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東北人口危機?人口負增長會給東北帶來什麼負面影響?
相關新聞鏈接: http://dwz.cn/ZGvzb
1. 東北是我國人口密度除了新疆西藏等特別荒涼的地區之外,人口最稀少的地區。2. 東北計劃生育做的太絕,因為都是國企一票否決,所以東北總和生育率不足1.0,幾乎是全國最低。3. 計生宣傳:少生快富。純粹的扯淡。純粹的謊言。人口越稀少,經濟越差勁,社會越差勁。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東北人所以很多選擇南下到北京等人口密集的城市打拚,這是正常的。
4. 蘇聯解體後,俄國遠東地區很多人選擇了遷回歐洲,很多城市都荒廢了。一樣的道理。
5. 大量勞動力外遷,將導致經濟衰退、然後是社會衰退。=============解決方案:基本無解。1. 首先是廢除計生。鼓勵生育。2. 其次是設法減少人口外流,增加本地就業吸引力。但是這個基本是違背經濟發展規律,吃力不討好。我來告訴你們,為啥東北人口「危機」,2017年,東北還有一億多人。我爺我奶生了我大姑,我二姑,我三姑,我四姑,我老姑,我大爺,我二大爺,我爸,我本來還有個六姑,但我奶奶生孩子實在太多,去世了。孩子送人了。我大姑生育四個子女,二姑四個,三姑三個,四姑四個,老姑兩個。大爺三個,二大爺兩個,我爸就生我一個。
我大姑的大兒子生了兩個,大姑的大女兒兩個,其他均為兩個或以上,以及送人若干。
我大姑大女兒的大兒子正在生育中,其他子侄輩正在逐漸待育。我數學不好,你們誰數學好,幫我查查,這是多少人。這一切,都來自於我爺爺帶著我奶奶,從山東出發,沿著中東鐵路線移動向北。然後,他們生育了一個村莊。我姥姥姥爺一生共生育12個孩子,存活七個。需要我再這樣羅列一下嗎?需要嗎?現在東北一億多人,你們說東北人口危機。可別忘了,七十年前,東北是三千萬人。東北最近是窮了。但農民一家幾十畝地,放眼望去,美美觀觀的玉米地,那是養豬養雞的。人吃不完的糧食,給牲口吃,人就可以吃肉,孩子就可以長得壯。我們也想富呀,我們也想成為江蘇,成為浙江。但我們沒有那個本事,也沒有那個機遇。我們承認。可有些人,嘴上說著振興東北,可實際上,想讓我們東北成為河南!東北人絕不答應!和大家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覺得問題不大。
現在是2016年,先不說南方的先進自動化工廠,就說我們遼寧的經濟主力製造業,都已經不需要那麼多人口了,朱時代大量工人下崗就是一個信號,其實現在依然用不了那麼多人,很多工人在國企裡面還是混吃等死沒事幹,但是政府又不能都讓這些工人都下崗,所以未來製造業的趨勢就是需要人力的地方越來越少,最後一個車間可能也就幾個人,從前幾十個壯漢才能做的工作現在一個帶眼鏡的大學生按下按鈕就能解決,這樣帶來的後果就是一大批人沒有工作了。
舉個例子,現在把河北的鋼鐵停止,河北省還能坐得住么?有污染也得鍊鋼,低端賠本也得煉,要不然那麼多工人靠什麼活著,河北知道關閉鋼廠的後果,因為東北之前已經上了一課,國家絕對不允許出現第二個東北,所以正如某官員說的,河北的鋼鐵已經到了停不下來的地步。
關於人才,這更不是問題,社會的進步就是人才的流動,哪給的錢多人才就在哪,一個工廠在不需要那麼多人力成本的情況下可以創造更多收益,人才引進從來都不是一個問題,這已經不是那個沒高鐵沒飛機的年代了。
關於黑龍江省,我覺得人口流動一定是必然的,現在黑龍江農業逐步實行自動化,原來靠全家合力才能幹完的農活現在一台農耕機一天就幹完了,況且黑龍江省製造業不發達,一定會出現人口流動。現在黑龍江的農民窮么?我覺得不窮,尤其是五常市的農民,哪個窮?即便未來黑龍江人口就剩下幾百萬了,那又怎樣?地還是那麼多地,有森林,有資源,會窮?如果窮真的不可思議,如果你追求的是GDP那我無話可說,因為GDP和人口有一定的關係,如果你追求的是民富,一個農民幾百畝的農田種著,秋天機械一加工,幾十萬到手了,這樣的黑龍江人誰不羨慕?GDP很重要?
