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1912年以前)和日本古建築(1868年以前),在發展和演變過程中,有哪些區別和聯繫?
問題如上。
1、請以地上遺存、出土文物、後人之研究成果等資料作為依據,進行分析和說明。引述的資料,請標明出處;2、兩個建議:請勿以主觀臆測答題,請勿以民族情緒答題;3、說明:為便於敘述,本問題中古建築,其下限時間,均選取兩國封建社會的結束時間。其中,中國古建築下限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中國封建帝制結束的1912年;日本古建築下限為19世紀60年代的明治維新,並以主要象徵性開始年份1868年為準。在進行時間劃定時,可不必拘泥於此二者,但應在此兩點時間左右為宜;4、如對問題進行修改,請添加相關說明。
--------5月24日晚7時---------題主(剛剛評論里知道了原來不是題主自己添加的時間限制,之前疏忽)修改了問題,但是正好印證了我在評論里的一個說法:弦歌(一@有好多個弦歌,不知道是哪一個)提到「年代的區別甚至可以比地域更大」這的確是我覺得這個問題沒有辦法回答的原因之一,但是另一部分是,如我評論里說的:
嗯,一方面是這樣,另一方面是這種兩句話的問題,不給任何條件,前後幾千年,幾本書都寫不完
我當然希望題主只是初入門,因為自己的興趣所以問出來的這個問題,並不了解他這兩句話所問出來的問題所包含的內容之廣和程度至深。我覺得一個真的稍微看些書,對這方面的知識有著真誠的興趣的人,我覺得都不會這麼隨便的對待知乎上的提問,不然,我真的只能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猜測題主了。
另外,我表達一個個人態度,和題主無關。我不介意有人那知乎來問關於作業的問題,只要問題有價值,我很樂意回答,也可以私信我。除此之外,感覺很多人,上了那麼多年學,連怎麼問問題都沒有學會,你讓我怎麼回答你的問題?
-------原回答--------
其實我覺得以後在知乎討論建築史得加一句:
「不加年代和時間討論建築史都是在耍流氓」
-------補充---------為了不讓人懷疑我是答不出來,在這裡貼上一個和這個問題有點相似的問題的回答。但是我這個回答只能覆蓋一部分的日本建築,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不夠全面。日式建築和唐代建築有什麼聯繫? - 人則水州的回答(破百贊了...實在羞愧難當...)以下回答內容並沒有貶低日本古建築的意思,在下才疏學淺,只能給一些最粗淺的了解,消除一些人覺得中日建築差別不大(或者日式就是中國唐式)的錯誤見解,外行人看個熱鬧,內行人權當看個笑話...諸位輕噴(還有說內容轉自某微博的,我想問你是怎麼知道的,畢竟我都不知道...)
------------------以下為原回答-------------十分負責的反對「日本古建築就是中國唐代(宋代)古建築」這個說法(以下兩個不是一座建築,第一座是御影堂,第二座是東大寺)諸位看看這屋架結構,還真是「漢唐神韻」呢諸位大師(真行家就不要吐槽了...)看見外表差不多就斷言「大唐正統在日本啊!」你咋不看日本人是黃種人就斷言「大唐遺民在東瀛啊!!!」
最後再放幾個的日式建築(日式建築出檐較中式明顯更深,另外有小屋組墊高,使得屋頂占建築總體比例較大)「唐宋建築素雅,明清彩繪艷俗」和什麼「黃瓦滿洲情調,彩繪韃子審美」本身就是偽命題。
