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契訶夫和他的劇作《櫻桃園》?

如題。


啊,主頁君最近的特別放映要做俄羅斯的項目了,對,就是大名鼎鼎的《櫻桃園》。於是趕緊認認真真地拉了兩遍片子(是的是片子,不認識高清戲劇放映的小夥伴請戳戳我頭像)。

契訶夫曾說: 「整個俄羅斯就是一片櫻桃園。」這個國家有多珍視櫻桃園,也就有多珍視契訶夫這部戲劇珍寶。

文學巨匠契訶夫筆下的《櫻桃園》,發生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貴族莊園逐漸崩潰。櫻桃園的主人柳苞芙帶著她的家人和僕人從巴黎搬回了俄羅斯,經濟上的困窘,使得她不得不面臨櫻桃園即將被拍賣抵債的命運,而接手櫻桃園的,正是莊園時代農奴的後裔、如今的商人。在柳苞芙離去的身後,櫻桃樹正在一片一片倒下。象徵著貴族階級幻夢的櫻桃園,主人更替,美麗難存。

「生命就要過去了,可我好像還沒有生活過。」

在《櫻桃園》劇終之時僕人的喟嘆,交織著不甘、迷惘,後來成為人們對《櫻桃園》印象最深的感情基調與人生況味。

而同樣複雜而值得玩味的是,契訶夫視自己這部作品為喜劇,別人卻視其為悲劇。

它的喜劇性是微妙的,藏身於守舊人物與時代之間的縫隙和落差中,透出荒誕的幽默。傳統的地主老爺、曾經的貴婦人,他們維護舊式生活的方式是奇特而可笑的:已經家財散盡的柳苞芙依舊揮霍無度,只是在發覺自己的無力時才會歇斯底里;她的哥哥年過半百,卻依然是個離開了87歲老僕人就無法生活自理的巨嬰。他們無力挽留,也更會自我紓解;而年輕一代,則在對烏托邦的狂熱理想中,透露出天真的荒誕。對此,契訶夫都沒有吝惜他的嘲諷之筆。

但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904年1月首次把《櫻桃園》搬上莫斯科藝術劇院之時,卻是一部正劇甚至悲劇的樣貌。或許是因為導演見證了《櫻桃園》難產的過程,他無數次的催促劇本,而已重病纏身的契訶夫回答:「懶惰,春光明媚,劇情有難度」。高爾基第一次讀畢劇本,也是感嘆「劇本里瀰漫著綠色的憂鬱」。

左為克尼碧爾,右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904年《櫻桃園》的首演大獲成功,該版本不僅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還有契訶夫的妻子克尼碧爾飾演柳苞芙,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親自飾演加耶夫。半年後契訶夫逝世,年僅44歲,《櫻桃園》成為這位戲劇大師的絕唱。這一切都讓這部劇染上更多的傳奇色彩。

喜劇或是悲劇只是人們對劇的一種理解。在這個滋養了幾代人的百年故事裡,櫻桃園的易主從最初的階級對立和更替的解讀,到如今已經變成一種更為普世、更為長久的,對精神世界與物質世界的一種對抗的描繪。人們說它是一首悠長而緩慢的抒情詩。誠然,故事中的人物一直在告別,從第一幕開始,人們就知道櫻桃園要被拍賣了,直到最後一幕他們最終離開,好像預先張揚的告別,交割是漫長的,它夾雜著物質和權力的撕扯,但更多的,還是台上台下人內心情感的撕扯,這一切讓這部戲變得悲傷和詩意澎湃。

契訶夫曾說:「整個俄羅斯就是一片櫻桃園。」這個國家將櫻桃視為珍寶,也就將《櫻桃園》視為珍寶。

二十世紀以來全世界有多少哈姆雷特,大概也會有多少個柳苞芙。2004年莫斯科藝術劇院復排《櫻桃園》,百年故事,百年老屋,百年劇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嫡傳徒孫阿道夫·沙彼羅擔任導演,當代俄羅斯傳奇女演員雷娜塔·利特維諾娃主演。一張飄蕩又靜默的幕布,不斷地變化,將舞台分割為不同記憶中度過的空間:卧室、起居間、廚房、餐廳、育兒室。在「斯式體系」發生微妙變遷的同時,也將給我們帶來熟悉而又意外的《櫻桃園》。

