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把自己的錢放銀行賺利息就可以了,還需要去賺錢嗎?
十幾年前,老家發現高品位的礦了。有的房屋要拆,有的地要挖掉。政府不出面,都是開礦的一家家的談。出了好多個百萬。有一家最窮了,但他房子下面就是最優質的淺層礦,賠得最多,當時最有錢。現在又是是最窮的。這個對比夠啟示我一輩子的了。
只有那些本來就有掙錢的能力,只是缺乏本錢的,迅速成了千萬,還有億萬的。不是自己辛辛苦苦得掙的錢,花起來最快。再加上各種目的人的接近。我還記得很清楚,當時大人小孩都在討論100萬存銀行,一年利息多少,一輩子吃穿不愁。但是真正這麼做的人,現在都窮了,沒有例外。還有個百萬,在城裡買房子,包二奶。二奶成了小三,房子後來也成了她的。後來錢沒了,小三和她離婚了。回到村子,房子沒了,地沒了,也不受人待見。打山貨過活,一次闖到樹叢的馬蜂窩了,被馬蜂蜇死了。還是她的前妻給收的屍。前妻也夠慘的。這個百萬在城裡瀟洒的時候,(前)公公婆婆都是她料理的後事。
一旦有錢,如果沒有理財能力和守住財富的能力。錢散起來很快的,還別說增殖了。錢存銀行,是一種選擇方案,但是人性這個東西,不會按照利息公式走的。
************************修改******************************補充一點我的思考*****************
既然題目問存銀行,我就說說存銀行的事。開始是存銀行的。後來就取出一部分來。後來就越來越少了。其實,我覺得,80%的人,給她或他一百萬存款,都會走一模一樣的套路。想著自己有一百萬存款該怎麼理財,和真的有一百萬存款時的心態是不一樣。尤其是沒有經歷掙錢過程中對社會和人性的認識的,很快就花完了,要麼被各種周圍影響,最終是錢沒了。只是當前階段,法制比較健全,別有用心的人相對少數。如果將來錢越來越難掙,會有很多人去打有錢人的主意的。所以,不要羨慕那些富二代。他們的錢,如果沒有繼承老子老媽的素養,待老子老媽一老,到別人的口袋只是分分鐘的事。屌絲們,我們艱苦奮鬥,是榮光的,是王道!
************************************奮鬥ing不再一一回復*****************************************
假如一個有錢人,20年前有100萬,他感覺北京房價太高,選擇把錢存銀行,當時北京房價4600元/平米,100萬可以買217.39平米。
10年後的2007年,他當時存在銀行的100萬,加上利息有152萬(1997年的五年期存款利率是6.66%,2002年五年期存款利率2.79%),當時北京房價9800元,他可以買到155平米的房子,他感覺房地產泡沫太大,房價肯定會降,把錢繼續存銀行。
2017年的今天,他本金加上利息238萬(按2007年的五年定期存款利率4.95%,2012年五年期存款利率5.10%),北京現在的房價按6萬/平米算,他現在可以買到40平米的房子。
不知道現在的238萬,在北京算不算有錢人。如果20年前在北京買下217.39平米的房子,現在房子資產應該有1300萬,更別說哪些只付首付、通過槓桿投資房地產的人了,資產過億都有可能。
下圖為1992-2013年北京房價的變化圖:
1000元,存27年,現在給5000元。
當時是1989年,這是1989年的一份報紙,歷史的經驗和教訓。
看到這房價,當時的100萬,在北京能買6套100平米的房子。如果當時選擇存銀行,就算現在變成了500萬,也只能在北京買1套不到100平米的房子。
假如現在有1000萬,存在銀行,靠利息會過上有錢人的生活嗎?
假如現在某人現在有1000萬,按5年起定期存款(整存整取)利率2.75%計算,存5年、10年、20年後:
按複利計算,1000萬,5萬本息和1145.3萬,10年本息和1311.7萬。
如果存的是1年期,1.5%的利率,就算有1000萬的資產,每年15萬的收益,如果光靠收益來過日子,還是過不上有錢人的生活。
看來有錢人,把錢存銀行,靠利息收入也不能保證過上有錢人生活。
所以,有錢人把錢存銀行是很傻的選擇,就算投餘額寶,1000萬一年也有40萬的收入。
其實社會真實現象是「窮人到銀行存款,富人到銀行貸款」。也就是有錢人才不會傻到把錢存銀行,只有窮人為了安全,以後的養老保障等等,把錢存銀行,結果就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
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是補貼富人」。
30年前的1萬元,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255萬,現在100萬10年、20年後值多少錢?
基於2012年年底以來的數據預測: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計算出來2012年底以來中國的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年增長率約為13.9%,通貨膨脹率6.3%,我們不妨來預測一下,現在的100萬元,10年後和20年後分別相當於今天的多少錢。
按通貨膨脹計算:100萬元10年後購買力=今天的54.28萬元;20年後購買力=今天的29.47萬元。
按貨幣發行量的比例計算:100萬元10年後財富比例=今天的27.21萬元;20年後財富比例=今天的7.41萬元。
負利率可能會成為窮人的災難
目前更關鍵的是負利率來了!負利率可能會成為窮人的災難。因為低收入人群的風險承受能力較低、對資產價格的敏感性較弱,他們難以通過風險資產配置來提高收入。所以,前期的非常規貨幣政策對有錢人更加有利,進一步擴大了窮者越窮、富者越富的社會收入分配差距。
2012年出版的《窮思維富思維》認為:房地產是中國普通老百姓抵禦通脹的惟一工具。而事實證明,在前幾次通貨膨脹期間買房的人不僅沒有使自己的錢貶值,而且基本上都是賺了錢的。當然,現在的情形,並不是所有的房產都能讓你跑贏通貨膨脹,只有部分房產才能讓你抵禦通貨膨脹!