再一個就是遼寧,本就是一個高度城鎮化的省份,又是以製造業為主,未來的製造業就是高精尖,根本不需要那麼多勞動力,現在的發展水平也不需要那麼多,4000餘萬的人口都多,這就是為什麼遼寧省的計劃生育部門和全國唱反調,因為遼寧省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口,像遼源,朝陽,凌源,鐵嶺那些城市,未來都會消失變成鬼城,因為沒有製造業,沒有資源,又沒有農業,雖然遼寧老齡化嚴重但影響有限,因為製造業已經從重體力工作轉變為腦力工作,即便65歲退休,依舊能幹的動,同時遼寧又是文盲率最低的省份,整體素質較好。
說了這麼多我表示不看衰,GDP會掉這毋容置疑,但是我相信東三省人會越來越富,別的地方我不敢說,黑龍江這片黑土地人口一但降下去再隨著機械化的提高,民不富都是奇蹟。這裡我們以一個微觀視角,談東北的人口流失:
潘旭升背著一身簡單的行李乘坐火車,從黑龍江隻身來到北京。24歲的潘旭升來自黑龍江雞西,畢業後他一心想來北京,家鄉相對閉塞的環境讓他選擇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尋找更多的機會。下班後,19歲的張帥回到他月租300元、不足3平方米地下室里。2014年,張帥離開遼寧阜新到北京南鑼鼓巷的一家酒吧做服務生,每月4000塊,從早忙到晚。2015年5月,他攢了三個月錢買下一部iPhone 6,他說在老家這是難以實現的。下班後,張帥的生活就是借隔壁的Wi-Fi玩手機。他在qq空間里寫道:「北漂這個詞,絕不僅僅是兩個字這麼簡單。它飽含著夢想,艱辛與人生的酸甜苦辣。」
正在搬家的劉念。劉念,27歲,黑龍江牡丹江人,目前在北京一家攝影網站工作。來北京的4年里,他搬過6次家。今年6月,劉念換了一份工作,打算住到離單位近一點的地方。劉念曾經拍攝了一組叫《牡丹江回聲》的作品來表達自己對家的情感。「每個北漂都有回家的想法,只是多少而已,我肯定也想過,只是從事的行業和對生活的要求來說,目前應該是回不去的。」他說。徐丹青(右)剛給一位朋友紋完身,身體上精緻的圖案,讓朋友覺得很滿意。徐丹青,29歲,黑龍江哈爾濱人,紋身師,現居北京,在大悅城租了一間大的工作室經營他的刺青事業。在北京的11個年頭裡,他一邊畫畫一邊做紋身,因為畫功技術好,已經在北京有了許多慕名來的客源。後海一間酒吧里,歌手大川在台上彈奏貝斯。大川,30歲,黑龍江哈爾濱人。2011年背著自己的吉他來到北京,剛開始人生地不熟,他就到南鑼鼓巷的街頭賣唱。後來哈爾濱的朋友來到北京組建樂隊,他開始在後海的一家酒吧演唱。2015年6月,大川的嗓子動了手術,無法繼續唱歌,深圳的一家連鎖音樂餐廳看中他彈吉他的本事,請他過去。大川已經做好了去深圳的打算,由於老家的音樂環境不佳,大川說,他從來沒想過回去。
趙赫廷和他剛結婚的妻子雯文在北京一家影棚里拍攝婚紗照,為他們不久後的婚禮做準備。趙赫廷,28歲。遼寧丹東人。2013年來到北京,目前在一家不錯的企業里工作。2014年初,因適應不了北京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他曾幾次考慮離開北京,回到家鄉。但由於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妻子也在北京工作,便始終沒有回去。2015年5月,趙赫廷與雯文在家鄉領了結婚證,現在他決定努力在北京工作,並定居在北京。引用自:【活著】回不去的大東北與南方或者一線城市相比,東北還是那個關係社會,10年來進步甚微
四川,湖南等這些省流出的比東北多了去了,也沒見你們替他們操心呀。
我覺得,人少是好事,等人少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東北建立一個特別行政區或者自治區的高度自治的地方,這樣東北就可以提前實現免費醫療和教育,還可以完全放開生育管制
東北的人口還應該再少一點。東北承載不了這麼多人口。東北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很高,不需要很多人種地,東北的工業化水平已經全面落伍,不需要很多工人。東北的第三產業根本沒發展起來,也不需要太多人。如果站在東北人的角度考慮,自然是哪裡好就去哪裡。我們的祖先就是這樣闖關東過來的。現在我們也能這樣闖關里。
個人觀點:1.工資低2.很多公司不按時結算工資3.福利差4.行業少
5.老毛子哪怕留一個出海口在黑龍江之北,情況都會好很多。
東北要振興:
第一,不聽別人瞎忽悠,只問中央要政策。不是先行先試一類,而是在稅收、財政、土地等硬貨上的特權。
第二,耕地只留下可供一億人生存的農用地,其他全部流轉,給工業給商業。東北不再負擔全國人口的糧食供給,如北上廣高收入地區糧食進口比買東北糧食更便宜
第三,不要太聽話。(他們說這段政治敏感……)
在中國,政策配置經濟資源,國家是不是真心發展東北,就看政策優惠大不大。又想讓東北保住全國的口糧,又想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偏偏扔出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讓你承認自己不行。那東北老工業基地這麼多年被國家無償征繳的固定資產折舊費哪裡去了?退回來!
