合適的常住護法居士來做,甚至可以從社會上招聘專門的人才來做。但大部分寺院觀念還不夠開放,網民們精神潔癖對此也頗有微詞,最後被逼無奈很多寺院不得不讓和尚來直接接管商業,佔據了和尚大量修行時間,反而變得不務正業了。
覺得哪裡不對之二。佛法應該致力於喚醒眾生的靈魂,如來家業的傳承不是靠商業和金錢,而是靠身體力行的參悟和實修。所以,成佛和經商毫無關係,認為經商也是在修行完全是一種似是而非的概念。
首先,上邊說了,禪宗注重的是「事事皆是修行」,所以在經商中未必不能有所參悟,就好比儒家有儒商,道家有道商,釋家有佛商,即便他們最終不能修成正果,這些人類偉大的思想也早已讓他們有所獲益,對社會也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其次,即便經商和成佛毫無關係,那麼這兩者也應該分開來看。看一個人是否有修行,應該看這個人的佛學思想和實修實證的經驗,而不應該看經商經得怎麼樣。一個不經商的和尚未必就有真修行,一個經商的和尚也未必就沒有真修行,通過經商行為衡量一個人的修行是沒有把事情對號入座。再次,和尚最開始是不種地的,百丈懷海禪師之所以開創農禪並重之風,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不再給寺廟免稅,並且開始限制寺院發展,百丈懷海禪師被逼無奈不得不帶領著大家親自種地,自給自足,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也就是說,沒有經濟來源就無法生存,沒有生存還談什麼普度眾生、弘揚佛法呢?經濟不能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成佛,但活下來才有可能修成正果啊。
覺得哪裡不對之三。寺廟是讓人破無明、了生死的,為什麼要像俗人一樣老想著生存和發展呢?和尚還怕窮嗎?和尚還怕死嗎?怕的話只能說明你修行不夠,既然修行不夠,就別勞民傷財擴張寺廟了。這也可能是題主覺得不對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大乘佛教特別注重普度眾生,所以真正有修行的和尚應該是有事業心的,有弘揚佛法的願望的,既然如此,想為自己的理想尋求更多的金錢支撐有何不可呢?是,寺院不應該執著於發展,但若無發展,又如何影響更多的人幫助更多的人破無明、了生死呢?儒家文化在中國發揚光大那也是離不開遍地的私塾和書院來普及吧?釋迦牟尼成佛後,也沒有隻顧著自己自在啊,也在四處奔波佈道授法啊。是,佛法不生不滅,但佛法終歸還是要服務於活著的人啊,佛法最終還是要靠活著的人去弘揚啊,你即便不貪生,也不應該把自己餓死啊。《法華經》上說,只要還有一個人未曾得救,我就要回到這個世界上來幫助他。還說,菩薩將永遠不進入最終的涅槃,他將留在眾生之中,為教化眾生使之開悟而工作。沒理解錯的話,這都是佛教倡導的精神吧。
覺得哪裡不對之四。寺廟是度人成佛的,只想著做慈善又不能使人成佛,老想著掙錢做慈善也是不務正業。如果做好事就能使人成佛,那釋迦牟尼何必出家苦行,多做好人好事不就得了嗎?
首先,這種邏輯又犯了上邊那種錯誤,做慈善跟成佛是兩碼事,把經商跟成佛劃等號,把慈善跟成佛劃等號都是錯誤的。出自純真的發心做慈善,在佛教教義上是可以增加一個人福報的,但不一定就能成佛。可是,那些做慈善的人並不是說就不修行了,成不成佛看的是一個人的修行,而不是慈善,你對錯了號,入錯了座,就是你的不對了。其次,佛教號稱以慈悲為懷,那麼去為社會做慈善完全是符合佛教所倡導的理念的。佛教是對社會慈善事業貢獻最大的宗教,這種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去反對呢?畢竟讓所有人都成佛、獲得究竟解脫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那麼讓那些受苦的人過得好一點何樂而不為呢?
題主所說的「覺得哪裡不對」,大抵是因為以上這幾個方面,因為這也是佛弟子們經常會討論到的一些問題。那麼總結一下,該如何看待寺廟的商業化呢?該如何看待少林寺與大悲寺的巨大差異呢?
首先,寺廟商業化是大家都深惡痛疾的事情。確實,如果佛門的清靜之地變得和社會一樣嗚嗚泱泱,似乎就失去了清靜之地的意義。可是人都容易犯一個毛病,喜歡享受某種事物的好處,卻不一定樂意支付成本,喜歡到清涼的寺廟散心,但不一定願意捐錢。這跟知乎的發展是一個道理,知乎的大眾化被很多人詬病,但知乎如果維持小眾化連生存都成問題。雖然部分用戶表示願意付費,但這少部分人的會員費肯定難以讓知乎撐下去。所以,有些寺廟為了生存為了發展適度商業化完全可以理解。雖然商業化帶來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和尚可能道心不正、唯利是圖,也有些和尚變得只喜歡親近達官貴人,但總體而言商業化確確實實促進了佛教的大興。其次,赤貧在中國人的心中往往佔據著道德高地,很多網友甚至不能接受作家進行盜版維權,一維權就說這個作家不夠高尚,這種觀念是非常有問題的。所以,少林寺和大悲寺的對比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大悲寺的苦行方式自然值得人敬佩,但不適合作為統一的標準要求所有寺廟。如果把佛教當成一種文化事業來看,少林寺對此作出的貢獻要遠大於大悲寺,如果從慈善的角度來看,少林寺對社會慈善事業作出的貢獻肯定也頂得上好幾個大悲寺。至於修行方面孰高孰低,應該讓業內人士來定論,而不能通過任何外在行為進行情緒化的站隊。