負利率時代,有錢人一般都會從銀行貸款,然後進行資產配置,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
所以,越有錢的人,錢越不會存銀行,不僅如此,還會儘可能的從銀行貸款,畢竟貸款利率低,通過槓桿來投資,並且用這些錢來賺錢。
==========================================================================
那麼問題來了,有錢人不把錢存銀行,那把錢放哪裡?
有錢人也被稱為高凈值人群, 高凈值人群一般指資產凈值在600萬人民幣(100萬美元)資產以上的個人。
1、房地產投資
近幾年,房地產是中國老百姓抵禦通脹最有效的工具,也是有錢人最賺錢的利器,催生了一大批中產階級和高凈值人士。不過目前房地產市場告別黃金十年,有錢人對投資性房產的興趣大幅下降。
2、股票、債券、基金
股票雖然是「一賺二平七虧」,但有錢人能在市場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包括內幕消息等,以及通過所謂的莊家操作,在股票市場中還是比小散賺錢。一部分有錢人也會購買國債等債券,畢竟風險相對較低。目前市場上基金類型較多,也是有錢人投資選擇的類型。
3、私募股權投資(PE/VC)
私募股權投資一般門檻在100萬及以上,隨著經濟轉型與多層次資本市場,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士接受了科學的資產配置理念,私募股權投資對他們而言更有吸引力。調研顯示,57%的高凈值人士將「私募股權投資」作為主要配置資產之一。並且有70.8%的高凈值人士未來計劃增持。
也有一部分有錢人轉型到天使投資人,其中不少人是退休的投資銀行家和創業投資家,像李開復、雷軍、周鴻禕、徐小平、薛蠻子等知名人士轉型做天使投資人,成功投資了一批初創企業並獲得巨大回報。像滴滴最早投資人王剛:2012年投了七十萬,賺了幾千倍。現在連很多演藝圈明星都涉足到天使投資中。
中國經濟轉型期,以大數據、人工智慧、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經濟催生了大量的投資機會,尤其對於PE/VC來說。另一方面,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構建為私募股權的投資與退出營造了更寬廣的空間。
4、海外投資
數據顯示,境外投資的熱度持續上升,預計未來兩年境外投資將保持增長勢頭。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超高凈值人群中,海外投資佔比明顯高於普通高凈值人士。這說明境外投資在頂級財富圈層中的需求越來越大,海外投資市場未來將有更多需求。
從李嘉誠近幾年瘋狂的在海外進行投資,可以看出海外投資的趨勢,畢竟華人首富,比常人有先見之明與深謀遠慮。
近兩年隨著人民幣貶值預期不斷加強,資本賬戶的逐步開放,國內外資產收益率差距的收窄甚至倒掛,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優質投資機會的高凈值個人也越來越多,有錢人主要通過海外投資來分散風險。
5、信託投資
信託被稱為有錢人的「標配」,有較高的門檻,大多產品是100萬起投,收益能在8%左右。
近兩年家族信託在我國的實踐已經拉開了帷幕,家族信託也被作為財富傳承的工具,信託公司作為受託人,擁有專業人員打理信託財產,為家族財富的保值增值提供更好的保障。
最近很火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結尾劇情中:高小琴為了照顧她和妹妹的兩個孩子的一生,在香港設立了一個2億港幣的信託基金。一般人對「信託基金」沒什麼概念,籠統的認知就是信託基金可以給孩子提供很多很多錢。但是在中國富裕階層,這個詞並不陌生,甚至很多大企業家早就已經設立了海外信託。
6、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也是目前國內富人選擇的主要方式。這裡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不是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收益也相對高點,銀行存款幾乎沒風險。
7、其他
包括黃金、外匯、期貨、金融衍生品、藝術品收藏等,(金融衍生品等風險極大,需要謹慎,適合有極強的專業能力的人去玩)
下圖為:2015年高凈值用戶整體增持產品類型:
數據來源:2016年興業私人銀行與波士頓諮詢公司開展的高凈值客戶調研,家庭可投資資產大於600萬的樣本總量為1074名。
圖中的銀行理財50%,指的是高凈值用戶樣本中有50%的人資產配置中有銀行理財產品。
圖中實物投資包括藝術品、古玩、美酒等。
顏色較深的股票、PE和VC、黃金、海外資產屬於這部分高凈值用戶未來興趣更大的板塊。
下圖為:高凈值人群計劃未來增值的資產類別:
資料來源:九次方大數據
中國的富裕階層日漸注重海外投資,目前已經有意識地擴大海外資產的比例。同時也加大了PE/VC、股票的投資比例。
通過以上資料可以看出,有錢人的理財渠道是非常豐富的,通過資產配置,實現財富穩定增長。