東北的人口危機本來就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註定是要爆發的。原因如下:1.東北地區很早就進入大工廠時代,而那時關內的大部分地區還處在農耕社會2.東北地區的工業建設是由政治力量推動的,並非是市場驅使。無論張氏父子滿洲國還是共產黨都是如此。於是發展了幾十年,東北成了全國最富裕的地區,大企業的退休福利又那麼穩定,大家就不會有『『養兒防老』』的壓力。同時大家也習慣於在一個大企業中生存,自然不會為了對抗『『計劃生育』』而丟掉自己的工作。而同時在東北農村,耕地面積廣闊,生活壓力不大,大家可爭奪的資源就少,於是自然不需要養那麼多兒子。而在關內的很多地區,兒子的數量可是決定這一家在村裡的勢力的。而且大家都是逃荒來的,本身就不是什麼老實人,傳宗接代的壓力也沒那麼大,自然對計劃生育的抵制就小的多。於是我們終於來到了未富先老的社會。那如果東北不出現人口問題,就沒有經濟危機了嗎,當然不是。90年代在人口危機還沒出現之前就已經爆發過一次倒閉潮,而那一代倒閉的企業大多數是軍工企業,原因?用不上了嗎。後來通過振興老工業基地,又續了一命,現在回頭一看瀋陽的大企業:沈飛集團,華晨寶馬,三一重裝,北方重工,米其林。其實和幾十年前沒什麼變化。誰能一張嘴就能說出瀋陽一個有名的輕工業或者第三產業的大企業。而想完全靠重工業撐起一個地方的經濟,還是太難了。而這些又是東北的歷史和文化造成的,這些年接觸了一些基層的政府官員,發現他們比之前接觸的河南(注意是河南,並非經濟發達地區)的政府官員以下幾點特別明顯:1.重江湖義氣而輕視法律規則2.思想守舊排斥先進的東西3.匪氣十足瞧不起知識分子4.公關上都是一鎚子買賣從不長期發展和河南相比都是如此,不知道和南方發達地區比又是什麼樣了。這樣的文化氣息,創業者和中小企業又怎麼生存。而憑藉幾個大企業(內部不知道什麼樣)能留住多少人才。於是又要陷入下一波經濟危機中,導致惡性循環。我大舅是典型的老東北工人,一直認為東北地區的衰落是中央政策所致。當年東北發達時到處援建,而現在東北落後了卻無人來支援,並舉沈高和平高的故事為例。不過市場經濟時代,別人憑什麼要為你填這個坑呢。如果說計劃經濟時代東北的援建的設備和人員是損失的話,那麼後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設備荒廢,人員下崗。更何況,東北的崛起本身就是沾了計劃經濟的光,如果沒有老張和日本人,有人會在東北建這麼多的工廠嗎?把特殊歷史原因造成的經濟起飛認為是歷史的必然,把歷史發展必然導致的衰退歸罪於國家政策,這點和很多香港人真有點像呀。政府官員素質低下,而年輕的一代在這種氛圍中熏陶,估計……真有那麼幾個精英,估計也去外地了。真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個人愚見
所謂東北人口的負增長,
只是相對最近一百多年這個短暫歷史區間的人口峰值有所下降。首先應該理解的是東北人至少分兩種,
原生東北人,包括漢族,泛滿族(源自女真的滿族,赫哲族,錫伯族,鄂倫春族等)另外一種則是闖關東而到此的中原漢族。恰巧我算是這兩種人共同的後代,我只想說點我個人的認知。
爺爺奶奶是純正滿族人,在旗,有滿姓,奶奶的媽媽據說還是他們那個族群的薩滿祭司(是應該這麼說吧,我爸常說的是他姥姥是跳大神的…)說直白點。不要說我爺爺墳在東北,我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爺爺的爺爺的墳都在離我現在居住地三五百里之內的地方。
姥爺姥姥是山東人,三十年代姥爺闖關東到的東北,安定以後又接來了山東姥姥和大姨。
因為兩面都是大家庭,所以很直觀的體會出一些不同。爺爺解放前參加工作,解放後被派往江西,沒待幾年就死活要回東北,連北京都不待。爺奶家這邊的親戚,大部分認定自己是東北人,看到東北落寞充滿了惋惜和不甘,但是從沒有人想到過離開。多想在本地發展。
而姥爺雖然葬在了東北,可是一輩子心心念念的都是山東老家。姥爺家這邊的親戚,其實已經有不少已經離開了東北。在他們看來這裡既然不適合發展那就換個地方發展就是了。
所以我認為東北人口也許在微觀上相對於二三十面前人口峰值是負增長的,但是從宏觀上來講,最多只是外來人口再迴流而已。
