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女朋友瘋狂追星?

女友追星簡直瘋狂,省吃儉用拚命也要去追星,張口閉口老公,親愛的,我們親個嘴之類的。建了微博小號專門刷話題,我倆異地戀每次見面只會抱著手機刷微博,參加各種發布會,見面會。更令人無奈的是追的居然是一對gay!


謝 花漾 邀

迷戀(fascinating)和追隨(Stalking)明星/名人/威權 並不是稀奇的事物,它存在的普遍性可能要遠遠超出你的預期值:今天在全世界婚禮上大行其道的白色婚紗,是在維多利亞女王穿著之後才開始流行的[1]. 在狩獵採集社群(hunter-gatherer societies)這種人類社會早期形態時代,就有了等級意識[2]。在其他靈長類動物中,處於主導地位的個體也吸引了族群中其他個體的絕對注意力。

人是社會性生物,在社會性關係中最緊密的一種被稱為 依戀 (Attachment), 意指跨越時間和空間,深層而持久的人與人間情緒聯繫[3]。依戀關係的形態比如 母子關係、情侶關係、以及對一些人的崇拜(追星, Celebrity fascination)等。前面兩種情況我們很容易理解,他們在生理上都會直接促進一些內分泌的變化,讓依戀一方感覺放鬆,對被依戀一方一般沒有直接益處[4]。最後要說的 「追星」,並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社交關係,因為它是一般是單方面的、沒有反饋的形態,甚至不能稱為"聯繫",它是一種偽社交性(parasocial)關係。但是人腦的邊沿系統 並不能審視這種偽關係跟真實的社交關係邏輯性區別,換句話說,真實的關係和這種虛假(想像)的關係有可能產生同樣的效果。

在這種偽關係中,所追的明星扮一般演了一個「想像中的自己」(理想自我,Ideal-Self)的角色:

追隨者對特定明星的追逐能一定程度上補全「缺陷但真實的自我」的遺憾。明星跟理想自我相似性越高,個人的代入感越強。對於低自尊度的人,就是更容易跟明星產生共情體驗(Empathy,神入),這種情況在高自尊的人身上不存在[5]:

共情體驗會讓人有陪伴感,生理上能促進一些激素(Dopamin等)的分泌,讓人感覺放鬆/快樂[6]. 這對於那些孤獨、低自尊或處在挫折和人生的變動期的人,能有效的改善情緒,具有很大的誘惑力。再加上有些人體質決定了TA比其他人對這種體驗(綜合性的激素分泌)更容易上癮,這就使得追星的行為程度得到加深,從Celebrity Fascination(崇拜)到Celebrity Obsession(痴迷), 甚至到Celebrity Worship Syndrome(名人崇拜症)[7, 8] 這樣的病態。

在社會性行為的背後的主導者是心理性的需求,更確切的說是生理性的。由於有這麼長而複雜的因果鏈,這使得人的社會行為非常的難以預測,統計性的模型在個體上通常難有適用意義。在早期研究中,依戀關係被定義並且被分為很多類型[9,10]: 包括安全型依戀(Secure attachment), 佔有/專註型依戀(Pre-occupied attachment), 冷淡型依戀(Dismissing attachment)和恐懼型依戀(Fearful attachment). 這些分類表徵人的行為模式,但並不反映生理基礎,因此這些模型的劃分對理解行為成因的意義也不大[11], 更多的是體現人格差異。

因此對於追星行為,要具體性的判斷有沒有達到病態(影響自己和明星的生活)的程度。在你看來影響你的生活,但對她來說可能是必要的,不可取代的。在希望做出改變前,先問問自己能給她帶來同樣的安全感/陪伴感/依賴感。

--------

[1] Lansdell, Avril. Wedding Fashions 1860-1980. No. 256. Shire Publications, 1986.

[2] Kruger, Daniel J., Maryanne L. Fisher, and Paula Wright. "Patriarchy, male competition, and excess male mortality." Evolutionary Behavioral Sciences 8.1 (2014): 3.

[3] Bowlby, John.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2: Separation. Hogarth Press and the Institute of Psycho-Analysis, 1973.

[4] Strathearn, Lane. "Maternal neglect: oxytocin, dopamine and the neurobiology of attachment." Journal of neuroendocrinology 23.11 (2011): 1054-1065.