說完上面這些比較傳統的理財後,說說互聯網金融理財,也被稱為「屌絲」理財,其實很多有錢人也投資互聯網金融理財,曾經投資某P2P平台時,見過賬戶凈資產達到3000多萬的投資人,按年化10%來算,每年的投資收益就300萬。
8、互聯網金融理財
從餘額寶拉開互聯網金融的大幕開始,互聯網金融越來越火,各大企業紛紛推出理財產品,像餘額寶、理財通、京東金融等。互聯網金融理財主要包括比特幣、P2P、活期理財、眾籌等。
1)比特幣
最近比特幣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關,創歷史新高。而在2016年12月份,比特幣價格不過是900多美元。分析師表示,這一輪暴漲得益於全球監管規範化,企業和銀行對該技術的廣泛關注,以及交易量的上升,比特幣價格自2016年初開始穩步增長。
比特幣雖然近期漲勢迅猛,但並不適合大多數投資人。
2)P2P理財
P2P很適合平常百姓理財,畢竟門檻低,收益穩定,且大多數平台是保本息的,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研究,選對平台就行。
目前P2P平台較多,魚龍混雜,風險相對也比較大,盡量選擇那些合規安全的平台進行投資,不要貪圖高收益,最好選擇那些已經銀行存管的P2P平台。大家要學會對P2P平台正確認識,選擇平台可以參考網貸之家的排名和數據,比較有參考價值的。
平台合規性非常重要,P2P監管辦法今年8月份就要實施,對P2P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具體平台自己去選擇,選上3到5家左右,平常有閑錢就放進去,很省事,但不建議放的太多,最多佔個人資金的60%。
3)眾籌
大家可能都聽過京東眾籌,眾籌是一種創業和投資的方式,參與需謹慎,特別是對項目不夠了解和投資數額較大的項目。目前市場、法律、監管相對滯後,各項制度不夠完善,風險比較大。
4)活期理財產品
像餘額寶、時間價值網秒利寶、京東小金庫等,活期理財主要用於日常開銷,提現幾乎秒到,不影響平常使用,還信用卡也方便,風險比較低,可以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種,佔個人資金20%左右。
目前大多數活期理財是貨幣基金的形式,T+1計息,今天15點以前轉入的,明天才開始計算收益, 周四15點以後轉入,下周一確認份額,也就是下周一才開始計息,所以要注意轉入時間。
對於我投過的活期理財產品中,比較推薦時間價值網秒利寶,因為是按秒計息的,就是轉入就開始計算利息,資金不站崗,收益5%,比餘額寶要高一些,安全性方面已經銀行存管了,又疊加履約保證保險,比目前大多數P2P平台要安全,具體可以去網站上看一下:
【時間價值網】安全專業的活期理財平台_互聯網金融平台新人註冊送18000元體驗金,剛開始可以只用體驗金體驗一下,我選擇投資平台是一般都先從體驗進行嘗試,看是否合適。
當然,如果想投活期理財也可以投餘額寶,平常在淘寶購物也方便,以前我20%的個人資金就全部投到餘額寶中,後來發現了時間價值網,感覺比餘額寶更適合一下,現在正在投資中。
高凈值用戶有高凈值用戶的投資方式,對於平常百姓,我比較推薦互聯網金融理財,畢竟門檻低。
我目前還不是有錢人,自然沒有高凈值人群這麼多投資渠道,但還是需要理財,一方面來抵抗通脹,另一方面也是在積累財富的必經過程。我現階段主要將錢投到股市、P2P、活期理財中,保持平均年化收益8%-10%就行。
當然需要去賺錢了啊,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需要去追求自我價值啊。
在家境比較富裕的家庭中,你在一個家中的地位和有多少的發言權,跟你的收入是有密切聯繫的。人有錢了,肯定想追求的就是名利。其實你讓一個人選錢或者是權,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選錢的。一些比較上進的富二代更希望的是靠自己去獲得別人的尊重,而不是靠自己父母的名字去贏得別人「表面上的尊重」。
二,你錢放銀行都跑不贏通貨膨脹,每年其實購買力都在下降。
因為通常銀行的利率都低於每年的通貨膨脹比,你現在的錢肯定比以後的錢值錢的多。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富二代出國去學商去學投資。會投資不光光是要賺多少多少錢,很多人學投資只是為了守住家業不讓自己家的資產貶值並且穩步提升,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三,你到了不同的階層圈子裡的人也不一樣了,人比人比死人。
你在一個工薪階層的人里肯定覺得在大城市有房有車就很幸福人生圓滿了,可是在有錢人的圈子裡想要得到別人認可的難度都大得多了。有車有房是標配,在上海有幾套房都並不稀奇。周圍每天都是各種人投資成功創業成功年薪幾百萬的,你放銀行的那點利息錢跟別人比根本不夠看,只能逼自己出去闖。
四,有時候不是你想去賺錢,而是周圍的人「逼」著你去。
很難想像有錢人的階層人脈和信息有多多。跟周圍的朋友吃一頓飯喝一杯茶都能交換到很多常人根本不可能得到的信息。你擁有這些行業信息,家裡又有資本,對他們來說出去創業賺錢比普通人成功的幾率大太多了。一個普通人難得聽到一些商機還要蠢蠢欲動呢,他們周圍天天被這些環繞,能在家安心的躺著吃利息嗎?
