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兩百年發展史上都有哪些有趣或感人的故事?
術前洗手消毒是這麼來的:
- 1846年,一個匈牙利醫學僧Semmelweis畢業後分配到奧匈帝國帝都的維也納總醫院婦產科,
- 這家醫院的婦產科死亡率奇高,每年有500多名產婦會死在這家醫院(死亡率在10%!!!)
- 很奇怪,絕大多數產婦(450多名)會死在婦產科一病區
- Semmelweis注意到,一病區的產科醫生同時還兼職當法醫,常常解剖完屍體,就從停屍房直接回到產房接生 (⊙﹏⊙)b
- Semmelweis一位當法醫的朋友Jakob,在做解剖時,手指割破而感染,患敗血症不治而亡,屍檢發現與死於產褥熱的婦女非常相似
- Semmelweis推斷產褥熱是由於醫生不潔凈的手或產科器械將某種傳染性的物質帶進產婦創口所致
- 當時他認為這種傳染性的物質是腐敗屍體的有機毒素(巴斯德的微生物學1856年才建立,這之前西歐人沒有微生物概念)
- Semmelweis作為一個下級住院醫生,他苦口婆心地勸上級醫生在接觸產婦之前洗一下手,
- 結果產褥熱發病率降至極低(1%左右)
- 也就是說產褥熱是由於產科醫生的手受到污染傳染產婦引起
- 於是Semmelweis進一步推廣用漂白粉溶液消毒接生人員的手和器械,使醫院產褥熱死亡率顯著減少(極低水平)
- Semmelweis的生平見Ignaz Semmelweis
————————-感謝大家的熱情點贊2.20更新——————————————
查了一下資料,當時產褥熱的情況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 當時產婦會跪在地上求Semmelweis不要把她們收到婦產科第一病區,想想都很震撼(⊙﹏⊙)!!!
- 有產婦為了避免去醫院,直接在大街上把孩子生下來
- 在大街上生小孩的產婦發病率都比他的第一病區要低得多
(見於Etiology, Concept and Prophylaxis of Childbed Fever,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ISBN 0-299-09364-6 )
洗手之後的感染率變化情況:——————————————————————————————————————————Semmelweis的學術成果不被承認:- 他的兩個學生在lancet(四大醫學期刊之一)上發表了他的所做的工作。可能是論文文筆不好,審稿人認為他的工作沒有任何新意,產褥熱的傳染性已經被一個英國產科醫生Oliver Holmes 論證過了。Indeed, initial responses to Semmelweis"s findings were that he had said nothing new
- Semmelweis這個人很固執,他直接認為所有的產褥熱歸咎於醫生手上的腐敗有機物,甚至認為對任何腐敗有機物都要小心遠離。
- 但是他又說不清這種腐敗有機物究竟是什麼。他總是強調病原是單一的,但是產物熱死亡產婦的表現又是不一樣的(因為感染的病原菌是不一樣的,但那時還沒有微生物學)
- 當時歐洲流行的主流醫學理論是「四體液」學說(類似於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認為疾病是四種體液失去平衡引起的(幾乎就是中醫的西歐版本),病原說是被主流排斥的
——————————————————----——————————————————————
晚景凄涼:
- 1848年匈牙利革命(匈牙利獨立運動)爆發了,作為匈牙利人,Semmelweis的幾個兄長捲入其中。他的上級醫師Klein覺得這個人不可信
- 同時這一年底,Semmelweis在維也納總醫院的聘期到期了,幾乎所有院領導都同意續聘。但是他的強大得上級 Klein堅持趕他走,最後還是被炒了
- Semmelweis自己後退一步,應聘維也納總醫院的產科講師(不上臨床,不做手術,只負責給新生講課), 他的前任上級Klein又反對,學院頂住壓力把他留下來了,但居然不允許他碰屍體,也不允許他碰任何教學模型