[5] Derrick, Jaye L., Shira Gabriel, and Brooke Tippin. "Para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elf‐discrepancies: Faux relationships have benefits for low self‐esteem individual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5.2 (2008): 261-280.

[6] Uzefovsky, Florina, et al. "The Dopamine D4 receptor gene shows a gender-sensitive association with cognitive empathy: Evidence from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Emotion 14.4 (2014): 712.

[7] Maltby, John, et al. "Extreme celebrity worship, fantasy proneness and dissociation: Developing the measure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celebrity worship within a clinical personality contex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0.2 (2006): 273-283.

[8] Schlesinger, Louis B. "Celebrity Stalking, Homicide, and Suicide A Psychological Autops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 50.1 (2006): 39-46.

[9] Bartholomew, Kim. "Avoidance of intimacy: An attachment perspective."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7.2 (1990): 147-178.

[10] Bartholomew, Kim, and Leonard M. Horowitz.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2 (1991): 226.

[11] Roberts, Karl A. "Relationship attachment and the behaviour of fans towards celebrities." Applied Psychology in Criminal Justice 3.1 (2007): 54-74.

----附件----

Rosenberg Self Esteem Scale:

http://fetzer.org/sites/default/files/images/stories/pdf/selfmeasures/Self_Measures_for_Self-Esteem_ROSENBERG_SELF-ESTEEM.pdf

http://www.yorku.ca/rokada/psyctest/rosenbrg.pdf


你女朋友現在最多是腐女級別,如果她追的是田馥甄,蔡依林,郭碧婷,劉亦菲,迪麗熱巴,周迅,范曉萱,竇靖童,Taylor Swift,Kristen Stewart,Emma Watson......之類的女明星你就應該注意了..(不是黑)

尤其是田馥甄........


給題主推薦一部紀錄片《Tom Felton meets the superfans》,導演Tom Felton(《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德拉科·馬爾福的扮演者),這是第一部他執導的紀錄片。

Tom有一個瘋狂的粉絲,他出席公開活動的時候,這個粉絲常常在場外站三四個小時,只是為了跟他合照和要簽名,儘管她已經有很多跟他的合照和簽名了。

Tom對她這種行為非常不解,她如果把這些時間花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會不會更好?於是他就做了這部紀錄片。

對於追星的問題他採訪了不同類型的人,也作出不一樣的嘗試。

首先他邀請了J·K·羅琳、Daniel Radcliffe和Rupert Grint討論關於粉絲的問題,也分享了他們跟粉絲之間了一些經歷。

然後他聯繫了2個《哈利波特》的粉絲,談談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哈利波特》以及《哈利波特》對他們的影響。

第一個哈迷小哥說,他之所以那麼迷戀《哈利波特》系列,是因為他小時候經常被欺負,而哈利波特可以從一個弱小的孩子成長為對抗伏地魔的強大巫師,給了他精神力量。但他只喜歡這個故事和故事中的人物,對演員無感,認為Tom只是扮演馬爾福的演員,而不是真的馬爾福。

第二個粉紅頭髮妹子,以前曾經患過抑鬱症,是《哈利波特》陪她走出來的,所以她那麼迷戀《哈利波特》。

接下來Tom親自體驗追星的感覺,他聯繫了紐約的一個瘋狂追星族,喬裝打扮之後跟那個追星小哥一起站在寒風中等Jonas Brothers,結果不僅沒有要到簽名和合照,還被保安驅逐。隨後他跟追星小哥到劇場外面等Rupert Grint,Rupert一下子就認出他了,還愉快地合照。這些經歷讓Tom覺得追星族還是很心酸的,在冷風中站半天,未必能等到偶像,還要被罵被驅逐。

最後Tom和他女朋友一起開車去他的那個超級粉絲家訪問,他才第一次了解到,這個粉絲本身沒結婚沒孩子也沒什麼家人,追星是她的精神寄託,她也沒別的想法,只是覺得看到Tom就覺得很高興而已。

做完這一系列的工作,Tom說他終於有一點點能體會到粉絲的心情了。

這部紀錄片是從偶像的角度探索粉絲文化,角度比較新穎,但是深度不夠。他只採訪了正面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贊同這種追星行為,而沒有給觀眾展示有相當一部分的追星族,由於太瘋狂而作出過分的事情。對於新人導演來說,也算是不錯的作品。