大多數人認為東北另外一個衰落的原因是能源枯竭連帶整個經濟模式的崩潰,可是我個人從各種渠道獲取的一些數據來看,東北能源並未枯竭,至少幾年之前我的家鄉還又發現了一個特大型的礦產資源,但是至今沒有開發。
所以,我認為東北衰落的原因是能源結構變化,國家整個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
相對於上一百年中國工業化進程依靠能源就近發展不同,現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物聯網的發展,就東北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來說衰落是必然的。物流成本高於內地,生產成本高於內地,開工時間短於內地,那麼衰落就是必然。
最後,關於每人都在吐槽的,東北行政單位效率低下,政府有效管理能力差,我非常認同。
前一段時間被發小拉去喝酒,因為他幫一個朋友辦了一套工商手續,所以朋友請吃飯。飯桌上我好奇的問了一下,是因為缺少要求的文件嘛,朋友說什麼都不缺,就是拖著七八天不給辦。正好去年我在北京也辦理了類似的手續,從準備文件最後辦理完畢,大概三四個工作日。但是,
作為一個習慣護短的人,我特別想說另外一個事情,03非典時期,我所在的遼寧省周邊京冀蒙吉都是重災區,可是當時的政府部門管制相對及時準確,最終整個遼寧省的感染人數相對周邊省份是非常低的。當時傳言物質會短缺,我所在的地級市市長出面講話,告知百姓本市儲備的糧油夠吃一年,肉禽蛋蔬菜也都可以自給。並且對於哄抬物價的商戶從快從嚴處罰(我所知道的一個賣大豆油的因為大概漲了百分之二十的價格,一上午多賺了百十來塊錢被罰了二十萬),所以非典時期本地百姓生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除了學生,我們取消了期中考試,要求每天不少於一小時的室外活動時間等,也算是因禍得福)。所以,我特別想說,這幫犢子,就是沒逼到份上,要不然他們一樣可以高效辦公。
說完了以上,我想說說個人的一些看法
首先,東北幾千年的歷史上看一直就是塞外苦寒之地,林海雪原地廣人稀,只是最近一百多年搭上了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快車,依靠自己的一些資源成為了相對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現在老的列車到站了,換下一班車了,如果趕不上,那就應該接受東北重新變回林海雪原地廣人稀的狀態。
其次,最討厭一些人把什麼共和國長子,為國家建設出了多大力輸了多少血之類的話掛在嘴邊。每個地區的人都覺得國家對不起自己,別說東北,江浙滬,珠三角,京津冀都一樣。有句話是,只記得賊吃肉不記得賊挨打,那麼反過來也一樣,別只記得賊挨打忘了賊吃肉了。每個地區因為先天條件,在國家發揮的作用不同,一桌酒席,有魚有肉,肯定也有黃瓜西紅柿。少了啥都能吃飽,可是少了啥也不能叫一桌酒席,國家如是。
第三,人口負增長根本不是阻礙發展的大山。
工業上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壓根不需要那麼多工人。農業上東北多平原,土地肥沃本身就特別適合大型機械化農業生產。還有其他行業,也一樣可以找到發展點。不要總把鍋甩給人口負增長。至於其他,行政機關的改革之類的,邊城斗民實在不敢妄打誑語。
本人藝術類專業出身,邏輯比較混亂。只是作為東北人看到這個話題想說兩句。歡迎拍磚指正。
寫的太渣,就謝絕轉載了。————————————)
發布後補充:
看到其他答案,說實話我是在知乎第一次聽說什麼要區別對待東北,主張成立什麼特別行政區,竟然還有什麼希望東北獨立,滿洲獨立啥的。
你們TM瘋了吧,我這種高考三百來分,歷史考試一塌糊塗的人都知道,東北從來就不是一個獨立國家,一直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作為滿族人的我也從來沒想到過自己不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你們腦袋被崩放屁了吧…你們知道相比南方,計劃生育在東北有多嚴格嗎?大學之前同學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而大學的南方同學,很多都是兩三個孩子。