再次,世間之事,你會發現討論來討論去結果還是羅素那句話:「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面對道德敗壞的人,都去攻擊謾罵往往會造成人人自危的恐怖,都去原諒寬恕往往也會造成縱容的現象;面對社會存在很多問題,都去牢騷抱怨則人心惶惶,都去理解支持社會則無法進步;寺院面對生存發展,都去經商則完全失去清凈,都保持赤貧也太不現實。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存在形態,這樣世界才會豐富多彩,千人一面、千寺一面的世界不應該存在也不會存在。世界就是遊走在兩極分化之間,保持著一種動態平衡。
寺院經商,絕不等於欺騙或者利用信仰來詐取金錢。經商和信仰,從來就沒有,有錢就沒信仰,有信仰就應該貧窮這樣的關係。寺院經商雖然難以接受,但是損害了什麼利益?信仰與否,和金錢的多少也沒有關係。乞丐貧窮,不見得他有信仰。李嘉誠富有,但他有信仰。醫院也在掙錢,但是依舊在救死扶傷。交警也在掙錢,但是依舊在維持交通秩序。任何一個組織,如今都難以離開與金錢的關係,如果有信仰就不用吃飯花錢,這隻能是邪教。我們難以接受寺院經商,是我們認為貧窮才是修行。但我們不會承認自己的觀念是錯誤的,很遺憾的告訴你,貧窮不利於修行。
我們難以接受寺院有錢,是因為我們認為寺院的錢是利用信仰詐取來的。
試問,認為寺院在圈錢的人,會捐錢給寺院嗎?顯然不會。而捐錢給寺院的人,會認為寺院在圈錢嗎?也不會。結論就是,一群不捐錢的人去討伐一個獲得捐贈的對象。寺院經商,不見得是好事,但是也不見得是壞事。但是,寺院經商,絕不等於詐騙了信仰。@帝哲 的回答已經是非常的客觀理性了。我很贊同。
我就補充一個寺廟經商的好處:
可以減低對大護法(提供大額捐助供養人士)的依賴,可以更加無差別的對待所有信眾。
我個人的觀點是僧人不宜經商,讀過題主給到的文章後確實想法有所改觀。
多樣性確實是無法避免的。無錢不養道,一個僧人也需要衣食住行,一個寺院也是一個團隊,需要很多人來護持寺院,在寺院的居士,水電費生活費,都需要支出,一個寺院有一個人出來,做商業運作,有九十九個人都在修行,這個比例,有什麼不可以。
錢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東西,哪一個人離開錢能活呢?一個有能力有智慧的人是創造財富,做一個給予者,一個沒能力沒智慧的人他佔有資源,做一個索取者。我們想變成一個富貴的人要非常尊重錢,而且要把錢使用好,錢在國家主席這裡,就會為國家謀福利,為社會謀福利,錢在一個正能量的商人手裡他就會帶動一方經濟,推動一方經濟。如果錢在一個賭徒,吃白粉的手裡,錢就成了墮落的罪孽。大家只看到寺院的功德箱的錢寺院的香火錢,你沒有看到寺院的錢去拿到哪裡去了?我們不要關注,寺院有多少的收入?我們要關注寺院錢的流向,東華禪寺十幾年下來,光是慈善這一項,就達到了一兩千萬,更不要說寺院的建築,東華寺的寺院建設從零六年到現在已經投入三個多億。東華禪寺常住的居士,每個居士每個月的生活補貼700元。一個居士一年下來就是8400元,目前東華禪寺常住居士至少100人。這只是日常支出的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還有很多……
寺院有一少部分人。去做流通處去做商業運營,來養活一個大寺院讓更多的人去安心辦道,這是多麼好的事情,難道寺院沒有流通處沒有收入,是要廣大的居士一直拿著自己的血汗錢來支持嗎?要國家給撥款來救濟嗎?寺院不單單要在精神食糧上給國人一個引領與強化,物質也應該平衡發展,至少自立更生,自己養活自己。台灣的佛光山,慈濟功德會,每年的固定收入上百個億上千個億,這樣的收入,不單單是自己養自己,是能夠養起很多人,甚至對國家的納稅稅收,都是非常大的一個推動,對社會的慈善事業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
人類的發展就應該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同步進行並駕齊驅,一個寺院,即能夠在精神的領域,輔導我們,指引我們,讓我們的靈性得以蘇醒,在物質的領域,也能讓我們得到滿足,得到收穫。如果出來一個和尚賺錢,搞商業運營,能夠養活中國50萬個和尚讓50萬個和尚都能夠安心辦道,那這個和尚也是菩薩再來。有人說,現在的寺院有違佛制,大家有沒有想過?泰國和印度是國教,全民信仰佛教,他們對僧人是極其尊重的,是拿自己的生命來供養僧寶,而在我們中國多少人對僧人歧視,說僧人是寄生蟲,不肖一顧。所以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從此中國有了新生命的寺院,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任何寺院都應該養活自己,寺院能夠養活自己的本身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如果寺院的本身都不能自己養活自己,一直依靠社會依賴社會依賴信徒,長期以往,這無疑是給社會給信徒造成一種經濟負擔。
我們看待任何問題都要全方位的去了解整體的去看待,不要以點帶面,以偏蓋全,一個寺院能夠有一兩個和尚,去做流通處,去做商業運作,整個寺院的人,都會安心辦道安心修行。這怎麼會成了一部分人心中的罪惡呢?謝謝 @愛新覺羅玄德邀請。
首先,咱得先確定,寺廟是啥?