五,時代變化的太快了,未來不可預測,擔心坐吃山空。
說實話現在ai的迅速發展,各種行業的革命,不管是什麼樣的企業,有多少多少房產,其實都是有一部分不穩定性的。有不穩定性就有風險,你自身沒有價值,父母會老房價可能會掉行業可能會落寞,你從小養成了高消費的習慣,萬一情勢對你不利,你到時候怎麼辦?只有擁有了自身的價值才能在任何時代的變革下保持全身而退。
先想到這麼多,後面想到更多的再來更。
發現又不小心把評論設置錯了,弄回來了歡迎大家討論。
現在美帝長期死期存款的利率差不多是2%吧。如果你要年入20萬,你就要有1000萬存進去。考慮到錢要貶值,你需要2000-3000萬,然後利息滾利息,每年還只拿等於今年20萬的錢。現在年入20萬的人才幾個有3000萬的現金?
所以當你有3000萬的時候,操作一下,年入200萬,才是合適的。你看,有3000萬的人的工作值180萬,為啥不工作?
00年上小學,5塊零花錢我都覺得自己走路帶風,買起辣條毫不手軟。
06年上初中,50塊零花錢我速食麵都是3包一起買。09年上高中,500塊零花錢我雞蛋灌餅都加兩根腸。12年上大學,1500塊零花錢我大份黃燜雞外賣說叫就叫。16年參加工作,5000塊工資我說去哪家飯店就去哪家飯店。如今……辣條也不止5毛一袋,喜歡的速食麵也5塊一包,三塊的雞蛋灌餅變成了十幾塊的黃太吉,黃燜雞也變成了輕食白領套餐。我再也看不上5毛的辣條,1塊的小浣熊,路邊攤的雞蛋灌餅。更多的,我想旅遊,少說幾千塊,我想買表,少說幾萬塊,我想買車,少說十幾萬,我想買房,少說幾十萬,我想實現理想,少說幾百萬。再有錢,也抵抗不了通貨膨脹,慾壑難填。
在北上廣一套寬敞學區房就上千萬的時代,擁有過億現金存銀行說不定能從40歲退休並過上理想又體面的生活還能為下一代留下足夠的教育支持。手裡就百千萬,尤其是靠拆遷只出不進的主,不如再奮鬥奮鬥更保險一點。有錢人,看錢不是錢。而是作為社會權力來看。小資看錢還是錢,即便投資股票還是做小買賣,終究是為了貼補家用。大資與小資的差別就在這裡。
小資問,大資你這麼多錢,怎麼不去躺著吃利息呢?這好比小孩問你,你掙錢為什麼不多買幾隻雪糕?有錢了,看錢如權。在公司里,股權代表發言權。在與政府打交道時,資本就是實力,獲得尊敬的本錢。在商業談判里,資本就是談判籌碼。這明裡暗裡都是權力鬥爭。對此,資本大佬們頗有心得——錢掙了兩千萬,就不是給自己掙的了,房車女人等都不缺。窮奢極欲不過如此,他們覺得繼續掙錢就是為社會服務。當然這是一種覺悟。掙錢的確可以成為一種信仰。不過資本大佬們還是為自己,不過他們的覺悟因有錢而提高了,此時說他們掙錢,謀求的是地位,權力——這是一種政治鬥爭。他們成為了政治家。在政治權謀,戰略預判,指揮行動中縱橫捭闔,樂此不疲。這就成了榮耀,如同開國皇帝縱橫捭闔打江山一樣。他們由此成了戰略家,擁有高級的格局意識。你對著這些戰略家問——你們有錢為什麼不吃利息呢?我想戰略家如果回答,可能會回:因為銀行是我開的。綜上,實際上,與人們的普遍認知相反。人是越有錢越覺悟。而非越沒錢越覺悟。或許對大佬而言,用資本交換政治權力無可厚非——所謂紅色資本家。但對小資而言,就只能遇到殺牛宰羊,光屁股進公社這樣的消極抵抗。小資只能看到消費這個層面。比如吃利息。金融共產主義學堂:eziv587我從資產的角度來說下這個問題吧
現金是資產的一種,短期來說,現金是好東西,長期來說,現金是貶值的非常厲害的一種資產;
每個人這輩子總有那麼幾十年,而幾十年這個周期,如果你的錢一直放在銀行里吃利息,只要時間足夠的長,(通常30年就足夠表現出嚴重性了)你的資產結構基本就是持有現金資產,30年下來,原本你可能1億的身家,現在的購買力可能只有原來的幾分之一。如果一開始本金足夠的多,或許你還可以靠吃利息過一輩子,但無論如何你這一路只能越來越窮。
作為富人,當然還是會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富人肯定都不會選擇放銀行吃利息。
富人的選擇通常是把大部分現金資產換成其他資產,使得你的整個資產組合更能應對通脹,甚至是創造財富。長期來說,企業資產是非常好的東西,一個優秀的企業會在長期中生存下去,並創造出源源不斷的現金。所以聰明人手頭更多的是持有優質的企業資產。不信你看看馬雲、馬化騰他們,手頭都是什麼資產?一個手頭的資產是叫阿里巴巴的公司,一個叫騰訊的公司~是公司而不是現金!
