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上的劉心武、于丹為什麼不受知識界歡迎?


劉心武為什麼能紅?!

首先,劉心武抄襲,他抄楊珍的書抄的最多,而且還能抄與楊珍觀點相對立的學者的書,同時還能把互相矛盾的內容揉在一起,真是嘆為觀止,這種人品能紅還有天理么?

第二,他胡說八道!至於他如何胡說八道,去看看他寫的和碩淑慎公主就知道了,他關於秦可卿是胤礽之女的觀點完全不值得推敲,雍正收養胤礽之女,並且封為和碩淑慎公主就是對劉心武最有力的回擊。結果面對如此鐵證,劉心武啥證據沒有,就在那污衊說是雍正此舉絕對不是善心,是政治陰謀!呵呵!這種欺負死人不能開口的文痞,也能稱之為學者么?!


客觀的講:功底不夠

先說于丹老師。

于丹本身不是文學院的老師。她是藝術與傳媒學院的老師。所以人家不是專門研究《論語》什麼的,對她來說,喜歡大於專業。這就導致了一些基本的問題沒有解釋清楚,給人留下了這個人很不咋地的印象。

文學院的老師上課又是會談論別的老師的研究成果,很遺憾,于丹老師從來沒有出現在這種談論中。

對比一下,師大在百家講壇卻講過課的其他兩位老師:康震和李山。二位都是科班出身,專業水準很高。

沒聽過康震的課,聽過山爺的,非常受震撼。專業水平毋庸置疑,旁徵博引、歷史文獻引用的也充分合理。

至於于丹為什麼會火,個人以為,她是研究傳媒的,她知道受眾想聽什麼而她本身也真的比較喜歡《論語》之類的看的比較多,她自己真的發自內心的有所感想。但這種感想夠不上學術水準。私以為,她登上百家講壇,不是去傳播知識而是去分享感受的。

在學校的時候參加過一次她主持的論壇。口才非常好,這可能和她讀書講課都有關係。

總的來說,對於于丹的誇獎和批評都太過了。

再說劉心武老師。

我在看《紅樓夢》以前就看了他的紅樓研究系列。以致於我一度百分之百相信他說的。高一的時候我開始看紅樓,隨後一直反覆看,以致於前八十回基本上倒背如流,我在看劉心武老師的書,我自己都能感受到很多疑問。

進入大學,我是文學院的,經常回去蹭各種老師的課,有一個課就是郭英德老師講的紅樓夢。慢慢我就發現劉心武的書中更多的問題。大二下我們上了當代文學史,其中一章介紹了劉心武老師,很遺憾,並沒有以紅樓研究者的身份提到他,而是以作家的身份提到他。

這個時候我就慢慢發現,還是專業度的問題。

當然劉心武老師的書中有很多引用、史料,但是對史料的裁選和應用還是有一些問題的。包括書中一些大膽的假設,都是有待考證的。

但我本人還是比較喜歡劉心武老師研究紅樓的書的。在我家人想看這方面的書的時候,我還是首先推薦劉心武讀紅樓的系列,主要原因就在於,通俗易懂。


學者講求真實。你所表達的東西必須是實實在在研究出來並且有理有據的。他倆有個共同特徵就是自己並沒有研究到那個水平,卻喜歡拿一些高深的東西博人眼球,把嚴肅的東西娛樂化。就像我說林黛玉這個人物是根據雍正的第二個皇后的真實事迹加工而成,她現在埋在陶然亭公園下面,你信嗎?了解一點的人都知道很多是拼湊而來少有學術價值的……說到底,兩個可能:一種,他們根本不算是學者;另一種,他們早已浮躁,無法沉潛。


學術是有門檻的。

他們跨不過去。


在我微信朋友圈裡,

整天轉發雞湯,以及漏洞百出生活小常識的,

都是我媽,我姑,我房東這樣的中老年婦女,

恰巧我媽當年也非常喜歡于丹。


因為沒文化


看于丹面相就夠了…


于丹講的莊子,辣的我眼睛疼。。宛如初中生水平


一個寫兒童文學的一個政教處主任,擱我也不喜歡....