天津、北京各地6月開始上映咯~


很難理解。比如,女地主柳波夫回到俄國的櫻桃園,回到育兒室,突然哭泣。她的養女似乎很明白母親在哭什麼,立刻安慰道:媽媽……

就這麼兩句台詞,莫名其妙。仔細體會呢,會覺得女地主多愁善感,對時間流逝很敏感。

但實際上不僅如此。

要理解《櫻桃園》,需要一把鑰匙,我剛找到。


我十分喜歡櫻桃園,櫻桃園這個戲劇本身就是一種象徵,這個象徵可以說在人類歷史上應該是無時無刻不在出現或者正在上演的。

至於如何理解契訶夫說這個是喜劇... ...個人淺見... ...

我覺得現在的台灣,現在的香港,對於大陸的態度活生生就像是劇中櫻桃園裡的人對洛巴辛的態度,甚至洛巴辛對他們近於討好的態度也像是之前大陸對台灣的讓利。

現在大陸人看台灣就是個笑話,那麼理解櫻桃園也可以從這方面入手?

這樣說是不是很庸俗呢哈哈,但我只是舉一個例子來表達我所理解的這個象徵。

這是一種落寞「貴族」的優越感,這是他們失去了其他近乎所有之後遺留的東西,但這卻可能是壓死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有人說,落寞貴族會過得連平民都不如,因為他們與自己經濟實力不相稱的「自尊」會讓他們無法腳踏實地。

我一直都想稱之為「櫻桃園」式的優越感。


嚯呀,壯哉我大契訶夫。契訶夫是我最喜歡的戲劇家。《櫻桃園》是契訶夫五部多幕劇的最後一部,其精彩程度嘛…至少對我而言精彩極了。

契訶夫是一個用生活象徵生活的戲劇家,在其戲劇之中矛盾尖銳而抑制,看似波瀾不驚的生活外殼下面每個人的心裡掙扎和矛盾訴求都存在著。契訶夫寫的就是生活,生活本身的樣子。

初讀契訶夫的時候,感覺很好,但是並不喜歡,畢竟契訶夫的戲沒用莎翁那樣明顯的曲折離奇的情節和場面,整個戲劇呈現出來有些像是生活瑣事。而且從《海鷗》到《櫻桃園》生活化越來越嚴重…但是他的獨幕劇卻好看的一逼…

首先我們確定《櫻桃園》是個 喜劇,喜劇哦。為了這個事契訶夫還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撕了個逼…那麼如何理解「喜劇」這個事,在蘇聯時期的文學中多餘人形象很出名的,契訶夫的戲劇之中也多存在多餘人形象。並且一群人認認真真地在舞台上討論一件事——哎呀,櫻桃園要被賣掉啦。卻沒啥實際動作…這件事挺喜劇的,而且柳博芙這個女人哦很貴族哦、很隨性喲。

契訶夫的戲張力很足,每個人物拉開來都是能成主角來看的,而契訶夫最棒的就是在一句台詞或者一個動作把一個人講透徹,這個事還是很了不起的。

理解契訶夫必須要讀文本,然後要了解一點契訶夫的八卦…契訶夫一直在諷刺不同的階級,一開始在《海鷗》裡面諷刺了一下多餘人階級,當然那個時候還有「精英派」這麼個說法。到《萬尼亞舅舅》救徹底諷刺了一手「精英派」這個裝逼的階層。《三姊妹》開始轉攻舊貴族,而且還是落魄的舊貴族。《櫻桃園》呢,諷刺了一圈人,就連「務實派」也沒放過…主要是那個時候契訶夫過的不太好…

而雖然是諷刺,但是契訶夫並沒有向某些奇怪的戲劇一樣站個隊,他倒是很實在的告訴你們:草,都不是好鳥!在契訶夫的劇中沒有什麼好人,也沒有什麼壞人,裡面只有人,也只有生活。而生活本身已經足夠張開足夠的張力讓人品嘗了…當然啦,生活嘛,就必然有很多的鳥事,看上去無關緊要瑣碎不堪,而就是摘不掉,這就是牛逼的地方。