我想,寺廟是我們學習佛法的地方。這個地方有佛像好,沒有佛像也好,重點是,也只是有老師、同學一起學習並實踐佛法。接著,寺廟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我想,法律之內,都可以做;法律之外,看發心吧,如果真的犯法承擔後果即可。最後,為什麼我們總是擔心寺廟做了什麼事情不如法,法師能不能用智能手機。
我想,不客氣地說,閑得慌。即便是寺廟或者法師做了什麼不如法的事情,個人因果個人擔,真不用咱擔心。當然,誰要是確實擔心,也可以找師父私下說。在公開場合質疑他人行為,恐怕有非議之嫌。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
1,從佛陀教義上講,有違佛制。
2,佛陀當年還得乞食,而且弘法四方,無固定住處,死的時候還是樹林。吃的難道比現在專業廚師做得好?現在大寺院的方丈,有幾個沒有專業廚師伺候?3,佛陀在世沒有擔任任何政治角色。4,佛陀沒有一分寺產。也沒餓死5,佛陀沒有穩定的供養。6,佛陀不是居住在一個寺院直到壽終。反觀現在,可以對比以上6點。大概60年以前,整個社會,無論是上層還是貧苦百姓,哪一位出家人不受尊重?那是師父有道啊!有德啊!那時出家人真是用功辦道!後學慚愧,佛陀正法現在哪裡還有???現在科技發達,物質營養好,可成就得大德呢?道呢???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乘佛教自我存在體系的合法性上就有問題,所以造成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佛教原本是小眾的,不適合大多數人修習。
原始佛經有一段故事:有外道來責問佛陀,向佛陀種種發難,問各種外道和非(佛)法的問題。佛陀都不回答,保持沉默,外道就走了。佛陀的侍者阿難趕上這個外道,說了一番開示:比如你是一個國王,擁有軍隊,財富,和廣厚的城牆,但是只在城牆腳下開一個很小的城門,只留一個賢者守門。只放一種人進去,就是堅持四聖諦八正道的人。其他人都擋在門外。佛不回答你是因為你問的都是四聖諦八正道以外的問題。這段經文充分顯示佛教是小眾的,把不適合修行的人都擋在門外,把外道非法的都擋在門外。大乘佛教卻號稱人人都能成佛,貌似圓融的接納其他許多宗教的教義。鼓動所有人都來學佛獲得大智慧,違背佛陀教法。把真正能成大智慧的塔尖做得很大,因而造成塔身和塔基的整體崩塌。
大乘佛教還鼓吹人人平等,它追求的是現象上的平等,而不是究竟意義上的平等。認為所有人都應該長得一樣高,所有人都應該有同樣的行為。所有人都能成佛。男女有別,這是明擺著的,五根手指頭伸出來都有長短。無視這些差別,而盲目追求現象上的平等,必然造成整個體系的大崩塌。佛教有不持金銀戒,出家僧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接觸金錢,個別談搞投資了。以佛經,以佛像,以佛教物品當成商品來出售都是非(佛)法的。大乘偽佛教把這個戒律破了。
為什麼要破,這就是前面提到的,他把小眾的塔尖做成大眾化了。佛陀會拒絕很多類型的人出家,甚至還一度拒絕所有女眾出家。而大乘偽佛教為了遵守人人都能成佛的偽教義,試圖接納所有有緣人都出家。試圖把塔尖做大,效果卻適得其反。佛陀並不禁止在家人批評出家人,而大乘偽佛教卻要求在家人不要批評出家人。致使出家人為所欲為,即便明顯違背世間法律的,在家人無權責問出家人。造成出家人這個塔尖的崩壞,連鎖反應就是在家人也完全不信任出家人。整體信仰體系的崩塌。
佛陀在世時,主要的目標是迅速教人解脫,未解脫的都要努力精進,以儘快解脫。這樣做的目的是把塔尖做得更堅實,更穩固。大乘偽佛教卻辱罵這樣的人是焦芽敗種,是自了漢。應該是能解脫的也不要解脫,而要留在世間救更多的人。名義上很好聽,但是實質上卻敗壞了塔尖,塔尖的崩壞造成塔基塔身的整體不牢靠。
在家眾都望著精美的塔尖,這就是嚮往的目標,即便自己沒有能力登上塔尖,自己看看也是好的,會對塔尖形成崇拜而產生正信。這樣在家人也沒什麼機會去指責出家人了,崇敬還來不及。這是佛陀原始較法。在家中眾望不到塔尖,塔尖是模糊的。變成了沒有嚮往。他要批評這個塔尖的出家人,卻又受到教律的禁止。這樣,在家眾就會選擇不再仰望這座塔尖,而選擇放棄它。不再信仰佛教甚至是辱罵攻擊他。大乘為了粉飾這個塔尖,又用外道教義把佛陀描述成金剛不壞身,種種示現,加持等等,又偽造了大量菩薩來進一步鞏固這個迷信。其實都是自欺欺人,這些偽造的迷信破滅後,自然造成人們對其的不信任。佛陀對出家人的戒律非常嚴,也是為了做好這個塔尖,佛陀對在家眾的寬鬆也是體現佛陀的慈悲,來夯實塔身和塔基。大乘偽佛教無視塔尖塔身塔基的區別,追求現象上的平等,要求平等對待,對出家人的戒律放鬆,認為他們也應該有在家人的寬鬆舒適。要求平等對待,對在家人的戒律收緊。其實是變相無視眾生智慧的區別。也是盲目鼓吹人人平等所造成的惡果。
淫戒方面,佛陀原始教法要求在家人只要持不邪淫戒即可,只有與配偶以外的人發生性關係才是邪淫。大乘偽佛教加重了邪淫的範圍,認為手淫,不合時不合場合的等等都是邪淫。加重了對在家眾的戒律要求,也是破壞了佛陀原始教法的平衡性。眾生智慧本來就有區別:佛陀做過開示,第一種人就是敏知者,稍作開示即能解脫,第二種是廣解知者需要完整的講完一套佛法才能解脫,第三種人講完佛法也無法解脫,需要努力的禪修才能解脫,第四種人即便禪修今生也無法解脫。其實還有更多其他類型的人,比如對佛教無信的,辱罵攻擊佛教的,這類屬於最愚痴而不可能解脫的。
大乘無視這些區別,鼓吹人人都能成佛,而造成大量迷信的產生。為了鼓動迷信,大乘還偽造了大量外道說法,使更多的人迷信。比如極樂世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樣模糊的概念。戒、定、慧三學也是有為法,但卻不是夢幻泡影,必須嚴格執行。大乘偽佛教的經商行為是完全違背佛陀教制,而自己做壞塔尖的典型惡果,已經沒有佛教的樣子了。破壞原始佛教的原有平衡體系,只能自適應的另外尋求自我平衡機制,離佛教越來越遠。
上座部佛教選擇不主觀人為而有意的改變任何教制,被很多人看作是保守,其實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改動,必然造成一連竄連鎖的惡劣反應。而導致慢慢走樣。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真是鮮明的對比現在去寺院,只見佛祖不見僧,只有募捐沒有得道。為什麼基督教在國外如此盛傳?星期天的時候,如果你去教堂,比定會見到牧師!至少牧師是可以見到,可以近身說話,而不是「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觀中國的寺院,普通人去一次,最多隔岸觀火般看到普通的僧侶,更不用提得道高僧了,如何被答疑解惑?你可以經商,收捐……但不要忘了,最最重要的是不要忘了你的本職,那就是普法傳道,不然縱使寺廟長存,佛祖也無處安身了!