- 幹了幾天講師之後,覺得太受氣了,還是干不下去了,不辭而別
- Semmelweis只好回到匈牙利的家鄉的一加小醫院Szent Rókus Hospital,當地的小權威產科主任Birly不認可Semmelweis,Birly認為這東西是腸道內傳過來的,給病人灌腸就可以了
- 在帝都,Semmelweis的同屆同學Braun 接任了維也納總醫院產科主任Klein的位置,作為新一任學術權威,進一步打壓Semmelweis
- Semmelweis在1857年拒絕了蘇黎世大學婦產科教授職位邀請,同年結婚
- Semmelweis瘋狂地給歐洲的各個醫院的婦產科寫信,信中稱這些婦產科醫院的醫生都是殺人犯
- 同事和老婆都認為他瘋了,連哄帶騙地把他送到了帶精神病院性質的療養院
- 在療養院里被保安暴打一頓,兩周後因敗血症死亡
- 婚後生了五個孩子,老大是個兒子,出生後就死了;老二是個女兒,出生後4個月就死了;老三是個兒子,23歲時因賭債自殺;老四老五活下來了
- 幾年後,微生物學神人發感染巴斯德Pasteur出現了,Semmelweis之前反覆強調的腐敗有機物在病原學基礎上被證實了。
謝邀,雖然你是邀我在200年手術影像中,但是我覺得我可以很好的回答你這個問題。
但是你這個問題明顯帶的有很濃厚的商業氣息,所以我就不無償幫你準備資料了。 但是我可以給你介紹一本書是大師的經典
是不是光看封面就很過癮!裡面有你想要的東西不過luder大神好像母語是法語,但是這本書是英語寫的所以,哈哈哈你懂得癲癇手術兩百年,絕對的新奇新穎博眼球,各種手術方法電刺激、術中喚醒等等等等
剛好癲癇手術200年第一例自己給自己做的手術Leonid Rogozov 是蘇聯新拉扎列夫南極科考站駐站醫生。1961年4月29日,他感到右髂部位劇痛,同時伴有乏力噁心和發燒癥狀,他判斷自己急性闌尾炎發作。惡劣的天氣導致他無法獲得醫療援助,Leonid Rogozov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己給自己做手術!1961年4月30日,Leonid Rogozov在隊友協助下自己對自己實施了前所未有的一次闌尾切除手術,並自己縫合了傷口,整個手術一共花費了105分鐘。圖片來源見水印,侵刪。
@cushing這位知友說的很對,但是並不全面。他說的那個塞麥爾維斯,現在醫學界仍然公認他為流行病學的鼻祖。但是他這人一生是很坎坷的,性格決定命運用在他身上真是一點都不假。我來補全一下前後,觀點來自於羅輯思維------真實世界的創新。憑記憶和聽書全程手打。
19世紀,當時塞麥爾維斯分到了那個維也納總醫院,這家醫院地位相當於咱們中國的協和,無論是誰生病了肯定是首選這家醫院,這家醫院當時也以技術先進,設施完備而聞名。其他病房倒是還好,就只有產科,死亡率10%,這也太嚇人了,10個人就掛一個,你這是斯大林啊(蘇聯亡國在即時,斯大林說"一個連隊出現逃兵,全連隊十抽一槍斃,逃兵全家送勞動營)。因此很多人寧可去小診所生孩子,也不去這家醫院的產科。
當時這個塞麥爾維斯就是一名產科醫生,絕大部分產婦因為產褥熱就死在他的病區,後來他也發了狠了,天天紮根在產科,親力親為,死亡率還是居高不下,這可把他鬱悶死了。後來他所有的動作都和其他產房保持一致,可還是改變不了現狀。於是他就出門四個月去其他醫院考察,回來之後他傻眼了,死亡率降下來了,合著我才是瘟神啊。
因為維也納總醫院是個研究型學院,塞麥爾維斯本人也是一名研究型醫生,因此經常需要解剖屍體,他就想,是不是我把什麼髒東西帶到手術台上了,所以就要求自己病房,包括自己,所有的助產士都要洗手,而且是用那種氯溶液進行洗手,說白了就是消毒。 他看看能不能解決問題,果然這一招奏效了,他病房裡的產婦病死率,立即從10%下降到了1% 。當然了,雖然已經發明了顯微鏡,人們也發現了微生物,但是微生物和人生病的關係,我們其實是不清楚的。但是塞麥爾維斯明白,洗手是有用的。
再往後,就跟大家想的不一樣了,不是什麼全醫學界擁護他,積極學習他的橋段了。他這人,用今天話來講,叫做情商特別低。1850年,他在維也納醫師公會的一場演講當中,就把這個謎底給兜開了,說你們一個個,你們要是不洗手,你們就是罪人,你以為那些產婦怎麼死的?就是我們這些醫生親手把她們葬送的!