對於情感處理,契訶夫絕對很會撩妹,他把許多很是細緻的情緒,幽微的感覺都寫了出來。潛台詞不要太豐富,一句句話都拉伸了整個劇本。所以一定要看文本!文本!畢竟契訶夫這個鳥人還是個小說家…

留一手XD,《櫻桃園》的解析過兩天補…讓我去看看人藝版有啥花先~

唉我看完了,然後把這個問題都差點忘了。

好的,說說人藝版,有錢,最後的時候我以為再灑一次櫻桃就搞定了,結果人家舞台是活動的,是活動的,活動的——窮逼戲劇愛好者的有錢的大劇團之間的思維差距。

然後《櫻桃園》說起來,其實童道明老爺子的書解析的肯定是比我好的多的,我不知道我還能說啥。反正契訶夫這個傢伙喜歡諷刺他們,我只記的在看戲的時候,身邊的稀稀拉拉的不停的在離開,然後在看到我在笑之後,他們用看神經病的眼神看我。

《櫻桃園》實際上在拆解一個時代的更替,當然這樣說挺片面的,但是確實在《櫻桃園》的解釋裡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新舊時代的交替成為構成戲劇性的一個前提。而原來的僕人變成了現在的主人,誠然這是一個土包子。說起來,《櫻桃園》實際上和《紅樓夢》還是有些相似的,當然啦,立足點和主敘傾向不同。

回歸到戲劇本身,戲劇畢竟還是要說說人物的,當然當代派的戲劇很多弱化人物的方式,但是畢竟契訶夫不是。契訶夫從文本上來看最精彩的是他的潛台詞和具有張力的、抑制而尖銳的戲劇性。其實契訶夫更流弊的是人物塑造能力,每個人物都展現的很足,你會發現其實裡面也沒有什麼特別弱化的人物,無論是畢不了業的大學生還是家裡的大女兒,無論是陸博興還是老管家,做的都很足。

我們如果只談論文本的話,那我可以寫一篇論文,但是很煩哎。畢竟僅僅談論契訶夫的舞台時間控制和停頓就足夠我寫一個大論文了......但是這裡畢竟是知乎不是知網,也沒人給我稿費我就懶了......況且也有人專門談論過停頓這個事了。

對於契訶夫我認為,多看看還是好事的,我一直覺得契訶夫的戲劇才是他才能的完美的體現,小說有些薄弱了。契訶夫從《普拉動諾夫》(《沒有父親的人》)到櫻桃園這五部多幕劇來看,契訶夫的寫作具有很強的自我風格和個性,是一種無法模仿的狀態。我還真的寫過學習契訶夫的劇本,但是真的搞不定,契訶夫的掌控力太強的,而且他自身的惡趣味也讓我很是尷尬。

好吧,說了一堆廢話,總體來說,契訶夫很流弊,要好好看劇本,當然還要關注他的八卦和感情上的慫逼樣子。當然了,不要被人藝有錢的架勢恐嚇到,我覺得不如之前一個外國人在中國排演的版本好,過兩天去看看《等待戈多》。

好的以上。


高中生一枚,今天學校組織看完人藝演的《櫻桃園》,感觸很深,自知才疏學淺,如有偏頗煩請各位指正。

對其劇情一開始不太了解,剛入座看完上半場之後可謂雲里霧裡,直到到了下半場才有天壤雲泥之感,感受頗深,大家不愧為大家,而人藝的布景也頗有亮點,在此分開說。

我認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必是能夠流傳於世的,但是文學作品必然是作家們刻意描述的世界的側面之一。面對如此的矛盾,作家需要儘可能擴充自己視野的廣度,同時,所描述的角度盡量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有其存在,這樣才能在「一方得勢,一方失勢」的歷史進程中屹立不倒。而我認為櫻桃園就選取了這樣一個階段,它描述的,是社會階級衝突中的劇烈衝突,在這種衝突中,每個人因為建構其最核心價值觀的事物被衝擊,其性格與特點才越發放大(在本書中,對他們來說,這些核心都是櫻桃園)而由此,契訶夫描繪出了一幅階級變動中的人生百態。

