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有什麼技術含量?

不同顏色代表不同ID。

黑色的人(即樓主,不是我)認為長城沒有技術含量。

(另外黑色的ID里還帶有「施工員」三個字。)

==========================================

還是把起因貼出來好了。

本來隨便舉個例子(我知道這例子舉得不好)是想說隨機性的問題。

但看到樓主說長城沒技術含量瞬間怒了。

===================更新:=======================


關於長城的科普,《中國文物報》曾在去年發了長城研究專家董耀會的系列文章,其中對本題涉及的內容多有闡述。

比如說材料問題,僅以長城城牆為例,先秦長城的城牆,主要有黃土夯築牆和干石壘砌牆兩種;秦始皇長城已經使用較大也較規整的塊石壘砌。到了明代,各種類型的長城牆體都已經出現並發展到較完善的程度。按地區特點,明朝城牆有夯土牆、毛石牆、磚牆和條石牆等 。

比如說建築學,長城的選址、布局和施工,首先要考慮與自然環境有機聯繫。長城是防禦體系,強調充分利用自然天險的屏障作用。所以,在山區長城多沿著山脊或山體有利於防守的位置修建。在山勢陡峭險峻的地帶,牆體就修建的相對低矮窄薄一些;在山勢平緩的地帶則修建的相對高大寬厚得多。從今河北、陝西、內蒙古、山東等地的先秦長城遺迹來看,長城沿線軍事防禦設置的選址和布局的一些相關原則,在戰國時期就已初步建立。秦漢時期,各種設施進一步完善,除烽燧和亭障以外,在長城內外還大批地增加了屯戍城等。從先秦到秦漢,長城防禦向縱深發展,開始形成防禦體系,其修建原則也在基本確立之後發展更為完善。明代在長城沿線設鎮城、衛城、所城、關城、邊堡、墩台等,這些建築以設在長城內為主,長城外為輔為原則。長城牆體與城堡的布局關係很密切,城堡既是長城邊牆的縱深防禦,又主要是平時屯兵之地。

比如說軍事學。長城防禦縱深的產生,標誌著長城地區軍事防禦活動由單項防禦發展到了系統防禦的更高階段。長城建築的布局原則要滿足長城縱深防禦的需要。長城防禦縱深的建設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秦漢時,隨著中原對游牧地區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各種防禦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除烽、燧、亭、障外,長城內外還增築大量用於屯戍的城堡,以滿足縱深防禦的需要。在長城所經過的交通要衝都建有關隘,派重兵嚴密防守。長城城牆、城堡的外側還設置一些障礙物,如戰牆、壕塹等。金代長城的縱深防禦設置最有代表性,其分布在今內蒙古草原的金長城外側,普遍挖有多重塹壕。有些交通要衝之地,設多重壕牆並列的發育態勢。外壕、副牆、內壕、主牆共同構成嚴密的防線。進攻長城的敵軍抵達深壕外沿,必須下馬才能過壕。下馬後的騎兵,完全暴露在長城守軍的射擊範圍之內。明長城防禦體系非常成熟,長城內外沿線不同形制、用途各異的防禦配置,與線性長城牆體互相配合,連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形成具有縱深的嚴密完整和連續的長城築壘防禦體系。尤其是在要塞地區,這一設防更加周密。

我建議你可以用皮鞭和蠻力對你的朋友試試看,看他能不能建築起長城來。

讓我引用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做結:

大家問道:「為了將艦完工,工廠究竟需要什麼?」馬卡洛夫回答道:「蘇聯、黨中央、國家計劃委員會、軍事工業委員會和九個國防工業部、600個相關專業、8000家配套廠家,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他。」

當然,我想把討論局限在技術領域,不去談論段子里的最後一句。長城作為一個非常大的工程,也是需要如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一樣,需要N多技術人員使用技術和技術工具來完成的,而把他們組織起來實施建設,也是一種技術。

或者,不用皮鞭和蠻力,請你的朋友寫一個項目申請可行性研究報告就齊活了~

長城普及系列文章可以參考:中國社會科學網檢索


同樣標準,他洋爹的哈德良長城也一樣沒技術含量


私認為最高的技術含量在於施工組織

沒有大型機械 只能硬堆人 但這些人如何堆上去不亂是個技術活


2016年以前,我所見過的長城就是大家常見的那種。整整齊齊的大石塊層層堆疊,布局合理的瓮城以及其他沒記住名字的結構。

對,多年來長城在我們印象中就是這樣的。

然而,實際上現存的絕大多數長城與我們印象中的完全不同。大家耳熟能詳的山海關、八達嶺、嘉峪關都是最近幾十年來修葺以後的面貌。就說上面兩張照片中的嘉峪關,看上去明顯很新。如果去過嘉峪關,在城牆上轉一轉就能看到這樣的城牆。

