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建築節能率指標值為什麼要求是 50%?
建築節能50%,具體參照的是什麼?為什麼不是60%,原因是什麼?多少的50%,要實現這一數值,需要怎樣才能實現?
題主說得並不明確,不過我猜這個50%應該是指「節能率」。
目前我國國家標準要求,公共建築節能率50%,居住建築節能65%。
首先說節能率的意義,這個節能率是指,相對80年代建築,節省了多少,就算節能率百分之多少。也就是說,如果80年代建築的能耗為100,那麼節能率50%時就是實際能耗50,節能率65%時就是實際能耗35。
為什麼現在是50%呢。因為80年代開始節能計劃時,定的目標是每一步降低能耗30%。這樣以來,一步節能的能耗就是70,節能率30%;二步節能能耗為70-70*0.3≈50%,節能率1-50%=50%;三步節能能耗為50-50*0.3=35,節能率65%;四步節能35-35*0.3=25,節能率75%了。
只要圍護結構的做法符合國家現行規範,《公共建築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05,即認為達到公共建築二步節能,實際能耗為80年代建築的50%,節能率50%。
同樣,住宅符合國家標準,即認為 達到居住建築三步節能,實際能耗為80年代建築的35%,節能率65%。
某些地區已經率先實現四步節能。例如天津,2013年實施天津市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db29-1-2013,符合該標準的居住建築 實際能耗為80年代建築的25%,節能率75%。關於我國建築節能率指標值的設定,為什麼是50%,65%,75%而不是60%這樣的數字,專業的解釋是這樣的。
了解的人都知道, 我國建築節能是以1980-1981的建築能耗為基礎,按每步在上一階段的基礎上提高能效30%為一個階段。因此通常據說的第一步節能是在1980-1981的基礎上節約30%,通稱為節能30%的標準。第二步節能是在第一步節能的基礎上再節約30%,即節能50%的標準。第三步節能是在第二步節能的基礎上再節約30%,即節能65%的標準。目前我國住宅和公共建築普遍執行的是節能50%的標準。
如果你覺得這些數字一時間不好記憶和理解,我們可以看一個更簡單的計算公式。比方說,1980-1981的建築能耗是100(單位姑且暫定為1個數量單位吧),每一階段比前一階段節能約30%,那麼第一階段節能30%的話,就是相當於能耗為70;第二階段再節能30%,就是要節約掉70×30%=21,那就剩下70-21=49,國家為了字面上更容易表示這樣的指標,定為50的節能率標準。如此推算下去,第三步節能標準是50-50×30%=35,這個能耗相對於100來講就是65%。
如今北京、天津等地方在居住建築方面已經開始執行節能75%的標準。繼續看這個公式,35-35×30%=24.5,相對於100是節省了75.5,這就是現在最前沿的75%節能率標準。
那麼,按此推算的話,今後等更高標準是多少呢?25-25×30%=17.5,相對於100節約82.5,那究竟按照什麼指標來定呢?小編也無法預測,至少現在大多數人也都無法預知。其實,現在被動房在國內發展如火如荼,或許未來就不一定強調建築節能率指標的概念了,而是要真正追求建築物的節能。被動房就是這樣一個理念,它規定的建築物的具體能耗值不能超過一個指標,而不用節能率的概念。現在我國東西南北各個地區都在講建築節能率,實際上對於南方夏季偏熱的地區,按照北方的節能率來操作是不妥當的。