書中的夫人,夫人哥哥,女兒,大學生,商人,老管家,新管家,都有其鮮明的階級特徵和時代特點,而且更絕妙的是,這種對比是歷史常在的。夫人是富人階級中階級觀念深厚而又自身自認行善的人,這點從她的施捨行為中看的淋漓盡致。哥哥是純粹的利己主義者,他從頭到尾說的,沒有一句不和自己的利益相關。女兒是新生代中發現某些階級不足,想要改變又無能為力,只好聽天由命的人,大學生是有理想的浪漫主義者,自詡清高,卻從未真正面對生活。老管家則是一名徹底為舊社會所化之人,至於新管家,則也是為舊社會所化者,更有意思的是,他卻和老管家互相排斥。裡面還有一個比較奇特的人,一直借錢卻最終還錢,個人認為他是這部劇的靈魂人物,其喜劇的定義也由此而來。

說完人物再說情節,難以完全概括,大略便是女主人為生計所迫而賣掉的櫻桃園的故事,其中極為吸引我的幾組衝突一是女主人和商人的,他們看似彬彬有禮,可實際上,女主人從一開始就瞧不起商人,因為他是農奴的孩子,可商人卻能從金錢上真正的碾壓女主人,但到了最後,買下了莊園,他卻又醜態畢露,誰能知道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奴隸主?第二,女主人和大學生的,女主人可謂舊階級最典型最典型的代表,而大學生本應能在思想上壓倒女主人,可是面對女主人:「你甚至還沒有個情人!」這種質問時,他居然瘋掉了,而只用女主人的一隻舞蹈就恢復了,這證明了他的高尚只是因為現實的失敗,而不是了解現實的苦難,他高喊著聖潔,而心裡卻不知道何謂醜惡,何謂無奈。不了解生活的人卻妄想凈化生活。唯有失敗。第三,是舊管家和新管家的矛盾,他們一個忠於莊園,一個忠於金錢,看似截然相反,但其實都有沒有生活的悲哀。第四,夫人的哥哥和夫人的矛盾,夫人不計一切代價留下莊園,而夫人的哥哥卻總是及時行樂。第五,商人和大學生的矛盾,商人和大學生互相瞧不起,但卻都厭惡櫻桃園。櫻桃園在這裡是夫人所在階級生活的代表,老管家和新管家的衝突是忠於櫻桃園還是金錢,商人和大學生的矛盾則是面對舊階級要不要用他們的方式打到它,女主人和大學生的矛盾是這些生活值不值得留戀,女主人和商人的矛盾在於這裡是不是醜惡和那樣需要改變,夫人的哥哥和夫人的矛盾在於我們值不值得為這些無謂的事物付出這麼大的追求。這些衝突,在櫻桃園中被具象化的表現出來,並且有意識地放大。而有意思的是,他們沒有人正確,沒有人錯誤,當一切價值放到如此現實的生活中來時,我們談不上高潔,談不上快樂,有的只是一份隨遇而安,有錢還,沒錢借,隨遇而安,溫和對待世界的生活態度。儘管最後櫻桃園被砍伐了,但他們卻都會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新的生活。畢竟就像劇中所說的:「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只要撐下去,就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們的價值觀是如此水火不容,但他們的生活卻依然要繼續。那個沒錢借,有錢還的人物在事件中就像我們,看著這無謂的一次次悲劇,多麼可笑和蒼涼。好在,他們最終也都生活了下去,只留下一個睡著的老管家,這比哈姆雷特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結局好了太多。純粹很危險,在生活中少一分偏激和這種無謂的反對,才能過出自己更好的人生吧。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解讀,櫻桃園則是全方位的展現了這場階級流動中儘可能多的角色,這也是它作為名作的原因吧。