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是「我們應該怎樣賺錢」。
大道至簡,賺錢的方式不外乎兩種:
第一種是主動收入,主要包括上班賺的收入,做生意賺的收入,影視體育明星唱歌踢球打球的收入
第二種是被動收入,主要包括股權債權投資收入,理財產品收入,房租收入,炒房差價收入,版稅收入,等等
銀行賺利息,只不過是被動收入的一種,也是一種賺錢的方式。 所以題主的問題更準確的表述就是:有錢人通過把自己的錢放銀行拿利息的方式來賺錢就可以了,還需要通過其他渠道來賺錢嗎?
這樣一表述,你是不是就恍然大悟了?很顯然,有錢人的賺錢渠道遠不止銀行利息。因為銀行利息在中國是一種很低效的賺錢方式,中國的銀行體系並沒有像西方那樣市場化,老百姓在給銀行存錢的時候處於很弱勢的地位(只要看看稍微強勢一點的貨幣基金如餘額寶的利率就知道——他們就是大額存單)。所以,很自然的,在社會中處於強勢地位的有錢人不可能採取弱勢的方式去賺錢。
至於很多答案中說的通脹,這其實和「錢的時間價值」有關。錢,最值錢的是什麼時候?就是現在。你現在手裡持有的流動性,擁有著無限可能。如果你選擇把錢放在低效、弱勢的渠道,那麼就像在馬拉松賽跑中主動穿一身沉重的練功服一樣,很快就被其他選手輕鬆超越了。
這就是所謂「跑贏/跑輸」通脹的原理。「通脹」並不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反映的是社會上所有的錢的平均奔跑速度。當你作為一個有錢人,選擇把錢放銀行賺安穩的死利息的時候,很多更加大膽的有錢人,採取高槓桿、鋌而走險做生意,獲得了比你高得多的回報。在這種情況下,你就遠遠被他們甩在後面了。
但是,一個社會的通脹並不是永遠高企。在經濟處於相對低迷的時候,社會上投資、信貸不活躍,這個時候大家手裡的錢奔跑速度都慢了下來。於是,在此情況下即便你放在銀行,受到的損失也不是特別大。
回到有錢人這個話題。有錢人賺錢的方式千千萬萬。當然,其中一般不會包括老老實實去上班。有些答主從自身角度出發,覺得有錢人總要找點活干吧?甚至恨不得有錢人都像他們一樣996吧?其實並不然。有錢人雖然不屑於放銀行,但他們可以炒房炒股啊?他們可以做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啊?他們可以玩玩古董藝術品啊?或者就是最通常的當企業老闆,管理者。
但不管哪種模式,有錢人的生活都是相對自由的——只要他們樂意,他們完全可以把錢交給信得過的財富信託機構,然後自己去打打高爾夫,花天酒地,或者到處遊走搞一些騷操作。這與題主所說的「錢放銀行」其實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很多答主不願意麵對他們自己每天要吭哧吭哧擠地鐵,而有錢人卻能逍遙快活的事實罷了。
即使有錢人出來工作,那也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或者是家族的逼迫,比如我認識的一個溫州億萬富豪家庭出來做會計師的,就是因為在澳門賭錢輸了幾百萬以後被長輩說不求上進,於是灰溜溜出來幹活了。
***************
我的新書現在已經可以通過淘寶先睹為快。上淘寶搜索「從零開始玩轉家庭理財」,拍下以後會自動發貨。淘寶鏈接:http://c.b1yp.com/h.RZKfQD?cv=VVmZZwN7pz7amp;amp;amp;amp;amp;sm=0ec9d2 ,或複製這條信息¥VVmZZwN7pz7¥後打開 手機淘寶
皇帝用金斧頭砍柴啊啊啊啊啊
再說一遍,
有錢人都欠銀行錢!利息很低為什麼不借?上槓桿才能戰勝不用槓桿的對手。
第一,有通脹,而且目前通脹率不低,富人資產總體的收益率,最低要求要能跑贏通脹。目前通脹率必然不是統計局公布的那點,實際看國債收益率,4點多。這基本就是社會無風險成本了,而由於人還是有吃喝開銷什麼,根據你的消費水平,而富人消費水平都較高,所以花的時候比較多,所以要求實際的資產總收益要達到7-10才能維持住現有生活水平。銀行那點存款利息通脹的跑不過的,存銀行肯定是不停貶值的。
第二,要明確什麼是資本,資產和資本不一樣,能帶來現金流的是資本,也就是資本只是資產的一部分。例如你買了個首套房,用來自住的。那麼這個房只是你的資產,不是資本,而買個二套房,用來出租,房子漲了以後再賣,這樣的才是資本。當這部分不能產生現金流的資產在總資產裡面的比例越大,那麼對剩下的這部分產生現金流的資本的收益要求就越高,要維持住現有生活水平就越難。例如自住房,還有開的車,自住房一般不賣,車也一直在貶值。所以你看在一線城市,有套房子就資產幾百萬甚至上千萬了。但是很多都是用來自住的,這部分人不工作,還能靠房子增值後賣了吃飯么?