我自己作為不太追星的追星族,在粉絲圈子裡見過各種各樣的粉絲。

有些像我一樣,有電視劇電影就看,有雜誌就買,不太參與到現場活動,也從未參加過接機活動。我自己的追星宗旨就是,追星只是生活的調劑品,不能影響到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有的粉絲稍微瘋狂一點,但也還有理智,除了買買買,也會參加見面會、演唱會,有時還會請假去接機,沒事就在微博上轉發、投票、打榜,但總體來說,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還有一種大炮女神,經常扛著鏡頭超長的單反,出現在偶像的每一場活動中,拍大量高清現場圖片放到網上,偶像要到外地活動,還買了機票全程跟機,微博上每一次活動都是她們最先出圖,感覺她們除了追星就沒有別的生活了,這類粉絲我不太了解,也不好評價。

題主也說了你跟你女朋友是異地戀。她追星,其實就是找點精神寄託,追星的持續時間取決於偶像的個人魅力,有時候粉絲會在某個瞬間「醒悟」過來,發現偶像也是普通人,覺得自己追這麼一個人有什麼意義,然後漸漸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也有的就算不喜歡這個偶像了,也會追下一個。

說到底,追星真正的原因就是無聊就是精神空虛,越無聊越精神空虛的人,追星的參與程度就會越高。

所以題主還是不要粗暴地阻止她追星,而是讓她協調好追星和自己生活,自己也要更多地參與到她生活中,她就不會借追星來打發時間了。


哎,這個題,身為一個資深腦殘粉,我覺得我有必要答一下。

上高一的時候開始喜歡一個明星,高中三年逃了無數次課裝病請假回家看比賽,每天自習上到十點回家作業也顧不上寫先把體育新聞看完。但也並沒有因為這個耽誤學習,成績還是保持在班級前十的樣子。高考之前家裡出了比較大的事故,大概有兩個禮拜沒去上課,那時候感覺整個人都崩潰了。但是後來也不知道怎麼想通了有一天突然跟家裡人說,我要去學體育英語,將來去給他當翻譯。

後來考了個二本,填報志願的時候把全國有這個專業的院校基本上報了一遍,最後也不出意外地被錄取了。因為正常考文化課而不是體育專項的,很少有一志願就填報體育院校的。老師他們都勸我回去復讀,但是我覺得這個專業適合我沒有必要回去復讀浪費時間。

如願以償地去了學校之後發現,同專業的基本上都是被調劑過來的。學生會面試的時候他們問我為啥來這個學校,我說我要學好了之後去給xx當翻譯,然後他們幾個人在桌子前面笑得前仰後合的,說等你畢業了xx都要退役了。

我也知道有些不切實際啊,但是人有個追求有個夢想有什麼不好的。大學四年順風順水地過了四六級專四專八,當了學生會主席。期間也是跟其他的腦殘粉一樣,刷動態,去看比賽,去見面會。

前段時間他退役了,但並沒有一種青春流逝往日不再的感覺。追一個人追的久了,他就融入了你的血液脈搏,變成你生活的一部分。追星在很多人看來很盲目很不理性,但對我來說,人生里很難有那麼一個人,讓你每一次看到的時候都會有心動的感覺,而這種感覺,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讓你變得更好的動力。

很奇怪,我身邊的人包括父母都從來沒有反對過我追星的事情。第一次見他的時候我還在外地上學,打電話給我媽說xx要來中國了我想去見他,我媽說去吧我支持你。第二次見他的時候已經在上海工作,他要去佛山,我個領導請假說我要去見xx,領導說有這好機會千萬別浪費趕緊去。這幾年他經常來中國,那段時間打比賽的時侯天天追著全中國的跑,當時的男朋友不僅沒有反對,而且還會給我定機票怕我沒錢給他的信用卡讓我刷有空了還會陪我一起去看比賽。儘管後來分手了,但並不是因為追星這件事。