城牆上的垛口、以及城牆的上層表面全都是後來修復時補上去的。

這是河西走廊上人群相對密集的地區。而那些人煙稀少的地區,可能看見了都不知道那就是長城。

是的,你沒看錯,這些就是長城。它們之中任意一段都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長城的一部分。

敢問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工建築,在歷盡千年的滄桑後之後還能保留下如此之多的遺迹。尤其當他竟然只是用黃土和蘆葦這些簡單材料建造時,還要忍受河西走廊那惡劣的氣候並承擔軍事用途。

看看我們現在的建築吧。這些所謂的現代化建築,使用諸多現代科技力量。然而,他們能否存在超過500年都令人表示懷疑。

看到這些,還敢說長城沒有技術含量?

------------------------------

說明:

1、手機中只找到這些照片,質量可能不算太好,大家將就看。

2、以上所有照片均由本人於2016年7月拍攝於河西走廊,如需轉載、使用請先取得本人授權。

------------------------------


我還在等他掏出歷史學者或古建築專家的證書呢

這樣的人估計會認為種田也沒有技術含量


最大的技術含量,是完整地與中國降水分割線平行。這不是什麼科學,但絕對是大量經驗的積累。能夠保證守城時不會因為糧食不夠而棄守


作為地產從業者,簡單滴說,長城技術含量十足:

1、管理學與組織科學的集大成者,長城的建築體量,放到今天依舊是巨大工程,能順利建成,在今天,至少出一個院士若干傑青,分系統總師弄個論文博士也不新鮮。

2、技術進步,包括並不僅僅局限在:勘測設計(施工員是無法理解直到今天,長城的前端成就也是80分以上水準),基礎工程,各種材料海量生產技術?QC管理,給排水,人居環境設計......

3、維護技術更是極牛,全世界唯一遠離中心城區保持數千年使用效能的巨大工程。


去過南京長城和襄陽長城,當時就一個感覺:震撼!

不說古代,即便放在現在,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由於我是學建築的,我也觀察了磚塊,發現城牆的縫隙非常均勻,在當時沒有水準儀等科學儀器的條件下,是如何做到整齊劃一的?

有排水溝和排水孔,便於排水!

想像一下當時沒有飛機大炮,一律陸軍的情況下,面對這樣的長城,敵方確實想攻下來是非常費勁的!

所以那些鍵盤俠,請沉心下來去一下長城,去感受一下。不要他國月亮比我國圓!不要無腦黑!


烽火台作為信號傳輸系統,節點間的信號傳輸速度是光速。


這個問題其實我一直以來也很好奇,但是自打去西安古城牆繞了一圈之後,我深深覺得中國古人的能力是牛逼酷炫屌炸天的。看似簡單的一堵牆,其實在大型工程上需要克服很多難題。這種震撼是之前不會想到的。

期待專業人士解答。


確實厲害,現在美國不正準備山寨一個么?


不請自答,b站紀錄片頻道有個國家地理的紀錄片,好像是古代偉大工程。長城有一集,詳細講解了長城的做法,不知比其他國家的牆高明多少。


好像看到過一個文章,說長城內的台階每一個台階高度都不一樣。是為了防止敵人從內部登上長城,因為不習慣台階高低不一樣有的會被絆摔倒,然後被守軍殺死。守軍每日上下已經習慣了這種台階。額。好像說的是城牆,難道我跑題了?


沒什麼技術含量,底盤山塞crv,發動機變速箱都一般


這是量變產生質變的問題,這麼大規模的人力物力的調動本來就是很需要技術的,就跟打架是一個道理,指揮兩個人打架只比個人素質,沒什麼可說的,可指揮兩萬個人打架就到現在各國都還在研究怎麼打才能贏,還生出了兵法這門學問,你能說這沒技術含量?


長城的技術含量在於沒有現在的科學儀器的支持下,古人用最原始的智慧創造了這個奇蹟,在那個時代,長城如同現在所有國防的高尖端發明,他體現的就是中華二千年的歷史地位。然而所說的技術含量,在修建長城的時候被稱為智慧。一切得科學都源於人類的探索和智慧的創造!


地形。謝謝。你首先要知道敵人從哪裡過來,哪裡最應該防守


這是打饕餮的,你說會沒有科技含量么!


能夠抵抗異鬼,這還不牛逼???


不是應該討論汽車嗎


推薦閱讀:

北京的排水系統算是好的么?為什麼721能死那麼多人?
如何看待北京南二環蓄水池和東京首都圈外圍排水系統的差別?
什麼是建築的敘事性?怎樣的建築才具有敘事性?

TAG:建築 | 長城 | 建築史 | 古建築 | 中國考古 |