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Hz顯示器真的可以提升遊戲體驗嗎?
一直聽說144Hz顯示器能夠在遊戲體驗上大幅優於普通顯示器,144Hz顯示器與普通顯示器之間差距真的這麼大嗎?近期想購買一款遊戲顯示器,我是否有必要多花點錢上144Hz顯示器?
我沒買,因為我3D眩暈,基本排出了第一人稱視角的射擊遊戲和高畫質的賽車類遊戲。而144Hz顯示器每秒144的刷新率對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感官享受有極大提升,流暢度的提升不只是兩倍多那麼簡單。就連我這個眩暈患者在旁觀朋友遊玩時,就能感受到明顯不同,雖然十幾分鐘後我就去吐了。我用朋友的機子玩了會wow,區別不大。星際2,最高特性,打完一把,關注點根本不在畫面上。權衡後,沒有買。
如果你是射擊遊戲的愛好者,我是推薦你買的。
是真的。
不玩遊戲,單純地拖動窗口,我都已經無法接受60Hz的顯示器了。
144的買回來,本來我想雙屏都用,結果發現,窗口放置在60Hz的顯示器上,會極大地影響我的眼睛觀感與操作手感。和144Hz的相比,60Hz顯示器就連拖動窗口都跟拖拉機一樣吭哧吭哧的。
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當然和老顯示器價格比較低有點關係,延遲感重,新顯示器很貴很貴。
是真的
習慣了144以後再用回60
僅僅是在桌面晃滑鼠你都會感覺在吃屎
如果經濟允許當然要上,題主可以試試王者榮耀開高幀率和不開高幀率的區別,而這只是30和60的區別
回去查了下,確實人眼分辨不出60幀以上的畫面,感謝評論區的大兄弟,不過我還是那句話,有經濟條件就上,手頭緊就算了我使用之後的感覺是,除了提高「遊戲」的「體驗」,其他影響不大。近距離纏鬥,大幅度轉動視角的遊戲,可以說想好好玩,就必須144,比如守望,沒144我的建議是別玩。實際上144也不夠,240都不夠,幀與幀之間的間隔你還是能看出來。而對於吃雞這種近距離比重很小的fps,144給與的大部分是「體驗」上的提升,對技術上的提升,存在,但是很小。因為從144回到60會難受,但是對技術的發揮影響真的很小。當然你說你是前千分之一,類似於lol的大師段往上,確實就影響到技術的發揮了。不要相信什麼換了144之後分段就能提高,對於絕大多數人,用60能發揮出什麼技術,用240還是發揮出什麼技術,提升不超過5%。其實顯示器跟耳機鍵盤滑鼠一樣,從一般的到好的,沒什麼太明顯太驚艷的感覺,又不是一步到位換頂級的。但是從好的回到一般的或者差的,那感覺就是在聽屎摸屎和看屎。
豬王有一期視頻順帶科普了一下高刷新率的屏幕的好處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4478640這個。
144是新世界。前提是你的顯卡能支持144。
144Hz刷新率當然可以提升遊戲體驗,只要你運行的遊戲幀率可以達到乃至超過144fps,在144Hz的顯示器上你看到的動作就一定會比60Hz顯示器的流暢。只要你看過一眼,你眼睛的感受絕對不會欺騙你。
可是為什麼呢?馬上就要2018年了,高刷新率現在也已經成了所謂電競顯示器的標配,沒有超過120Hz刷新率的都不敢輕易管自己叫電競顯示器,144Hz真的如此神奇?
電競三要素:快、更快、快到不行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條原則對於競技活動來說,放海內外天下皆準,電子遊戲里也不例外。在實時對抗類型的遊戲里,佔得先機從來都能幫助玩家在戰局中取得優勢。而為了這一點哪怕是細微到一般人難以察覺的優勢,玩家本人願意付出大量的時間磨練自己的技藝,同時也願意付出更多的金錢購置更加先進和高速的設備。
在已有大量鍵鼠外設開始在遊戲上大做文章的環境下,電競顯示器這一概念,正是隨著近兩三年電子競技活動在全球範圍內的再度升溫而應運而生的。雖然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通過對這些自稱「為電競而生」的產品的觀察,我們可以把一切都歸結到一個「快」字上。
目前顯示器廠商打造電競顯示器的賣點主要集中在3個方面:一個是超出常規60Hz的超高刷新率;一個是採用響應延遲最低的液晶面板;另一個是顯卡廠商近年提出的動態刷新率同步技術。不過,現階段一部分自稱「電競顯示器」的產品,並不一定會同時具備以上三個特點。尤其是在入門級電競顯示器上,它們通常只會做到其中一點。既然題主問題指明要144Hz,那這裡我就專門對刷新率這塊來詳細解釋一下。
超60Hz刷新率:不錯過每一個戰場時機
以前一直有個說法是,60Hz以上的刷新率人眼將無法分辨,這個觀點放在電競顯示器當道的今天恐怕會顯得格格不入。電競顯示器的另一個標誌性特徵就是遠超60Hz的刷新率,既然我們的眼睛這麼沒用,為什麼還會有如此變態的面向消費群體的實際產品出現?