中國建築彩繪興於盛唐,宋代時最為繁複。明清反而更加簡化和諧了這是宋式彩繪,明顯更加精美複雜相對的,清式已經做了簡化,更加明朗。這座是鎮江北固樓,素木同時也保留白璧,頗為雅緻。(評論里有人提醒,北固樓的確是當代建築,不太符合題目中對古建築的定義,但已經比較接近宋代木構的整體風格,基本可以表現中國古建築素雅的一面)而這兩張日本建築對比,明顯發現日本人是精神分裂...(上圖時我在京都時候自己拍的,日本現存最大山門,內部的金箔也是亮晶晶的)(圖侵刪)順便吐槽一句:知乎手機版太難用了..---------------------------分割線-----------------------評論區又有哥們兒說日本建築看上去更加精緻,的確現代維護時他們在細節方面更加下功夫,但不要以為中國古建築一片灰頭土臉就是不精緻,我們只是不常刷刷漆掃掃灰而已...該精緻的我們也很厲害,某些方面甚至更勝一籌。這是國內建築構建上的木雕,你能說不精緻!?!?再來一個潮汕地區的嵌瓷工藝,雖然我不喜歡這畫風,把建築硬朗的輪廓線瓦解的支離破碎,但在「精緻」方面無話可說新修的蘇式建築,一改灰頭土臉的樣貌,其實有時候維護的「乾淨」就會給人「精緻」的感覺,不得不說在這方面日本人的確比我們更用心這濃濃的「和式土鱉風」是不是有點國內建築灰濛濛的氣質了?刷個漆逼格就搞了好多!!!(二天門在修繕後去掉了垂脊)至於審美方面,日式裝潢的確更接近現代人的簡約審美,瓦面排列整齊,有金屬光澤(雖然是現代工藝)如果國內建築處於維護、彩繪滿狀態的話,可以與之一戰,而且比例還頗為舒心。可惜國內建築維護一般是這樣的(這還是國寶級的建築!)更慘的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日本人在維護方面比我們還是不知道高到哪去了,我們的建築水準絕不比他們差到哪去,但是地方政府又不是很姿瓷花大錢修建築,只能先放在那,不倒就行(當然該倒的還是倒了)每每看到這些我就很angry啊...等咱有錢了,一定從裡到外翻新個遍!1、請以地上遺存、出土文物、後人之研究成果等資料作為依據,進行分析和說明。引述的資料,請標明出處;
3、說明:為便於敘述,本問題中古建築,其下限時間,均選取兩國封建社會的結束時間。其中,中國古建築下限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中國封建帝制結束的1912年;日本古建築下限為19世紀60年代的明治維新,並以主要象徵性開始年份1868年為準。在進行時間劃定時,可不必拘泥於此二者,但應在此兩點時間左右為宜;------------------------------------題主這分明是空手套論文來了,敬請獨立完成課業,要麼就明碼標價。兩個國家的主要的建材,在主要結構框架上都是木料,然後是土,最後是剛性的磚石。
以木材為主要結構使得建築理念上相近。即如果木造建築不能長久立於地面,那就使建築便於解構再通過植樹和造新的構件,不斷的去替換。新陳代謝一般。
個體的人會死亡,有一群人的話,可以通過不斷生育達到群體的永生。
基本是隈研吾所說的負建築概念。
----------------------------------------------------------------------------------------------------
繩文時代的建築基本只有豎穴住居和掘立柱建築兩種。
豎穴住居起源於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在世界許多地方出現,比較著名的就是中國的半坡遺址。掘立柱建築或者說高床式建築,中國類似的叫欄杆式建築。
在三內丸山遺迹中心的有兩個突出的建築遺址,屬於繩文時代高級別建築的範例。
一個是放大版的豎穴住居,在平面上呈現長方形而不是圓形,容納人數也超過一般的豎穴住居,可能是村落集會和進行儀式的地方。
另一個六本柱建築,屬於掘立柱建築或高床式建築。可能是瞭望塔。
繩文人在漫長的時間裡停留在石器時代的水平,並依靠採集、狩獵、捕魚為生。有祭司階層就如同其他所有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一樣,但沒有什麼稀奇的。後來出現了專門製鹽的集團說明他們也在發展卻很慢。同樣的,他們建築的功能和技術變化在數千年里變化很小。
後來大陸的彌生人,也就是從朝鮮半島和中國山東、吳越、東北等地進入日本的移民。他們懂得水稻種植,獲得剩餘稻穀以及為了高效集約的生產的動力,彌生人的社會更加需要和容易出現組織,而這種組織導致的分工不同與貧富差距也肯定會出現階級。於是建築的形式也多樣起來。