講個故事。
我們這裡名氣最大的寺廟,住持是正處級別,有專車。一次我去還願,在寺廟外面的店鋪準備買菜籽油送進入。店鋪老闆見的多了,向我介紹說有三種菜籽油,分別有八十元、一百六十元、二百四十元的,重量一樣,只是檔次不一樣。我考慮了一下,吃飯炒菜用的油,不能太差,於是決定買兩瓶一百六十元的。老闆高興的對我說,我選的是他們賣的最好的菜籽油,最受寺廟的大師們歡迎。因為大師門都喜歡用這種菜籽油來點燈。經商已經比蓄奴收租納什一稅之類的傳統宗教收入好一百倍了。連經商都看不慣的人,你們以為全世界那麼多壯觀的大教堂大清真寺都是充話費送的嗎?
說得很有道理啊,現在沒政府撥款,在家居士護持又不如法,你讓出家師父們怎麼辦,總是要吃飯啊!!!我師父,很有修行的,一直堅持不做經懺法事的,也開始教弟子們做經懺法事了,因為他擔心有一天他離開了,弟子們沒飯吃啊!經懺法事,世俗人最喜歡了!!超度這個,保佑那個的,那些不是旅遊景點的寺廟,只能靠這個吃飯了!!以至於現在有些商人,專門投資這種。。。回報還不小。。。
題主覺得那裡不,確實不對啊!!寺廟本質是個學校,你讓老師們整天想著賺錢,怎麼研究,怎麼教化眾生?出家師父,以前入門是修禪定,止觀法門的,身心要調得很平靜、很安祥,盡量不想事情,身心就好比師父們做實驗的儀器一樣,要足夠精密,就要足夠安靜,不能有太多干擾,這樣禪定功夫上來了,才能修各種法門,才能做各種研究,幫助眾生解決問題。。。一天到晚算計,想錢的事情,怎麼還能修禪定功夫,現在,能修好禪定的師父已經很少了,沒人教啦,大家也都怕走火入魔,不敢修了,佛教其實跟科學一樣,沒有儀器,科學研究就沒法做了,沒有禪定,佛法其實也是沒法修的。。。現在東南亞一些寺廟的做法值得學習,就是在家居士成立個基金會,通過各種經營取得利潤來維持寺廟的運營,師父們就一心修行,現代西方的一些學校也是類似的做法,不完全靠學費。。。國內在家居士,有錢的也不少,成立個基金會,制定一些章程,運作一些成功的案例,逐步的推廣,讓師父們從錢的問題上脫身出來,才是治本之策啊!!!轉自東華禪寺 今天晚上我主講的話題是:寺院能不能經商?經商對不對?寺院做生意是不是就說明師父沒有修行?是不是就說明師父道德敗壞?我們不妨換一種表達方式,師父穿著破衣服,水電費都交不起,出門車票也買不起,你們來到寺廟沒吃的沒住的,這樣的師父是不是就有修行呢?就有道德?反過來,師父的衣食住行都很齊全,寺廟的設施很現代,甚至比你們家、比你們的企業還現代,是不是師父就沒有修行、沒有道德呢?
大家對寺廟的普遍認知都是寺農結合,但農禪並重並非一開始就有的,當年百丈懷海禪師開創農禪並重之風,也是在生存壓力下為了養活自己迫不得已而為之。到了今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反而成了一種禪宗正統。如今和尚做生意,叫商道結合,把商業變成禪業,以禪導商,以商弘禪。其實商道結合也是古來有之。古代很多寺廟都是大地主,自己種不完的土地就租給當地的農民,向農民收租。大家說寺廟出租土地,和今天的寺廟通過互聯網做生意,本質上有沒有區別?(答:沒有)對,沒有區別,它們都是商業行為。那為什麼沒有人質疑出租土地的和尚沒有修行呢?時代變了,現在的土地屬於國家,到處又都在開發房地產,寸土寸金,寺廟坐擁土地做大地主的時代已不復存在,必然也要變通尋找其他賺錢的途徑,以維護寺廟的正常生存和發展,養活自己、建寺安僧、弘揚佛法。
▲東華禪寺承續農禪並重之祖風
說到這裡,又有人該質疑了:你們當和尚四大皆空,整天吃素,要錢幹什麼?我問你:就算吃素,寺院幾百號人買大米要不要錢?買蘿蔔青菜要不要錢?寺廟建築的維護需不需要錢?水電費要不要交?你們信徒來到寺廟,吃住全免費,這需不需要錢?每個月免費的禪修班,要不要錢?……在東華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建寺廟要不要錢?你們知道建寺廟、建教堂的錢是誰給的嗎?(答:國家)錯了,國家的財政會給寺廟給教會撥款嗎?(答:信徒給的)對了,建教堂、建寺廟的資金都是信徒給的、眾生給的。如果信徒連自己的生活都沒有保障,他會捐錢建教堂、建寺廟嗎?什麼樣的人會拿出錢來建教堂建寺廟呢?(答:有錢人)對了,有錢人。才有能力為自己的信仰拿出部分錢財,給他們信仰的師父建教堂、建寺廟。
在座的有一大半都是東華寺的信眾,有的還是老信眾,老信眾應該知道東華寺原本是最不商業的寺廟之一:不收門票;信眾可以免費來掛單吃住;香攤無人看管,遊客自行取香投錢;免費辦夏令營、禪修班;免費接待很多社會團體前來觀光學習……那為什麼萬行現在主張農禪並重、商道結合呢?因為絕大部分信眾都是普通人,沒有能力在經濟上幫師父,師父被逼無奈,不得不去厚著臉皮「做生意」。如果在座的信眾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每年給東華寺一百萬,我又何嘗不願意一門心思講經說法普度眾生呢?可是現在大家都是普通人,萬行寺廟建不起來,佛學院建不起來,養老院也建不起來,觀音禪院的工程款還欠著兩千多萬,迫於無奈,不得不做點小生意,減輕信眾對寺廟供養的壓力。師父有錢了,在座的各位就不用捐款給師父了,大家的錢是不是就多一點?壓力是不是就小一點了?