如我國於1986年8月1日起實施第一階段節能30%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採暖居住建築部分)》JGJ 26—86(以下簡稱原《標準》)。原《標準》適用於設置集中採暖的新建和擴建居住建築(住宅建築約佔92%,集體宿舍、招待所、旅館、託兒所建築等約佔8%)以及居住區供熱系統的節能設計。節能30%是指在當地1980~1981年住宅通用設計能耗水平的基礎上節約30%。具體來說,就是要節約30%的採暖用煤。節能30%是通過加強圍護結構的保溫和門窗的氣密性,以及提高採暖供熱系統(主要包括鍋爐機組和室外管網)的運行效率來實現的。為了實現節能30%這一目標,建築物的耗熱量應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20%左右;鍋爐的運行效率應從原來的0.55提高到0.60,室外管網的輸出效率應從原來的0.85提高到0.90。
我國於1996年7月1日起實施第二階段節能50%的《民用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採暖居住建築部分)》JGJ 26—95(以下簡稱新《標準》)。新《標準》適用於嚴寒和寒冷地區設置集中採暖的新建和擴建居住建築的建築熱工與採暖節能設計,暫無條件設置集中採暖的居住建築,其圍護結構宜按新《標準》執行。節能50%是指在當地1980~1981年住宅通用設計能耗水平的基礎上節能50%。具體來說,就是要節約50%的採暖用煤。為了實現節能50%這一目標,建築物的耗熱應從原來的基礎上降低35%左右;鍋爐運行效率應從原來的0.55提高到0.68,室外管網的輸送效率應從原來的0.85提高到0.90。
這裡你可以看到,北方這裡的節能50%,65%主要的實現手段是通過建築圍護結構的保溫隔熱功能提升和鍋爐運行效率及室外管網輸送效率。南方大多數地區沒有集中採暖系統,何來之鍋爐與管網效率提升呢?就如夏熱冬冷地區為例,居住在這裡的人都知道,夏季的製冷能耗要高於冬季的採暖能耗,單純的依賴如北方那樣的提升建築圍護結構保溫隔熱性能,對降低建築整體能耗影響很小的。那麼只能通過空調的能效比來尋找突破點了。
前面,小編分享過一篇文章是介紹熱力學三大定律的,其中就講到,熱量肯定是從高溫一側流向低溫一側。南方的建築用非常好的圍護結構可以使得室內冬季溫暖如春不需採暖,但在炎熱的夏季,這些圍護結構就成為阻隔室內熱量排到室外的障礙了。南方的夏季,通風一定是很好的節能措施。
應當說明的是,我國節能30%、50%標準的內容和外延是變化的,最初僅指北方地區採暖能耗,擴大到夏熱冬冷和夏熱冬暖地區的居住建築及全國公共建筑後,其涵義發生了很大變化。
建築節能發展到今天,基本上是50%,65%,75%等多種標準通行了,發達的省市節能率標準都較高。而像河北省這樣的省份,已經把被動式低能耗建築設計標準頒布出來,對於建築節能的進一步提升是一個很好的榜樣。被動式建築節能設計才是未來建築節能的發展方向。
不知道題主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沒有?那時常用的一個口號是:翻一番。也就是長一倍,關於節能標準也是沿用這個思路定的,只不過不是翻一番,而是降一番而已。
從低緯度到高緯度,致冷能耗量歲唯獨的上升而下降。在住宅為隔熱時,致冷所需的年度能耗在東京為2747kcal,而與我國的福州緯度相近的那霸,則需要5093kcal。而且採用同樣的絕熱厚度,能耗比率也隨緯度的上升而下降。例如,用50mm的玻璃棉氈絕熱,那霸地區所需能耗量為3649kcal,能耗比率為71.6%,東京地區為1798kcal,能耗比率為65.5%,這與取暖所需的能耗量不同。在同一地區,致冷所需能耗量隨絕熱厚度的增多而減少。例如在東京地區用厚度分別為50、100、150mm的玻璃棉絕熱,使所需的能耗量分別下降到1798、1687、1646kcal,能耗比率分別為65.5、61.4、59.6%,折與取暖所需的能耗比率是一致的。。。
我逗比的從書上抄了一段。這麼看南北一樣方案還不行。。。
不過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日本真實情況,還是單純是實驗情況?有點嚇人啊
還有。這是本老書,2005年的。。。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