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害怕跟別人一樣,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我們有時候害怕和別人一樣,有時候會害怕和別人不一樣,似乎我們害怕的對象就是「和別人一樣(或者不一樣)」,其實不然,和別人一樣(或者不一樣)只是表象。
害怕和別人不一樣
我們經常說,人是社會化的。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社會化究竟意味著什麼,其實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群體會提供無形的規範,這些規範又反過來指導著人。
很多時候,這些規範為人們提供了標準,當我們把自己當作被注意的客體(自我知覺self-awareness),我們一般會按照標準來調整自己,因為這些標準的達到意味著某個群體的歸屬。而這些標準沒有達到,則會遭到群體的排斥。在很多校園霸凌(bully)中,受害者往往具備了與群體不同的特點,比別人長得胖了一些,比別人長得漂亮了一些,甚至只是考試沒有作弊。
因為這些標準,才構成了群體,因為某種一樣,我才能成為群體的一份子。所以,我們害怕的不是和別人不一樣,而是群體標準下的不一樣。一個黨員不害怕自己的腰圍與其他黨員不同,而害怕入黨申請書的中心思想與別人不一樣,因為這個才是你成為黨員的必要條件。
根據埃里克森的自我發展階段理論,歸屬感的需求在青年時期較為強烈,我們需要通過融入群體來獲得安全感和自我認同,文化不同造成的表現可能不一致,但動機差距不大,比如參演話劇,參加籃球隊。
當人們歸屬感的需求並不強烈也沒有巨大的外界動機,或者有著更高的普遍標準(比如,我們不應該作弊),或者並不認同群體。一方面,這些原因本身就會為特立獨行提供動機,即我不害怕與你們不一樣;另一方面,這也表明,這些內在自我意識( internal self-awareness)更多,也可以稱為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更高的人,會更注重自己的內部特徵和感受,對和別人一樣還是不一樣不是特別注重。
同時,從眾也是一種這樣的現象。原因有兩點,一是採取被群體所認同的觀點和行為,可以避免被排斥和孤立;二是正確性模糊的情況下,需要依靠大多數人來避免錯誤,體現為一種認知行為,也減小了一個人承擔代價的風險,體現為最小成本原則。
害怕與別人一樣
很多動物在求偶的時候,會手舞足蹈,甚至用光鮮亮麗的外表來替代保護色,很容易想到它們為什麼要這麼做,這樣有更大的概率吸引到異性來完成交配。而且也很容易想到,這種行為帶來的生存價值比維持自己的保護色,或者與群體保持一致的生存價值更大。
事實上,處在競爭環境下,我們會傾向於表現自己,而不是淹沒在集體。為了有限的資源,人們不僅是害怕自己真的和別人一樣,而且還害怕自己表現的和別人一樣,同樣的,這種競爭條件下的「一樣」也有著限定,是用來區分自己和他人來獲得優勢,而「一樣」則會付出代價,而不會有心理收益。比如,一個應聘者面對問題結結巴巴,另一個應聘者就不希望和他一樣。那麼,反過來呢?
具體的來說,即使在某些方面我們與群體成員保持一致(害怕與別人不一樣),在另外一些方面我們與群體成員也一定要有所不同(害怕與別人一樣),因為不僅有群體之間的競爭,也有群體內部的競爭。競爭的情景千千萬萬,追求異性,選拔性考試,獎學金,公司業績,參演話劇中的不同角色,競爭使得我們害怕與別人一樣,而我們害怕與別人一樣的心理也幾乎是由於潛在的競爭心態所引發,只是這種心理不一定會被意識到。
基於以上兩點,我們不難理解,不僅我們有時候會害怕和別人一樣(或者不一樣),側重於知覺情境,而且我們會害怕和別人具備某些相同點(不同點),側重於知覺特徵的不同方面。
P.S
1.看到很多人提到文化,如果我們把文化當作一個變數的話,根據最基本的文化分類,自我概念受更多集體主義文化影響的人,更傾向於角色和社會關係,自我概念受更多個人主義文化影響的人,更傾向於個人化的想法和評價。此去略去不談,因為要涉及交往模式,自我表達,行為動機,感覺體驗等極大依賴於情境的因素。有機會再寫進去2.群體並不是指一群人,而是成員之間相互影響的集合,有些時候甚至成員都不會意識到自己屬於這個群體。感謝來自 @劉柯的邀請。
其實前面已經有不止一個答案說出了正解,那我就細化一下好了。
人類群體的行為通常是由四個原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這四個原因分別是演化、文化、學習與認知。
我們會害怕跟別人一樣,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這與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似乎沒多大關係,所以認知部分略過不談,單獨談談剩下的三個部分。
學習:儘管所有的文化影響都間接來源於學習,但是這裡不談文化有關的內容,一個人童年的時候如果經常暴露在具有不安全感的環境下,那麼成長以後就更容易害怕跟別人不一樣。
文化:偏向集體主義的更容易害怕跟別人不一樣,偏向個人主義的更容易害怕跟別人一樣。