再說人藝的布景。真的好棒。

一.縱深布景,讓每個角色的地位利用近大遠小體現的十分清楚。

二.對光線和影子的利用。光線既凸顯了說話的人物,還經常模擬曙光和日落,十分逼真,震撼,而影子我覺得是這部劇的點睛之處,1.影子眾多符合櫻桃園陰暗的氛圍2.影子能對人動作的放大和扭曲,暗示著櫻桃園對他們的種種影響3.影子間的重疊體現他們之間的關聯4.影子可以輕鬆構造層次感豐富的影圖,極為震撼。無論是有一幕中眾人圍著夫人夫人前後走的眾生相襯托在幕布上,讓人眼睛一縮的壓迫感抑或是最後一幕老人倒在椅子邊上,而高台上的椅子再影子下如同亂墳崗,本是夫人的座椅,卻被映成了最大的墓碑。那一刻,我的心中只想著那句「莫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互相傷害帶來的只能是兩敗具傷。

三.舞台上高台的椅子,既體現了櫻桃園的破敗,雜亂的椅子更是失序的象徵。

四.小細節,只有商人穿著鞋,其他人都光腳,一是體現商人的虛榮,二簡直就是暗示著奴隸變成新的奴隸主。

五.對現代舞台的利用,當那櫻桃傾瀉下來的時候,只感到一股寒意。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以階級變動為背景的體現人生百態的好劇。人們說,有了電影之後人的壽命延長了三倍,話劇亦然,百態的人生能給我們百態的思考,從而更好地知道我們要怎麼活。而不是如老管家所說:「我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了,卻彷彿從未活過。」

首答有不對請大家指正(鞠躬


戲劇學院的傳統教學中,關於這個著名劇本,有一個檢驗閱讀的同樣著名的問題:羅巴興為什麼沒和瓦里雅在一起?

自然,沒有標準答案。

從這對人物關係切入,可以非常方便地進入故事的各個層面。

童年感情的投射,某種相同處境的惺惺相惜。階級地位變化後的心理狀態。

封建貴族不思進取、驕奢淫逸,新興資產階級充滿幹勁,精明能幹。

同時,契訶夫又寫出封建依附關係蘊含著某種脈脈溫情,與冷酷無情的資本主義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比一下托爾斯泰晚年藉助宗教改造人心的(某些意義上算是逃避)情結,契訶夫面對現實的冷靜和敏銳多麼難能可貴。

革命即將來臨的陰暗氣候中,他的筆像手術刀一般精確。

另,《朱麗小姐》(寫於1888年)本質上也揭露了階級地位變化帶給人的衝擊,經由深刻的兩性關係和人物刻畫,顯得更加殘酷。

但論社會意義的廣度,櫻桃園更見此長。

契訶夫和斯特林堡都是時代劇烈震蕩時期的見證者。前者群戲無出其右,後者心理刻畫極具衝擊。算是現代戲劇開篇的兩位歐洲大師。對比著看,對那個時期的歐洲社會理解更深,也會對目前這個時代心有戚戚。


四個月後來更改答案。

大家應該知道,契訶夫最擅長的是寫短篇小說,而短篇小說里他最擅長運用的就是細節描寫。契訶夫最擅長的不只是「描寫這個人怎麼樣」,還有「怎樣描寫這個人」。

而第二點,不讀俄語原文是無法體會的。

舉個例子,現在手上沒有原文和筆記,只能大概講一下。

《胖子與瘦子》里,瘦子聽到胖子當上大官之後,整個人都「蜷縮」起來,眉頭也皺起來等等。俄語里描寫「縮小」這個動作分兩類詞,一種是描寫「人」,一種是描寫「物」。契訶夫在描寫瘦子的時候用的正是描寫「物」的那類詞。

這裡不需要比喻、修辭、加前後綴等手法,只需要一個簡單的動詞,就能產生兩種效果:

第一,這種「不相稱」能產生喜劇效果。第二,這也表達了作者對這個人的態度,即不把他當人,而是當物。

同樣的在語言上的細節運用,契訶夫在描寫《櫻桃園》里的葉比霍多夫、彼希克等人物時也用到。

具體的我整理後再寫。

2017.7.8

—————————————————————————

簡短說幾句。

我個人的觀點是,契訶夫是一個醫生,他能通過不同的病症來確定相應的疾病。他對社會也是,如果僅僅是停留在為失去櫻桃園而感到悲傷,又或者是停留在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這是不夠的,對一個醫生來說,這是治標不治本,這是自欺欺人。