好事,再少點更好。我扯個淡,沒有地域攻擊的意思,表達自己想想法我想還是可以的。我家裡,姨夫表哥,舅媽都是東北人,以前對東北人沒有不好的印象。但是我去了北京之後,對東北人異常反感,北京很多出租房業務員是東北的,坑蒙拐騙不少,中雲置地很多都是東北人,以前在青雲大廈上班時候經常見打租客。不信自己搜。我自己租房也被騙過,所以整體印象就很差。很多人討厭公共場合抽煙,大聲喧嘩啥的,東北人更是愛咋咋呼呼的,晚上大排檔不少見吧,當然別的地方的人也差不多。我北京的同事自己是東北人,都不太能接受東北人咋咋呼呼的性格。還是匿了
片面點講,作為一名中國政法大學的在讀大學生,我絕對不會選擇畢業之後回東北工作,因為在東北公平和法制觀念與關內相比太薄弱了,學無用武之地,哪怕在東北會活的很滋潤。法律的實施尚且如此,其餘的事情上當然更甚。這就是東北的關係社會。我們只想公平的靠自己活著。
作為東北人的我看到這個消息真的很心痛。每個地區的發展都離不開國家的政策,與其說東北經濟走向衰落不如說國家現階段發展中心不在東北。
東北作為老工業基地在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期,為建立獨立完善的國民經濟體系,推動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做出了歷史性極大貢獻。它既是我國化工業的重要基地也是農副產品生產基地。
然而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體制機制等多種原因,東北老工業基地開始走向沒落。
現在來說說人口問題。
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共流出人口400餘萬,減去流入的人口,東北地區人口凈流出180萬。初次看到數據還是嚇了一跳,不過細想一下以我身邊同學,大學很多考出了東北,也包括我,並且離開東北上學的同學都表示畢業更希望留在外面,我也不例外。我在成都上學,看到了成都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作為一個普通人我當然希望可以藉助更好的平台工作生活。東北現在一大危機在於高素質的人口外流,都去建設北上廣等大城市了。而留在東北的一部分是家裡關係很硬的能在家混的不錯的,國有企業或者公務員,追求安定。這會帶來一個危害就是危機意識弱,缺乏創新精神。還有一部分,可能就是因為家庭環境因素沒辦法受到良好的教育僅僅靠勞動養活自己,沒辦法談建設東北。
題外話,很多人對東北人印象不好,覺得東北人野蠻。我在成都上學,很多同學都覺得我不像東北人,說我性格太溫柔了,還樂於助人,比較像南方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東北人其實非常熱情善良,好打抱不平。去年冬天跟閨蜜在哈爾濱旅遊的時候,一路上遇到各種好心人。中午我們要打車去冰雪大世界,師傅說冰雪大世界晚上有冰燈比較美,現在去要在那裡呆很久太冷了,不如去索菲亞教堂轉轉,看看教堂喂喂鴿子,還告訴我們一會兒坐哪個公交車去冰雪大世界,投幣才1塊。我們就欣然聽了師傅的話,要知道打車到冰雪大世界要30多塊,到索菲亞教堂才8塊。他是真心希望我們可以在哈爾濱玩兒的開心,而不單單是賺錢。
關於東北人比較愛裝B,這個我承認,也確實需要改進。想要改變這種大家覺得東北人不好的印象就需要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80、90、00後不要做出那些不好的事情。如果你真的熱愛家鄉,希望你言行上做好,不要衝動。窮山惡水出刁民別噴,我佳木斯的
東北戶口不限制計劃生育不就得了,簡單,歡迎遷入
墊底就墊底嘍,反正我們東北人覺得這麼活也挺舒坦的,人少還不好,去其他城市讀書坐個車都要擠死。萬分想念東北。順提我覺得長春大連哈爾濱什麼的人已經挺多的了。
根本無解
推薦閱讀:
※面對突發的(也有可能是預謀已久的)負面事件,比較正確的危機公關的思路應該是怎麼樣的?
※《羅拉快跑》這部電影主要想表達什麼?這種有大量重複內容的電影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