你說說這話誰受得了,哪個醫生聽了能舒服,誰能承認?我是醫生,現在你說我是兇手?合著怪我咯?大家就把他轟下台,把他給趕走了。然後他就動不動給其他醫生寫信,說你不洗手你就是屠夫,你就是這場大屠殺的同謀者,等等。
維也納是待不下去了,他就去一家匈牙利的醫院找了一份工作,在匈牙利那家醫院,他也不幹別的。就天天站在洗手池旁邊看著別人,你得洗手,你得洗手。 你又不是院長,你憑什麼制定這個規矩呢? 所以他的同事越加就心裡逆反,越加不洗手。 所以塞麥爾維斯這個大夫,他推廣洗手這件事情十幾年,未見功效。
現在有些人把他離開醫院說成是受到反動權威的威逼,他是一個悲劇英雄,我是不贊同的,因為他雖然是個積極改正錯誤的好醫生,但是方法真的是很值得商榷的。(個人觀點,勿噴)
醫學界正式意識到洗手的重要性,其實還要到十幾二十年之後。歸功於兩個人,一個是巴斯德。那個巴氏殺菌法就是以他命名的。還有一個是英女王的私人外科醫生李斯特,和鋼琴之王李斯特同名。李斯特醫生名氣大,地位高,說話自然大家聽得進去,到1867 年的時候,李斯特發表了一篇論文,就正式地,嚴謹地闡述了洗手 消毒,和病人致病菌感染之間的關係,這才算在醫學界形成了一個共識:我們外科大夫做手術,平時照顧病人,一定要洗手消毒。
從1847年塞麥爾維斯發現問題,到1850年提出問題,再到1867年李斯特醫生寫出論文,二十年過去了,手術前要消毒洗手才算是達成了一點共識。
書接上文。直到20世紀,消毒洗手仍然是個問題,因為太麻煩了!在手術室裡面洗也就罷了,在病房呢?在醫院大廳呢?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內):洗手掌 流水濕潤雙手,塗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對,手指併攏相互揉搓;第二步(外):洗背側指縫 手心對手背沿指縫相互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三步(夾):洗掌側指縫 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相互揉搓;第四步(弓):洗指背 彎曲各手指關節,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五步(大):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六步(立):洗指尖 彎曲各手指關節,把指尖合攏在另一手掌心旋轉揉搓,雙手交換進行;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雙手交換進行。2.特別要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手錶和其他裝飾品的部位,(有條件的也應清洗戒指、手錶等飾品),應先摘下手上的飾物再徹底清潔,因為手上戴了戒指,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稍不注意就會使細菌「漏網」。大家可以看到,這麼複雜的流程一般人哪有耐心呢? 尤其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能省幾步就省幾步了。 而且還有一點,有人算過,如果一個大夫或者護士,按照這個嚴格的洗手流程的話,那他幾乎啥也不用幹了,會佔用他工作時間的三分之一。 而且還有一點,如果一個大夫按照這麼嚴格的規程去洗手的話,那對不起,你的皮膚受不了,你會得皮炎,這反而會滋生細菌。
直到出現了高濃度的酒精凝膠,就是那種往手上一噴免洗的那種。才讓醫院裡面洗手標準度達到70%。但還是一個比較低的比例,大醫院裡面的病人的細菌感染率還是一直都降不下。
洗手消毒的真正解決是啟於美國匹茲堡的一家醫院,居然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把病人對細菌的感染率大幅度的降低,甚至有的細菌品種,感染率已經到了零。而且不是基於重大的理論突破,醫療設備的升級,就是一些很零碎的日常的管理做到的。
具體有:
1.大量購買高濃度的酒精凝膠的擠液器;2.調整擠液器擺放位置;3.互相監督;4.把從來不忘記洗手的醫生和護士樹立為典型,給大家傳授經驗;5.各個科室、各個場所洗手的狀況,把它考核出來作為指標,納入醫院的總體管理的標準等等。就是這些看起來很零碎的辦法,讓這家醫院登上了頂峰。此時,距離塞麥爾維斯發現問題,已經150年過去了。人類醫學的很多重大進步和創新, 和什麼科研大突破,智力大爆發沒有什麼關係。 你一旦追溯到源頭,它往往只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發現,但是只要持之以恆做到極致,最後拯救的人命也不少,這就是實實在在的醫學創新。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794070/
偉大的沃納·福斯曼. 下圖來自《頂尖神醫》
福斯曼曾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將一根導管插入至心臟,通過這根管子可向心臟內注入藥物或測量血壓,在當時這種想法自然會被認為是瘋狂的了。但為了證明這種技術的可行性,福斯曼決定在自己身上進行實驗。
在對自己的前臂進行局部麻醉後,他將一根導管插入了肘前靜脈,並向內推進了65cm,直到他的心臟。隨後,為了證明所言不假,他帶著這根管子,不顧周遭人的尖叫聲,硬是來到了放射科,為這根插在他右心房內的導管照了相。不過可惜的是,在當時這種方法還是沒有受到眾人的認可。
沃納·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1904年8月29日出生於柏林,1979年6月1日逝世於邵蒲海姆)是一位德國醫生,他可以說是心臟導管的發明人。1956年他與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肯森·威廉·理查茲一起「為他們發明心臟導管術和發現循環系統的病態變化」而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來自百度百科)
時隔六年了,我還是對我當年做掉的那塊包皮心存挂念,藕斷絲連,我就想問一下包皮過長到底有木有必要做手術?
我感覺我是亂入惡搞的?(圖片源於百度,侵刪)
第一個手術帶手套的是一個護士對消毒液過敏 後來就都戴了
如果需要配音,願盡綿薄之力
李斯頓創造了手術300%的死亡率。幾乎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事情是這樣的,在一次截肢中,李斯頓醫生手起刀落,乾淨利落地切下了病人的下肢。由於用力過猛,順帶切下了病人的一個睾丸,以及助手的兩根手指。還有現場觀摩手術的一位醫生兩腿間要害也被李飛刀刺中。受傷的這一位無辜的醫生因為恐懼當場休克致死。病人次日死亡,他的助手因為手指被切感染死亡。侵刪
可以參考李清晨《心外傳奇》,寫了很多心臟外科的故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明朝沒有太后干政的事情?
※明朝秉筆太監的出現和宦官不得干政是否矛盾?
※明憲宗第一次見到明孝宗時,為什麼說「我子也,類我。」用的是「我」而非「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