當然,萬行講這些只是就事論事,絲毫沒有抱怨大家的意思,任何人願意來親近佛法,萬行內心都會特別歡喜,何況大家雖然不是特別富裕,但已經竭盡所能地供養寺廟了,而且很多人還為東華寺的建設出過很多力,萬行都時常感恩於心。要怪只能怪我自己德行不夠。你們聽說過台灣的佛光山和慈濟功德會沒有?聽說過星雲大師和證嚴上人沒有?(答:有)他們的年收入都過百億,這些錢是從哪裡來的?都是他們的信眾、他們的會員供養的。這兩位是高僧大德,所以感召到了許多有錢的信眾。如果我的德行有他們的十分之一,我就不需要去做生意了。
▲東華禪寺復建前原始地貌
▲東華禪寺復建後的全景圖
建東華寺也花了幾個億,這幾個億是怎麼來的?儘管我有那麼多徒弟,但是真正幫我把東華寺建起來的是近百個徒弟,這近百個徒弟持續供養我很多年,才支撐著我在短短几年的時間把東華寺恢復起來。從2006年開工,到今天2016年正好十年,我建起了這麼大的一座寺廟。即便如此,資金還是短缺。怎麼辦呢?信徒們已經竭盡所能,我當然不好意思再朝大家伸手。思來想去,我只好轉變觀念,換一種活法,換一種修行方式,利用寺廟的優勢發展經濟來建寺廟、養僧人、利益眾生。結果有人就說:唉呀,我師父怎麼做生意呢?和尚不好好修行,幹嘛做生意呢?我的師父是假師父!
其實,寺院經商的動機、手法和目的與純商人的動機、手法和目的截然不同。兩個人都需要金錢這個工具,但工具一旦拿到手,所做的事情也截然不同。佛道可以凈化心靈,不同的動機,不同的目的,商道、政道又何嘗不是凈化心靈的途徑呢?動機與目的決定了經商的本質。為什麼寺院不能做生意呢?難道自食其力解決自身問題也不行嗎?東華寺儘可能提供好的產品,大家覺得需要就買,覺得不需要就不買,很正常,我並不希望東華寺為了賺錢把東西賣給不需要的人,結果造成資源浪費。如果有人因此就認為師父沒有修行,我倒想勸他乾脆直接放棄做一個佛教徒。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有的人就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生意,而且還是無本萬利的生意,通過販賣教義、思想,換來信徒們的金錢供養。照這個邏輯,哪一天你們一想,對呀,有道理,那不是連佛教都要否定了嗎?萬行最怕的就是有些人學佛把腦子學死了,佛教讓人放下我執,但有些佛教徒的我執反而比普通人還嚴重,特別喜歡認死理。
其實質疑不是不可以,但質疑的重點不應該是師父能不能做生意賺錢,而是師父賺到錢以後把錢用到了哪裡,是拿去揮霍享樂了,還是拿去弘法利生了?少林寺光賣素餅,一年就能賺三個億,這三個億大家知道能辦多少好事嗎?沒有這三個億他是吃蘿蔔白菜,有這三個億他還是吃蘿蔔白菜,為什麼他要賺這三個億呢?因為他心中有國家、有眾生,他要行菩薩道,給人類帶來光明,所以他利用自身的優勢發展經濟,帶動地方經濟,利國利民。佛光山和慈濟功德會把他們每年的上百億用到哪裡了?他們用這上百億創造了上千億的效益,救治了無數的眾生。沒有這上百億,他們是吃蘿蔔白菜,有了這上百億,他們還是吃蘿蔔白菜。我用幾個億把東華寺建起來了,我每天還是吃蘿蔔青菜,我的每一件衣服都穿十年以上。
所以大家要看師父把賺來的錢用在哪了,這個才最重要。我曾經說過一句玩笑話,也是我的心裡話,萬行沒有錢,還能多活幾年,萬行錢多了,就得少活幾年。為什麼呀?我手裡有錢,就要去建寺弘法,就要去做慈善,把我累死了。我手裡沒錢,天天待在兜率天里打坐、入定、看書、喝茶,我是不是可以多活幾年?你們說,我應該選擇哪種方式呢?你們給我設計一條出路吧。我的貪心大呀,又想建寺弘法做慈善,又想輕鬆多活幾年。(眾笑)
有句話叫「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因為沒有商業,全世界的人都過不上現在這樣的好生活。可是有些修行人一聽到「錢」字,就避之唯恐不及,似乎怕錢玷污了自己。其實錢本身並沒有善惡,你把它用在善處它就是善錢,你把它用在惡處它就是惡錢。你們知道白財神是怎麼來的嗎?很久以前一位有大修行的尊者,某天在路上遇到一群瀕臨死亡的貧苦人,他想救助他們,可是手中沒錢,無能為力,他難過得大哭,哭聲驚動了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被他的悲心所感動,也流下了眼淚,左眼流下的眼淚化現為綠度母,右眼流下的眼淚化現為白財神。白財神向觀世音菩薩發願:「讓我來助你救度眾生免於貧苦吧!」
白財神作為賜令免於貧苦的財神,其實是觀世音菩薩悲心的化現,錢實際上是救助眾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你把錢當佛看,它就是佛,你種的就是佛因。佛法不是讓你放下手中的錢,而是讓你放下心中對金錢的貪慾和執著。如果你心裡沒有錢,手上拿著錢做善事救濟眾生,又怕什麼呢?相反,如果你手裡沒有錢,但心裡除了錢什麼都沒有裝,相比之下,哪個境界更高呢?(答:手中有錢,心中無錢)
還有人說,寺廟怎麼還在互聯網上招聘呢?佛教要發展、要利益眾生,是不是需要高素質、有專長的現代化人才?東華寺地處偏僻,不在互聯網上招聘,又到哪裡去找人才呢?又有人說,和尚做生意,為什麼還放到互聯網上去宣傳呢?我問大家,你們是用什麼交通工具來東華寺的?是不是坐汽車、火車或者飛機?有坐牛車馬車來的嗎?沒有吧?用互聯網做生意也是這麼個簡單的道理。觀音菩薩為了度化眾生有億萬化身,眾生為了成佛有八萬四千法門,那麼我們為了更好地弘揚佛法,為什麼不能憑藉現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呢?如果還按幾百年前農業時代的理念和模式,別人坐飛機,你坐馬車,能做成事嗎?
