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肯亞是什麼樣的一個地方?大家怎麼看?


從肯亞回來一個禮拜了 一直想寫點什麼 但總因為各種原因給擱置了

百無聊賴的時候看到了題主的這個問題

感謝你,讓我有機會好好回憶~~~

那麼,你眼中的肯亞,是什麼樣子的呢?

提起非洲,你想到的是什麼?

貧窮、落後、荒蕪、疾病、暴力·······

沒關係 你可以把所有想到的詞放在非洲這個名詞的後面

因為 在去那裡之前 你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非洲

因為 只有感受過,才能知道她的美、她的無與倫比~~~~

或許是冥冥之中有這麼一段緣分吧

一次聊天中 朋友說想去肯亞看看

於是就有了這次的啟程

你知道的 我們都是一群任性的人

去了之後 才恍悟 原來這才是非洲

她原始、自然、神秘、美好、純粹、友好·······

才發現 所有的污衊都只是因為沒來親自看一眼

所以 在這裡 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按快門 按到手都軟了 還是捨不得停下

因為 想把這些美麗的瞬間帶給親人、帶給朋友 也想帶給每一個不了解非洲的人

因為 這裡的美實在讓人震撼 讓人讚不絕口

因為 隨手一張 就可以當一個月的壁紙······

這裡有看不完的動物 有從未見過的各種小花

最神奇的是 這裡還有比得過蘇梅、普吉,甚至是可以媲美馬代的海!!!!

3000多張照片 一張張的重新看過 那些去過的地方 見過的人又一幕幕的浮現在眼前 於是忍不住一次次的翻閱~~~~~~

只有來過 才知道 原來肯亞 是這樣一個讓人覺得此生 若不去看一看 就會覺得遺憾的地方啊~~

終於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 心心念念要在回去~~~~

真心希望 所有對非洲 、對肯亞有偏見的朋友們 去走一趟,去看看真實的非洲和肯亞~~~


| 非洲初印象

故事就從第一天講起好了。

經過十多小時的奔波,我和朋友終於抵達這片大陸。

入關時拿著旅遊簽卻害怕因為「60天的旅遊」(其實是實習)被為難,再看到後面韓國旅行團的人們手上都拿著美金(後來細想應該因為他們是落地簽),以為我們也需要遵守給小費的「傳統」。當我夾著一美元遞過護照時,海關工作人員微笑著把一美元還給我。當時我又驚喜又羞愧,感嘆他們廉潔同時也為自己的想法而感到侮辱他們。而我還沒有回過神時,一張二十美金就在我眼前晃了晃——是的,為了不被為難,我只能如他所願乖乖交上二十美金。而在後來又被檢查行李,因為各種理由,將為我實習機構帶的活動物資索稅30美金。雖然深知自己的行為加劇了他們的這種行為,但我仍舊不禁為我在非洲的兩個月擔心起來。

長頸鹿中心

肯亞機場附近就是一片國家公園。驅車離開機場的路上,我們不時看見幾隻悠閑自在,在黃綠相間的草原上搖著尾巴的斑馬。然而看見動物就生活在城市裡的新奇還沒有過去。司機就帶著我們開進了一片破爛不堪的區域。幾平米一間的泥土或是鐵皮做成的房子緊密的排布在一起,搖搖欲墜。望向裡面,地面大都是凹凸不平,更不用說是否有粉刷牆面,安裝電器。街道狹窄而顛簸,垃圾隨處可見。可以輕易想像,疾病、貧窮、死亡、孤獨、生存之難如何在裡面蔓延。明晃晃的陽光照著糾結散漫同時又有其內部秩序的人們,我坐在車窗內側,卻彷彿與車窗外的世界咫尺天涯。而這片區域,我們在裡面顛簸半個多小時後才走出。

這真是和所有刻板印象一樣的非洲啊!我想。儘管來之前已經知道肯亞貧富差距巨大,而在中國也見過許多生存環境惡劣的地方。但依舊不得不被此震撼,如果非洲都是這樣,不禁覺得有一絲想要回家。而後來也得知,這正是東非最大的貧民窟基貝拉。後來對於貧民窟的認識也更多了些,不再像這樣驚慌得有些可笑。不過這是後話了。

| 人在囧途

實習10天之後,正值一個休整的周末。當時出差坦尚尼亞的我決定去坦尚尼亞著名景點桑給巴爾島遊玩。聽說由於旅遊業發展,加之海島地形,管控相對容易,桑給巴爾島治安良好。因此還沒有摸清非洲情況的我也敢只身前往。

桑給巴爾島由於歷史上先後被阿拉伯文明、歐洲文明侵佔,成為黑奴貿易的重要口岸。屈辱的歷史也給這裡帶來了與海峽對面不同的文化與宗教。這裡以穆斯林居民為主,首府石頭城是一座極具阿拉伯風情的古城。城市蜿蜒曲折,延伸至海岸。

桑給巴爾島街景

而從坐輪渡入境開始,就接連遇「敲詐」,以至於我在船上對一個向我敲詐20美金的行李工人失態指責。入島之後也不斷有人搭訕,像甩不掉的鼻涕蟲一樣,想帶你去各種地方並索要小費。「人們都需要生存。」聽我表達不滿後的旅行中介小哥如是說。我也理解生存不易,但始終對於這種帶有「欺騙」性質的生存手段不敢苟同。

而更哭笑不得的,是對於他們的「不靠譜」的體驗。非洲是個慢節奏的大陸,「polepole」(當地語,意「慢慢的」)正是他們的口頭禪。對於他們所說的時間,如果全然相信,最後大多是失望的結果。而就在一個希望拿回扣卻沒能記清楚輪渡時間的旅店前台小哥的「幫助」下,我錯過了能夠使我回坦尚尼亞首都趕上回肯亞飛機的那班輪渡。