由於已經進入液晶時代,我們傳統印象里對於刷新率的概念可能需要一些更新,在以CRT為主的年代裡,刷新率指的是一秒鐘內顯像管里電子束射在屏幕上重複掃描的次數;但LCD的顯示原理和CRT完全不一樣,液晶面板上的像素通過背光照亮顯示顏色,而且並不是在每一幀圖像之間切換亮滅狀態,所以液晶顯示器的刷新率(或稱時間解析度)單純指的就是一秒內顯示器對顯卡提供的顯示數據進行數模轉換後的繪製次數。這一概念現在和遊戲系統里的幀率(fps)已經十分接近了。
而當代獨立顯卡的性能在1080p解析度下已經是爆炸級別,在不開啟垂直刷新同步的情況下,效果全開遊戲幀率都能輕鬆破百。如果為了保證避免顯示器刷新率不夠而造成的畫面撕裂現象,打開垂直同步強行讓遊戲的幀率和顯示器的刷新率保持一致,會使遊戲「限速運行」,從而丟失許多幀畫面,對體驗造成影響。
回到開頭的那個「60Hz足夠」的理論,人眼真的有那麼不堪?拿出對比大法,這種觀點就站不住腳了。用超60Hz vs 60Hz的直接較量,可以直接把60Hz刷新率的「不足」給完整暴露出來。用144Hz的DELL S2716DG來舉個最最簡單的例子,在桌面上打開一個資源管理器窗口,拖拽它分別在144Hz刷新率和60Hz刷新率的屏幕上做「∞」字快速移動,人眼就能明顯發現這個窗口在144Hz刷新率的屏幕中移動時,軌跡明顯比60Hz屏幕的平滑,抖動更少,窗口裡的內容也更加清晰可辨。
眼尖的你肯定也注意到了「快速移動」四個字,是的,高刷新率在經常高速更新屏幕內容的應用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其中最為明顯的還真的就是對抗性特彆強,視覺刺激成分更高的競技遊戲里——這可以說是電競顯示器的核心賣點所在。在《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DOTA 2》這類對抗激烈的遊戲里,屏幕上的內容時不時就是一個極快速度的大範圍更換:前者最基本有180度轉身,外加開鏡甩槍急停射擊,還有快速定點爆煙和背身爆閃這種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戰術動作;後者既要隨時縱覽全圖戰情,還得在大小團戰里做各種各樣的精細combo操作,這種時候畫面要是不夠平滑流暢,還沒秀到對手,就先被自己的顯示器給秀暈了。如此說來,筆者還留有印象的是去年3月份在上海舉辦的DOTA2冬季特級錦標賽,這場由完美世界主辦的特級賽事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之一就是因為主辦方提供的是只有60Hz刷新率的顯示器,當即遭到參賽隊伍的抗議,最後不得已更換了更高刷新率的電競顯示器,然後用貼logo的方式掩蓋設備的更換。一開始自己想想也覺得是不是太挑剔,直到親自用過之後才覺得想打好遊戲有高刷新率的顯示器真的必要:順暢的視野轉動,移動目標更易捕捉,當初自己的菜雞水平在《CS:GO》一直在白銀5白銀6掙扎,用上DELL S2716DG打幾盤就上了黃金段(現在已經雙AK,期間段位被重置過一次),國內對戰平台排匹配也更少被隊友嫌棄了。
玩好遊戲 你需要的可不止144Hz
以「超低響應時間、超高刷新率、動態刷新率技術」三個核心特點來定義電競顯示器的話,可以看得出這個細分產品的目標非常明顯,直指特定用戶群,它們突出滿足這部分人所一直渴望的高速響應、畫面完整和流暢等訴求,很多屏幕甚至不惜以犧牲色彩表現、可視角度以及對比度等常被人們用來考察顯示器的更加具有泛用價值的素質,來換取在響應時間和刷新率上的提升。
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顯示部分延遲的改善在整個遊戲系統中所帶來的操作感提升是很顯著的,甚至可以足夠到掩蓋一套系統中其他組件的部分延遲。因為人所感覺到的延遲是整體性的,由整套遊戲系統里所有可以產生延遲的軟硬體——包括輸入部分的鍵盤滑鼠、手柄搖桿或者方向盤,再到系統核心部分的USB匯流排延遲,以及操作系統消息機制,遊戲引擎的計算以及顯卡的渲染處理,最後到輸出部分的顯示器或投影機,這些組件完成一個從操作到反饋的響應時間累加,成為了我們所知的「延遲」,在整個過程里任意一個部分的響應時間削減都可以帶來直觀感受上的變化。
所以,對一個真正在乎快速且流暢遊戲體驗,並希望能有更佳個人表現的玩家來說,在顯示器的部分規划出這一筆投資確實很有必要,而現在打電競牌的遊戲筆記本也開始擁抱高刷新率顯示屏,像華碩ROG Strix S5A這種本子就還敢用IPS面板+120/144Hz刷新率的屏幕,兼顧高速畫面流暢和圖像色彩顯示質量,而不是一味追求傻快。不管你水平有多菜,高刷新率都至少能讓你玩得更爽,這是一個在購置遊戲設備時必須要考慮到的因素。
只是不要忘了,在不斷加強硬體配置的時候,屏幕後面的那顆腦袋才是左右在遊戲中能有何種發揮的決定性因素。打好遊戲也沒有捷徑,天賦和設備可以幫到你,但最終還是要靠勤學苦練的。
推薦閱讀:
※要不要買蘋果筆記本?
※魯大師和殺毒軟體對電腦有害?
※筆記本電腦能否朝厚重方向發展??
※符合「輕薄」、"高速"的筆記本電腦有哪些?
※不是說電腦管家之類的是流氓軟體嗎?但是Windows 自帶的 殺軟的內存佔比還是比較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