不是只有盤著腿整天打坐才是修行,實際上做生意也是修行,做官也是修行,做什麼都是修行,每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裡修行。商道、官道、佛道,這個道、那個道,本來就是一個道,道的外在形式有千千萬萬,只要你有道心、有定力、有智慧、有福報、有愛心,你就是在修行。對於我個人而言,當年在山洞裡閉關是修行,後來開山建寺是對我修行的檢驗和更大的歷練,現在為了寺廟的建設和發展做生意是更大的檢驗和挑戰,後兩者對我而言反而是更大的修行,這是我真切的感受。
不管我做什麼,我始終初衷不改,道心未退,甚至經過了這些世事的歷練,我的道心反而變得更強、更堅定了。我曾經說過,佛法最終不是落在戒上,不是落在定上,不是落在慧上,而是落在用上,關鍵是你輸出的是什麼,只有在用中才能檢驗出你是否有戒、是否有定、是否有覺、是否有慧、是否有悲心;只有在用中(輸出),你才能真正看清自己。而佛法的修行,就是一個看清自己的過程。所以這些年來我一再要求你們要借事煉心、借人檢心,在做事中磨練自己、檢驗自己、成就自己。
至於外界的誤解、非議和誹謗,當年我在山洞裡閉關就有人非議,後來開山建寺更有人千般阻擋、萬般毀謗,但我從來沒有反擊過、動搖過。現在做生意,我會因為別人的非議而動搖嗎?一樣不會。只要它有利於寺廟的發展、有利於弘法利生、有利於國家社會,我會堅定不移地做下去。但是不一定由我自己來做,請一些信徒來幫寺院做,而是讓更合適的人才來做。因為從根本上說我志不在此,我真正的願望還是講經說法、引導實修、弘法利生,把佛法發揚光大,這才是出家人的本職工作,這才是出家人真正應該做的事。(熱烈掌聲)令壽堂玄牝之門!
寺廟設計是拖欠設計費最嚴重的。他們總勸設計院把設計費(或其中的一部分)捐了。想來施工單位也如此。
按照《百丈清規》不作不食的精神,和尚里應該應該招程序員,平面設計師,幼教……
只可惜今天沒有百丈大師這樣的宗門龍象。
只要:
(1)利用佛子的身份賺錢。(2)有廟產,有了資本性收入。佛教就要完蛋。這叫《論禪宗倫理與資本主義社會》。轉一個枯榮師傅以前的一個回答
@枯榮
佛教商業化,是大家的普遍認識。當然,現在的大部分佛教寺院商業化確實也很嚴重。那麼,就得明白寺院為何商業化。首先,佛教的商業化,是佛教寺院願意這樣做,還是被迫這樣做。現在的寺院大多在景區以內,那麼打個比方,少林寺和少林寺景區,或者,法門寺和法門寺景區,這樣的兩個單位,大家去旅遊,有被坑過的,那麼是被寺院坑的,還是景區坑的?多了兩個景區的字,就是另個單位了。那麼這個景區是誰在管轄?我不知道,因為有關部門太多,但是,可以想一下,如果是少林寺或者法門寺管轄,為什麼要加景區而變成兩個單位?但是,大部分人並不在意景區這兩個字,罵的指定是寺院。罵的人多了,起鬨的人也就多了。另外,進景區必然要門票,那麼很多人去景區,就是為了去看寺院,所以景區不得不分給寺院三分之一的門票收入。有人說,寺院為什麼不去和景區抗衡,阻止他們賣門票。可是事實是,不是不抗衡,是干不過,寺院撐死百來號人,你再能打,打得過機關槍嗎?另一方面,從經濟利益來說,寺院並不願意賣門票,雖然在收入上,有了部分門票的收入,但是,其實阻擋了更多的遊客和信眾,那麼也就減少了很大的人流量,人流量的減少,收入必然也是減少。在一個,寺院如果夠老,文物局要插手,在景區內,旅遊局要插手,如果靠著山,林業局要插手。一個寺院,能耐再大,還大得過這幾座大山嗎?所以,有時候,寺院,也很無奈。其次,寺院內或者寺院附近,都有賣一些佛珠說開過光的之類的,售價不菲,那麼,我想告訴你,不管在哪裡,這都屬於騙子!東西也許開過光,但是價值決不值那麼多。那賣這些東西的商店,是誰開的?一般,這些和寺院也沒什麼關係,雖然在寺院以內,但是是寺院租出去的房子,他們在裡面經營,而這些人,幾乎都是某些領導或者有關部門的相關組織或者老表親戚。這是一塊肥肉。那麼,有人會說,寺院難道不可以不租嗎?寺院當然可以不租,但是你要想想後果,他來找你租的時候,你可以不同意,明天也許就會有人來檢查你的消防,後天就會有人來檢查你的文物,大後天就有人來檢查你的食品衛生。所以,為了避免很多麻煩,租吧。那遊客買了東西,回去的時候才發現被坑了,因為在寺院內買的,所以還是罵寺院。罵,寺院又有什麼辦法?第三,當代僧人好像越來越有錢,這是事實,因為黨領導得好,政策好,老百姓也比以前富有了,寺院必然也比以前好很多,因為寺院的經濟來源主要靠信眾供養,那信眾發財了,寺院經濟自然也就好了。那僧人的普遍工資是多少,我住了三個寺院,都是大寺院,最多的是280元一個月,有時候,會計不在,三個月一發。當然,很多人不信。但沒有關係。很多僧人也會用到蘋果手機,很多人會嗤之以鼻,但是蘋果手機已經是大眾化的手機了,因為我們也上淘寶,也滴滴打車,也微信,這是一種社會發展的現象。有人說,古代的和尚不用啊,那是因為古代的和尚沒有手機啊!笨!【如果否定僧人過的好,那麼就是在間接批評黨和政府的領導不利…………2333333】第四:僧人的生活很接近現代化,所住的地方很商業化,但是僧人依舊是凌晨四點或者五點起床做早課,寒暑依舊,每天在禪堂或者念佛堂里修行,這兩個地方,也都是不對外開放,而且很隱蔽,因為修行需要一個很安靜的空間。所以為什麼寺院里有許多遊客止步的牌牌,可能是僧人的房間,也可能是修行的場所。而這些,大家都是看不到的。所以大家不會說,現在的和尚和以前一樣,很修行。因為大家都看不到。另外,僧人收紅包的問題,這是僧人另外的經濟來源,很多人覺得是欺騙,但,我覺得這是一種信任。是信徒對出家人的信任。而且給紅包的信徒,必然比各位遊客看到的更了解這個僧人。另外,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宗教事務條例中,是允許宗教人士接受宗教性捐獻。