我們用公式來說明,總資產*資產總收益-花銷≥總資產*通脹率
也就是總資產-資本+資本*投資收益率+其他收入≥總資產*(1+通脹率)+花銷,其他收入就是我們的工資和其他一些收入。
根據公式,投資收益率≥(總資產*通脹率+花銷+資本-其他收入)/資本
那麼我們舉例,總資產4000萬,資本3000萬,通脹率4%,花銷50萬,其他收入0,那麼要求的投資收益率≥(4000*0.04+50+3000+0)/3000
即投資收益率≥1.07,也就是這樣的情況需要買年化收益7以上的理財產品。這樣才能維持住現有水平。
由於實際情況往往比我們理想情況要複雜很多。我們要預留現金以應付開銷,生活中充滿了意外,要我們額外增加花費,實際中,我們用於投資的比理想狀況的更少,那麼我們就只兩個辦法來應付這些意外的增加的開銷,1是
我們尋找收益率更高的投資項目,2是我們增加其他收入。一般我們都是採取雙管齊下的方式。而且富人也有提高現有水平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滿足於維持現狀,所以一方面,我們尋找更高收益的投資項目,一方面我們增加其他收入。
從這,我們的富人根據側重點的不同,就分化出來了,重點在提高投資收益率的,需要專業的投資技能,或者自己做生意,也就是我們了解的一些投資人或者企業老闆。側重點在增加其他收入的,也就是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也就是一般我們接觸到的企業中高層。
這兩種人群就構成了我們富人的主要人群。
而我們了解的富二代,因為富一代已經做到了前面我們所說的,也就是富一代大多數是專業投資人,企業家,企業中高層。富二代是在富一代的基礎上產生的,實際上他們並沒有原始的資本積累,在富一代的角度上來看,他們其實是富一代的附屬,增加了花費,降低了投資收益率,也減少了其他收入。大多數富二代由於目前年齡在20-40歲之間,30歲以上的不多,僅僅憑他們自身的能力,大多數都是維持不住目前家庭的現有水平的,他們是在富一代能力強的基礎上產生的富人階級。
富一代越強,富二代越輕鬆,他們在家庭實現了財務自由的基礎上,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或者家庭要求他們做的事。等到富一代年老,富二代開始接班,富二代們成長到能維持家庭水平的情況,那麼家庭就繼續維持或者增長,富二代不務正業,那麼富人家庭也可能因此衰落。
最後題主說的,富人把錢存銀行光吃利息,這種情況在富人裡面基本不可能出現的,如果如果這麼做,那麼這個富人家庭可能就因為一代甚至兩代人就衰落下來了。就像80年代萬元戶,因為經歷了一個非常高通脹的時期,存銀行肯定虧死了。90年代的百萬富翁,90年代到現在20多年,正好一代人,而且通脹雖說比現在高一點,但是也還是一個水平上的,所以用90年代的百萬富翁來說明比較好,百萬富翁錢都存銀行,到現在也就是個幾百萬,。已經從富人階級跌入中產了。
我學車時,駕校教練,南京市中心有三套房,郊區有四套房。
他本人初中畢業,老婆普通工人。有這麼多錢是因為拆遷,具體怎麼拆的不知道。我問他,你現在一個月兩千多的工資,放在銀行的存款利息都不止這些了,還要來駕校上班幹什麼?
他說:如果我不上班幹嘛?我不懂投資,不懂理財,沒有文化,這樣天天憋在家裡,憋在家裡又能幹嘛?天天打麻將?喝酒?然後跟一群混混弄出一些事來還是跟他們弄出一身病來?所以出來找點事做,不為錢,只為了,不閑著。以上原答案
------------2017年9月9日更評論區心疼那位讓教練去追逐詩和遠方的人,文化層次不同,追求也許不同,或許如評論區有人說的,駕校教練就是他的詩和遠方。說起這個教練,他真的很耐心,每一步都教的很好,至於粗口,駕校有關於粗口的規章制度,直接開除。至於富人,我們公司市值四五千萬,我公司董事長,除了要出去面對重要的客戶或者領到才把公司的車開過去,否則永遠是擠地鐵坐公交打車。換句話說,張召忠先生不也每天地鐵嘛。至於很多沒有多少文化不懂投資的富人,如果自己有錢了就想不上班的,沒見過富之後十年後還富的,要麼離開人世的,要麼敗光了,要麼就坐牢的,更離譜的是進了戒毒所的。我覺得你們誇大了通脹的作用了,過去幾十年漲價的主要是房產和人工,其他東西比如雞蛋並沒有漲價多少,再比如你十年前一台電腦多少錢?現在一台電腦多少錢?說不定還降價了許多。
過去幾十年的通脹背景很特殊,首先是巨大順差以及外資投資帶來的外匯占款急速增加,然後是巨額地產基建投資帶來的信貸擴張,這兩點在未來都無以為繼,未來通脹的主要動力之一來自老齡化帶來的人工成本上升,但作用多大其實是存疑的。你們看看日本吧,地產泡沫破裂後通縮了多少年了(當然日本通縮有外因)。起碼未來一到兩年內國內是處在一個通縮的環境之中,各種貨幣基金收益率已經到5%了,短期內真不一定有多少資產跑得過現金資產。扯遠了,題目是有錢人吃利息就行了不用去賺錢,我覺得一定程度上是成立的,有錢人確實不需要像一般人那樣為了工資受雇於老闆,他們可以有各種方式賺錢。何況有錢人不會只存定期的,不說他們有什麼特殊渠道,就算公開渠道投資到一些穩定的低估值得白馬股上,長期來看收益也比普通人工作回報更高。無橫財靠勞動致富太難實在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悲哀。我以一個窮人的身份來揣測有錢人的想法。
做人和做公司是一樣的,做大資產負債表和保證現金流。