不過劉心武的兒童文學的確挺好看的....

三觀正文章順...

真心粉到小學畢業.....


面對低水平大眾還可以,跟易中天一樣。

受眾上個層次就穿幫了。


文人相輕。易中天也被罵過,說他以小人之心度歷史人物之腹。然而當易中天不在電視台露面後,學術界開始流行以小人之心度歷史人物之腹。


來我們學校演講過,我們學校一個快八九十的老校長特意過去聽講座了,可能因為劉老師身體不是很好,講完聽完講話就說身體不好就在助理攙扶下匆匆走了,我看了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的


我自己寫的詩集《長河吟》不知道要比于丹的搬弄高到哪裡去了!


因為劉心武小說寫的更好啊~笑~


對於那些拼了命批評于丹的人,我真的忍不住要出來「呵呵」了,一群只會活在別人錯誤里人云亦云的蠢貨。

首先要看清楚我們正處在一個什麼時代,37年的改革開放,帶來了繁盛的物質文明,也帶來折戟沉沙的精神文明,中國這樣一個個傳承數千年的泱泱古國,我們的傳統文化精髓今何在?

孔子關於子貢贖人不要報酬的事的批評還在耳畔,「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

今天的中國關於我們最傳統的信仰——「儒家」思想,到底是處在一個做學問的階段,還是處在一個應該全民普及,讓更多民眾接觸,認識,喜歡的階段?

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在實現文明復興的道路上,是需要幾個人先鑽進故紙堆里做學問,還是需要于丹這樣在你們看來文化底蘊「淺薄」者出來做推廣?

小平同志都允許「一部分」中國人先富起來,打破大鍋飯,你們就容不下「沒有文化」的于丹們先把文化前的工作普及起來?

這樣下去真要「不復贖人矣」

我知道你們批評于丹的心理是什麼,這也是中國人的主要興趣愛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盡情的享受無作為的優越感。當然,于丹確實應該被批評,如果她一開始就能一個「票友」的身份出席,以一個傳播者的身份亮相,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名利境況會好的多。她用「德行」偽裝自己,結果招致了一群站在「德行」上的人的批判,本來也沒什麼,可是批判如此之惡意就讓人噁心了。

難道先富起來的那部分人就都是好的?既然不都是好的,你們就要批評我們的國策?所以于丹被批評的根本原因無非還是她自身根基不夠強罷了。

我其實更希望中國出現一千,一萬,十萬個于丹,至於于丹們自身文化底蘊是否過硬,這不重要,因為更多的于丹才能更快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當傳統文化成為一種主流文化,至少成為一種被普遍尊重的文化,這時才會有更多的學者出現,被尊重,不但被道德尊重,也被財富尊重,民族的復興就更快了


科普讀物和論文的區別大概就是這兩位老師和專家的區別

當然科普讀物也需要,了解一個領域直接從論文開始95%的人都可能會放棄。

大家都沒做錯什麼,本來是不用進行比較的,個人覺得這個現象就是有些粉絲的過度追捧造成的。

因為他們,多讀點書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我覺得于丹還好,也算為國學走向大眾做出了很大貢獻的。

說實話,國學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比較如嚼蠟的,如果再講究什麼學術什麼的,對於大眾來說,鬼才願意去學


所以都在吵什麼?專業人士著重的是嚴謹,業餘著重樂趣,完全可以互補啊,為啥子掐架?

人民大眾是永遠不可能知道所有真相的,學海無涯,無涯啊,就不要逼腦容量有限的大眾也這麼嚴謹了,開心就好


推薦閱讀:

求推薦有關楚辭解釋的書籍?
古代人所指的「合縱」和「連橫」分別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罵人用三八,不用四九或者別的數字,有什麼用意?

TAG:媒體 | 國學 | 知識分子人群 | 百家講壇電視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