在《櫻桃園》里,契訶夫就像把脈診病一樣,去剖析每一個主角,劇中的「病人」是哭著的還是笑著的,這對契訶夫來說意義不大,因為這是人之常情。他用醫生敏銳的目光,找到每一個人在面臨櫻桃園被拍賣前的無奈、無助,但是比這更深一層的,是每個人的「自欺欺人」。他們知道櫻桃園會被拍賣的事實,卻假裝不知道,他們不敢直面現實,等現實真的到來了,又覺得很輕鬆。通俗點說,就是明知三天後有大考,還沒開始複習,卻還在收拾房間,從在書櫃的角落裡找到的日記本中回憶過去的美好,然後考試的時候什麼不會,考完之後跟著別人一起喊「終於考完了」。

契訶夫對每個人都有同情,但是他是笑著從旁觀者的角度看完這部鬧劇。

所以,他才會在標題下面寫著「四幕喜劇」。


一句話:階級沉浮與社會變革的縮影。

此外:人民大學話劇社今年的畢業大戲《啊!櫻桃園》便是改編於此,真的很出色,在此向所有演員及工作人員致敬。


契訶夫是20世紀最為神秘的劇作家,「契訶夫之謎」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更令人費解的是,他在人生的彌留之際寫下《櫻桃園》,並自詡於喜劇作品,在關於《櫻桃園》的題材之爭之中,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頗費腦汁,而關於契訶夫本人,在人生中的最後一部劇作中還著力於喜劇的探索,這也是超出常人的想像。我們通常說劇作的風格是人格的種子,這在契訶夫身上是可見一斑的。《櫻桃園》是俄羅斯的「最後一座後花園」。它的舊主人柳鮑芙一家無所事事,坐吃山空,因為櫻桃園易主在所難免,迎來了它的新主人羅巴辛,一個出生於農奴的而又精明能幹的商人。頗為巧合的是,他是柳鮑芙一家的農奴。劇作最終落幕於「來自天上的遙遠的聲音,一種弦索綳斷的聲音……只聽見遠處花園裡用斧頭砍伐樹木的聲音。」在這三種聲音的交替中,完成了櫻桃園的易主。俄羅斯舊生活的滅亡和新秩序的建立,以及契訶夫喜劇精神的構建。

「復調」一詞是音樂領域的專業術語,是指兩段或兩段以上同時進行、相關而又有區別的聲部組合在一起,形成和諧而又統一的整體。這是對《櫻桃園》體裁之爭的最好詮釋。與傳統的喜劇諷刺一類人的惡行,揭露社會本質不同,契訶夫的喜劇是溫和的,是融合了悲劇因素與喜劇因素的悲喜劇。值得注意的是,悲喜劇並不是悲劇與喜劇的糅合疊加,它在本質上仍屬喜劇的一種。它具有嘲諷,但並非無情;它具有幽默,而又稍有傷感。原本櫻桃園的失去應當是最美的消逝的一曲輓歌,是柳鮑芙一家生活的轉折點,其間包含著柳鮑芙與羅巴辛強烈、集中、緊張的矛盾衝突。

顯然,這是將柳鮑芙作為主要人物和主要方面來理解的,觀眾或讀者總是輕易地理解劇中主人公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在閱讀和觀劇中產生代入感。而契訶夫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將《櫻桃園》一劇作的主人公羅巴辛處於一個常被人忽略的位置,以此顯出悲喜劇的荒誕性特點。如此一來,劇作的故事就成了柳鮑芙失去櫻桃園變成了羅巴辛如何得到櫻桃園;就成了貴族地主因為揮霍無度,最終坐吃山空,而突出了農奴出身的商人的精明能幹,勤勞致富。難道不是喜劇嗎?