我接下去的討論基於一個前提:富人是有慾望的,希望更進一層的。因為我想如果一個沒有什麼慾望的人應該很難變成富人的,就算命比較好,是個富二代,坐吃山空,那麼也遲早變成窮人的。
我們所看到富人的外在豪宅豪車都是資產端,對應的必然有負債端和所有者權益。我不排除負債很少的人,即高凈值人群,他們能夠做到高凈值,必然是有很高的現金流一步步積累起來。那麼這個現金流對個人來說是靠你的才能,靠你的資產。
目前五年期的國債收益率4.x。可以粗略地當做社會無風險利率是這個水平,由於貨幣有時間價值,買國債可以保值你的資產不縮水,但實際購買力是沒辦法增加的,只要你花錢了,你的實際資產就是縮水的。有進取心的富人們是沒有辦法忍受這種情況的。更何況隨著社會層級的提升,你的消費也是水漲船高的。大家看歡樂鬥地主不同金額的房間,每局的基本費用都是不同的。
所以,比國債還低很多的銀行利率當然沒辦法滿足富人的需求。
富人們必然像企業一樣,需要不斷藉助負債的力量來滿足自己進取心的需要。因為做企業的都想企業越來越好,進取心是最強的,所以我們從沒看到過一個沒有負債的企業。而負債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需要現金流來覆蓋掉,現金流就是富人們還有企業主們每天為之奔波的東西。顯然這個現金流不是銀行存款利率可以滿足的,富人們也不會幹這種傻事。
補充一句:未來,現金流是比資產更重要的東西。假想下,未來可能會出現有人餓死在自己千萬豪宅里的新聞。
飯後無聊答答,有點啰嗦。
以上。
我有個朋友,家境殷實,年級輕輕,坐擁價值千萬房產。房子剛裝修好,還沒入住的時候,已經升值了將近一倍。
按理來說,應該一切順遂,可是近來他卻總是長吁短嘆,似乎滿心煩惱。
這讓我們這些朋友很是不解,怎麼有了房子,反而他比過去更痛苦了呢?二十七八歲的年級,在北京最最核心的地段擁有一套高檔小區的學區房,這不是做夢都會笑醒的嗎?
前幾天又和他閑聊,他唉聲嘆氣,一直說想多掙點錢。我說,你房子買好了,工作本身也是很不錯的外企,工資在同齡人中至少也是中上的水平,怎麼還每天『錢錢錢』個沒完呢?
他這麼和我說的:錢,代表了家中的話語權。
過去我一直以為,他是為賦新詞強說愁;或是社會的磨礪使他的心態發生了變化,以致於他滿腦子都是銅臭味。其實呢,儘管他有了大多數同齡人沒有的物質基礎,即便這是一個聽起來毫無缺陷的前提,也並非是沒有代價的。
什麼是家中的話語權呢?
你剛畢業的時候,雖然掙得不算多,但自己租房子,自己吃飯,花自己的錢泡妞,雖然留不下什麼積蓄,但是你很自由。你想住哪就住哪,想吃啥就吃啥,想追求什麼樣的姑娘就追求什麼樣的姑娘。
可一旦家裡花大價錢給你買了房子,很多事情就不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的了。
對於我這個朋友來說,你找女朋友就不能找比自己年齡大的,女朋友家境要和他家門當戶對,你的裝修要能迎合家裡的審美,你要無條件去參與家裡面那些親戚們的瑣事(因為買房子人家也都是提供了幫助的)。
有一句話:上帝關上一扇門,同時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同理,上帝打開一扇窗,同時也一定為你關上了一扇門。
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羨慕:你看誰誰誰,家裡有錢,有房有車,長得好看,感情穩定,工作順心,真是不能想像他會有什麼煩惱。
說老實話,我也不知道他們確切的煩惱,但是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一定是有煩惱的,甚至未必會比你的煩惱小。當你得到別人的給予的時候,哪怕給予方是你最無私的父母,你也必然要讓渡一部分權益。
人生呢,其實就像朋友圈,你看到的別人再好看,其實也只是他們美化過的生活。
這個時候,我才真正地理解了我的朋友,為什麼那麼渴望掙錢。因為只有通過自己努力得來的物質生活,才會讓他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過活。
(作者:劉舒 微信公眾賬號:wojiushiliushu 微信公眾號搜索:劉舒)這要看有多少錢,還有這個人的人生階段。我在某排名前三的理財公司VIP微信群里,有近500人,從他們的日常交流中可以了解一些東西。有的人確實在靠理財收入生活了,從那個人的截圖看,他一年的理財收入是70多萬,應該在北京有四套房,有兩個孩子,大概40多歲。不知道他以前的職業,不過應該是財務自由了,如果說還在工作的話就是打理他的投資了,這個人應該幾乎涉獵了幾乎所有的投資品種。群里這樣的人大概有小十個。剩下的人基本都是有工作的,雖然有點家底,但是都在調侃自己沒錢什麼的,為什麼?因為確實沒錢,為什麼沒錢?因為要求高了。可能這就是中產陷阱吧!說個我自己的例子,我有不止一套房產,其中一個是北京市重點小學的學區房,我兒子明年上小學,我們是第一排序,肯定能上。但是我愛人一直不滿意,因為對口中學一般,不是最好的。所以最近她每天都在看國家承認學籍的幾個非公辦小學,都是最頂級的,對口中學也是非常好的,費用一年基本是15-20萬,9年下來就是200萬。面對這樣的費用我們當然沒錢,如果真的要去也可以,但是我們會很吃力,所以我們覺得自己窮。當然這會被罵矯情,可是當你發現自己如果在努力一點就能讓自己孩子的未來更確定,而不是盼望小概率事件發生,你是不是也會有我們這樣的想法?