而且,並不是僅僅佛教接受,我國合法的宗教里,都接受宗教性的捐獻。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接受供養,也有不接受供養的僧人。如果說,你沒看到過,那我只能說,你見到的東西太少。最後,我想說,如果說寺院商業化不如說寺院被商業化。寺院,面臨的問題很多,要解決的問題也很多,承受的黑鍋,也很多。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這,不僅僅是寺院的問題,也不僅僅是某些部門的問題。我記得民國時廟產興學運動的時候,軍閥把寺院劃作自己的財產,後來太虛大師給蔣介石寫了一封信,大概就是說,你在不阻止這樣的現象,老衲就要號召佛教革命了。加:另外,我不得不說一次因為景區賣門票的遭遇,我和幾個法師一起到別的寺院去參觀,清一色的和尚,到景區門口時,賣票的叫我們買門票。我就和賣票的理論:僧人到寺院,就是回自己的家,請問,你回家你買門票嗎?賣票的說:哪是你的家?這是xx黨的家!」後來還是打電話叫寺院里的法師接我們進去。僧人回寺院,都要買門票,有佛教以來,應該還沒有過這樣的事吧……有時候,我們比你戒兩年了,出家四年,出家前就對永信和尚的事情很好奇,因為確實爭議太大,出家後,我就問了很多法師,其實就是佛學院的同學,大家對永信和尚的評價其實都不錯,不能說都誇他,但是沒有罵他的,因為他做的確實是維護佛教的事情。後來佛學院畢業就到少林寺受戒,的,都是老闆,對了我們受戒是500人,也就是五百套,這些信眾,讓捐給貧困地區,肯定是不願意的,永信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做慈善。還有就是,以前我也以為少林寺只是旅遊,沒什麼修行人,後來去受戒,才知道,有個禪堂,這個禪堂遊客並見不到,因為不在參觀的範圍,很是隱蔽,因為參禪必須要一個很安靜的地方才可以,要求很嚴格,普京參觀的就是那個參堂,裡面有幾十個老和尚在坐禪,每天坐十個小時以上,每一個小時休息十五分鐘,規矩完全是按照古代叢林規矩來,所以每年冬天會有很多和尚來打禪七,禪七是禪宗一個傳統的活動吧。一共七個七,也就是49天,四十九天不能離開禪堂。而這一切,全是永信在做。在我們教內人看來,這就是在保護佛教,民國的太虛大師,當時也是這樣,一直致力於保護佛教的寺產,當然永信不能和太虛大師比,但是他所做的,我們教內的比教外的更清楚。還有就是,我剛剛進少林寺的時候,還沒過檢票口,那些買票的居然叫我買票!!!我簡直就懵了!!!我從來沒進過要和尚門票的地方,後來有個常住的法師看見了,把那個賣票的罵了一頓,才把我帶進去,那個法師說:你們掙錢沒夠了!誰的錢你們都掙!」那個檢票的才放我進去。在這就能看到到底是誰在斂錢。
對於永信和尚這個問題,網上跟風人云亦云的人實在太多,社會上對永信和尚的評價多是貶低。我是少林寺受戒出來的一個出家人,受戒兩年了,出家四年,出家前就對永信和尚的事情很好奇,因為確實爭議太大,出家後,我就問了很多法師,其實就是佛學院的同學,大家對永信和尚的評價其實都不錯,不能說都誇他,但是沒有罵他的,因為他做的確實是維護佛教的事情。後來佛學院畢業就到少林寺受戒,我也沒想到會是去少林寺,因為每年中國是十個寺院傳戒,受戒才能稱為真正的僧人,宗教局會頒發戒碟,但是我師父就要我去少林寺,一是因為時間剛好合適,另一個是少林寺的戒在教內名聲也比較好,後來就去受戒了,到了少林寺,遊客的數量在我的意料之外,而導遊的講解簡直就是胡說八道,「少林寺的和尚能吃肉」「釋永信就住在裡面,裡面好比五星級酒店」說的一點都不符合實際,這樣一方面就誤導了許多遊客,我其實很生氣,對這樣抹黑根本忍不住,準備要罵他們的時候,少林寺的法師說,也就是永信的徒弟,說:別管,你也管不住,都是附近的村民,靠山吃山,他們也不是一兩年了,隨他們,愛咋說咋說。」我就沒有理這個事,受戒是在少林寺住一個月。去了我才知道,少林寺有一百多常住和尚,加上到少林寺學武的外國人,還有送小孩去少林寺的,一共有四百人左右,那麼就是一天,要解決四百人吃飯的問題,那花銷可想而知。受戒的時候,要發被子什麼的生活用品,少林寺每次都發新的,因為永信確實對出家人都好,少林寺辦了三次傳戒,每次都是新的,有人肯定會說為什麼不循環利用?其實永信很慈悲,他把我們用過的被子,一個月後,全部洗乾淨,重新打包捐給貧困地區,那有人又會說為什麼不捐新的?我只想說,這些東西都是信徒買的,能買得起的,都是老闆,對了我們受戒是500人,也就是五百套,這些信眾,讓捐給貧困地區,肯定是不願意的,永信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做慈善。還有就是,以前我也以為少林寺只是旅遊,沒什麼修行人,後來去受戒,才知道,有個禪堂,這個禪堂遊客並見不到,因為不在參觀的範圍,很是隱蔽,因為參禪必須要一個很安靜的地方才可以,要求很嚴格,普京參觀的就是那個參堂,裡面有幾十個老和尚在坐禪,每天坐十個小時以上,每一個小時休息十五分鐘,規矩完全是按照古代叢林規矩來,所以每年冬天會有很多和尚來打禪七,禪七是禪宗一個傳統的活動吧。一共七個七,也就是49天,四十九天不能離開禪堂。而這一切,全是永信在做。在我們教內人看來,這就是在保護佛教,民國的太虛大師,當時也是這樣,一直致力於保護佛教的寺產,當然永信不能和太虛大師比,但是他所做的,我們教內的比教外的更清楚。還有就是,我剛剛進少林寺的時候,還沒過檢票口,那些買票的居然叫我買票!!!我簡直就懵了!!!我從來沒進過要和尚門票的地方,後來有個常住的法師看見了,把那個賣票的罵了一頓,才把我帶進去,那個法師說:你們掙錢沒夠了!誰的錢你們都掙!」那個檢票的才放我進去。在這就能看到到底是誰在斂錢。還有就是,我是真心覺得和尚難當,在火車上,問一些明明知道答案的問題,你們能吃肉嗎?