可能身邊的人都看得到,追星給我的更多的是正能量。啥也不說了,上張合照吧。


前女友瘋狂追星,熬通宵接機送機什麼就不提拉,直接一衝動跟機上海飛北京也有的,做為男朋友的存在感極低,偶像生日記得比我生日清楚,倒不是說因為她忽略我怎麼氣憤怎麼樣,現在也分手啦,客觀的感受其實挺嚇人的,這就好像傳銷一樣,一幫人追捧著一個不可能實現的謊言,跟打啦雞血一樣為之瘋狂,到頭來很可能是人財兩空。追星也一樣,女生無外乎是想要獲得那種和明星近距離接觸的滿足感,她們還有一個粉絲圈,也就像傳銷團伙一樣,會互相鼓勵著,互相炫耀著自己又為偶像做啦什麼,彷彿為偶像做的越多,在那個圈子的地位就越高,所以這也就是很多人追星會越來越過,越來越收不住,像我前女友追到後來親筆簽名什麼的都懶的要,沒有和偶像身體接觸都覺得沒意思,這樣任其發展下去無疑是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可能是外界對追星族的抵觸排斥,會讓粉絲圈們更加的抱團,更加的深信自己的追星情節,而抵觸外界的勸說,她們永遠會有自己的一套洗腦理論觀點,這點無疑又跟傳銷很巧合,我真不是貶低追星什麼的,只是通過我的親生體驗奉勸大家,一定要理智追星,如果你不幸碰到像陷入傳銷團伙一樣走火入魔追星的女朋友,那你只剩下兩種選擇報警或者離開。


怎麼判斷「追星病」是不是精神病?

粉絲見到歌星偶像後流淚、暈倒是自主神經興奮所致,「追星病 」是否符合精神障礙不能一概而論需分三種情況。

近日,國內人氣少男組合TFBOYS現身杭州蕭山機場,吸引大量粉絲包圍追捧。現場人潮擁擠,竟然擠爆了玻璃防護欄,有粉絲腿部被玻璃碎片劃傷流血。

這種追星狂熱古今中外有之,直到近年來神經科學才逐步解釋了粉絲們淚流滿面、當場暈倒等奇特現象。所幸,大多數年輕粉絲只是人格發育不成熟,在音樂的作用下感情失控,所謂「追星病」其實未達到心理病態或者精神障礙的程度。

心理專家提醒,如果粉絲對歌星出現了「鍾情妄想 」等精神癥狀,就需要到醫院接受藥物治療了。

李斯特狂熱

1841年,匈牙利鋼琴家李斯特在柏林演奏鋼琴時,聽眾如痴如狂,如同歇斯底里發作。這種狂熱現象在他巡迴演出所到的每一個城市蔓延。

在音樂會現場,隨身攜帶李斯特肖像的粉絲們包圍了他,爭搶他的手帕、手套等個人物品。一些女粉絲用小玻璃瓶收集他喝剩下的咖啡渣,用首飾盒裝他抽過的雪茄煙頭。

披頭士狂熱

1963年,英國披頭士樂隊到蘇格蘭等地巡迴演出,引發粉絲狂熱追捧。這些粉絲以十幾歲的女孩為主,不僅購買披頭士發布的每一首單曲,還穿上印著「我愛喬治」(披頭士主音吉他手)之類的羊毛衫參加演唱會。粉絲們大喊大叫,衝破警察的層層封鎖,只為見到偶像一面,現場多人淚流滿面,不斷有人暈倒在地。

人類對音樂的熱愛在音樂作品的銷售中得到印證。

美國科普作家、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生喬丹·劉易斯稱,人們在聽音樂的時候感覺良好,會忍不住踏著節拍,隨之舞動,感情變得激越。2001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用核磁共振掃描聽音樂者的大腦,發現音樂引發邊緣系統、中腦等區域興奮,意味著產生了愉悅的感受,與美食、毒品、性愛的作用相似。

瑞典的一個研究發現,聽音樂的強烈體驗包括心跳加速、流眼淚,出現難以言表的感情,十分類似宗教體驗。音樂能令人平靜、放鬆,但也可以令人煩躁、衝動——以色列的科學家研究發現,足球比賽時球迷集體唱歌可激發罵人、打架、亂扔東西、破壞公物等衝動暴力行為。

一般而言,哭泣意味著悲傷,暈倒意味著犯病,為什麼歌迷也會有類似表現

劉易斯解釋說,大腦突然遭受強烈的感情衝擊,包括快樂或精神緊張後的放鬆,都會出現這些生理反應。原來,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負責控制心跳、出汗、興奮、冷靜、流淚等,是不受我們的主觀控制的。