首先農業生產的剩餘需要存放倉庫。彌生人的高床式倉庫,在托起倉庫的木柱的頂端有木板,木板下面與木柱形成一個直角,可避免老鼠進到倉庫里。
因為剩餘產品使得社會的某些人不必從事生產甚至還能擁有更好的住居,也就是上層階級。
上層階級為保護自己的聚落自己的地位,就去構造高地聚落和繩文時代就存在的環壕聚落。
在聚落和自己住居的邊緣設立望樓。
《魏志·倭人傳》就記載了彌生時代環壕聚落和高床式建築。
這個問題今天打了好多字,想想還是刪了,首先這問題實在太大太複雜,恐怕得一部專著才能說清楚;其次,題主這問題描述實在給人以上知乎來請人做作業的感覺,直接把作業要求事項給抄過來了,真要請教人問題我覺得沒這麼問的。
日本建築也有很多歷史時期,有對唐構的學習,有地方性做法,直觀感覺對唐構的學習很不到位,從外面看不見的地方以亂搞居多,結構邏輯非常混亂,實在不會做了就簡化,所以很難把體量做大,做大了可能就塌了。當然日本建築的簡化,外觀很符合現代審美,別有風味。
中國古建築分為唐宋和明清兩個時期的形式最為出名,此外還有各種民居建築形式。 而日本古建築,在宮殿和寺廟的建築形式受唐朝的影響頗為深遠,但是建築形式以及風格是會根據當地民俗而發生變化的,舉個例子,就如同西洋畫的畫風變化歷程。 同樣,也可以把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看作是中國古建築的一種形式風格變化發展,從這一點上看來,精髓上日本和中國的古建築變化不大,也可以把它們歸為一類。 但是,仔細看的話,後期日本建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在宮殿,一個在寺廟,因為戰亂,日本的宮殿建築都修築的格外高聳,大量的運用石材,已經很難看到,在中國古建中常有的柱子,但是也還保留著華夏古建築的神韻,而寺廟,也發展出他們自有的文化,和建築風格,其中最有特色的應該就是鳥居,和牌坊看著類似,但卻是不一樣的功能和寓意,從這一面看,中日古建又有很大的不同。 所以說,到底一樣不一樣呢,就看你自己怎麼看了,唐朝人是中國人,但是中國人不一定是唐朝人,也就是說它們是同一個系,但是卻朝兩個方向發展的建築形式。
實際日本古建築就是中國古建築,算是中國唐代古建築,那時例如戧位不像宋朝,做冷戧發戧或嫩戧,所以大多人現在看到唐代建築都以為是日本古建築了,實際日本人在民國初期嘲笑中國人,說,如果想看唐代建築,就來我們日本奈良吧,當時,梁思成聽了尤為氣憤,開始在深山中尋找唐代建築,最後找到了五台山佛光寺。實際,想了解一下近代仿唐古建築的話,可以去武漢大學看看,行政樓是仿唐風格的,歇山寶劍頭的頂。
至於日本古建築和中國古建築的區別,也就是中國唐代建築同宋元建築及明清建築的比較。首先日本古建築從結構而言,從屋頂傳給梁,分到柱,再到地基,只是日本建築中大多斗拱都是承重的,斗拱通過闌枋傳到普拍枋,再到檐柱,磉蹲,柱基,宋元建築結構傳力方式基本也一致,但是到了明清,斗拱基本就做裝飾了,清朝石作比較發達了,基本牆體都是下作干擺,牆體當中做糙砌加紅漿,要求不高就直接做趟白了。另外明清時期建築的話大多在枋下都會做雀替,霸王拳等飾件,另外日飾或唐代建築斗棋碩大,形制宏偉,這是日式唐代建築的一個特點。大殿斗棋為五鋪作重抄單棋造,僅有柱頭鋪作和轉角鋪作。其棋頭卷剎都為五瓣,瓣瓣都向內頤。這種做法雖曾見於齊、隋石窟的窟檐上,但就木構建築而言,則為孤例。殿內沒設金柱,兩根四椽袱橫架於前後檐外,四椽袱上加復梁一道,謂之「繳背」,再上施駝峰、大斗、捧節、令棋,承托平梁和平檁。比較山西華嚴寺和日本的就看出90%相同,除了門口那個位置,日本人改造成彎的,你說畫蛇添足也行,創新也行,但基本沒區別,而且不要再比較明清,唐宋日本哪個好。。。其實的確是唐宋的風格好,明清的確是退化
華嚴寺
日本道後溫泉完全一樣這個問題,暫時沒看到令人感到滿意的回答,我打算多看點書再詳盡準確地回答,現在沒什麼時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