但也有感動。在入島輪渡上,我旁邊的印度裔穆斯林阿姨看到我情緒略有些失控,又是一個看起來就容易被欺負的東亞女生,便好心安慰我,還給了我一小塊食物。

在島上也遇見一群可愛的小孩子非要給我一朵花花。

而在錯過輪渡後我趕去機場的航空公司總部,尋找解決方法。我的機票剛好在島上轉機,但經過爭取後仍然得知不能直接從此處上。而信用卡無法驗證導致我也不能買這個航空公司的機票飛到坦尚尼亞首都。我心亂如麻之時,航空公司的阿姨主動幫我想辦法,並帶我去附近取現金,買了另一家小航空公司的機票,在飛機起飛前5分鐘衝進了機場。而這也因禍得福,帶給了我一次坐到飛機副駕駛座位的奇特體驗。

副駕駛視角

| 多元相遇

坦桑2個星期結束後,才終於回到了肯亞首都內羅畢,有了更多小夥伴可以玩耍。

內羅畢作為肯亞的首都,其文化的多元化可能就如同紐約之於美國。不僅當地人有基督徒、穆斯林,還有來自非洲其他國家、歐美、亞洲的群體。我們也因此體驗到不同的交流,不同的文化。

在內羅畢的兩個月,我們每周都會去一個馬來西亞華人牧師家吃飯、查經,有時周末還會和他們一起去內羅畢最大的新教教堂。有一次牧師妻子彈琴的時候,我看見窗外的樹葉在灼熱的陽光下生機勃勃,在風中搖動,像是合著琴聲的韻律。他們的謙和、真誠都讓我深受感動。和他們相處的時光真的太美好了,想念。

在牧師家一起做壽司

而在教會的禮拜中,他們的聖歌都是結合了非洲特色的偏流行和搖滾的曲調,完全不同於自己所以為的中世紀到18、19世紀的那種歐洲古典音樂。而當地人也會隨著音樂不停跳舞,整個敬拜環節像是一場場夏日音樂live。前幾次去的時候會覺得超不習慣,就像在路上也對他們的熱情感到不適(一些當地人會在無聊的時候坐在路邊和路過的行人尤其是非當地人打招呼)。但後來也被他們的熱情和樂觀所打動。

但不同的文化相遇,必然不止有新鮮,也會有碰撞。在實習的公司也通過以前的研究了解到一些中國公司和當地人的勞工衝突問題,非洲人總是被看作「好吃懶做」的,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因為文化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之下的 miscommunication。「中國人永遠不懂非洲靈魂深處的傷痛,非洲人也永遠不懂中國人居安思危的焦灼。」

就我個人而言,我就對於當地人把隨便找陌生人要東西看作理所當然,還會說「你們中國人就是很有錢」之類的話。儘管有時候只是一支筆、一包泡麵,但卻讓我感到非常不適。最初我把此歸結於以往其他國家的組織和個人一些不專業的「聖母心式援助」所帶來的後果,但後來也了解到這和非洲的部落文化有很大關係。在他們的本土文化中,就是有一種天性樂觀和樂善好施的文化,因此他們認為給予和索取都是很正常。

但同時,我也仍然持有這樣一種看法,儘管非洲可能最初是被迫捲入全球化的浪潮,但在如今,非洲各個國家也必然是想要在此中尋求發展的,而當地人也想要借著更多的就業機會來謀求個人發展的利益。而在全球化的進程中,如果想要參與進來,共享全球化帶來的發展,則必然也要遵守這種全球化的契約、效率等商業文化。

後來回到學校後剛好修了一門「文化人類學」課程,課上提到文化相對主義:每一種文化都是在各自特定的自然、文化環境下形成的,有自己長期形成的獨特歷史;要了解和認識某種文化,必須從這種文化自身的價值和信仰入手,而不是採用其他文化的標準,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形態間的差異是無法用所謂科學標準來確定孰優孰劣的。讓我深深反思自己之前的想法,但困難的是,用文化相對主義仍然不能解決全球化和現代化境遇下的迷思。

不過,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求同存異總是重要的吧。

一點題外話。

在非洲的兩個月,因為實習的機構是社會企業性質,加上也接觸到了其他大大小小的NGO和慈善行為,發現公益和慈善真的不是一件靠「好心」就能做「好事」的簡單行為。在沒有專業知識和專業調研的基礎上,盲目的慈善行為可能反而適得其反。舉個例子,之前曾有一個機構,給非洲貧民窟捐了一批鞋子。這些鞋子的確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那些買不起鞋子的人。但正是這一批鞋,也讓當地的製鞋廠倒閉,影響了整個產業鏈和就業鏈。這種慈善的背後,也是一批人的失業。

總之,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不管是自己在策劃類似項目或是在尋找類似的機構、項目時,都可以有更多的調研和考量!


一個苦逼又落後又貧窮的國家,政府腐敗效率還很低,錢很好用,因為什麼事情都能用錢解決!旅遊業發達,開滿了各種星級酒店,裡面的設施環境跟外面的社會就像兩個世界,所以說貧富差距很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辛巴威下外企本土化"最後通牒"?
東非地區的東正教是何時傳入的?主要由哪些國家的教會支持?現在發展如何?
埃塞已故總理梅萊斯.澤納維在衣索比亞是怎麼樣的一個歷史地位?當地人對他評價怎麼樣?

TAG:非洲 | 肯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