當粉絲親眼見到偶像時,經常會不禁流眼淚,就是這種神經興奮的表現。當自主神經中的副交感神經突然興奮,會令血管擴張、心跳減慢,導致血壓突然下降,歌迷於是就暈倒了。

歌星粉絲的狂熱追星行為難以被別人理解,通常被斥為「無聊」、「教育失敗」、「歇斯底里發作」等。然而,《英國臨床心理學雜誌》發表一項研究稱,披頭士的粉絲在人格心理測驗中的癔症(即歇斯底里)得分並不高,也沒有發現精神問題的傾向。研究人員認為,追星狂熱是一過性的反應,是青少年相互影響的產物,可以滿足他們特殊的情感需要。

近年來這種狂熱被稱為「追星病」,其實質是不是精神病?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腦科醫院心理行為科主任王德民稱,精神障礙的特點是發病會影響到自己以及周圍人的生活,「追星病」是否符合精神障礙不能一概而論,可分為3種情況:

1.很多粉絲是青少年學生群體 ,他們的心理單純幼稚、人格發育不成熟,把歌星視為偶像楷模,把自己的行為標準向他們看齊,但只要他們的行為符合規範就是正常的。建議這些粉絲克制自己的狂熱衝動行為,加強道德修養。

2.有的粉絲把歌星視為自己的愛慕對象 ,甚至是擇偶對象,希望能夠得到歌星的物品、與歌星見面,到達不能自拔的程度時甚至放棄學業,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建議嚴重者需要做心理治療,例如認知治療。

3.極少數粉絲除了上述表現外,還出現各種精神癥狀 ,例如對歌星產生鍾情妄想,即認為對方愛上了自己,對此堅信不疑,於是反覆追求、糾纏對方,甚至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這就屬於精神障礙了,常見的有偏執型精神障礙,患者需要到醫院精神科進行藥物治療。

編譯伍君儀 轉自「伍君儀透析英語的博客」怎麼判斷「追星病」是不是精神病?


嘛,不得不感嘆下可憐ACG狗,男生喜歡看動漫(動畫+漫畫),玩gal會被說死宅真噁心,有了女朋友會說怎麼會有人喜歡死宅(當然也有些是調侃和自黑)

然而女生追星會被說理解,會說是心靈寄託,有了男朋友會對男朋友說
一個追星的竟然能看上你。你還不驕傲一下下? (其實我覺得很多二次元的女角色也比很多女生好看)

看來我還是安心的當我的單身狗好了…………


我一直覺得,追星和熱愛運動、攝影、旅遊什麼的沒有區別。都是愛好,要燒錢都挺能燒錢,想不花錢也有不花錢的玩兒法。但是當自己真正開始追星後才發現,追星和其他愛好最大的不同在於,追星的本質是追求與偶像的互動,這種人際關係的需求導致追星遠比其他愛好容易陷入狂熱。

再加上普羅大眾對於追星這種愛好的普遍鄙視,追星族常年抱團,粉絲之間的人際關係互動也遠比其他愛好的發燒友頻繁且封閉得多。封閉圈子對洗腦來說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條件,因此給社會造成一種追星多腦殘的印象。加上明星們所在的經紀公司為了賺錢其實也比較樂意引導粉絲狂熱下去,so……

我身邊有一位妹子,原本飯著遙遠的日星,除了找代購買買買之外也沒啥大動作。結果幾個朋友開玩笑,給她安利了TFboys,然後事情就大條了。國內TFboys的粉絲數量可比日星多多了,接觸TFboys也比接觸日星方便多了。由於粉絲圈內部的奇怪規則,越是能第一線接觸偶像的人越受到崇拜。最新消息是,妹子大學畢業後一直沒找工作,扛著長槍短炮全國追著TFboys跑去了……我們都沒敢算她在TFboys上花了多少錢了。

不過有意思的是,她花的錢很多都用在各種裝備、機票之類的地方,真正砸給她偶像的錢……我覺得十分之一都不到吧。所以我覺得題主想要把女朋友從追星的狂熱中解脫出來,就必須要用其他的東西代替追星帶來的愉悅感,說白了就是讓現實生活充足一下。比較極端例子的就是結個婚生個娃,或者丟了工作父母也威脅斷炊之類的了……

另外題主不要為追gay什麼的鬱悶,那兩位明星一般來說都不是gay,是因為包括題主女朋友在內的粉絲們喜歡看他們麥麩才這麼玩兒,背後是紅果果的金錢交易,反正禍害的不是你就別擔心了2333333


