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斷肢後,大血管怎麼止血,血管怎麼自己閉合形成迴流呢?

電視里經常看到古人斷肢後包紮就好了,但是怎麼止血,傷口怎麼長好呢?血管怎麼形成血液循環呢,怎麼防止感染呢?


在十六世紀以前,全世界對戰場上緊急處理斷肢傷口的方法都差不多,就是灼燒斷肢部位周圍的肌肉以止血並防止感染。不要說血管自己閉合形成迴流了(人類知道血液循環是很晚的事情),肌肉壞死要繼續截肢或者死於感染的占絕大部分。只是到了16世紀,才發現如果為傷口塗上一層厚厚的動物脂肪,傷口也會同樣癒合,而且遠沒有那麼痛苦。 僥倖活下來的殘疾士兵,雖然東西方都有一定的撫恤政策,但是根本杯水車薪,在古代,普通人喪失勞動力就等於喪失了一切,很多缺胳膊少腿的古代士兵要不流落為乞,要麼凍餓而死。比如英國於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伊麗莎白女王拒絕了一切給退伍軍人發錢的建議,直到1593年才給殘疾軍人發放了殘疾撫恤金。時隔5年,這些為英格蘭拋頭顱灑熱血的殘廢士兵大部分早就餓死了...

如果時間和條件允許,也會進行縫合,東西方法差不多,這裡可以說下中國古代的外科手術方式;

唐代《外台秘要》里,有「肘後療腕折,四肢骨破碎...以竹夾夾裹之,急縛勿令轉動」的記載,說明那時已知道用竹夾固定治療骨折,並介紹了用法和注意事項。

同是唐代的《仙授理傷續斷方》里對創傷的主張是:「快刀擴大傷口,以煎水沖洗乾淨,縫合,後用娟片包裹,」強調「不使其見風著水」。

宋代危亦林著《世醫得效方》,主張使用麻醉,並發明了懸掛複位法治療骨折。

明以後,「以消為貴,以托為畏」反對刀針的觀點開始在中國佔主流,以調理為主的治療方式開始愈發佔據統治地位。


1.用布包紮斷肢,相當於現代的止血帶,止血效果可以,現代戰場及突發事故時依然在使用,鑒於是斷肢一般是在殘端包紮也就不存在肢體缺血壞死了。

2.傷口在經歷大量出血-滲血-肉芽生長伴結痂-痂殼脫落-瘢痕組織,因為古代沒有殘端修整的概念,大部分的殘肢形狀怪異且疼痛可能伴隨一生。

3.對抗感染完全靠拼血量。各種草木灰(高溫燃燒後確實無菌),草藥渣(隔離傷口與空氣,減少感染概率),中藥應該有部分消炎的作用,但太靠人品了。


謝邀~

基本上,斷肢的都死了。

止血有燒灼和加壓包紮,但大血管很難燒住,長時間加壓又會壞死。大血管結紮應該是最好的辦法,也不會很難想到做到,但我本人並沒有看到有記錄(沒專門去查,可能是我的閱讀量太少)。另外還有基本沒辦法解決的感染。

止血後的迴流問題並不太大,因為血管會再生,重建循環的。


很多用燒紅的鐵燙,能活的就活,不能活的就死。


不是拿手使勁按著然後大喊xxx你不能死!我不許你死!大夫!大夫在哪裡么?然後一會兒就失血過多死了


他們會先說:我好冷抱緊我

然後

就沒有然後了


點穴啊,點穴啊,點穴……啊!


所以那是電視劇→_→


我看有火燒的。。。不知道什麼原理


對中國歷史稍有認識者都知道,漫長的歲月裡戰爭的比例並不少,亦是說中醫有戰傷外科的時候,西醫的爺爺還未出生.

英國有位王妃就是因為交通事故失血而死,因到了醫院(他們無法當場施救)折騰了半天仍未止血!如果該患者由中醫處理就簡單多了.

民間有一種藥,稱為」賊藥」,專用於刀傷跌打損傷,流血疼痛立止(這裡的立是立即的立)!

以上為複製


推薦閱讀:

請從急救、醫學角度出發,有人摔倒特別是老人要不要扶?
影視劇中頭部中槍(非爆裂)後一兩秒內倒下的情景是否屬實?
如何在完全沒有手套等任何衛生工具的情況下為大量出血的艾滋病患者進行急救,同時保證自身安全?
救護車可以開速度非常快嗎?
往傷口上撒嫩肉粉會有什麼嚴重後果嗎?

TAG:醫學 | 外傷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