對主人公主體地位的顛倒是誤讀契訶夫喜劇精神的重要方式。回歸劇作本身,契克夫又是如何在《櫻桃園》中譜一曲復調的悲喜劇呢?從生活的現實角度來講,生活這一事件並無悲喜之分,關鍵在於以何種主體精神去審視它,從而產生同理心,以至拿到審美的藝術美感。在上文中已經確立羅巴辛為主要人物,因此,契科夫是從羅巴辛身上體現其喜劇的精神追求的。觀眾和讀者通常視羅巴辛為不起眼的小人物,因為我們忽略了他,劇中人物也忽略了他,將他處於尷尬的境地。首先是關於羅巴辛的個人情感問題,他是不是像劇中所有人都認為的那樣,是要和柳鮑芙養女瓦里雅結婚呢?在劇作開頭,從瓦里雅和妹妹的談話中就交代了羅巴辛與瓦里雅的感情。妹妹安尼雅認為羅巴辛是愛姐姐的,求婚只是時間的問題;「永遠畢不了業的大學生」特羅菲莫夫索性稱瓦里雅為「羅巴辛夫人」;柳鮑芙向羅巴辛建議向瓦里雅求婚……但羅巴辛本人呢?他是無動於衷的,他在柳鮑芙叫來了瓦里雅之後,和她談論起天氣來。與之相對應的是,羅巴辛倒對柳鮑芙有過幾次真情表露,是「比姐姐還要愛的」。而柳鮑芙卻像「傻瓜」一樣去親吻了老櫥櫃,令人捧腹。在羅巴辛的感情中,他要麼沒有表達,要麼被人無視表達。而這一干人等中,羅巴辛的話語也經常被無視,他們都不願接他的話。如第一幕中,羅巴辛感嘆「日子過得飛快」,而加耶夫卻說起屋子裡的味道來;又如羅巴辛對柳鮑芙提議如何處理櫻桃園,柳鮑芙卻言起「怪難聞的雪茄」來。契訶夫以忽略主人公羅巴辛引起劇作的荒誕性,再表現羅巴辛的主體地位,與文學中的欲揚先抑的手法如出一轍。

從《櫻桃園》的情節衝突來看,櫻桃園的去留問題無疑是整部劇的核心衝突,但這衝突是並沒有由此達到戲劇的高潮,扣人心弦。羅巴辛並非惡意想奪取櫻桃園,成為自己的資本積累,柳鮑芙也沒有在得知櫻桃園的新主人之後和羅巴辛反目成仇,而是回到了巴黎情人的身上。《櫻桃園》不是貴族地主的輓歌,也不是資產階級的凱旋曲,而更像是兩種階級,兩種生活的復調合奏。在這合奏中以喜劇的幽默之手法去撫摩柳鮑芙的痛,慰藉羅巴辛的痛。一開始,羅巴辛為柳鮑芙出謀劃策,要砍掉櫻桃園,租給別人蓋別墅,卻遭到了柳鮑芙等人的或刻意忽視或拒絕,最終使她徹底的失去了櫻桃園。毋庸置疑,這對柳鮑芙而言必定是悲劇的,這意味著她又要重新尋找家園而再度遠行。但個人的悲劇並不代表時代的悲劇,更何況,在柳鮑芙本人看來,,這並不是多大的悲劇,如同一開始她就抱著樂觀主義精神來看待和處理還債的問題,她們甚至還跳起舞,似乎一點不把這事放在心上。而羅巴辛在得到櫻桃園之後,契訶夫特地以提示的語言表明羅巴辛的情緒是「帶著斥責的意味」和「帶著眼淚」指責柳鮑芙當初不聽他的話,更是帶著「諷刺地」口氣迎接櫻桃園的新地主——自己的到來。將柳鮑芙與羅巴辛個人的衝突和貴族地主與農民出身的商人之間的衝突極大地弱化了。