你們能結婚嗎?當我回答不能的時候,他們就會說,網上電視上都說能。我是真心累!!!不回答,他們還是會說,這和尚真裝逼。還有就是什麼出家人要六根清凈,四大皆空,其實這根本就是電視的誤導,六根和四大是專有的佛教術語,這些人連六根四大是什麼就說,所以真心累。 如果永信的事情是真的,早就在教內傳瘋了,不會等到現在也會有人去討伐他。現在其實教內擔心的是如果永信下來了,那麼少林寺就徹底沒有了,因為教內能夠和政府抗衡的,能力最大的,永信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永信在抗衡,門票絕對不止這個價錢,如果輿論把永信逼下來,那麼門票勢必漲上去,那麼受害者依然是買票去少林寺參觀的。還有就是,如果少林寺成功的被政府拿下了,那麼就會有許許多多的「少林寺」出現。還有我要吐個槽:現在和尚用手機,罵,用電腦,罵,開車,罵,長得胖,罵,無論做什麼,先罵。景區賣門票,罵。就罵和尚。啥都不考慮,先罵,罵錯了,也不用負責。結論:我對永信的評價:如果說學識,確實真的不怎麼樣。但是保護佛教的功勞真的很大。背的黑鍋火車上,問一些明明知道答案的問題,你們能吃肉嗎?你們能結婚嗎?當我回答不能的時候,他們就會說,網上電視上都說能。我是真心累!!!不回答,他們還是會說,這和尚真裝逼。還有就是什麼出家人要六根清凈,四大皆空,其實這根本就是電視的誤導,六根和四大是專有的佛教術語,這些人連六根四大是什麼就瘋了,不會等到現在也會有人去討伐他。現在其實教內擔心的是如果永信下來了,那麼少林寺就徹底沒有了,因為教內能夠和政府抗衡的,能力最大的,永信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永信在抗衡,門票絕對不止這個價錢,如果輿論把永信逼下來,那麼門票勢必漲上去,那麼受害者依然是買票去少林寺參觀的。還有就是,如果少林寺成功的被政府拿下了,那麼就會有許許多多的「手機,罵,用電腦,罵,開車,罵,長得胖,罵,無論做什麼,先罵。景區賣門票,罵。就罵和尚。啥都不說學識,確實真的不怎麼樣。但是保護佛教的功勞真的謝謝題主的邀請!願我的回答可以幫您解疑!實際上,我能否幫到您,即與您自己的認識有關,也與我的回答有關,還跟一些外界環境有關。或許,五年後,您自己就知道答案;或許,又五年後,您的答案又變了;又或許,又五年之後,您的答案與前兩次都不一樣,甚至截然想法。。。就像我們看自己的成長過程,四十歲就與三十歲不同,五十歲又不同。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所以,你看,自己對同一個問題的認識,都會一變再變,我們有何必太在意問題的答案呢!?也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同一個問題,有千萬個不同的答案,不足為怪!況且,佛教有若干爭論,從來都不是新鮮話題,乃至我們的老祖宗都爭論了幾千年了。現在,社會變革加快,從辦公桌到飯桌到卧室,絕大多數人,都匆匆走過,相信此類爭論會更多更尖銳!但是,疑惑是一種苦,在沒有定解之前,這種苦或深或淺,或伏或顯。覺察這種苦,看清自己的心,這是修行的基本。至此,如果您與我有同感,您正走在修行的路上。相反,如果您只是一心想知道一個答案,只想一睹為快,甚至陷入觀點的紛爭、乃至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面紅耳赤、義憤填膺,等等,那您就被自己騙了!那麼,我下邊的文字,可能只會讓您看著頭痛,看吧後悔!實際上,一切疑惑,一切紛爭,都可以帶領我們省察自心、走向解脫。疑惑和紛爭,從來都只存在於有疑惑和紛爭的人那裡,有定解的時候,沒有疑惑和紛爭。修行,就是要自證那個定解!證到定解,再回頭看那個問題,這就是自己的心路歷程。這時,您可能就會看到一些爭論的本質、看到爭論者的內心、看到爭論者所處的修行狀態,您就可能真正幫到一些人。在此之前,盡量別做衛道士,因為您尚未真正知「道」!如果條件允許,請短期出家(有的寺院有短期出家,幾個月而已),如果沒有條件,周末到寺院體驗體驗,再下結論不遲!「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檢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飢區的災民,大約總不去種蘭花,像闊人的老太爺一樣,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魯迅看清自己的身心,超越自己的身心,自有定解!單單只是口水仗或者只在思維里長途跋涉,難以走到盡頭,看到生機!
少林乃武林泰山北斗,別說賺錢,你看玄慈這種有道高僧,給人治病沒錢付診金還得用身子來償
用合法的方式體面地賺錢,是最有尊嚴的生活方式
開風氣之先河者,必有大智大勇大無畏之襟懷膽識抱負,支持東華禪寺,贊贊贊!
說一真事,前兩天跟朋友聊天,他說他姐夫重新創業,該項目盈利增速快,現金流穩定,只是前期投資規模略大。我一聽很有興趣,問什麼項目。朋友一臉壞笑說他姐夫註冊開了個寺廟當主持。
我的震驚之情呀已經不能用言語表達了.....按理說我也見過各種商業模式,千奇百怪的如p2p的變形,網路直播甚至墓地呀都見過,但我真沒想到NND開寺廟當主持也能創業.....推薦閱讀:
※《快公司》中文版是一本怎樣的雜誌?
※海爾空調到底處在家電行業的什麼地位?
※被《福布斯》評為最有影響力的20本商業圖書有哪些?
※眼鏡的鏡膜是商家的騙局么?
※多數「營銷」是否就是「收智商稅」的過程?營銷和收智商稅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