演化:這裡是我最想主要討論的內容。首先,不論是哪種文化,人類都是一種群體性生物。在早期的部落時代,儘管部落與部落的風格各異,但是不論是在哪個部落,離群者都是必死無疑的,這導致了我們人類是天生就容易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的。但是在害怕跟別人一樣上,這裡出現了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如果有這種恐懼的話,通常來說這不是主要來自於演化,而男性則很有可能,因為男性需要通過「與他人保持一定程度的差異」來樹立自己「有領導特質」的形象(這與一個人的社會地位是有正相關性的)。這裡並不是說女性不能有領導特質,只是女性不必特別表現出這種特質,而男性在求偶的時候為了爭取女性的關注,需要特別地展示這種形象,如果我們的祖先中的男性沒有特別地展示這種形象的話,那就不會有如今的我們,而我們的祖先中的女性則不必要完成這一點。有實證研究顯示人們對於群體觀念的服從(意圖跟大家一樣)的程度與不同的心理狀態相關,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恐懼的時候(剛看過恐怖片)都變得比對照組更容易服從於群體觀念(也就是更容易害怕跟大家不一樣),但是在陷入花痴或者是精蟲上腦的時候(剛看過愛情片),女性比對照組更容易服從群體觀念了,而男性則變得極度不服從群體觀念(此時的男性會非常害怕跟大家一樣)。
據此,我覺得可以進行這樣的推斷。
不想平庸,也不想成為異類,這是每一個文化下的人們都有的特徵,但是其中「不想平庸」的一部分是同時受到文化和演化的影響的,其中演化的影響更多地作用於男性,對女性的影響則不是那麼大。如果是一個男性害怕跟別人一樣,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當他害怕跟別人一樣的時候,他很可能想找妹子了,當然也可能是個人主義文化的影響,事實上每個人都有點個人主義文化的特徵也都有點集體主義文化的特徵,只是強弱的問題,可能是擇偶本能和個人主義文化的影響中的任意一個與集群本能的影響的衝突(當然,也有可能集體主義文化在這裡也佔有一定位置)。而如果是一個女性害怕跟別人一樣,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個個人主義文化的影響與集群本能的影響的衝突(當然,也有可能集體主義文化在這裡也佔有一定位置)。最後,感謝教我社會心理學的教授Douglas Kenrick,本回答中所有的有關於演化的資料以及實證資料均來自他所編寫的教科書Social Psychology: Goals in Interaction (Sixth Edition)以及他的課堂講義。害怕和別人一樣碌碌無為,害怕和別人不一樣死的慘烈。
謝瑤請問是不是還怕自己丑又怕自己漂亮?怕日子平淡又怕大風大浪?怕窮還怕富?總之是各種怕,糾結的命,心理上一無聊就焦慮,這才是病根吧
一樣是為了被認同,不一樣是為了被識別。
害怕跟別人一樣,說明你有個性;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說明你光有個性沒本事。
就是:平凡但不可以平庸
簡單舉一個例子我不喜歡我喜歡的歌手被太多人喜歡,但我知道有個人和我喜歡一樣的歌手我會很高興。
"害怕跟別人一樣",因為你不甘平庸,不想像水消失在水中一樣,泯然眾人矣;
「又害怕跟別人不一樣」,源於你不具備應對差異化帶來的衝突,沒有勇氣木秀於林、堆出於岸。
前者是害怕平凡帶來的虛無感,後者是害怕特異帶來的違和感,這違和感附加著不安全感。
歸根結底還是信仰缺失,迷失了自我。你沒有構建一個能夠把你的世界解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理念體系,進而也就無法解釋人生,更加不知道追求什麼。
說白了就是沒有三觀或者三觀不強大。
去建設以你三觀為核心的理念體系吧,給自己對這個世界對這個人生一個解釋,這個解釋一定要能夠使你更強大和健康,引導你去追尋真正值得擁有的生活。
你的三觀越深刻,你就越能坦然的接受活在世上有太多的事情你不得不和他人一樣,就如同你要吃飯睡覺、你要上學工作......
你對你的理念體系越堅信,你就越能不懼怕與他人不一樣。最終你必然覺悟:你的人生屬於你自己,這個社會是一個巨大的同化場,每個人都在自覺或不自覺的同化他人,弱者的思緒如浮萍漂泊,荒廢了生命,成為流水的附屬,只有堅定信念的人才活出了屬於自我的人生!我只知道有這樣一種人,
他並不害怕跟別人一樣,他也不害怕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在明明白白自己不過是芸芸眾生的同時,也肯定了自己獨一無二並且世上僅此一款。他可以把兩者之間的度把握得很好,因為他看清了自己。如果你害怕了,那麼,請把你的害怕放在歷史的長河裡,什麼都不是問題了。
借用先哲的一句話吧,
人啊,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所以,題主加油吧!每一個人,我想,都有自己的怪癖。但是為了要保持正常,符合世界的眼光,他們克服了這些怪癖。因此,毀掉了他們的異稟
黃偉文俗裡面的一句詞:又要公眾認同,又想風格小眾
Everybody wants a flamethey dont wanna get burnt
自我展示與從眾心理的矛盾
想要獨樹一幟 獨領風騷奈何忍不了寂寞 受不了非議
想成為最閃耀的那顆星
轉瞬又卑微到土裡 以為自己與眾不同 其實人人都是你可即便人人都是你你還是不同這片土地怎麼就這麼容忍不了和他們不一樣的人呢
跟人不一樣怕的是沒有歸屬感,就像大雁離群是害怕孤獨,跟人一樣怕的是沒有個性 ,沒有特別感,需要被人認出的特質
因為內心還不夠強大。若有足夠的自我認同,那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自我認同感與社會認同感。
說個稍微偏題的。
最近晚上出去散步喜歡插著耳機聽相聲,然後被逗得前仰後合嘎嘎大笑。笑完拖著腮幫子才發現,現在大街上的人幾乎都是面無表情,或者苦大仇深,唯一印象最深的陌生人對我微笑的事,是前兩天,一個笑容甜甜的小姑娘向我問路:「姊妹,請問這附近哪裡有教堂……」
現在的人都怎麼了(⊙_⊙?)推薦閱讀:
※經理讓下屬去酒店房間並要求其脫衣服,稱此為榮辱觀和價值觀測試。這樣的經理該不該相信,下屬該怎麼辦?
※為什麼有些人在失敗後,希望身邊人也失敗?
※看臉的社會是什麼意思?社會是怎麼發展成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