顯然,契訶夫對於喜劇精神是帶有抒情意味的,同樣是追求喜劇精神內涵一笑,但契訶夫的《櫻桃園》體現是可笑之笑,而不是幽默之笑。


契訶夫把櫻桃園列為喜劇…這我知道後蒙蔽了很久。不論是結局櫻桃園被毀還是其中的人物關係,怎麼看都像是悲劇。但契訶夫要認為它是喜劇,那就姑且當它是喜劇。反正我幾乎是邊看邊哭。不過這確實是契訶夫戲劇的代表作之一,風格也很符合契訶夫老大爺的人設,十分…冷淡……甚至情節可能很多人覺得有點無聊…但其中的人物關係和內涵很有意思。特別是關於羅巴辛的感情這條線解讀都很有趣。

我個人是認為羅巴辛是愛柳鮑芙的,這樣一來劇情也都說的通了。開頭柳鮑芙一回來羅巴辛的話就可以感受出來他非常激動且期待。念叨著「她還能認出我嗎」,想著柳鮑芙當初對他如何好。在他被父親打時如何安慰他。他身份卑微,柳鮑芙卻從沒有嫌棄他。後來甚至催促著羅巴辛和自己的養女瓦里婭結婚。可羅巴辛到最終都沒有向瓦里婭求婚,一直支支吾吾沒給正面回應。可以猜想他應該是愛柳鮑芙,柳鮑芙這樣花錢如流水,連流浪漢都不敢拒絕,自己都困難還要施捨金子。沒錢就找羅巴辛借。羅巴辛也是會滿口答應。他幫她出主意度過困難,可柳鮑芙根本就不理睬他,不想賣櫻桃園。這是柳鮑芙的執著。他最終買下了櫻桃園是作為一個商人,從利益角度,但他最終摧毀櫻桃園的時候失態得奇怪。像是狂喜又像是崩潰,這很沒道理。

所以我看的時候感覺羅巴辛應該是對柳鮑芙有感情的,只是兩個人天差地別,柳鮑芙待他好,卻不尊重也不在乎他,一心只有櫻桃園,還想回巴黎追求自己的愛情。這可能也導致了羅巴辛最終摧毀櫻桃園的絕望。他本來是卑微的,哪怕到最後家財萬貫,柳鮑芙也至始至終都沒有在意過或是考慮過他的想法。這樣一故事的複雜性和悲劇色彩又更深刻了。

當然這只是個人意淫…感覺契訶夫下了很大一盤祺…但《櫻桃園》的優秀毋庸置疑。它和通常優秀的戲劇比在情節上弱了不少。看上去沒有那麼曲折,主線故事就是"我讓你賣你不賣那我買了你走吧"…聽上去貌似很無聊…但結合人物關係和性格,他們所代表的社會角色和階級來看,又沒有那麼簡單了。

我一直不認為它是一部適合搬上話劇舞台的戲,情節力度不夠又沒什麼娛樂性。不過讓大家都能看看總是好事情。契訶夫的作品是真的每個時代都合適,放哪兒都有共通性。到現在我們都還得讀。

總之我一個門外漢講不出他的好來。誇不出水平,就只會說真厲害啊……


呀...這個問題其實相當嚴肅...但是詳細答又不是兩三分鐘能說清楚的...

所以我去找了外國戲劇課的兩次論文,but郵箱密碼丟了...論文不見了...

《櫻桃園》真的要被評價的話,只能用「無與倫比」這四個字了吧。

從劇作角度,對具體場面的細節把握和過於戲劇化的場面的迴避,創新性的從事件邏輯的激烈化轉到了情感邏輯的完整。

從文學價值角度,語言不用說了,刻畫不用說了,對氛圍的還原和營造不用說了。

更重要的是,從更宏觀的角度,他很敏感的把握住了當時時代即將來臨的浪潮,他說不清那是什麼,也不去控制它,但他就是感覺到了。

【二十世紀初大家自行腦補

這麼說太簡單了,只能希望這個能給你一個閱讀上的思路吧!

【又及,他是我最喜歡的水瓶座了


推薦閱讀:

如何模仿俄式翻譯腔?
哪些俄羅斯文學作品有關俄羅斯人的命運觀念?
俄羅斯近現代有什麼優秀的文學作品?
俄國的文學作品在世界影響真如此大嗎?還是中國的宣傳導致的?

TAG:戲劇 | 俄羅斯文學 | 契訶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