需要的,逐利是資本的本性!沒錢的想變得有錢!有錢的想投資賺的更多!
的確有許多高凈值人群是不工作的,非勞動收入(資本回報)就足以覆蓋日常支出,這就是財務自由的定義啊。
這裡的「資本」當然是指可產生回報的資產——不能帶來回報的資產(如自住房產、傳家寶之類的)不算。
這世界上有的是人替富人們工作,幫助他們的資本不斷升值,不用他們親歷親為。
市面上許多大資金都在尋找高於5%,甚至10%的無風險回報——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
有錢人的想法是,以他們的資金規模,只拿銀行定存利率實在太傻了——我又不是農民。
一級市場、一級半市場、公司債、私募基金、約定回報的理財產品、房地產、古董藝術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內獲取高額無風險回報的主要投資途徑還是房地產,一線城市房產被炒爆,高凈值人群功不可沒。
當然,也有一部分有風險偏好的高凈值人群,原意做做老闆、做做VC、炒炒股票什麼的,這樣的工作和休息也沒什麼太大區別,反正臟活累活不用自己干,還可以排遣寂寞。
畢竟人類是社會性動物,有日常社交的心理需求——富人又不是外星人。
至於還在拼死拼活工作的富豪們(真的有嗎?),一個原因是因為個人資產大部分還是公司股份,這部分資產沒辦法快速變現,受到各種限制,困難重重;另一個原因大概是因為創業時期的付出沒能獲得合理回報,比方說公司規模做到了幾百上千億,創業團隊最終只拿到了幾千萬一億的回報,那當然是要留下來把應當屬於自己的部分拿到手再退休的;以上兩者均不符合,那才是真的為了理想而工作吧。
這麼簡單就沒理財這回事了。
現在銀行3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75%,近幾年M2增速大概一直在10%以上,按照10%算好了。近幾年CPI一般在1.5-2.5之間,就按照低點1.5算好了。這些數據意味著,你每年手裡錢的增速=存款利息2.75%-M2增速10%-CPI增速1.5=負8.75%。如果你有1000萬,你第一年會實際損失87萬多,第二年實際損失79萬多,第三年實際損失72萬多,僅三年財富就縮水接近1/4。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會抨擊數據不準確,的確不準確,只是一個「實驗室數據」,但是,道理是沒問題的,那就是如果你僅憑著銀行利息,那是根本就無法抵抗通貨膨脹的壓力,所以才有那麼多人,不斷的嘗試通過各種方式去投資理財,以期望跑贏通脹。那些還在傻乎乎的吃利息的,從來都不是有錢人。
把錢放銀行賺利息,應該表述為「把流動資金投資於低風險低收益的固定收益產品。」現在銀行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大約是4.35%這個樣子。換句話說,假如一個人手裡有1000萬流動資金,放在銀行裡面,每年的被動收入(投資收益)是43.5萬元。從現在來看,這個年收入水平是足以滿足一個人日常開支的,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有1000萬元資金就能保證下半輩子衣食無憂。首先,貨幣本身是在貶值的,速度至少是通貨膨脹率,10年以後年收入43.5萬很可能並不太能夠滿足個人生活開銷。貨幣金額只是一個數字,並不等同於購買力,個人的財富在通脹的過程中不斷被侵蝕。其次,目前的4.35%這個幾乎無風險的利率在未來是不一定能保持的。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資本的邊際產出較高,能夠支撐股權投資市場的高市盈率和債權投資市場的高利息率。然而等到經濟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市盈率和利息率勢必會下降,看看現在發達國家就知道了。到那個時候,無風險收益率也會下降。總之,把錢存銀行讓銀行拿著資金跑去賺取息差收益,實際是很虧的。
考慮到通貨膨脹、實際購買力,錢存銀行其實是負收益率的。也就是說,存一段時間,看起來取出來錢多了,但是物價上漲更厲害,購買力不但沒有上漲,反而下降。
要超越銀行的無風險收益率跑贏通脹,那是需要動腦筋的。無論是投資做實業還是進行金融投機活動,總之你要為它如何保持購買力去努力工作。
錢放那不動,豈止坐吃山空。你不吃它自己也會空。推薦閱讀:
※還助學貸款和把錢存餘額寶哪個更划算?
※我國目前銀行存款的利息計算是單利還是複利?
※1天賺取24天利息的策略,可行否?
※怎樣存錢能獲取較高收益,同時從容應對緊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