這個事情先說說它既分年齡又有不分年齡。

18歲之前很多人把戀愛的心情用在了追星上。有錢的瘋狂購置各種周邊,沒錢的各種幻想(早熟的也有少數x幻想),但都會幻想如果和明星戀愛會如何如何激動,如何做他背後的默默無聞的女朋友之類。

當心理和生理逐漸成熟之後,慢慢步入社會,就會和學生時期接觸的事物人物產生一定反差,關注的事情會變多,接觸越來越繁瑣的事物。對明星關注點就會降低。你的精力就這些,你要拿出來解決你現在更值得關注的問題,你就無暇顧及其他。

如果她與你結婚生子,大部分正常追星的普通女孩幾乎對偶像關注點降到2成左右,偶爾在電視上看到會激動一下。

追星會慢慢的變得越來越理智。

我喜歡胡彥斌15年了,還沒出道就喜歡,而且是瘋狂喜歡,大路上聽到他的歌整個人就跟嗑藥了似的嗨起來,天天跟朋友說他如何如何,她們都想砸死我。也加過他的粉絲群當了個管理員,但是我沒有看過他的演唱會,也沒有參加活動去看他如何如何。我知道在我能力範圍內目前我需要做的是什麼,機智的喜歡他,仍舊喜歡聽他的歌,會把他所有的歌抄在本子上。偶爾給他投票,微博留個言,就聽好。

你太閑,你才會不理智的追星。你忙的跟狗似的,你就會發現你崇拜的是自己,居然還沒被累死,卧槽我真是牛逼,我才是最棒的!

你讓自己變得有魅力,異地只是一個暫時性問題,你不妨在學校學習課本知識的時候也多多學習其他的事情,提升自己,你看看你女朋友注意力會放哪裡。

個人見解,但說無妨。


她每天最希望看到的,居然不是你。


你也追一個,跟她風格完全不同的明星,天天刷微博是她,頭像是她,屏保是她,整個世界都是她…看一下女朋友煩不煩。往往那些自詡個人興趣愛好然後各種角度證明只是你不理解的人,都沒有經歷過一個這樣的女朋友。不是所有的興趣愛好,對方就要無條件的尊重,男方喜歡約p,女方也要理解尊重咯?男方介意的時候,減分項就是減分項,之所以有些人追星兩人關係還是很好,是因為其它方面的優勢掩蓋了這一塊的不足。就像我們說我們喜愛霍金,絕對不是因為他癱了…對於「精神寄託」等一系列科學解釋,我們都能理解,但是之所以還是跨不過這道坎兒來知乎,說明還是心裡覺得不爽,普通朋友是腦殘粉我就沒有反應,女朋友天天微博上愛的死去活來自己就不痛快,這說明牽扯到了愛情的事情,還非得用科學來解釋,就是挺尷尬…


竟然有人贊!(?_?)好吧,修改下答案 說下個人看法啦(認真臉)我覺得題主和女票年紀都還在讀書吧。沒有生活壓力難道就沒有學習壓力嗎?記得一開始追星的時候,也是省吃儉用追行程買周邊,窮並快樂著。各種yy和偶像之間的點點滴滴。後來工作之後,思想成熟點了,錢有了,但是沒有時間,雖然還在追星,但更多的是怎麼把工作做好。競爭激烈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淘汰。畢竟相比追星,把自己的生活過好不是更重要嗎?而且你女朋友是拿你的錢追星了嗎??我覺得花自己的錢做自己喜歡的事並沒有什麼不對啊。就像有的人喜歡收藏名牌包包鞋子,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而已。跟你女朋友談談吧,要麼她改變,要麼你接受,最差結果就是掰了。。。。最後你女朋友追星竟然還能看得上你~(≧▽≦)/~像我這種追星狗有沒有男朋友都無所謂。。哈哈哈哈哈……奉上我的酒窩男神張藝興( ????? )


要我,我就分手,真的。我一個女的都受不了這樣的女生,別說要是我女朋友。這就跟男人天天打遊戲,跟你約會的時間都沒有,見面還在跟網遊聊遊戲是一樣的。你要能忍,就不會來提問了。不能忍就拜拜,讓她有大把的時間慢慢追星。過十年,她再回首,還不覺得自己傻逼,那她就是真傻逼。


一個追星的竟然能看上你。你還不驕傲一下下?


草草草,終於遇到個跟我問題一模一樣的,三年前相戀,她追的我,我也喜歡她,當初我跟她說過,要談就結婚,不然沒意思。今天是分手後一個月紀念日,大學時代的戀愛總是甜蜜的,逛公園,逛商場,吃吃吃,去年畢業,她不想跟我回到南方三四五六線安逸小城市生活,說限制發展,面對抉擇,我選擇留下陪她在這個偽二線城市,她算半個本地人。我大學四年混混沌沌度過,面對工作,從開始的不適應到接受,那時候只要想著度過這幾年結婚就好了,對了,我們沒同居,我要不然是住公司宿舍要不然就是在離她家一站公交車站的地方租房子。去年過年,由於工作不順利辭職,有點想回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家,但是轉眼一想,還是咬咬牙堅持又回來了,去年十一我爸媽自駕來了這邊,雙方父母都認識了,看著同學不到三個月幾乎都分手了我真的感嘆不容易。就在過年時間,她喜歡上了個不溫不火的明星,隨後,創小號,刷話題,私信關心他,每天幾十條微博,關注飯圈動態,買那個男明星的同款,要去搶票去北京看活動,我說你一個月那麼點工資錢除了吃飯淘寶買護膚化妝的哪有錢?剛開始只有一點吃醋,我知道她以前就有點腐。由於公司很遠,下班我到家都八點左右了,她估計七點半到家,兩個人很少碰面,周末,我以為終於能見一面了,結果她說懶的穿衣服化妝出門,心裡失望也沒辦法,後來才知道,她在給那明星畫生日賀圖,有一次在我的出租房裡,她說要回去,我問這麼早?她說要回去看那明星的網路直播,後來,聊天幾乎只是微信,我故意每天就只跟她發一點點,她問我是不是沒話對她說了,我說你以前是我的精神支柱,現在好像不是了,這是第一次正經的鬧矛盾,一天早上我坐公交手機被偷,感覺這個城市都把我拋棄了,像傻逼一樣做了近兩個小時的公交到公司,上了扣扣,她問我們的事,我提出了分手……三年第一次鬧分手,分手第二天,我後悔了,想複合,她說她自尊心強,而且現在感覺挺好的。我當天買票回家了,整整一個月我都活在夢裡,彷彿一切發生的太快,看同學男友出軌被抓還能喜結良緣我就納悶了。前幾天她拉黑我微信,我找到她微博小號,分手那天他發微博說她被自己的冷靜嚇到了,後面還有一條寫她不想回頭,然後兩千多條微博全是關於那個明星,那個明星比我還小一歲,微博置頂是沒分手之前發的一張明星圖片,後面寫著你是我生命中的火焰,你他媽沒見過沒摸過都是你心中的火焰,我難道當了你三年的空氣嗎!!!你怎麼說的出口!!!前面有個知乎說過,男朋友沒有愛豆重要,我想說真的,她根本到後面就不愛我,她根本沒必要複合,一切都是我想的太美好,她微博說希望我再也找不到比她對我更好的人了,我倒希望她能找個比我對她還好的人,不過很難找到了。分手後她媽發微信說我不夠勇敢不夠成熟,她女兒都做到了,真是可笑。我這一次是真的放下了,匿了 附圖一張,估計都知道那對cp是誰,勸各位腐女一句,珍惜眼前人


瀉藥。

我女朋友並沒有很瘋狂。只是不能隨心所欲的黑棒子了。


你女票,不是追星,而是腐女

不要問我怎麼知道,我也是【手動再見】

然而我並沒有男票!【繼續再見!】

匿了


天哪 不是沈肯尼那一對吧 要命


很正常啊,女孩紙心裡在有你之前就有好多男明星了,性幻想比你多多了。

不過你真的覺得她心裡的明星比你重要也是醉了……

星總是星,男票是切實利益啊。


瘋狂迷戀他人是因為沒有獨立完整的自我。

合理的追星是欣賞他人身上的閃光點例如外貌、品格、聲音、才華等,注意是欣賞。

如果是無條件全盤接納的話,那麼題主需要慎重考慮一下了。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2017 年,孩子成長過程里的哪些小事,最讓你感到暖心?
2017 這一年,作為來訪者,心理諮詢給你的生活帶來的最大改變是什麼?
由於接受信息太多,思維混亂怎樣調整?
小孩應該學習做家務嗎?

TAG:心理學 | 情緒 | 人格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